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革命经济学(超越《国富论》和《通论》的经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1:15:17
『经济论坛』 [理论研讨]革命经济学(超越《国富论》和《通论》的经典)  作者:雷大师  发表日期:2010-11-2 14:44:00          革命经济学
-------超越《国富论》与《通论》的经典
——— 读罢此书,你超越99%的经济学家
  
   自序
  
  在哥白尼和伽利略之前的一千多年里,人类曾经执迷于亚里斯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不动的,包括太阳在内的一切恒星、行星都围绕太阳转动。直到哥白尼和伽利略的时代来临,人类才明白,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转动,而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人类不是生活在宇宙的中心。在今天看来,日心说这个结论实在是太简单了,地球不仅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是在16.、7世纪,这样的说法是无比的荒谬和反叛,是那么的不容得被接受,为此,宣传日心说的布鲁诺,最后还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今天的我们,是否也活在一种“地心说”的错误理论里面,而犹未可知呢?
  我们居然是活在一个球上,这个球上大部分是海洋,小部分是陆地。令人不可想象的是,在这个球的对面,同样也住着人类,天啊,他们不会掉下去吧?掉到苍茫茫的无尽宇宙当中?当然,大家都知道事实是什么,住在这个地球上对面的人,和我们一样,他们活的好好的。中国的对面是美国,美国人好像是活的比中国人好那么一点点。
  人类居然是活在一个球上,这个球还是不停转动的。中国的“和谐号”动车,平均速度为300千米/小时,这个球自传的速度居然达到1674千米/小时,我怎么没有被甩下去,真实太可怕了。可是,还有更可怕的,这个地球居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每秒的速度居然是约30千米,也就是每小时10000千米还多。这真是一个可怕的难以让笔者相信的消息。笔者曾经以为“天圆地方”,我们人类是活在一片广袤的陆地上,四周是海洋,我们的上面,是一个半圆弧的天,笼罩着我们的生存空间,日月星辰就在这片半圆弧的天上像鱼儿一样游来游去。我们中国古代的老前辈们就是这么认为的。
  这本书不是讨论物理学或者天文学的,我们生存的地球是怎样的,相信能小学毕业的人都清楚,作者既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更没有讨论下去的能力,否则就贻笑大方了。本书是讨论经济学的,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真实经济相关的“经济学”,而非大学讲堂里面课本上的“经济学”。因为这本书面向的对象不仅包括经济学人,也包括对真实经济有兴趣的其他人。当然,这里或许也会谈到亚当斯密、凯恩斯、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米塞斯、哈耶克……。但是,请不了解这些人的读者勿需发愁,本书会尽量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大家把一切听明白,而不是把这本书弄成一本满是数学公式,让别人看了半天都不知道说了什么,而那些公式大部分都和真实经济无关,只是象牙塔里面的凭空创造。
  是的,人曾经相信地心说,曾经相信女人缠足,曾经相信人血馒头,曾经相信很多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荒谬理论。那么今天是否还有很多这样的理论呢?我想不仅是有,而且肯定很多,今天,笔者就带你看到一种,那就是今天最大的显学---经济学。当我们打开一本无论作者是萨缪尔森还是斯蒂格利茨还是曼昆的《经济学》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里面的内容,可能真的就是“地心说”,是一种在错误的基础上建立的空中阁楼大厦呢?或许从逻辑上无可指摘,但是其建立的地基却是根本性的错了的。当然,笔者前面说过了,本书的重点是从真实经济的“经济学”开始谈,而不是充斥大学课堂的“经济学”谈起。
   我们步行在大街上,看到的是平直的马路,绵延千里,地球是个平面,我们看不到地球是圆的。
   我们穿越丛林高山,灌木遮挡了我们的视线,看不到太远,我们登上峰顶,极目楚天舒,也看不到地球是圆的。
   我们航行大海,四周全是蓝色的海水,一望无际,我们看不到地球是圆的。
   只有我们站到足够高的地方,才能看到地球是一个大半是海洋,小半是陆地的蓝色星球,它在徐徐转动,六十亿人类,上万亿其他生命就活在这。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带你到足够高的地方,看清楚我们真实的经济生活是怎样的。而不是被GDP、通货膨胀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IS—LM模型、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货币主义………等这些森林中的遮挡物遮蔽了双眼。
   凯恩斯在写他那本惊天动地的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于该书,笔者会在后面做详细解剖讲解)的时候,开篇就告诉别人,它这本书是为专业的经济人士而写的。而我这本书,不仅是写给专业人士的,也包括写给那些热爱阅读,关心经济的其他朋友。所以该书我会尽量用故事、小说的通俗方式表达出来,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读者您从中获得必要的营养,更希望它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第一讲可能会较为繁难,但后面章节一定会生动有趣,读起来毫不费力)
   当然,市面上有很多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物,比如《不涂眼影的经济学》、《写给美国人的经济学》、《看的懂的日本经济》、《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以上书名皆是杜撰,只是为了阐述道理)这些图书,只不过是用口语化的语言把大学讲堂里面的经济学表达出来,如果说大学讲堂里面的正统经济学是正装版,那么这些书就是正统经济学的便装版。用的材料都是一样的材料,表达方式不同而已。而传统的正统经济学却是本人也是在本文中要革命掉的。
   在文中,你会看到很多新鲜的概念,这是传统经济学所没有的,比如会有黄金挖掘点、不对称理论、消费边界、货币支撑力、货币断裂、大趋势……您也会思考,是否在我们已经所认识到的这个世界的规律的下面,有一条我们完全还没有认识到的潜流,而这才是统治这个世界的规律。或许读完此文,您也会合上书,长思一下,我们生活着的世界,究竟是真实的,还是宛如梦中。
   本书会先和你一起思考一个问题,人人都在忙着赚钱,那钱是从哪里来的?好像大家都有积蓄,很少有人是负资产的,那谁亏钱了?
   本书会告诉你的是经济学的真相。
   本书也要告诉你经济为什么发展。
   本书会告诉你我们为什么依然贫穷
   本书会告诉你,我们活在庞氏骗局当中。
   本书会和你一起探讨,这个世界上还不曾被人所发现的潜流。
   本书会合你一起思索,也许我们活的并不真实,一切宛如梦中。
   当然,这本书号称超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必须得有真材实料才行,否则你就会说作者纯属吹牛或者发疯了。而要做到真的写一部经济学佳作,恐怕没有比从重新解释1929年美国大萧条开始合适的了!
   经济学大师熊彼特曾说:“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要想理解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没有什么比先去理解1929年几乎摧毁整个世界的大萧条更合适。
   追根溯源,我们必须要回到大萧条。美国大萧条产生了以后对整个世界影响很大的事情,这些事情用惊天动地来形容都毫不过分。
   第一个震动世界的事情,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写了一本叫做《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经济学著作,《通论》不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被一些西方学者誉为跨时代的巨著,甚至可以和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相提并论。而凯恩斯本人则因之跻身于世界思想界巨人,如亚当斯密、马克思、达尔文、爱因斯坦、佛洛依德等的行列。这本书对世界影响很大,江湖上一直传唱着凯恩斯拯救了大萧条的颂歌。后来在美国,有个叫做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师,根据凯恩斯的《通论》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混合了一本书,叫做《经济学》,该书一经发表,便誉满天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大学课堂里面最权威的经济学教材了。该书连续发到了第十八版,销量千万册。自此,经济学江湖被一统天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大学里面,也基本应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材,当然,未必用的是萨缪尔森的原本,基本都改头换面了一下,无论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还是曼昆的《经济学》,或者中国人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其核心体系都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这些新的教材,换汤不换药而已。
  凯恩斯的理论正确吗?大萧条的根源果然如他的理论所言,还是他在打到了一种谬论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新的谬论呢?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由凯恩斯的理论做基础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让人类学会了经济学,还是让人类彻底不懂经济学了?或者说,正是因为学习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于是大家就脱离了现实,开始在虚无缥缈处建造空中楼阁,虽然美轮美奂,其本质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
  世界上有上千万的经济学者,有十亿人口以上在关注经济?他们所用的分析经济的工具都错了吗(包括不相信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奥地利学派)?
  第二个震动世界的事情,是金属货币本位的结束,法币时代的来临。我这里所讲的金属本位,包括使用金本位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还有使用银本位的中国、印度等,或者采用混合本位制的其他国家。为了表达的方便,以后我统称为金本位。但是因为美国大萧条的发生,却终结了金本位(我这里不能说彻底终结这句话,彻底终结要到1971年),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用的钱,是或红或绿的纸币,或者是电脑上的电子数字,当然可以买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包括买卖金银,但是,现在政府发行货币的时候,却早就不是根据仓库里有多少金银就按照一定的比率来发行多少纸币,人也不能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去银行或者财政部兑换金银(兑换和买卖是有区别的,后面会谈)。
  古代的时候,无论中外,大家都是拿着真金白银去做交易,按照多少枚金币或者多少两银子来交易。现在,这早已是历史了。有人可能会想当然的说,因为拿金银做交易不方便,所以今天才采用纸币的方式。但是这种说法是有错误 ,中央银行或者财政部可以根据有多少金银储备,来发行多少纸币,这时候,纸币是金银的替代品,依然是金本位。法币则不同了,虽然法币采用纸币的形式,但是法币的发行不再根据金银储备量来发行(那根据什么标准来发行货币?),法币只是政府规定的法定货币。
   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变换的?是天才的设计,还是某些人的阴谋?或者如本文作者所言,宛如梦中?
   金本位的结束,法币时代的来临,究竟和大萧条有何干?
  第三个震动世界的事情,则是大萧条间接的导致了德国希特勒的上台,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近亿人口伤亡,20亿人口受难。当然,本书不是关于政治和历史的,是研究经济的,本书只会从经济方面略微探讨一下,希特勒为何让德国全民无比的崇拜和爱戴他,希特勒又如何拯救了美国,拯救了罗斯福总统。
   因1929年大萧条的缘故,产生的其他影响不计其数,罗斯福新政、美联储权力的转换,美国证监会的建立,各种法律法规的建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能够真正解释1929年的世界性大萧条,被称为可以采摘经济学的圣杯,同时,也可以理解今天世界上所发生的各种经济状况,包括二十世纪就是年代的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和2008年再次让世界震动的全球金融危机,那我们就从采摘经济学的圣杯开始吧!第一讲:大萧条的根源-金本位制
  
