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爷就是GDP》(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9:37:38
大革命、爱国主义与毕业歌
  
  在天涯连载发表个人研究中国历史的心得《大河永恒》以来,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支持,深感受宠若惊。作为一个标准的60后中国土著,懂事以来目睹了家国三十年间的沧海桑田巨变,多年来研究历史和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地接触各种资料、思想和学说,观察、思考、对比、剖析,参考传统西方强国、美利坚合众国和近邻日本的发轫崛起轨迹,对吾族吾国近现代社会历史演化把握得越清晰,益发忧虑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和未来。
  
  【大革命时代】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近现代中国的命运,自从1840年夏第一次鸦A片战争吾国败于大不列颠,古老的传统中华农耕帝国文明及体制的丧钟即已敲响。无它,历史不允许远东龙族再沉溺于天A朝上国的迷梦,时代要将中国人从农耕文明时代召唤到更昌明先进的现代工商文明的潮流里。
  
  近两百年来,中国人整体面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个人以为是三个字----“大革命”。
  
  这场“大革命”准确而言不是狭义的改朝换代的政治制度革命,而是整个民族生存发展模式和中国社会完成向现代型模式全面彻底转变的艰难历程,是要革中国的传统国家模式的命,要革中国人悠久而古老的民族文化的命。
   
  中堂大人李鸿章在同治年间就敏锐地指出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隐晦地表明持续了近二千年之久的东亚古老帝国及其赖以支撑的古典中华农耕文明面临寿终正寝的厄运。一干期望挽大厦于将倾的爱国人等发起了声势浩大而影响深远的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希望能拯救古老帝国的危亡。
  
  受制于他们的认识和国家环境,李中堂、左大帅(左宗棠)、张总督(张之洞)等封疆大吏无法完成中国的革命与华丽转身,后继的草根领袖梁任公(梁启超)、康南海(康有为)之流也回天乏术,直到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先驱被迫以武装革命的形式力图唤回吾国吾族的第二春。
  
  赫赫荆楚,大哉辛亥!1911年武昌城头降下的龙旗宣告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正式开始。多少英雄儿女赴汤蹈火、无数壮士英烈断首残躯,国民大众期盼血与火的洗礼和举国付出的痛苦牺牲能够给灾难深重的华夏民族一个破旧立新的重生机会,却未能预料到国运艰滞、恶梦难终。大革命终结了君主专制的皇朝时代,却将我们带入到历史中继站----党国时代,距离传说中的民国目标尚远。
  
  孙文总理临终前意识到他终生奋斗的目标没有实现,所以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949年10月的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意气风发的世纪伟人毛泽东代表胜利了的中国共产党人自豪地宣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是十余年后毛爷意识到完成国家民族之改造,还存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于是1966年5月,毛爷发动了命名为“文化大革命”的群众运动。1978年,邓公成为把握中国国家命运的政治舵手后,旋即也开启了号称“改革开放”的亚社会革命大门。
    
  维新也罢、变法也罢,以运动和暴力为特征的“革命”也好、以和平建设为主旨的改革也好,其实都是民族精英、时代先驱们借以改造中国社会,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一个说法和手段,也就是社会革命。只是中国人习惯性地喜欢把革命和暴力、血腥挂钩来看,将“革命”通常理解成狭义的政治革命,而革命本是个宽泛的词汇,广义的革命是文明、传统的变革,与改朝换代的狭义政治制度革命并列的还有文化革命、经济革命、技术革命等等等等。
  
  周易有云:“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顺天应人”,这个才是“革命”一词最古老和最本真的说法和意义,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顺应自然法则和时代潮流、尊重社会规律和国民心愿。即便是英语“Revolution”,其标准解释也是指彻底的变革,而政体革命仅是其一个子级含义。
  
  客观而言,就认识到中国社会落伍于世界潮流的觉悟而言,从李鸿章到邓小平并无本质差异和高下之分。面对中国社会革命这道考题,帝国大佬李鸿章选A,革命先驱孙中山选B,新中国舵手毛爷说C是标准答案,改革旗手邓公认为要更正为D,区别仅在于他们思维的方向、认识的深度和运用的手段不同而已。而且从结果来看,他们都多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但也都没有获得满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革命时代的第一阶段任务算是已经完成。孙中山、袁世凯和蒋中正陆续实现了推翻满清皇朝、让宣统爷逊位、各路割据军政势力低头的目标,中国国民党人成功地建立了名义统一的前党国。中国共产党则凭借工农无产阶级的力量,在驱逐日寇后爆发的残酷内战中成功地颠覆了前党国而取而代之。就是说,革封建社会、革皇朝时代的命的使命完成了,在埋葬封建皇朝、驱逐外国侵略势力和完成国家统一的基本目标上我们的先辈给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是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并未实现,继续追赶世界潮流、建立优良国体和民主富强社会的目标还需要今天的国人乃至我们的后代不懈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以现代工商文明模式、自由民主政体为目标的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华夏国民大革命的成果由于机缘巧合最后异化为党国,虽然结局不尽人意,却也多少算是一种进化和进步。而且冷静来分析,党国这种过渡形式的出现和存在也有其历史背景和条件,大体可说是必然的一个程序,而真正意义的民国时代之到来也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未来趋势。
  
  李中堂以远东大帝国宰辅身份出访西洋各国,开二千年皇朝历史之先河,也反映了古典中华农耕文明的衰落,拉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中堂大人目睹西洋文明之强盛昌明,知其实却未必能通其理,所以责备李鸿章卖国或者说满清误国实属荒唐无理的苛责古人。实际上自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发祥于英格兰,因距离西欧太远、文明属性迥异、一向缺乏压力而独大东亚的中国并不必然会受益于国际文明扩散和技术交流而跟进,这些制约因素多属于自然地理、传播技术、社会传统和民族心理的范畴,和中国当年的当权者是什么民族关系不大。而工业文明的财富创造能力和进化效率之远高于古典农耕文明或者古典商业文明是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常识,也就是说命中注定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古典中华社会必将在某一个时点败给更强壮而富有活力的工业文明,上帝选择了满清帝国和不列颠帝国对决、选择鸦片贸易纠纷为导火锁是必然中的偶然。
  
