曹渝:“霸蛮”的湖南伢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6:36:02
曹渝:“霸蛮”的湖南伢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点击数:171    更新时间:2007-12-21
经过公众高达600多万张选票推举,和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议,2007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30位晋级候选人揭晓,最后一轮投票亦于15日启动,投票地址为:http://stu.people.com.cn/。
30位候选人经过了校级评比、组委会初选、评审入围、公众投票、评审委员会评议,终于成功晋级,获得向“2007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称号冲刺的席位。他们都有感人的事迹和可贵的精神,经过评选活动的展示与宣传,得到了广泛肯定,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身边的榜样。
我校文学院曹渝同学成功晋级。其事迹简介如下:
上个世纪之初,梁启超先生雄文《少年中国说》横空出世,令国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震!其名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经今年热播的红色经典《恰同学少年》展示后,更是令当代大学生为之热血沸腾!而《恰同学少年》中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让世人见识了湖南人的精神内核:霸蛮不霸道,敢为天下先!当然,伟人风范,并非常人能及,但湖南人的这种精神气质,却在无数湖南人血液中涌动,而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一个名叫曹渝(博客)的普通大学生,正是这样一个具有“霸蛮”特色的湖南伢子。
1、心忧天下,敢于担当
■曹渝等同学的名字,可能会在当代中国煤矿安全生产史上留下可贵的一笔。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们行程3500公里,走访湖南30多个煤矿,访问矿工566人,对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心理安全状态,进行了深入调研。
――《人民日报》
2004年当“矿难”成为“社会之痛,中国之痛”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当“井下的声音需要全社会倾听”时,才大一曹渝便懵懂的闪过一个念头“能为煤矿工人做些什么?”碰巧学校正在鼓励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曹渝便将“煤矿工人”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了一起,这一连便是他的整个大学生活。
可是想法一提出来,便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大一的学生不能立项做课题”。根据一般规定,大一学生是不具备申报社会实践课题资格。那段时间里,为了实现想法,不服气的曹渝7次找到了主管老师与其交流,不断表达自己的想法,硬是等到老师答应“除非有社会学方面的老师愿意带,且课题具有代表性、可实践性,方可立项”,才肯离开。得到许诺后,曹渝便带着那么点希望不断寻求着“那份可能”。终于,他的行为和想法得到了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谢俊贵教授的认可,在自己的一再坚持和谢俊贵老师的帮助下,课题终于得以确立。
当“煤矿工人”研究课题立项后,常常有人对曹渝说“这样的调查太特殊,难度太大,危险系数太高,你们能完成吗?”面对他人的质疑,曹渝从不言放弃,总是咬牙不服气地说:“是课题,就能完成!你行他行我也行!”
这一承诺就是他的整个大学生活。
就是凭着这么一股“霸蛮”,除了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帮助,确立了初步课题外,还不断感召着他身边的同学向他靠拢。调研团队由起初单一的2人发展成拥有文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多元化的10人团队,调研团实力得到大大增强。曹渝以湖南大学生特有的方式践行了“心忧天下,敢于担当”的责任。
2、勇于创新,刻苦钻研。
■曹渝等五位同学的报告,折射出热血青年的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报国志。你们在学校刻苦求知,时时还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努力追寻问题答案。不难看出,你们统领着新时代科学发展的力量,体现着社会和谐的新的精神风貌。
曹渝等五位同学独尊校风,提出了建立“矿难三级防空体系”的建议,从指导思想、制度建设和措施实施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具有实地操作性。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给大学生调查组的回信
曹渝带领的调查团队不断摸索,在摸索中检验着课题的可行性,根据实践情况调整调查研究方向。在半年的摸索中,团队历经2次失败,3次调研方向调整,硬是凭着“愈挫愈勇”的霸蛮精神找到了创新的调研点――他们以“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为视角,研究这个具有长期性、潜藏性、破坏性,并涉及煤矿工人自身安全、家庭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的问题。
“你是学中文文秘专业的,怎么着手去进行心理方面的调查?”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的课题所需要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这都与曹渝的本专业风马牛不相及。“怎么办?”――为了补充所需知识,曹渝成天泡在图书馆里,“恶补”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6个月的时间,他硬着头皮啃完了《心理学概论》、《安全心理学》、《安全文化建设》、《2004-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发展报告》、《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新修概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国农民工调查》、《中国弱势群体研究》等十几本专著,并认真研读了80多篇关于“煤矿工人”、“弱势群体”、“马斯洛心理安全感”等方面的优秀硕士论文和1000多篇期刊文章……
为了系统的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学,曹渝同学特意到心理系和社会系“蹭”了一个学期的课听。在学习spss统计学软件时,曹渝有很多实际操作搞不清,弄不明。于是他常常“厚着脸皮”跑到研究生宿舍向学长们请教,几个月下来,研究生宿舍的学长们都为他这种“霸蛮”钻研的精神所打动,不知不觉中都认同了这个才初露校园的新生,诚心为曹渝答疑解惑。
“不下井,怎么写出真实的调查报告”。“千万不要下井,太危险了……”而曹渝却总是坚定地说:“不下井,怎么写出真实的调查报告!”父亲只能看着逐渐消失在黑洞中儿子的身影。经过一年多的地面调研,曹渝决定下井亲身体验煤矿工人“吃阳间饭,做阴间事”的一线工作环境。在探求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感缺失的环境原因中,曹渝不仅“违背父命”“霸蛮”下井调研,而且以直观的调研方式记录下了原生态的一线情况。2006-2007年曹渝冒着生命危险,带着防曝相机多次深入浏阳、宁乡等地的煤矿尤其是“非法小煤窑”的井底进行拍摄。其中,曹渝在井下800m处所拍摄的照片全国少见,这些摄影材料不但有力的证实了调研结论,而且为社会真实的了解矿工,尊重矿工群体提供重要的参考。
3、迎难而上,永不言弃。
■看到他们的调查报告,我为年轻的学子的时代感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所深深打动!我们国家有了这代有作为的年轻人会更加强大!