  一个小女孩瑟瑟发抖地问她的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咱们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家没有钱买煤。 ”
    小女孩又问:“那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
  妈妈无奈地说:“因为煤太多了。”
  
   ————1929年美国大萧条中发生的故事
  
  上面这个故事中国人都比较熟悉,因为这是出自中国的中学课本,讲述的是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候美国普通百姓的悲惨生活。大家还有印象的是,当时的美国牛奶场主,宁可把牛奶倒到密西西比河里面,也不给吃不饱饭的穷人。很多人担心,是否有一天,中国也会陷入大萧条的泥淖,也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故事。就算不进入美国的大萧条,是否会也要经历一场日本那样的经济停滞,近20年毫无发展,经济增长几乎为零。
  美国1929年大萧条的来临,事前没有一丝征兆,经济并非是逐步走坏,而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强劲增长之后突然崩溃,然后滑入持续十几年的大萧条当中。没有人事前曾预见到危机的可怕,危机爆发之后也束手无策。在1929大萧条爆发的前夜,是繁荣的20年代,可谓“黄金十年”。
  
   第一节:19世纪20年代---黄金十年
  整个20世纪20年代,工人人均产量和生产率稳步提高:1919年—1929年,制造业工人人均产出大约增长了43%,工资、物价和薪水都比较稳定,不过没有实现不可比拟的增长。利润持续支撑着有钱人家的支出,并且唤起了某些支持股市反弹的希望。其中的大多数因素促成了很高水平的资本投资。整个20年代,资本品以6.4%的年均增长率增长,汽车、住宅和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占据了殷实人家相当一部分的支出,年增长率达到了5.9%.
  