  与普通中国人通常认识相反的是,满清政府能够部署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倒确实是识时务的一种积极态度,当然它的立足点是保满清而未必是强中华。
  
  由于满清皇朝自身革命或者说变法的不彻底,大张旗鼓地对中国的国民意识和文化改造更是谈不上,这种社会革命的失败和令人失望是难以避免的。于是便有了中国国民党人的主导辛亥革命和新建国运动,而以反帝、反殖民、反封建为目标的大革命运动也受到了当年多数进步中国人的支持和踊跃参与。以孙中山、蒋中正、毛润之、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或者革命领袖(不是本朝常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概念,认为蒋委员长是反革命的观点不用解释大家也都理解是政治斗争、党同伐异的产物,客观而厚道地说推动落后的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模式迈进的政坛实权人物就是革命家,而阻挠中国进步、主张故步自封的才是反革命,尽管今天的人们对“革命”这个词汇已经相当陌生了。),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观点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必然受其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当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中国是积贫积弱的标准落后农耕文明国家,人心混乱不一、社会贫富悬殊,内部大一统皇朝一倒立马就一盘散沙,地方割据势力各有自己的想法;对外中国则面临世界列强的经济掠夺和利益觊觎,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对我们的领土和资源垂涎三尺。当年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大事件是苏俄的十月革命,革命后的布尔什维克党国击退了列强的干预,普通工农大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毋庸讳言,革命后从前的沙俄权贵、资本家和富农命运极惨,拒绝拥护和支持布尔什维克革命的知识精英则遭到大面积的政治迫害。),国力也走上了上升空间。一来有苏俄革命的示范效应,二来靠组织会社、政党为核心来发动大众革命运动的孙总理、毛主席都深悉组织化的力量,尝到了组织的甜头,所以孙总理提出“军政、训政、宪政”的革命三部曲,毛主席则强调“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殊途同归,都以建立政党主宰社会生活和国家命运的党国为己任和目标,并自我坚信和宣称代表了中国国民的利益,是革命的坚强核心力量。坦率说,个人始终以为党国虽然是个被事实证明极易变质和糟糕透顶的东西,但在中国社会的发展里程上有其逻辑合理性,而且在其健康上进的阶段确实也为中国社会大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当然它在体制和立意上的缺陷必然导致它迟早会堕落而天憎人怨。前党国不到三十年就被刷新了,后党国运行了六十年后今天也疲态尽现。
  
   中国社会落后于世界潮流的根本问题在于构成民族特性的历史文化。众所周知,秦朝以后至大革命伊始的中国历史模式主流公式简化起来就是“古典农耕文明+中央集权+超级大帝国”,在这种模式下生活了近两千年的中国人骨子里和文化基因上深深的烙下了相关印记。比如中国人的感性文化特征、普遍勤劳但自私的特点是标准的充分发展的农业社会人的特色,中国执政党习惯性地自视甚高、妄自尊大而所谓民主党往往奴颜婢色、卖身投靠是皇朝政治文化的某种残余折射,部分同胞莫名其妙的文明优越感、难以动摇的大国意识实质上根植于皇朝时代的远东巨无霸帝国对周边弱势文明体的绝对优势。这些历史赋予中国国民的特色部分非常优秀,需要我们坚持并传承下去;部分以现代工商文明社会的标准来衡量则显然非常落伍,而且妨碍中国人和中国的进步。
  
  革命先辈们不乏大量高明者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张之洞总督的《劝学篇》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革命观点,所以胡适先生主张“全盘西化”的进步路线,所以五四青年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所以有蒋委员长倡导的“新生活运动”(老蒋的这个东西实际上掺杂了些私货)。更为震世骇俗的是雄才大略的毛爷基于同样基本判断于1966年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文革是什么?意图何在?解释太多了。清洗异己、党内权力斗争这些阴谋论我不关心,我只知道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的本质是左倾思潮主导下的中国文化革命,是标准的“无产阶级”式的文化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宗旨是“斗私批修”,宣扬不太符合人性的绝对主义的大公无私论,强调的是纯洁意识形态,手段是运动和斗争。
    
  中国社会要前进必须进行一场“文化大革命”,或者是大家说的“中国版的文艺复兴运动”,从意识和思想上扫除桎梏中华民族、妨碍社会进步的负面传统文化枷锁,这点个人完全举双手赞同。但是左派的朋友们请勿气恼,至少我个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左倾文化革命。原因很简单,不说其它的多余话,文化的主要优秀特性之一就是追求多元化,就是包容精神。健康的中国文化革命是尽量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智慧结晶(本民族的我们本来就具备),借以改造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和力量,提高中国人的文明修养和高雅气质,从而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而以清洗异质文化、不同思想、纯洁意识形态为目标的文化革命怎么解释都难脱反文化之嫌。
  
  何谓文化?大家总把“文化”挂在嘴头上却很少有人能明确回答文化的概念本义,甚至多数中文词典都把这个基本概念没有解释得让人信服。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抛开历史学里“文化”的专有概念,个人以为所谓文化的本质乃不是出自自然本能、需要专门学习才能隔代传承或在不同个体间扩散的知识和经验。
  
  既然文化是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体进步的知识和经验,当然常规法则是积累和掌握的越多越好,只是被实践证明的伪知识和过时的经验需要我们清理和更新而已。今日中国需要的“文革”绝对不是怀旧的人们祭出的66版左倾主义文革,而是配合社会转型需要进行的全民族的文化传统反思、割裂和进化,以向现代工商文明迈进。
  
