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爷就是GDP》(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9:52:41
【GDP的缺陷】
  
  尽管相关国际组织和经济学家们多年来与时俱进,长期致力于研究和修正我的缺陷和遗憾,但是我的生理基因和源代码决定了哥与生俱来的部分毛病实在是难以美容和改良。具体来说,我在如下若干方面的性格缺陷始终是不能让大家完全满意的。
  
  1)经济学的关注焦点一般涵盖社会生产和分配两个领域。但我的本职是考量生产,不能反映分配,更谈不上社会公正话题。
  
  这本不关我的事,也属于瑕不掩瑜的小缺憾,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忽略分配公平和社会公正的严重危机,让哥GDP来顶这个黑锅,我是很冤枉的。如果大家要责怪,请向“GDP主义”思潮和“鸡的屁至上”的发展模式开火!
  
  2)当年老爸库兹涅茨创造我时,忽视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比较,即经济学经典的外部性问题。工厂在生产时可能排放了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引起附近居民的呼吸道疾病;露天采矿作业给当地自然景观留下不可恢复而十分丑陋的疤痕;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由于人们破坏性的经济活动不再纯净甜美。这些都属于经济学中的所谓外部性,又名“溢出效应”,即市场经济中引起其他个人或企业快乐或痛苦并且未被市场定价的个人或企业的任何行动。
  
  中国改革开放后多年的经济增长,被中立的世界经济观察者们公认巨大的法宝和惨痛的代价之一就是牺牲环境保护和透支生态赤字,因而所谓的“负外部性”更应该为中国国民今后大力重视。为平衡我老爸当年的巨大失误,现代经济学家提出了“绿色GDP”概念来重新衡量经济发展水平。
    
  3)我是个统计概念,反映不出人们追求经济发展采取的手段,不计量增长的方式和代价。
  
  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牵动GDP增长首屈一指的因素是国民消费,就是中国人说的内需;同时民间投资一向也非常活跃、自由。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依赖智力因素的成分高,比如美国当代经济学者就自豪的宣称80%的美国就业者从事的是与智力和灵感相关的劳动。因为智力经济或曰知识经济开展得充分,人的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这些国家的经济内生力非常强劲。
  
  对照中国多年的经济发展,则主要表现为重视规模与外延、轻视质量与内涵的粗放式增长路线。哥的成长长期严重依赖政府投资和国际贸易顺差推动,国民消费比例远低于一般国家,大家戏称为“内虚”。此外虽然各行各业的发展体现了技术因素的进步,然而整体而言还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低水平、低技能简单劳动更多些。另外中国“拿来主义”盛行、自我创造力严重不足,加上外向型产业、产品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性,坦率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力目前阶段非常薄弱。
  
  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中国现阶段不仅GDP的含金量不高,而且增长代价骇人。单位产出对应的能耗、物耗、资金投入和人力成本都难如人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情况众所周知。
  
  4)我体现不出一国经济的结构和质量,经济系统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任何经济体的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内在结构有很大关系,质量就是生命,效率决定进步速度,良好的效益是再生产和扩张的本钱。中国人很聪明,这些常识和内在的机理不用多解释大家都能理解。
  
  5)我无法反映整个社会的总财富积累。
  
  哥是衡量某一时间段某一经济体财富创造能力的指标。我的时态特性,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特点、微观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甚至国家状态的变化,都使我无法反映不同国别积累和拥有财富的总量。不能简单地将历年GDP叠加来计算实际累计财富拥有量,一来起始点的原始财富量一般无法确定,二来中间的财富损耗和流失也难以准确评估。
  
  比如国家间发生战争,无论战争状态使一国GDP异常增长还是被削弱,我的变化都仅表明生产领域,而战争的财富湮灭效应哥是不闻不问的。
  
  再有中国的产品质量普遍不如西方同类产品过硬,不说滞销和积压的无效GDP,正常的物质财富损耗和报废速度远比很多国家高。以民用建筑物而论,中国的建筑物普遍规划设计欠慎重考虑、施工质量差、实际寿命短,很多城市民用建筑不到二、三十年就残废了或者拆迁扒掉了;而欧美的百年老宅、历史文化建筑遗产保存很好,以一个较长期的时间来考核,这些国家的财富积累能力就大大超越了中国,还不算增值和创造的附带价值。
  
  中国特色的豆腐渣工程、拉练马路、楼脆脆、桥脆脆也都是经典的案例。当时GDP可能增长了,真实的社会财富积累另当别论。从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角度考量,这些“鸡的屁”确实有害无益或者弊多利少。
    