  20世纪20年代对于美国来说依然是美好的岁月。生产和就业保持着高水平。并且呈现继续增长的的趋势。虽然工资上涨不是很快,但物价稳定。尽管许多人仍然很穷,但是更多的人过上了小康生活,或者变的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富有了。最后,美国资本主义无疑是处于一个生意勃勃的时期。从1925年----1929年期间,制造企业从18.39万家增加到了20.67万家,其产值从608亿美元增加到了680亿美元。美国联邦储备工业指数在1921年只有6点(1923-1925为基数100点),到了1928年7月上涨到了110点,到了1929年6月更是高达129点。1926年,美国生产了430.1万辆汽车。而三年后的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增长到了535.8万辆,比1926年增加了100多万辆。美国1929年的汽车产量,可以非常体面的与1953年的产量570万辆相对比。美国生产的汽车是世界产量的85%,平均五人就拥有一辆,美国的黄金占世界黄金储量的一半;1928年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整个欧洲。营业收入迅速增长,这可是经商做生意的大好时机。的确,就连当时最有偏见的历史学家都不得不私下里承认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光,尽管他们都加入了指责柯立芝总统“经济过于繁荣,不可能持续下去”的行列。
  1920年到1928年股票价格翻了一番,从1928年3月开始,股市更加疯狂了,在之后的十八个月中,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几乎又翻了一番。同样是在1928年,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胡佛就宣布:“现在,我们美国人距离战胜贫困是如此之近,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相比。”
  1928年12月4日,柯立芝总统在重新召开的国会会议上最后一次发表国情咨文,即使最消沉的国会议员也必然从总统的讲话中找到安慰。“美国国会开会审议国情咨文,从未遇到比现在更加令人鼓舞的繁荣景象,在国内方面,人民安居乐业……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在国际方面,和平是主流,基于相互理解的友好……”他对议员们说,他们和全国人民可以“对目前的形式感到满意,并且以乐观的态度展望未来”。他打破了美国最古老的政治传统,忘记了把国泰民安归功于他所领导的政府,“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主要有赖于美国人民的品质和传统。”
  1929年10月中旬,在每个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面前所呈现的,似乎是一片繁荣到极致的景象。去年,新当选的赫伯特•胡佛总统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彻底征服贫困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虽然我们还未实现目标,但在上帝的帮助下,倘若我们继续过去8年来的政策,勇往直前,终有一日我们会把贫穷从美国彻底驱除”。这是一个庄严神圣的经济誓言,被后来的通俗历史学家称之为“美国梦”的理想愿景。与此同时,欧文•费雪和那些自鸣得意的经济学家也都宣扬: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片永久的繁荣景象。
  
  新当选的英雄总统胡佛底气十足的对美国人说:“要让每个家庭的锅里都有一只鸡,每个车库里都有两辆汽车”。
   (数据部分参考加尔布雷斯《1929大崩盘》与《大萧条》在此不一一列举出处)
  
   1929年之前的美国繁荣岁月我们当然都没有经历过,但是我们可以很好的对比2007年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手机、电脑、网络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条件好的人都买上了名牌汽车、大房子。中国货横扫全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老外们也大肆发布中国威胁论,21世纪就看中国的了。华为、联想、海尔、万科等这些中国优势企业的崛起,也论证了中国的企业可以有自己可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顶级企业。中国出口的产品并非仅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华为的高科技产品也横扫亚欧,甚至打到了高科技的老巢---美国,全世界大呼狼来了。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万亿美元,出口创汇还依然强劲,专家们都说(现在专家是贬义词了)未来是中国的黄金十年。除了房价涨的有点快,一切都是春光明媚。
  中国的股市也是一路从2005年的998低点狂飙到了6124点,很多股票上涨十倍以上。2007年的中国和1929年的美国非常类似,人人都在谈论股票和基金,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妈们也在讨论着:“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基金要长期持有才能赚钱”,处处都是谁发了财的消息。天底下无新鲜事,29年的美国也在讨论“现在投入15美元,20年回报8000美元”,女佣炒股都能发财。中国电视上的专家们以无比的底气论证中国的经济强大,快买股票吧。29年美国最大牌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惊呼“股市好像到了永不下跌、永远上涨的地步。”
  2008年,中国就要举行奥运会,富裕了和幸福了的中国人自然可以自豪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当然,美国的经济也是好的一塌糊涂,2001年9.11长胡子的本拉登叔叔恐怖袭击了美国之后,美联储迅速出台了极端宽松的货币政策,9.11并未对美国造成严重性的后果,美国依然是高科技大国,思科、微软、Intel、google、波音……的产品横扫全球,美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搞垮了阿富汗的塔利班和伊拉克的萨达姆,萨达姆还被送上了绞刑架,布什先生的意思就是,和美国干,没有好下场。就在这几年,美国的穷人还通过一种叫做次级贷的融资方式买到了房子,真正实现了“大家都有房,人人有书念”。道琼斯指数站上了14000的大关,一切真是美极了!
  
  崩溃的前夜都是美好的,善良的人类也不会刻意天天预测经济崩溃。虽然有些个经济学家喜欢发表一些阴谋论或者崩溃论,偶尔蒙准了,但基本属于神棍级别,和真正科学判断毫无关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经济评论,说某某经济危机在N年前就被谁谁谁给预测到了,大多数都是忽悠,成千上万的人在预测,和摸彩票一样,总要有的中奖的,运气而已。美国的大萧条据说被两个经济学家预测都了,并且只有两个,一个叫米塞斯,一个叫哈耶克,这两个人都是著名经济学门派奥地利学派的圭臬级人物,尤其是哈耶克,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种说法着实让人怀疑,如果这两人水平如此之高,定然能找到大萧条之正确原因和解决之道,可惜此二人啥也没做到,后来才有了牛逼哄哄的凯恩斯主义。如果米塞斯和哈耶克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用做别的,到股市上投机做空就行,必然会大赚而特赚,索罗斯就是这么干的,米大师和哈大师也没有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毁掉罗马一天就足够了。
  