  谈到中国的文化革命,就难免要说说中国的教育。长话短说,中国古典式教育进入成熟期后的精髓是道德塑造(知书达礼),宗旨是传播皇家意识形态(党国时代则是党的意识形态,由于清末和民国初期前辈教育家的努力添注了很多实用的西方文化元素,这里向这些可敬的中国文化革命先辈和创造这些知识体系的西方文化精英深鞠三躬,感谢启迪我民族文化,强健中华儿女心智的莫大功德。);西方式现代教育的精华则是发现真理和科技知识的传播。故而中国式教育习惯采用填鸭式方式和应试教育模式,西方的风格则完全不同。中国人传统关注人文,西方人传统则关注自然。“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老夫子这句话我只同意一半,更关键的是要学习人家能够产生这些“长技”的体制、环境、习俗和思考方法。
  
  
  今天是2010年8月,明年10月10日就是真正伟大而光荣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了。这是1840年后中国进入社会大革命时代以来最值得我族怀念和庆祝的重要事件,尽管武昌首义的第一枪仅仅是一个管带(营长)级别的革命党人在仓促之下率领新军工程营的勇士们打响的。
  
  一百年,将近三、四代人风华正茂的岁月过去了,我们的国家虽然在政治、经济、技术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进步,社会总体的自由度、文明度也与百年前的先辈相比有很大改善,但遗憾的是离革命先烈们追求的人民富庶而自由、国家强盛又公正的理想还相去甚远。无数先烈的热血、亿万民众的汗水,百年的奋斗与努力结果却参差人意,而我们的东邻日本则经历了两次社会革命就完成了华丽的凤凰涅磐。
  
  日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第一次“明治维新”日本人果断地自己拿起手术刀革了传统日本社会的文化命、经济命、藩幕争斗政治命,第二次在麦克阿瑟将军的主导下又革了日本帝国的政治命、国体命。第一次革命因为彻底和决绝,“脱亚入欧”后的日本帝国先挑战满清和沙俄,随后不仅赤裸裸地霸占吾族之祖土、恣意欺辱蹂躏我辈的祖父、祖母,更敢于和法西斯德国(也可以看作纳粹党国)联手痛殴落魄的英法、挑战强大的美国。第二次社会革命后,现代日本则逐渐成为世界最富庶和具有创造力的国家。
  
  对比东瀛岛国的辉煌革命成就,回顾古典农耕文明时代我们祖先曾经创造的为世界公认的文明之花,我不知诸君有何感想!
  
  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毫无疑问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社会革命不彻底,革命的方法不得力,选择的建国立国路线不妥当。
  
  同样的社会性革命运动,英国的《大宪章》和光荣革命造就了一个日不落帝国,法国大革命让革命后的法国威震欧陆,中国的大革命时代却误入歧途异化为党国时代。
  
   未来该何去何从?我的主张是这命还得继续革。个人不倾向于经典意义的武力刷新政治制度的暴力革命,但我无条件赞同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必须变革才能不成为民族前进的绊脚石,党国必须进化到民国中国人才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改革也罢、改良也罢、转型也罢,国人不关心这些政治文字游戏,同胞期待的是一个民主、自由、公平、公正、富庶和安全的中国,是一个不会吃到有毒食品和被迫接受劣质教育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发自内心自豪和热爱的美丽乐土而不是希望移民外国以追求幸福的病态国度。
  
  Since we love, we hate, however we have to change.世界性的民族竞争现实逼迫中华民族必须勇敢而智慧地革自己的命,百年多的民族革命实践我们只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完成了基本的目标,那么在此借用伟大领袖毛主席1948年12月30日发表的著名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这样我们才无愧祖先的光荣,对得起未来的后世子孙。
  
  如果未来世纪的子孙们提到我们的时代时评价:“噢,那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时代!先驱们抛头颅洒热血埋葬了末代皇朝,后继者以智慧和勇气终结了党国时代,从此我们民族跟上了世界前进的步伐。”,我想这才是我们这代人无上的荣耀和永恒的光荣。
  
     【爱国主义】
  
  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最常被社会和师长宣教和要求的就是要爱国(背后的组织和引导者当然是政府)。
  
  爱国本是一种朴素的感情,也可谓一种高尚的情操。但古今中外,由于这种民众的朴素情感经常被别有用心的统治者误导和利用,所以很多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对爱国主义(Patriotism)并不待见。
    
  最有杀伤力的是塞缪尔•约翰逊的说法:“爱国主义是流氓无赖们最后的藏身之地”(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 of a scoundrel.)。而乔治•肖伯纳的观点是:“爱国主义是一种有害的、精神错乱的白痴形式。爱国主义就是让你确信这个国家比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要出色,只因为你生在这里。”王朔哥哥干脆直白:“有这么一群人,在日本叫法西斯,在德国叫纳粹,在中国叫爱国者!”
  
  就连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都对沙俄政府在一战前夕鼓噪的爱国宣传不感冒:“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
  
  个人倾向于赞同爱德蒙•柏克的态度:“要让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应该可爱才行。”胡适大师的爱国之道也值得称赞:“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的权利。因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常规理解的需要国民去热爱的“国”通常是指文化意义、血缘意义、地理意义的祖国,并非某个时期的国体、国制、国号,当然就更不是特定的政府、政党、君主或领袖。
    
  祖国(Motherland or homeland)者顾名思义,是指祖先长期生息繁衍的神圣之地,世代家园之所在,先人灵魂和精神安息的地方(对移居外国的人群而言)。祖国不仅仅是个地理概念,一般情况下是个文化概念、精神符号。
    
  爱国的基础是乡土之恋、是血缘之情、是邻里之爱。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儿时伙伴、同窗好友、工作同事,进而升华到爱本民族、本国家的传统、习俗直到文明,爱整个族群,爱祖先开辟的生存疆土,爱同胞的未来。
    