――全国政协委员郝如玉的博客中撰文
“矿井调查惊心动魄”。在调研中除了井下“周围摸上去松软”、“感到可怕”以外,更让曹渝惊心的是在宁乡一个煤矿的遭遇。在那次调研过程中,一个身着普通矿工服装的人对曹渝手中的数码相机产生了兴趣:“我从没见过这样的相机,能不能让我看看?”当曹渝把相机递到这个人手中时,这个充满好奇心的“矿工”居然立马变脸,他快速删掉相机内的照片,还恶狠狠地对他说:“拍什么?找死吗?”这时,曹渝才恍然大悟,他就是矿主。双方僵持了近两个小时后,一个工友趁矿主暂时离开处理事情的间隙,骑着摩托迅速把他带出了矿区。由于担心矿主追来报复,他跑到十几公里外的同学家住了一晚。坐在疾驰的摩托车上,他还不忘举起相机拍下自己狼狈出逃的样子。第二天,为了完成调查样本,曹渝又悄悄回到宁乡,采集了80个样本,直到任务完成才返回长沙。事后,他给家里打电话,一向支持他的父母也吓出了一身冷汗,力劝他不要再做调查,但他还是凭着一番“蛮劲” 耐心地说服了父母。在资金缺乏的时候,曹渝带领团队成员勤工俭学,兼职家教,将赚来的资金投入调研。
在整个的调研中,曹渝没有因困难而放弃,没有因危险而止步,更没有因威胁而退缩。正是这股“霸蛮”的精神不断激励着他和他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予了他整个团队不竭的动力,最终将调研坚持到底!
4、心怀正义,代言矿工。
■曹渝等80后大学生“身上折射出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在感动着更多的年轻人。
――《中国青年报》
“既然许诺了,就必须去做!”记者问:“你觉得凭你们几个人的力量能真正改变矿工们的生活?”曹渝答:“我答应了矿工们的就必须做!一些矿工见我们是外面来做调查的,就直截了当地说,除非把他们的心声和要求反映到上面去,不然就拒绝回答问题。矿工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是来调查的就应该把真实情况汇报给党、汇报给领导、汇报给国家,促进矿工问题的解决,不然我们做这个调查有什么意义呢?”
“你认为他们的要求是你义务之内的事情吗?”记者望着曹渝问。
“我也没想太多,他们配合做调查也是冒了风险的,而且我许诺了他们的事要做到……”(湖南经济报)链接
调研中,煤矿工人的每次询问都深深刺痛了曹渝的心,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唤起了曹渝等同学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给予了曹渝四方奔走的动力。
在2006年9月,调研结束。回到学校后,曹渝同学开始着手写《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的论文。写作时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充满积水的巷道中,埋头苦干的黝黑矿工。
2006年9月,曹渝在学校里举办了一个主题为“煤矿工人生存状况”的图片展。2007年1月,他们的论文在中国社会学网上刊发,但并没有太大反响,看来仅仅在校园和学术界发出声音无法兑现对矿工的承诺。
2007年“两会”期间,他们通过新华网“两会建言博客”向在京的100多位代表委员博客和记者博客发出了《关于呼唤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意见书》和《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调查报告,报告得到了郝如玉、叶青等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长李毅中、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赵铁锤、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作出了具体的批示。
“顶住压力,回应炒作”。当调研团队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各方压力逐渐向团队聚拢。由于反映煤矿工人问题进一步向社会公布,某些心怀鬼胎的人焦虑了起来,躁动了起来,跳了出来。在4月份,曹渝不断接到电话威胁:“要威胁报复,不闭嘴,否则……”曹渝非但并没有退缩,反而愈战愈勇,更加实事求是的反映煤矿工人心声,屡行着自己对煤矿工人承诺。
随着舆论影响的扩大,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响了起来。有人怀疑调查的真实性,甚至认为团队是在“炒作”。曹渝便拿出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煤矿照片、录像,记录详实的调研数据和队员们的调研日记反击他们。在这些“真实”面前,“质疑”之声“嘎然而止”。
结 语
曹渝,这个在湖南常德澧县长大的热血青年,这个来自湖南师范大学04级普通的武警国防生,经过《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cctv新闻周刊》等国家主流媒体的大幅报道后,其特有的“霸蛮”行为和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地肯定和赞誉。2007年曹渝被评为“湖南省创新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典型”、“芙蓉学子?突出贡献”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十一月中旬,他的调研报告《湖南煤人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代表学校出征2007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
在谈到自己目前取得的成绩时,曹渝总是不忘感谢学校和部队对自己的培养:“要不是部队的军事训练层层磨砺,要不是军人精神苦苦支撑,我不会跨过这么多的艰难险阻。正如《士兵突击》里面的许三多,并没有过人的禀赋,但我牢牢记得那句属于军人的语言:‘不抛弃,不放弃!’”是的,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才是勇于担当、敢于挑战的人生,在骨子里,曹渝永远都是那个“霸蛮”而充满血性的湖南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