   第二节:大萧条来了
  美国人民沉浸在19世纪20年代的美好生活中,没有人想到,屠刀高高悬起,震惊世界的大萧条来了。
  1929年9月3日,道琼斯指数达到了最高点381点,大牛市事实上走到了尽头,当精明的股票投机商从休假中归来,他们很快看到了那些基本经济数据,并陷入困境。后来的反弹只是大熊市的一个小小的插曲。10月21日的那个星期一,股票下跌的消息迅速传来,这是股市的第一次下跌。在之前的那个周六,电报里传来征收保证金的要求,投机商们开始认识到,他们的储蓄甚至房产将要失去了。10月24日的那个周四,股票直线下跌,没有一个人买,由于不能满足保证金要求,他们的账户被强行平仓。10月28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黑色星期一”,当天,股指暴跌13%。接着第二天,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迅即拉开,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暴跌22%……美国乃至全球历史上最恐怖的一次大危机就此拉开序幕,乐观的人们迎来了长达十年的大萧条时代。
   整个时期,失业率从3.2%上升至1933年的24.9%,接下来的一年达到26.7%。 3400万男人、女人和儿童根本没有任何收入,这一数据还排除了那些遭受巨大损失的农民家庭。城市收入大幅下降,学校和大学关门或倒闭,营养不良发生率达到20%,这些情况在美国以前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即便在早期殖民时期也没有。
   而在整个工业界,情况就是这样。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衰退。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让经济自然恢复。比如,法国直到50年代中期以前,经济一直没有回复到1929年时的状况,要说世界经济完全获得拯救,它也是通过战争和为战争而做的准备才实现的。第一个重新振奋起来的经济体是德国,1933年1月,希特勒的纳粹统治开始了,德国立刻展开振兴军事力量的计划。在一年的时间里,德国实现了充分就业。没有其他国家做到这一点。英国在1937年重整武备,因此失业率开始逐步下降,但当1939年9月3日战争爆发时,失业率还处在历史的最高水平。
   在这次大灾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即便如费雪这样的大经济学家也不能幸免于难:在数天中,损失数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在贫困潦倒中与世长辞。
   那些曾经牛气冲天的大企业,如美国钢铁公司,股价从262美元缩水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缩水至7美元……同样伤痕累累,只剩残喘。
   由通胀到萧条,5000万人失业,不计其数的人流离失所,仅美国在3年内企业即破产10万家。全球工业生产下降37.2%,直接倒退至20、30年前的水平。
  
   1929年的国民收入为810亿美元,1930年时不足680亿美元,1931年降到了530亿美元,1932年以410亿美元触底。与此同时,国家的财富估值从3,650亿美元降至2,390亿美元,预示着不动产、资本和商品的大幅贬值。3年间,85,000家企业破产,留下了高达45亿美元的沉重债务,5,000家银行停止支付,900万储蓄账户被注销,损失了260多亿美元的工资收入。
   美国经济的债务结构变化不大,1932年的利息仅比1929年少3.5%。其他领域,通货紧缩持续加剧,长期债务严重超过了借款人的预期。以薪金支付的钱减少了40%,分红减少了56.6%,工资减少了60%。危机之初,在胡佛政府的强烈要求下,削减工资的工业企业比例很小,但是在1929年~1931年9月间,它们还是以减少工作时间的办法,将薪水减少了40%。
   就整个国家而言,人均实际收入由1929年的681美元狂跌到1933年的495美元。报告称,1931年时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有75人,但到了1932年仅有20人。虽然政府人士和金融高层反复声明,衰退已经触底,不会再继续了,但是接下来的3年,商业衰退仍是断断续续地发生着。
   很多中小工业企业甚至拒绝口头支持政府的恳求——维持薪资水平。一些百货公司支付的薪水竟然低到每周5~10美元。在芝加哥工作的女孩子大部分时薪不足25美分,还有1/4的人时薪低于10美分。受剥削最残酷的当属新裁缝工、糖果店雇员以及罐头厂工人。纽约一流速记员的薪水由周薪35~45美元下降到了16美元。没有技能的工人最先遭遇重创,白领工人和技术工人紧随其后。教师和牧师的工资逐渐被削减,或变成白条,其他行业的收入也在锐减。医生们在1936年的收入要比1929年低18%~30%,律师的收入的降幅也在18%~38%之间。
   如果说收入骤降和流动资本的减少是硬币的正面,那么它的反面就是失业。1930年4月开始的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联邦失业人口普查显示,相较于4,500万的工作人群,有超过300万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到了1931年,事态越来越严重,调查显示已有600万人失业。到了年底,所有评估者都一致相信,失业人数已经突破千万大关,1932年又新增了四五百万失业人口。
   由于季节的因素和变幻的时局,全国的形势不断变化。失业的人也积极自救,拖家带口的失业男子争夺着收入微薄的零工。储蓄的耗尽加之投资的损失,将那些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卷入了疯狂的失业大潮中。
   尽管政府一再承诺,不会饿死一个人。但在1933年,已知饿死的人就有29个,截至1934年,大约有110人死于饥饿。1928~1932年间,费城公共卫生中心接待的营养不良的病例增长了3/5,主要集中在6~16岁这个年龄段。公共保健护理全国组织报告称,纽约的一家健康中心,1928年接待的营养不良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18%,1931年时,这个比例增长到了60%,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
   面包、马铃薯,加上点卷心菜,在当时已经是盛宴了。善良的餐厅老板偶尔会贡献些残羹冷炙,面包师会拿出些变质面包,还有水果蔬菜店老板免费赠送烂的水果、蔬菜,卡车司机对偶尔掉落的一箱桔子也会视而不见。情况更糟时,人们开始吃垃圾。1932年,一位调查芝加哥贫民窟的人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垃圾车旁围满了大约35个人,男人、女人还有瘦弱的小孩。垃圾车刚卸下垃圾,他们便用棍子,甚至用手,去抢那点零碎的食物和蔬菜。”
   伴随大萧条而来的痛苦和烦恼,挑战着人们的承受能力。1930~1932年间,公立医院中因患精神病住院的人数,年增长率相当于1922~1930年间的3倍。虽然,这一增长的原因是因为家庭和私立医院无力照料。但在纽约州,1932~1933年间,精神病患者的数量有了一次让人难以置信的增长。
   股票市场崩盘后,人们预料自杀的人数会明显增多,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相比于1928年同期的223例自杀案,纽约市在1929年10月和11月的自杀案只有219例。全国的年自杀率虽然逐步增长,但在1932年突破最高记录17.4%后,1936年时下降到14.2%。自杀主要集中在经济天秤的两端,地位由高到低的落差导致的自杀者,往往多于因贫困而自杀的人。1931年公费安葬的数量是1929年的3倍多,比例高达1∶10,而农村,自制棺材的数量有了显著的增长。
   大萧条对建筑业的冲击前所未有,最惊人的影响是,住宅建设下跌95%,住宅维修支出也从5亿美元降到了5,000万美元。更为严重的是,约有273,000个房屋业主因为丧失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业主资格。1933年初,平均每天有1,000套住宅落入抵押持有人之手。由于危机的到来,大量公司倒闭了,失业一成了美国老百姓新的“全民运动。”没了收入的美国民众日子过的相当艰难,很多人甚至被活生生饿死。1932年,形势已经非常糟糕,美国钢铁公司的开工率只有19.1%。需要钢材做原料的美国机车公司在20年代平均每年售出600台车,1932年却只卖出了一台。
  1933年的春天,10000多家银行破产,1925年全国共有银行30000家,而到了1933年,则仅存不到10000家。
  1931年的圣诞前夜,《纽约时报》刊载了一则似乎很另类的故事。纽约城的一对夫妇悄悄来到卡茨基尔边缘一处无人居住的小屋,在那儿慢慢等死。这对年轻的夫妇是到卡茨基尔找工作的,两人身上总共只有25美分,但没有找到工作。《纽约时报》报道说:“因为没有找到工作,两人就来到小屋里,宁可饿死也不乞讨。”
  