  所以不用宣教,其实我们也天然具有爱国的倾向和本能,甚至我们不反对某些狂热爱国者的无条件爱国精神。但是混淆祖国和国家的区别,借爱国主义旗号和名头来达到某种愚民效果或者其它不可告人的目的,显然有辱这个高尚词汇的斯文,也对不住信奉爱国主义的热忱者的感情。
 
  【毕业歌】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该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的增长
  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这首《毕业歌》是918事变后,中国近代文化革命的两位骄子、著名的爱国者田汉和聂耳联袂为电影《桃李劫》创作的。
  
  电影的故事没必要多谈,这首老歌反映的背景则是日寇铁蹄践踏下当年中国民族文化精英阶层的精神风貌。当年的教育没有今天这样遍地开花的商业化经营思路,高中生就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不过貌似当年的高中生明显比如今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来得更让人尊重。
  
  这些年轻人本可以凭借他们当年相对普罗大众绝对海拔的高文凭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加入政府部门做个公务员更是小菜一碟。可是他们的主旋律和追求是什么?是救亡图存,是心系大众而不是埋头关注自我发展。
  
  这才是一个健康社会的文化精英们体现出的真正风骨和气度,可惜斯辈已作古,今天流行的是“西太平洋大学博士”的成功哲学。
    
  十多年前我出任某本省外贸国企下属公司的董事长的时候,一位生意场上的老大哥戏问我:“小X,你这个董事长懂事了没有?”。若干年后我才找到答案,惭愧,我那时确实不懂事。不光是我,想想很多大学同学而立之际的觉悟,好象也都半斤八两。错的不是我们,错位的是喧嚣浮躁的时代。好在刚刚在杭州结束的二十年毕业聚会上,我看到的多数同学(很多都算是中国的社会精英,还有如今算是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的精英)身上都多了份凝重气质和社会责任感。参观富丽堂皇的浙江第一学府的开放性校园时,大家惊叹于母校今日的美焕美仑,更质疑的是风景和建筑堪比斯坦福的中国名校怎么在软件上与世界名校竞争。现任工程学院(原来叫系)的领导向我们这些弟子们介绍目前每年培养出的研究生超过我们当年的本科生数量,博士生超过半百的进步时,回应的普遍不是惊叹而是惊愕。
  
  在天涯学到了两个印象很深的名词,童鞋和Tianyaer。个人以为“同学”是对求知求道者最亲切而美好的称谓和表扬。教授(不是叫兽)你要有真学问能传道授业解惑才成立,专家非某一领域有独到特长而难当其名,大师更非是路边打卦预测的半仙或频繁出镜的娱乐爱好者可以担当。中国学人应该谦虚些,尤其是研究经济和社会学说的,水平高些的挂个“学者”头衔已经对得起自己了,本来我们就是在向世界学习着,歌者、劳动者、作者、指挥者,宽泛的汉语表达同一意义的词汇过于丰富,我看“者”字最顺眼、最符合本意。
  
  求学求真的态度我们应该向刚走的钱老学习,一辈子都为了民族、国家的进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充实自己的知识架构。做人的态度更应该向“毕业歌”代表的民国时期的年轻学子们的意境看齐。
  
  今天,喧嚣的炮火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和记忆,中国人不用再担忧亡国灭种之痛。但是大众的嗟伤依然天天充斥于耳,民族自救的责任需要每个良心犹存的文化精英的肩膀去分担。良知、同情心、责任感与勇气,不希望这些美好的知性之花在今天的社会精英圈里日渐荒芜。于是想起了这首老歌与天涯同学共勉。
  
接下来大致介绍下《民主社会主义中国论》和《爷就是GDP》的主线内容,便于大家阅读时把握。
  
  《大河永恒》的着眼点在于发掘历史脉络,将影响我们民族特性和历史进化的重要细节一一梳理,将古代农业中国的光荣与辉煌和近现代过渡性社会形态的矛盾与困惑揭示给读者。
  
  《民主社会主义中国论》偏重于政治制度研究。我不讳言自己是个民主社会主义信仰者,或者说一个民主法治的倾向于大众发展的社会是吾辈同志对中国未来的憧憬。诚如网友所言,依靠民主政治制度来制约公权的膨胀妄为,以关注普遍的国民幸福、强调社会福利的法律、政策体系来遏止资本的非理性贪婪,是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社会建设纲领。
  
  《爷就是GDP》则是以GDP为核心主线,从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思路出发来研究激发中国经济内生力,寻求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理论和路线。
  
  一个人在书房研究和构思其实是非常苦闷枯燥的累活,因而我更喜欢在天涯与朋友们自由轻松交流的感觉。只是从事严肃的理论探索,多数时间感觉自己的功力尚浅,思路有时也并未明晰到能够先说服自己,所以未敢贸然公开求诸大家的批判和研究。
  
  今天GDP一书先在天涯经版亮相,虽然自感多数内容经得住推敲,但依然期望各路朋友、高手和学者批评指正,大家的共同研究和帮助是寻找未来的民主中国经济建设蓝图的最佳途径。
  
  我是感情和信仰带有相对浓厚社会主义情节(不是苏、中式的经典社会主义概念)的60后,如果朋友们感觉我的个人倾向严重影响了理论的严谨和冷静,敬请信仰自由主义或曰保守主义经济学观点的同学们多多指教。
  
  即使是资深的党棍和纯正的5毛大驾光临,我也一并笑脸相迎。“有事说事,有理论理”,卖醋的何必见不得贩酒的,喜欢河南梆子没必要不待见京戏。说到底我们这几代人均不过是中国大革命洪流的一滴微小浪花,今天阁下喜欢河蟹的主旋律未必保证明天您不愿意投身公平正义的大旗。哪怕兄台真是朝廷要员和党国大佬,在本书中见到对党国不利的内容也请淡定。我们民族之所以在最近三十年里,经济能够长足发展,最核心的一个因素就是社会的自由度,这个你们都懂的。再说回来,生逢伟大的中国社会大革命时代,任何个体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太不当事。说别当回事是因为个人在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面前永远是渺小的,时代的潮流人力不可抵挡;说不能不当事是要警怵自己为人做事要有所敬畏,老天总是眷顾懂得自律和妥协的人。
  