  6)我和其它重要宏观经济指标关联很少。
  
  世界各国公认,宏观经济政策有三大目标:高GDP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都是实实在在反映经济体系健康度和影响千家万户生活的重要指标。可惜的是我和他俩虽然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却是基本相互独立的。GNH(国民幸福指数)倒是和通胀及失业水平直接挂钩。
  
  中国人近年来有两个显著的误区:一个是误以为国内物价连年上涨和哥的多年亢奋表现有关系;二是认为GDP高速增长才能保住就业,政府2009年还明确提出“保8”的概念。
  
  通货膨胀主要和一国金融管理当局的货币政策及市场货币运动有关;哥有天大的能耐也通常只能造成局部、短期的某一领域物资紧张、价格升抬。人神共愤、天憎人怨的全面恶性通货膨胀跟哥压根没关系,这点上大伙指责哥作祟,我可实在是太冤枉了。
  
  社会就业率(在中国更关键的是非农就业率)貌似和我的冷暖有关,其实严格来说也是张冠李戴、逻辑混淆的瞎联系。
  
    
  失业率高低是宏观经济状态的一种反映。总的来说,失业率长期看和一国总体经济水平相关,中短期和经济周期相关,还牵涉到具体该国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简单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因为家底厚,就业就相对充分;经济落后国家则普遍非农就业机会短缺或不足,劳动力供给充分;发展经济学派的旗手阿瑟•刘易斯在1953年将欠发达国家(Backward Countries)的这种现象明确定义为“无限劳动供给”。
  
  以经济体制健全、产业发达、技术先进、近乎充分就业的西方国家为主要观察研究样本,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发表的著名的“Okun’s law”。奥肯定律试图描述和解释GDP和失业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和可以验证的。但是奥肯定律本质上是特定边界条件下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并通过实证检验而证实的可以基本成立的经验规律,并非严格的理性论证和逻辑推理。将它应用到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增长模式、就业状况、人口素质完全不同的中国,不出笑话才是怪事。
  
  从理论上来看,GDP和就业水平的变化都是一定时期无数微观经济活动(包括政府出台的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叠加引起的可观察可测评后果,逻辑上没有彼此间的因果关系。即使是象中国目前阶段这样,GDP增长对投资依赖性极强,投资取向也存在资本密集性、技术密集性、劳动密集性产业或项目的区别,稍微变化实际上对就业的影响是天壤之别。中国某些不负责任的阿猫阿狗或机构发布的“每1%的GDP增长可以拉动大约80-100万人就业。”,“.GDP增速低于8%将面临严峻的失业”的说法,一没有理论推导,二缺乏真实数据支持(中国这些年官方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维持在4%说法),基本可以判定为不学无术、荒唐可笑的无稽之谈!
  
  相对而言,失业可能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更为密切。这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的变化通过影响消费和生产最终会引起就业水平的相应波动。
【小节】
  
  好了,关于哥的特点和阴暗面基本都介绍清楚了。哥对观察国民经济发展很重要,哥可以一定程度代表社会财富的增加,哥可以暗示人们未来的行动方向。哥天生存在缺憾,哥是经济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动力,统计哥的方法和程序有导致出现较大偏差的可能。经济学、社会学两大家族里还有好多重要指标可以承载中国人求取进步富强的梦想。不要过于迷恋哥,哥就是个江湖传说!
  
  我的身世、特点、品性大家都充分了解了,关键是怎么让我在中国持续健康地成长,如何通过我的茁壮成长来造福当代中国人民,为炎黄子孙的福祉服务。
  
  万事皆有道,经济发展也不例外。古往今来成千上万的达人圣哲,尤其是在工商文明发达的西方,对经济进步和财富创造都做过深刻的研究和探索。中国人待我这么厚道,我也深爱中国人和中国,下面我愿意逐项展开学者们关于推动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思考,也谈谈一些哥自己的认识,中国加油!
    第三章 哥的经济学世界观
  
  哥的老爸是现代经济学翘楚,专家中的专家。家藏万卷书,往来皆鸿儒;游历满天下,良师遍四海。所以哥对经济学原理还是比较了解的。
  
  【经济学简介】
  
  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经济资源,组织和生产对社会有益的产品和劳务,并将相关物质和精神财富在社会人群中予以分配的一门科学。它的关注点是生产与分配,现代经济学强调效率和均衡,目的最终指向个体、人群、社会乃至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和进化。
  
  自从经济学从社会科学里分离出来,作为独立学科自立门户,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完善和前进。到今天为止,世界上的经济学门类和流派太多,既可按照时间和思想体系划分为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当代经济学,也可按照研究对象分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家庭经济学等林林总总,还有福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划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流派,各种主义和学派更是旗帜鲜明、观点明晰。
  
  哥不是来普及经济思想史、讲授经济学和八卦各家恩怨情仇的,哥最关心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因而我们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和各大原则。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
  