   三天后,一位警官在湖边的这座小屋里发现了这名叫威尔弗雷德怀尔德的男子和他的妻子,“这时23岁的妻子已经虚弱得不能走路了。”《纽约时报》继续报道说,当地官员对此事的处理风格也是那个时期的典型风格:“他们努力找工作,但是如果找不到,他们将被送回纽约。”
   仅在一个月之后,即1932年1月,韦尔斯利学院毕业生、作家佛罗斯康弗斯在《大西洋报》上发表了一首诗:
   人们为何排队走,
   一直排到交通口,
   目光呆呆往前瞅,
   那边也有长队走,
   拐过街角人还有,
   排队终归有尽头,
   理论队伍没有头。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类似的事情则不胜枚举,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美国人都会认为坐牢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搞破坏都会尽量隐蔽。1933年,美国却有一耳光死也工人在饥寒交迫下,在森林里放了一把火,然后立刻跑到当地市政府去申请当森林防护员。当然,他很快被投入了监狱,过上了温饱生活,而一些“立志”保护森林的人也因此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仅仅过了四年,曾经誓言“要让每个家庭的锅里都有一只鸡,每个车库里都有两辆汽车”的胡佛总统就毫无悬念的下台了,留给老百姓留下的是棚户区,这些棚户区被戏称为:“胡佛村;”,芝加哥有70万工人失业,这一数字相当于有工作能力人数的40%,领取救济面包的队伍排的很长很长。这场大危机似乎很难确定到底由哪件事引发或者从什么时候开始。
  
   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引发了大萧条,又为何持续如此长的时间而没有解决。当然,稍微有点经济学知识的人可能会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知道,并且凯恩斯拯救了大萧条。这纯粹是人云亦云、一个谎言重复了千遍就成了真的。凯恩斯的《通论》是1936年才出版的,当时大萧条已经持续七年了,除了德国,几乎每个西方国家都处于深深的经济病痛当中,美国和英国的失业率都在15%以上。就算凯恩斯的理论是正确的,七年的大萧条之痛,半个世界都体会到了。凯恩斯并未帮助解决。他那本书出版后几年,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直到二战。
  其实本质上是二战拯救了大萧条。
  凯恩斯那本《通论》思想混乱,格调不高,我会在后面专门探讨。如果说凯恩斯有伟大之处,那他的伟大就在于他敢于冲破旧经济理论藩篱,推翻旧理论,创造新理路,虽然这新理论基本都是胡说。
  
   是到了探索大萧条病根的时候了!第三节:你们不应该将人类钉死在黄金十字架上
   “啊,我的朋友们!我并不敌视生活在大西洋彼岸的那些人,那些艰苦卓绝的先辈们,使这块荒芜之地盛开出玫瑰花。先辈们背井离乡,在这一片与鸟儿一起鸣唱的自然心脏地带养育他们的孩子…………这些人们,…………如同这个国家中的任何人一样,值得我们民主党的尊敬。我们就是为了这些人仗义执言。
   如果保护性关税已经坑害了数以千计的人,那么,金本位制就坑害了数以万计的人……当我们恢复了宪法所规定的货币后,其他一切必要的改革都将迎刃而解。但是,如果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其他改革也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如果想控制我们国家事务的立法权交到外国当权者手里,那么无论他的声望有多高,都无法再人民愤怒的复仇火焰中得以幸免。
   这是我们为之战斗的底线。如果他们说复本位制甚好,但是我们不能在没有其他国家的帮助下就贸然实行;我们的回答是,我们颠覆因为英国是金本位制,所以美国必须效法这样的逻辑。我们要恢复复本位制,并且让英国也来效法,因为美国采取的是复本位制。如果他们胆敢来这里为金本位制张目,我们将迎头痛击,让他们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站在我们身后的,是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的劳动者,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商业利益者、劳工利益者和辛苦劳作者的支持。我们要对金本位制的支持者说:“你们不应该将王冠紧箍在劳动者的额头,你们不应该将人类钉死在黄金十字架上。”
  