  个人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是本性善良之辈,包括资深党棍、贪官和5毛。在大革命时代中国短暂寻找自我的迷惘期里,很多人做下糊涂事情只是因为社会的环境缺德和个人的信仰缺失,是一时被权力、金钱及其相关利益这些猪油蒙了眼。期盼诸君也能早日觉醒,老天同样庇佑迷途的羔羊,如果执意拦阻中国前进步伐的滚滚历史车轮而被碾为尘土那是一种悲哀。
  
  这些文字算是三本书的总序言吧,几乎都是个人在中国社会大革命行将再现高潮的前夜的真实心情写照。
  
  《爷就是GDP》
  
  
  序言:
  
  不知精确从何时起,GDP这个经济学名词从学术和专业殿堂走入泱泱大中国的千家万户,成为颠倒众生、举国瞩目的剽悍概念和热门词汇。
  
  喜欢它的人,说GDP高低是身份的象征,代表了国家的江湖地位;崇拜迷信它的人,扬言中国持续多年的GDP高速增长展示了党和政府的英明神武,是中华大国崛起世界的直接证明;鄙视“GDP主义”和“GDP至上论”的人戏称它是“鸡的屁”,不是什么美味而且有毒;更有不少因近年来不法拆迁、政府盲目投资而遭受GDP伤害和践踏的中国草根阶层,满怀痛楚地指斥狂热追求GDP增长是中国当代邪恶幻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常用而重要的经济发展指标,一个普通的统计数据,为何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凭什么能在当代中国被赋予如此众多的不可承受之重?GDP究竟是何方神圣,这位仁兄能够说明什么、代表什么?它无法掩饰的困境、无法解决的难题,它的结构、成分,经济学意义、社会学属性,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路线追求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今天期盼国泰民安、祈祷民族进步、中国强盛的人们去思考和探索。
  
  坦率说,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或云国内生产毛额)本不值得兴师动众,洋洋洒洒十余万言为其树碑立传、量身定作一本专著来介绍这个简单概念。但是中国现阶段关于GDP众说纷纭、毁誉交加的混乱认识,它被有关方面赋予的奇怪意义,GDP神话对中国经济发展之路产生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当代中国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百年梦想,这些重大的现实问题昭示有必要就GDP事宜正本清源。
  
  受出版界朋友委托,特撰写这本微作来阐述些个人对GDP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浅薄认识。因为面对的多数读者朋友可能并非专业的经济学研究者,拙作也不是严肃的专题论文,因而尽量尝试以通俗易晓的风格来组织相关的题材和章节,除非有必要尽量避免使用和引用生僻晦涩的专业术语、外国人名、统计数据、图表和相关理论模型。希望各位看官能够喜欢《爷就是GDP》这本简单读物,了解这位在今日中国表现傲慢又尊贵的大爷,并轻松享受经济学相关基本常识和概念可以给您的思考和行为带来的愉悦和乐趣。
  
  谨以此书献给关注中华民族命运的人们,献给那些为中国强盛而勤奋努力、兢兢业业的国民,献给子矜青青、志存高远,肩负国家和民族未来重任的年轻人,献给广大喜欢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朋友们。
  
  正文目录
  
  第一章 某乃豪门贵公子
  第二章 我的性情与特点
  第三章 哥的经济学世界观
  第四章 消费的力量
  第五章 私人投资
  第六章 政府与有形之拳
  第七章 国际贸易
  第八章 中国印象记
  第九章 修复中国经济
    
  第一章 某乃豪门贵公子
  
  众所周知: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因其浓厚的社会人文属性而非自然数理属性,它和严谨的自然科学相比存在些重要差异。自然科学通常要遵循公认的法则、公理和定律;而经济学虽然致力于研究资源配置和高效组织利用,但受人性因素影响相当大,人性既恒定又多变,折射到经济学理论上也就容易引发分歧和争论。
  
  如此看来,兄弟GDP我今天能够在中国家喻户晓、官司和非议缠身也是相当正常的。笼统而言:哥不是传说,哥我不甘寂寞;哥是红人哥是神,哥足以让你欢喜让你忧!至于哥究竟是何方神圣,哥的音容笑貌、哥的脾气嗜好,且容我慢慢道来。
  
  【SNA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为便于统计、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包括不同类别的经济体)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经西方部分著名经济学家的研究和倡导,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发展部”于1953年创建和公布了SNA及其附表。SNA是“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的缩写,中文译名为“国际经济核算体系”,又名“国民帐户体系”,它是一套完整的评估和衡量某一经济体经济发展状态的国际标准。SNA问世后,分别在1968年、1993年和2008年进行过多次重大的修订、调整和规范,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陆续普遍接受和采用了这套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中国也于1993年正式与前苏联发明的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s balance)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彻底分道扬镳,国家统计部门全面应用SNA来进行国民经济核算,与世界主流标准接轨。
  
  
  【GDP的定义和内涵】
  
  SNA体系中,明确提出了GDP和GNP的相关概念,GDP一般被认为是经济总量指标中最重要的核心指标。
  
  我的英文标准定义是这样的:“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or gross domestic income (GDI) i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overall economic output. It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made within the borders of a country in a year. ”
  西方常用经济和商业辞典中,“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一般解释为:“The money value of all the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country but excluding net income from abroad. Equal to total consumer, investment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plus the value of exports, minus the value of imports.”
  中国经济学界将GDP翻译为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理解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于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这个定义多少有些拗口,其实说白了,我GDP就是个简单的统计指标:“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创造和生产的增量财富累加起来,然后换算成标准货币单位的数据,方便不同经济体之间主要经济实力的对比。”
     