  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学科、有自身的特性和规律毫无疑问。但是一个前提基本概念和常识需要首先明确:完整的经济运行系统内在包含了人群和组织(参与经济活动的有机单位)、经济模式和结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学规律、系统运行环境几个主要系统单元,这里面包罗了有形的人、物、资金、组织,也有软件类别的制度、模式、技术和规律。所以架空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来单纯研究宏观经济,哥始终以为是难以得出正确观察与结论的。
  
  再者,研究和实践都明确无误地表明:任何国家或人类社会的社会形态、组织原则、风俗习惯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倾向,更直接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人群的行为特征。换句话而言,政治直接牵涉到社会于组织和运行层面的基础规则,从而影响到社会活动,包括主要的经济活动的方式和效率。
  
  因此,政治经济学派及制度经济学派的一个主要论点是成立的,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抛开政治的因素,试图单纯提炼出纯粹的经济学原理在历史和现今的人类发展阶段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学术幻想。
  
  总之不管今日中国社会的部分人多么不情愿直面或试图回避绕开这个命题,必须承认的现实是政治和经济是息息相关的。
     
  【经济理论的适用性】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标准观点和立场是:成熟的经济理论应当且必须是普遍的,适用于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任何经济体。这种看法现在看来是唯心的和理想主义的,尽管大师们殚精竭智,试图发现永恒规律和终极真理,不断修正理论和模型让其更加完美,但总是碰到不断涌现和难以解决的新矛盾。这种现象后来由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飞速发展,困惑逐渐被淡化。人性永恒而多变,古今中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形态与人群特性总会存在很多细小、关键然而又难以把握的特点。
  
  所以今天理性的经济学研究者在面对经济发展问题时,不少都倾向于承认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形态应该适用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但是人性相通、世界潮流趋同,经济学同样存在很多基本的原则和规律必须尊敬和恪守,而且存在先进又科学的整体模式值得落后经济体去效仿和学习。
  
  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经得住时间和复杂环境考验的原则和规律,可以称为发展经济之“道”。根据基本原则和一国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具体选择和实施的指导经济运行的战略和规划,则可视为“术”。“术”不是永恒不变的,今天刺激生产、消费和就业发展的权宜之术可能就是明天要命的毒药,需要辨证地看待“术”的作用。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让每个国民和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变得更好,同时国家的状态也向良性方面渐变。再说抽象些,经济活动的开展与优化,是保证人群和社会的存在、维系、发展和延续的基础;人类开展的有意识的经济活动帮助实现了种族和人类文明的进化。
  
  社会存在和发展需要丰富而充沛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经济活动是创造财富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财富的来源】
  
  一个国家创造、积累、获取和占有财富的途径只有三条:生产、交换和掠夺。
  
  生产是利用一个经济体拥有或者可以获得的资源创造、制造各种对人类生活有益的物品、文化或服务;交换是本着自由、自愿与平等的原则相互交易,可分为内部贸易和国际贸易;掠夺则是凭借强势以强制和不公平、不对等的方式盘剥别人的财富,包括对内的剥削和对外的侵略。
  
  当世界进入普遍的文明阶段后,战争掠夺行为不是获取和占有财富的常态。交换、也就是贸易和商务活动,被经济学理论研究证明是可以真实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有效途径,生产则是根本性的。
    【生产与分配,生产和消费】
  
  生产的发展是社会富庶和前进的第一位要素,但是科学合理的分配也极其重要。良好的分配制度和方法(分配体系),可以倒过来促进和推动生产的发展,其本身也是资源配置优化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当某个经济体处于生产力落后或者生产为某种因素干扰破坏(如战争)而出现普遍的生存资料短缺时,计划性的分配办法甚至还有拯救社会体系崩溃、人口大量死亡的人道主义积极意义。
  
  简单而言,尽管经济学研究者对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关系目前还存在争议和不同理解;但是基本不离谱并可以为大家公认的一个认识是:短缺情况下(主要表现为物质匮乏和商品供不应求),生产是主要的积极手段;生产极度活跃或者相对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消费将是决定性的因素。
  
  另外,不论什么时期,简单而同质化的生产将因市场竞争而彼此消耗和掣肘,但高级而积极的生产(主要体现为组织和开发从前未有的新产品、新服务或者优化了的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升级产品和服务)总能起到驱逐对手、抢占市场的理想效果,而且实际上往往可以发掘和启动新的消费和需求,创造和拓展财富的增值空间。
  
  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这个问题,信奉消费决定生产抑或相信生产带动消费的人群,显然在价值取向和心理特征上分为现实主义者或理想主义者两大阵营,一方保守又精明,另一方则乐观而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