   ------------------威廉 .詹宁斯.布莱恩
   做这段演讲的人叫威廉 .詹宁斯.布莱恩,和今天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样,是个民主党人,这个布莱恩可不是一般人,他曾经参加过美国的总统竞选,还不是竞选了一次,而是三次,可惜三次竞选都失败了。他首次参加竞选的时候,才36岁。
   布莱恩的这段演讲史称“黄金十字架”演讲,是他在1896年总统竞选前在民主党的一次聚会上做的演讲。他这次竞选总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以货币本位作为竞选主要议题的大选。当时,布莱恩代表的民主党,支持复本位制货币,而代表共和党的麦金莱则支持金本位。
   所谓复本位,就是可以黄金和白银都可以做货币,一枚黄金金币代表一定量的美元,一枚银币又代表了一定量的美元。比如我们可以假设一个比例,1克白银代表1美元,1克黄金代表15美元,这时候金银比例是15:1,也就是15克白银等于1克黄金。然后民众可以自由的拿着黄金或者白银到铸币厂铸造相应的铸币,或者换取相应的纸币,皆大欢喜。
   可是复本位制有的天生存在的,不可克服的问题,那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也叫““格雷欣法则”。这条经济规律主要不是指的质量差或者伪造的劣币驱逐质量好、成色高的良币,而是指的在金币或者银币在被政府法令规定了固定兑换比例的情况下,价值被高估的是劣币,价值被低估的是良币。比如,现在市场上黄金和白银的比率是1:15,此时政府根据这个比率规定了金银的法定比率也是1:15,表面看似乎没问题。可是,经济情况会变的。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当政府规定了这个黄金对白银1:15的比率后,突然在美国发下了N个超级大的银矿,这个时候,白银的供给会大量增加,这个时候市场上的金银比率就可能变成1:16,甚至1:20。可是此时政府规定的比率却是1:15。这时候有人就会拿15克白银去政府换回1克黄金,再拿1克黄金到市场上换回20克白银,再去政府那里换1克多的黄金。这样做的结局最终是使黄金退出流通,市面上流通的全部都是价值被高估的白银。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所谓劣币驱逐良币,一定要在政府固定了黄金和白银的法定比率的时候才会发生。如果没有固定法定比率,则一般就谈不上劣币驱逐良币了,因为劣币会贬值,良币会升值。中华民国之前的的中国就是没有规定金银的固定比率,所以在中国金银都做流通货币,但因为黄金价值高,日常交易中主要以白银为主。
   当然,我们说到的是发现了大银矿。如果发现了大金矿,黄金供给量严重增加,此时则黄金成了劣币,白银退出流通,市面上都是黄金。1717年,伟大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也是英国皇家铸币局的头(牛顿在英国皇家铸币局干了三十年,做了二十多年第一把手),给黄金和白银规定了一个大概15.13的比率,由于对黄金估值过高,于是造成了黄金这种劣币驱逐了白银这种良币,英国走向了事实上的金本位。
  为什么布莱恩要以支持复本位制作为他的竞选纲领,以及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如何走向了金本位,金本位崩溃,法币时代的来临,我们会在后面详解讲解这段历史,本章节不再累述。布莱恩后来没有选上总统,连续三次都没有选上,最终郁郁而终。
   支持复本位制的布莱恩败给了支付金本位的麦金莱,美国继续实行从1879年开始恢复了的金本位制,并且在1900年颁布了《金本位制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美国的金本位制,当时每盎司黄金可兑换20.67美元。民众可以随时按照每盎司黄金兑换20.67美元的价格,无限制的去银行进行兑换。或者以美元兑黄金,或者以黄金兑换美元。
   金本位制的好处是很多的:
  首先,金本位制可以控制政府滥发货币,由此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直至经济崩溃。历史上,无论中外,都曾经饱尝过政府滥发货币的苦处。最出名的莫过于法国的约翰劳滥发货币,导致法国经济的崩溃。中国方面,宋代的交子、明代的大明宝钞,都经历过滥发直至贬值到不值一文的历史。美国佬在独立战争中,政府也曾大量发行大陆币,最终大陆币贬值到不如废纸。
  其次,金本位制方面方便对外贸易。只要知道了各国货币的含金量,那么根据含金量进行换算非常方便。举例可以说,如果一盎司黄金可以兑换20美金,同时也可以兑换4英镑,那么20美金=4英镑,美元和英镑的比就是五比一。免去了多种金属做本位的复杂换算。
   最后,金本位能保持物价稳定。发行货币,必须要以黄金储藏作为基础。黄金的开采虽然未必是完全的稳定,但是相对于其他没有黄金做基础、或者多种货币做基础,还是比较稳定的。尤其是无论政府或者民众都可以把黄金作为储备。多少年来看,都能保持价值稳定,不惧怕政府的改朝换代。包括直到今天,由于中国外汇储备较多,但是由于美元会贬值,很多人还在提倡以黄金作为储备。美国有个叫做彼得希夫的人,写了本书叫《美元大崩溃》,中国的宋鸿兵写了本《货币战争》,都提倡用黄金做储备。甚至有人说,黄金拯救中国。
   实行金本位,保持货币稳定,一直是优秀政府赖以自豪的事情,觉得维持金本位,是政府对老百姓最负责的。经济学家也认为,单一金本位制是最好的货币本位制度。我们引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他的伟大著作《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的评论:
  “黄金标准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标准,提高福利、自由和政治与经济方面的民主都是它的目标。在自由商人眼里,它的重要性就是国际贸易和国际货币好资本市场交易所要求的国际标准。就是利用这个交换媒介西方的工业制度和西方资本把西方文明传播到地球上最偏远的地区,它所到之处不仅破坏了旧时代偏见和迷信的枷锁,还撒下了新生活和新财富的种子,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它伴随着空前的资方自由主义的胜利,把所有国家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平的相互合作的共同体。
   很容易理解人们为什么把金本位看做是所有历史变化中最伟大和最有益变化的标志。所有那些妄想破坏通向福利、和平、自由和民主的发展的人,他们所痛恨的不仅是金本位制的经济成就。在他们眼里金本位制是他们想破坏的所有学说和政策的旗帜和象征。在对金本位的斗争中有更多的危险,而不是货物价格和外汇汇率。
  金本位制当然不是完美或理想的标准,人类社会中没有所谓的完美东西,但是没有人能先到用什么更令人满意的办法来代替金本位制。”
  是的,诚如米塞斯所言,在政府和经济学家、民众的眼中“金本位是所有历史变化中最伟大和最有益变化的标志。”包括直到21世纪的今天,许多人依然如此认为。
  布莱恩同志竞选总统,反对金本位并非金本位有什么不好,而是代表了白银矿上和一部分人陷入债务危机的人利益,同时实行金本位往往代表成为英国的附庸,因为金本位始于英国,从英国蔓延到世界,而从英国殖民者手下独立出来的美国人,当时对英国没有什么好感。布莱恩的“黄金十字架”演讲虽然好听,但是并没有多少理论基础,颇像一番愤青的言论。
  但是,没有想到,布莱恩一语成谶,美国居然真的被钉到了黄金十字架上。只是这个黄金十字架非是布莱恩所谓的那个而已。 本周是广受瞩目的一周。其中美国中期选举结果与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规模几乎在同时公布,该结果对美元的未来影响极大,当然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很大,势必也会影响到中国股市。
  