  【非凡的老爸和生来的光荣】
  
  通常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将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视为“GDP之父”。我老爸库兹涅茨(祖籍乌克兰,犹太民族,1922年移民美国)可是上个世纪西方经济学界的风云人物,是经验统计学派的杰出代表,1971年曾摘取了那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老爸伟大之处不仅在于运用经济学造诣创造了日后名满天下的我,还包括学术上贡献了 “库兹涅茨周期”和“库兹涅茨曲线”两大著名理论和假说。
  
  豪门出身、天生英才的我成长过程中倍受世人关注,因我对经济学术研究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人们不吝于将各种美誉和花环加诸我身。
  
  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曾这么表扬我:“GDP! 这一精确衡量经济产出的指标,美国以至全世界都依靠它来辨别我们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并对长期的经济增长做出估计。它是精致而不可或缺的国民收入和产出帐户系统(英文简称NIPA’S,是SNA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分。它确实是商务部在20世纪所做的极富有创新意义的成就。........补充说明一下,这两项创新(GDP和NIPA’S)对后半个世纪(指二十世纪下半叶)经济运行的成就是功不可没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泰斗级大师保罗A•萨缪尔森甚至不惜在和同伴威廉•诺德豪斯合著的教科书《经济学》中盛赞我:“GDP和其它国民收入帐户概念虽然略显神秘,但确实属于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列”;“ 正如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能够探测地球各大洲的天气一样,GDP能够给人们一幅关于经济运行状态的整体图画。这就使得总统、国会以及联邦储备委员会能够搞清楚:经济是过冷还是过热,是需要刺激一下还是需要紧缩一点,是否有衰退或者通货膨胀的威胁”;“ 如果没有诸如GDP这些核算经济总量的指标的话,政策制定者们只能在杂乱无序的数据海洋中飘泊。GDP及其相关数据资料就象灯塔一样帮助政策制定者们把经济驶向关键的目标。”
  
     【GDP形态与测算办法】
  
  一般而言,哥GDP我可以表现为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通常可以采用三种测算方法来计算出我在不同经济体的身价: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1、 生产法: GDP=Σ诸产业部门的总产出-Σ诸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2、 收入法: GDP=Σ诸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Σ诸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Σ诸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Σ诸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采用收入法也可将相关公式调整成 :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如果考虑到非生产要素的收入(标准概念是只考虑市场活动实现的价值),还可以将GDP修正为:
  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
  3、 支出法: GDP=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GDP = private consumption + gross investment + government spending + (exports − imports)
  
  理论上三种测算办法计算出的结果应该是一致即等量的,当然实际上由于数据失真和统计误差而往往未必如此。通常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以支出法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部分国家也喜欢使用收入法,中国则多年习惯以生产法核算为准。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GDP比较需要转换成同样的货币单位或参照系来判定,转换方式基本有两种:1)使用各国货币的国际汇率转换;2)根据各国货币与选定的参照标准(一般为美元)的购买力平价(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
  
     【GDP的特点】
  
  官方和学界的定义、形态和核算办法罗嗦了一大堆,可能已然有朋友感觉头晕和腻味了,如果哪位听烦了断喝一声:“呔,你这总喜欢穿身洋马甲的小子到底是什么玩意?”那我也老实地告诉各位:“其实哥就是个代表某个经济体所在地域内生产能力的简单统计指标。说白了,就是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创造和生产的增量财富累加起来,然后换算成标准货币单位的数据,用于方便不同经济体之间主要经济实力的对比,用于指导人们了解经济动态并采取相关行动。”
  
  哥头顶上华丽丽的光环看上去非常耀人,其实真实的重要性并没那么悬乎。我的突出特点就是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个时段整体经济的活力,尤其是从生产的角度观察。因而我能够给理性的人们以相关经济情况动态变化和未来道路选择的启示,当然也能附带满足浅薄的民族和政府喜欢攀比与吹牛的虚荣心,如此而已。如果硬要说哥玉树临风、神通广大,无限拔高哥的伟大美好形象,说老实话哥自己都时常觉得不好意思!
  
     
  【与GNP的差异】
  
  再有,拜托大家千万不要把我和我的兄弟GNP给弄混淆了,因为同为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我们哥俩个实在是长得太相象了。
  
  我弟弟GNP的中文名字叫国民生产总值,他还有个别名叫GNI(国民总收入)。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按照年度或季度核算)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GNP的标准英文定义为:“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in one year by labour and property supplied by the residents of a country。”
  
  西方经济和商业辞典中通常如此描述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is the total value added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sources claimed by residents of a country. In other words it is the value of GDP plus net income from abroad.”
  
  我和GNP可谓是貌似而神非。
  
  我的统计口径和核算标准是遵照“国土原则”来计算,中国的GDP就是所有中国境内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的财富增加值。
  
  而我弟弟GNP喜欢并遵循的统计规则是“国民原则”,即要从我这里减去分配或支付给外国国民的收入(如果它们以某种形式或方式参与了本国的生产活动),再加上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收入。来自国外的经营收益和支付境外的劳务报酬和资本收入的差额,经济学家将其命名为国外净要素收入。
  
  于是我们两兄弟的数学关系是: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同时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我侧重于观察生产,弟弟GNP则侧重于表明收入。我们哥俩本质上是个性和嗜好差异很大的不同指标。
  
  坦率而言,弟弟GNP比我更有魅力、更实在诚恳,因为他能反映一个国家真实的经济状况。而我的缺憾行家都知道,经常因为掺杂了水分有些虚胖,尤其是对经济欠发达国家而言:我包含了外国公司在本国创造的收入,而这些收入最终要要流入外国的。
  