    周一,我们度过了让人兴奋的一天:A股高开高走,上证指数上涨70多点,一举站到长期趋势压力线之上,全球股市也大都收出红盘,唯有美国股市冲高回落,高开低走,纳斯达克指数甚至收出阴线。
  
    如果我们知道美国周一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都很好,显示经济复苏加速,那么就更难理解了:为什么美国股市逢利好却选择“退守”呢?很显然,美国市场还在游移不定之间,美国股市面临关键点,美元也面临关键点。那么,未来会怎么走?这取决于美国中期选举之后的政治选项,取决于美联储是否明目张胆地推行“弱势美元政策”,取决于G20峰会中美领导人的协商。
  
    大局待定,几个好的经济数据当然不足以打消市场对美国未来走向的疑虑,由此推理,中美间在11月后再度爆发货币战、贸易战的可能性还没有排除。
  
    这些问题的关键答案,周三即会揭晓,因为美联储定于周三公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规模可以告诉我们美国人想干什么。
  
    目前一些人还并不明白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规模与美国以外的国家有什么关系,更不明白美元选择强势或弱势政策与人民币的未来何干。因此需要认真解答。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事关全球的流动性管理。美国财长刚刚在G20财长会议上有过承诺:坚持强势美元政策,坚决不搞弱势货币竞赛,绝不会通过寻求弱势货币以取得国际竞争优势。以上表态是真是假,全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都拭目以待。
  
    而美国政府到底希望美元怎么走,会不会选择弱势美元政策,就看周三美联储公布的量化宽松的规模是多少。
  
    上周三,美联储曾咨询华尔街的各大券商机构,希望它们预测一下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规模,结果多数券商预测这轮量化宽松规模会在一万亿美元以上,其中高盛更预测美联储可能会向市场释放高达两万亿美元流动性。目前中国主要机构也预测美联储本轮量化宽松规模会在1万亿~15000亿美元之间。
  
    而我认为,果真如此,那赶快卖股票、卖美元吧。为什么?因为当这一规模超出万亿美元,那就意味着美联储发出了开打货币战的宣言,全球弱势货币竞赛将不可避免,世界经济秩序因此将大乱。关键是,中美间将失去基本的互信,不仅人民币不会配合国际社会缓慢升值,而且中国将被迫抛售美国国债.
  
    因为美国的实体经济根本不需要这么多流动性,刺激美国经济也不需要这么多流动性。美联储未来该买多少国债,主要看美国的商业银行愿意卖给美联储多少。所谓的量化宽松,第一步想达到的目的是资产置换,商业银行将难以流动的债券资产置换给美联储,换取现金,作为未来发放贷款的流动性储备。
  
    但是,美国经济的问题并不在于美联储不提供流动性,而是美国的商业银行不需要更多的流动性,不想放贷。因此市场担心,美联储以刺激国内经济为借口,释放更多的流动性,结果未必使美国的实体经济获得贷款,获得复苏动能;相反,大量“多余”的流动性将会转向金融市场尤其是国际货币市场,引发全球资产泡沫和美元暴跌。因此大多数分析师将超出美国实体经济需要的量化宽松规模视为洪水猛兽。
  
    美联储到底会作何选择?我认为不会超出一万亿美元。这是底线。美国的国家战略需要美联储守信,美国需要与国际社会合作。
  
    11月11日,中美领导人和G20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将聚会首尔。这次会议能不能成功,不仅取决于G20财长会议已经达成的“共识”,还取决于美联储本周三的行动。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听其言不如观其行。未来世界经济秩序能不能向有利于绝大多数国家利益的一面发展,中美关系能不能稳定向好,都取决于美元本周的表现,取决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决策。第四节:金本位货币的矛盾
   我曾经无数次的问过别人,都说赚钱,那钱是从哪里来的呢?都赚钱了,那谁赔钱?
   有的人比较聪明,直接告诉我,钱是从中央银行印出来的。那中央银行又按什么标准印钱呢?这个就不是一般人能回答的了的了。好像从来没有听说中央银行按照什么标准印钱。大学学了四年金融的也不知道。是真不知道,而不是假的不知道。
   现在中国大学里最牛的《金融学》教材,是黄达教授编写的,黄教授曾经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长,他都为这个问题困惑过,说中央银行按什么标准印钞啊,中央银行的人会不会偷偷给自己印钞发工资,发福利。他那本发行量全国第一的《金融学》教材,里面没有谈钱是怎么印出来的。
   问题是不仅国内的书,国外的书也没有告诉大家钱是怎么印出来的。后来有人写东西论证说,印钱是某某金融家族的阴谋,某某家族全球最富。当然,这就是带有小说性质,不足为信了。
  现在这一段时间,通货膨胀异常厉害,原先是房价高昂,大家集体骂房价,现在是几乎所有物品都在涨价了,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姜你军”无不让百姓发愁愤怒。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一切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物价飞涨的根源在于货币发的太多了。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周其仁找到了人民币过量发行的原因,因为和美元的联系汇率制,中国每赚一美元,就相应印刷7左右的人民币出来。物品出口出去了,货币却留下来,不通胀都不行。
  现在的通胀和汇率问题让每个人揪心。
  但是,要深入的了解今天的货币体制,还是必须要回到当年的金本位上,理解了金本位以及它的崩溃,就能理解今天的现象了。
  美国在1879年正式回归了金本位,虽然几经曲折,被复本位制和白银本位制挑战过几次,但是取得最终胜利,1900年以《金本位制法案》的最终形式确立了金本位制的法律形式,政客和民众担心金本位不能持续,会被白银战胜的悬着的心也放松了下了。那就让金本位好好干吧。
   到了一战时期,由于战争的原因,各个参战国都临时放弃了金本位,不能散发神圣光芒的黄金落入到敌人之手啊。一战后,本着对国家百姓负责的态度,也是表面政府不乱印钞的态度,各个国家都在19世纪20年代回归到了金本位。
  