  比如拿中国来说,中国目前还属于经济落后国家,境内有大量的在华外资企业和合资公司组织生产和经营。由于很多领域都是境外投资方组织和提供关键的技术、资本和销售渠道,他们在核心生产环节和终端市场开发上的发言权远比中国人来得强势,所以在实际分配财富时自然切走了蛋糕很大的一块。相反,由于中国企业现阶段普遍存在的技术水平、组织能力、管理经验相对低下落后的现实,中国的海外投资收益根本无法和技术经济强国和综合经济大国相提并论。中国的GDP总量看上去挺美,真实换算成GNP要逊色许多。
     【落户中国】
  
  中国人一向对外人好客又热情,习惯性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哥是名门世家美公子,落户中国不久就感受到这些了。
  
  相当长的时期,哥在中国无论走到那里往往都被大伙当明星和英雄一样顶礼膜拜,贵国政府也多年来一直将我奉为上宾,甚至连官场升迁都要和哥的名义增长捆绑挂钩。你们对哥的好意、狂热乃至迷信,哥可以理解、哥心存感激,哥经常激动得泪留满面!但作为天性崇尚事实、爱讲真话的我,在倍感荣幸和激动的同时,哥时常自觉惭愧惶恐。受大众误解时哥觉得委屈、被歹人利用时哥很反感,哥其实在很多地方挺对不住善良朴实的中国劳动人民。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进步,这些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哥扎根中国后,亲眼见证了中国人、中国经济的前进历程,哥在中国发育得很好,身量也芝麻开花年年高。但是大家知道哥出身于经济学大师之家,耳濡目染、家学渊博的我多少是通晓经济发展之道的;哥的祖籍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见多识广的我可能比多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中国人更能看清楚中国经济的“庐山真面目”。
  
  哥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和活跃程度的重要工具,但哥不是全能的上帝;哥是个反映现实状态的指标,却不代表任何可以真实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方法和战略;哥是为宏观经济进步服务的,哥不能本末倒置去当中国社会经济前进的大爷。
  
  弹指一挥间,我在中国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将近20年了,13亿中国人算得上已经是我的父老乡亲。我现在不把自己当外人,想对大家伙掏心窝子说些体己话,也许有些是当头冷水,但我的目的是为了中国更好的发展,为了父老子弟生活的更美满,也顺便让大家正确地认识、看待和评价我。
  
  小错误,漏了章节
  
  
  
  第二章 我的性情与特点
  
  【落户中国】
  
  中国人一向对外人好客又热情,习惯性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哥是名门世家美公子,落户中国不久就感受到这些了。
  
  相当长的时期,哥在中国无论走到那里往往都被大伙当明星和英雄一样顶礼膜拜,贵国政府也多年来一直将我奉为上宾,甚至连官场升迁都要和哥的名义增长捆绑挂钩。你们对哥的好意、狂热乃至迷信,哥可以理解、哥心存感激,哥经常激动得泪留满面!但作为天性崇尚事实、爱讲真话的我,在倍感荣幸和激动的同时,哥时常自觉惭愧惶恐。受大众误解时哥觉得委屈、被歹人利用时哥很反感,哥其实在很多地方挺对不住善良朴实的中国劳动人民。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进步,这些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哥扎根中国后,亲眼见证了中国人、中国经济的前进历程,哥在中国发育得很好,身量也芝麻开花年年高。但是大家知道哥出身于经济学大师之家,耳濡目染、家学渊博的我多少是通晓经济发展之道的;哥的祖籍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见多识广的我可能比多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中国人更能看清楚中国经济的“庐山真面目”。
  
  哥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和活跃程度的重要工具,但哥不是全能的上帝;哥是个反映现实状态的指标,却不代表任何可以真实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方法和战略;哥是为宏观经济进步服务的,哥不能本末倒置去当中国社会经济前进的大爷。
  
  弹指一挥间,我在中国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将近20年了,13亿中国人算得上已经是我的父老乡亲。我现在不把自己当外人,想对大家伙掏心窝子说些体己话,也许有些是当头冷水,但我的目的是为了中国更好的发展,为了父老子弟生活的更美满,也顺便让大家正确地认识、看待和评价我。
  
      【虚妄的荣誉】
  
  在中国生活和学习多年,我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来自西方的我,明白中国政治经济全面落后于先进国家的国情。哥能够理解中华民族立志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宏伟愿望,哥尊重普通中国百姓渴望发财致富、希望被人尊敬的急切心情,哥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同情中国相关部门和人员因全面落后和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自卑和迷惘。
  
  可是近年来,少数浮躁的中国人迫不及待地宣称大国崛起,把哥在中国的成长试图和国家强大、国民幸福生拉硬扯到一起。在我看来,这些想法和念头是相当古怪又离奇的!以哥对中国的观察和了解,中国经济规模、水平和质量多年来积累了巨大的进步一点不假,但当下要戴上民富国强、世界工厂等桂冠与事实出入甚远,难以成立。这种虚妄的观点说是井蛙观天、妄自尊大也不为过。
  
      1、我不能证明国家富强
  
  当今世界评判一个国家富强的标准是什么?国际通行的基本理解是该国综合国际实力强、国际地位高、安全性好、自由度高,总体社会发展水平远高于一般国家。富强的显著标志主要体现为大多数民众的共同富裕,经济技术发达,军事力量强大,教育、科技体系和国民综合素质均属于世界领先水平,政治秩序清明稳定,社会自由开放且安全。就是说这个命题需要一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行政和价值观的完整的综合社会评估体系才能有效考核,单纯的经济发展指标不足以充分说明问题。我GDP不过是个反映宏观经济的单项指标,那些热情洋溢的中国人非要赋予我证明国家强盛的剽悍职能,哥实在是爱莫能助。
  
  2、我和民生幸福关系牵强
  
  哥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总量的指标,考核单位和服务对象不是国家就是地区,和国民个体或者家庭根本没关系。即使是人均GDP概念,也和国民个体的富足和幸福风马牛不相及。虽然一般而言一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往往和人均GDP高低成正相关关系,但严格来说某国人均GDP排名世界靠前,并不想当然代表其国民实际生活水平就高人一等。原因从我的定义可以表明,我只是地域生产能力统计,根本没考虑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我的测算值里包含了外国人的贡献和分成;同样数值的人均GDP,其结构和质量也实际上千差万别。
  