   没有战争,世界和平,各国都采用统一的金本位,似乎万事大吉。政客和老百姓都热爱金本位。
   金本位的货币发行机制是这样的,金矿商挖出金子,然后到银行兑换,银行给予相应的钞票,在美国,是给予1914年建立的美联储印刷的联邦储备券。每盎司黄金(31.1034807克)兑换20.67美金。当然,银行是要把黄金送到美联储去的。
   这个世界往往就是这样的,越是看上去完美无缺的东西,越存在致命的缺陷。遍布和平世界的金本位就是如此。
   首先,金本位发行货币的根源在于金矿里挖出来的黄金,黄金挖出来之后就留在市面上,几乎永不消失,但是市场上生产的东西却不一样,很多产品是要消耗掉的,至少葱姜蒜是要消耗掉的吧。如果生产的产品的多少赶不上黄金存量的增长速度,那货币就会便多,通货膨胀就要出现了。这里存在一个很致命的问题,这个致命的问题就是,物价可以上涨,但是黄金价格却是固定的。在美国每金衡制盎司黄金固定价格是20.67美金。在英国是每金衡制盎司黄金为3英镑17先令10便士。
  为了清晰的表达我的思想,我不得不自创一个名词“黄金挖掘点”,读者你也不用慌,这个名词很容易理解,比“格雷欣法则”和“特里芬难题”好理解,但是重要性是一样的。金矿商挖金矿总是要有成本的吧,很惭愧,我这里找不到100年前金矿商的具体成本,我们假设一个好了。比如12美元/盎司。金矿商的生产成本是12美元/盎司,然后到银行可以换20.67美金,净赚8美金多。可是黄金多了以后,通货膨胀了,物价上涨,金矿商也要吃喝拉撒尿,12美元的成本养活不了自己和工人了,那成本可能就要上升到15、18美金/盎司,甚至高于20.67美金。此时,金矿商收益满足不了成本,金矿商被迫停止挖金子,关门大吉。
  所谓“黄金挖掘点”,也就是金矿商的成本线。
  当然,我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认为这很好解决啊,金矿商停止挖金子,过上几年,生产力发展了,黄金没有增加,就只能通货紧缩,金矿商还是会挖金子的。按照经济学的说法,钱多了就通胀,钱少了就通缩,甚至有经济学家说什么货币中性,也就是说钱多钱少都一样,不影响实体经济,只是不同物价而已。这就纯属扯淡了。
   因为还有下一个更重要,也就是彻底导致1929大萧条的病根。
   黄金只是创造高能货币的根源,挖多少金子,只能证明创造了多少高能货币,却不能代表创造了多少货币。学过经济的人都知道这个很简单,就是银行创造货币。但是,为了让没有学过经济的人也看懂我得重新把这个过程说一遍。
   现在,有个金矿商挖出了黄金,然后他得到了1000美金,我们这里成为高能货币。金矿商一般很有钱,不需要马上消费,就算消费或者支付,用支票就行了,比用现金方便。于是,他把这1000美金存到了银行里面。不仅金矿商,普通老百姓也会存起来,而不是放在家里,因为存银行有利息。
   那么银行呢,它收到这1000美金后会不会就把这些钱都放在保险柜里面呢?当然是不会,因为大家都知道,银行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利润最大化,它得把钱贷出去。因为有个准备金率,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央行又调高或者调低准备金率的新闻,这也是所谓的货币政策之一。如果假定银行的准备金率是10%,那么存到银行的这1000美金,银行只需要留下100美金做准备金就行,然后把其余的900美金贷出去。
  借款人收到这900美金后,花掉了,比如买了“福特”牌轿车,那福特赚到钱以后干嘛呢?还是存到银行,这时候银行又多了900美元的存款,银行留下准备金90美金,再把另外的810美金贷出去。810美金比如被“通用电气”赚了去,然后它又要存在银行。这时候金矿商最早存进去的1000美金变成了1000+900+810=2710美金,这是新的货币量。银行留下810美金的10%作为准备金,贷出其余的90%。这个过程会一直继续下去。
   这个最早的1000美金最终通过银行的货币创造,创造了多少货币呢?在准备金率为10%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如下公司得到最终货币量是10000美金,扩大了十倍。
  
  
   这个过程对于学过经济学的人而言是很简单的,我截取的这个图片就是来自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也就讲到了这一步,然后说达到了均衡,就结束了。萨缪尔森可以结束,我还得继续分析下去。
   货币量达到了原来的10倍,那会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呢?这是必然的。那产生通货膨胀的话,肯定到了某个数量值,金矿商就会停止挖金子。通货膨胀很厉害的,我们举举中国的例子,北京的房价2000年5000一个平方,现在2万肯定拿不下来了。2009年批发价在0.2-0.3元的大蒜,2010年到了6-7元。可是如此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有种东西的价格是不变的,那就是固定价格的黄金,不管物价如何上涨,总之黄金价格是固定的。金矿商没有动力继续开采矿了。
   这就产生了金本位制的最重要矛盾。
   当然,这还不能解释大萧条,我们需要继续深入。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5072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