     【GNI与GNH】
  
  关于国民收入高低和民生幸福程度,有现成的GNI(Gross national income,国民总收入)和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值,又名国民幸福指数)可以用来衡量。
  
  GNI和GNP的含义有微小差别但基本意思接近,1993年SNA以GNI替代原先的GNP概念,关于他请参考前面GNP的介绍。
  
  幸福指数(GNH)则属于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昭示幸福感或幸福度的一种指数。目前世界上的社会学研究者和经济学研究者普遍倾向于将幸福感理解为代表了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他一般而言体现了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
  
  GNH=收入的递增/基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
  
  上述公式中的基尼系数(Ginico efficient)是众所周知的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测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标。
  
  还有一个更复杂的国民幸福指数评估公式:
  GNH=生产总值指数×a%+社会健康指数×b%+社会福利指数×c%+社会文明指数×d%+生态环境指数×c%。
  其中a,b,c,d,c分别表示生产总值指数、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所占的权重值。
  
  有趣的是率先提出国民幸福指数概念的不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或社会学家,而是有“喜马拉雅香格里拉”美称的南亚落后小国不丹王国的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 (Jigme Singye Wangchuck)。这位早年在英国留学、又深受不丹传统的噶举派喇嘛教社会伦理思想影响的开明世袭君主认为“国家的施政纲领应该关注国民幸福,并应以追求和实现幸福为目标”;不丹王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GDP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最后,哥一定要强调一点,很多中国人模糊地将我的数据增长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划等号,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规范、也不科学的。
  
  我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这样的:一国经济规模与质量持续保持增长,必然反映为我的数量的不断增加;但是某一时期我的增长,却未必代表了经济的健康成长。
  
  这点其实很好理解。首先经济的发展对应了一系列重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变化,就象一家公司其经营业绩的增长最起码要体现为营业额和利润的攀升一样,单凭我这一项指标,不能充分说明问题。其次,我是个统计指标,有现实的统计误差。对那些测算办法先进,数据管理、采集和处理水平高,相关数据真实的国家,我的水分就小、参考性可靠些;对于喜欢弄虚造假或者相关水平不过硬的国家,我的身价就可能不太靠谱。第三,我的变化和物价、汇率关系很大,尤其是后者。
  
  简而言之,考核和表征一个国家强盛与否和说明民生水准,另有专门的相关体系和指标,哥不能硬抢别人的饭碗,自做多情把大家都代表了。现代社会做事都讲分工、要专业,哥的脑袋瓜就足球那么大,哥真的当不起多余的不可承载之重!
  
  
  【理性看待GDP】
  
  随着近年来经济学常识的日渐普及,随着中国人理性与知性的逐渐恢复和成熟,越来越多的草根百姓对我的了解更接近于本来的真我,而哥在世界各地一向也是以亲民著称于世的。中国人喜欢我,我爱中国,我需要你们理解、需要大家理性支持。
  
  哥的作用主要在于反映一国和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和总量规模,哥的定义和测算办法决定了我有以下特性需要大家了解:
  
  1)GDP是按照当期最终产品或劳务的交易价值来计量的,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将重复计算。
  
  2)GDP的测算必须体现出市场价值的概念。所有各种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换体系用货币来加以衡量。某种类别产品的市场价值可以用单价乘以产量来获得。
  
  3)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社会上发生的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非法交易等不计入GDP中。比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走私、卖淫、赌博和毒品非法交易通常是排除在外的。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增量而不是存量。因物价上涨和经济泡沫,将计算期内并未参与实际交易的存量资产名义增值(比如中国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大喇喇地计算成GDP增长是很不规范的,是一种自欺欺人、沽名钓誉的行为。存量资产增值可以说明拥有的财富数量增加,严格来说还必须加上通过交易变现了的前提,它显然不等于生产能力的增强。
  
  5)GDP不等于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转化成流通的财富,难说;具体成交的价格也可能存在统计误差。
  
     6)GDP和一国的物价体系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当期货币汇率变化有关系。物价水平高则同等质量和数量的产品或服务按照本币来统计显示的基数大;一国本币汇率升值,以该国货币计算的GDP换算成美元参考指标时自然要攀升,汇率走弱则恰好相反,而实际以货物或服务统计的最终产品数量并未发生变化。即使按照平价购买力折算也不能完全消除相关弊端和误差。换句话说,国内物价波动和国际金融市场本币汇率变化的情况下(这两种变化通常是相互影响而抵消掉部分矛盾因素的),一国GDP世界排名的升降,并不代表该国实际财富创造能力的增强或降低。
  
  例如20世纪末那段时间,由于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大大高于欧元区的同期整体平均水平,使得欧元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美国和欧元区各国物价水平波动有限的情况下,由于欧元有段时间对美元贬值累计近30%,换算成美元的德、法、英等国GDP也被美国拉开差距,但实际上并非这些国家出现经济衰退。
  
  7)GDP虽然不强调,但现实存在结构和质量的重大差异。比如意大利的足球产业兴盛发达,在澳门赌博业是合法的产业,而它们的GDP统计数据本身并不能充分反映出这个问题。
  
  8)当今世界一般而言决定某国或地区GDP动态变化的结构性因素有四大护法:即国民消费、民间投资、政府购买和国际贸易净差额。常规来看,国民消费旺盛、占GDP的权重大表明一国经济稳定性强,民间投资或私人投资欲望高说明经济形势和前景看好,国际贸易顺差大代表该国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高,政府采购的松紧则通常是用来调整经济状态和刺激相关领域生产的有效基本办法。这个规律有相当的代表性,但也不乏有反常特殊案例,不能简单地僵化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