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潮汕,看庵寺(汕尾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5:49:58

游 潮 汕,看 庵 寺(四)

 

汕尾市.陆丰市

玄.武.山.元.山.寺

玄武山位于陆丰市碣石镇,元山寺建在玄武山南麓,占地15公顷,是佛道两教合一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粤东地区一处历史悠久、驰名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的名胜古迹,并且是闽南语系百姓的佛教信仰中心。寺内保存有大量寺藏历史文物,现已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旅游区主体建筑元山寺现建有山门、前、中、后殿和配殿以及厅堂、僧房共99间,寺前有戏台,寺后有福星塔;配套建筑有宾馆、斋菜馆、园林区等设施。还建设有“南倡遗趣”、“太虚幻境”、“元山幽篁”等景点。

玄武山下还有古卫城遗址、浅澳古炮台、广德祥院等古迹。

云.莲.寺

云莲寺,座落于莲花山主峰东侧海拔800米处。创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至今已有357年的历史。其时清兵攻掠江南,战乱频仍,海奉瘟疫流行。开山祖师比丘尼玄云法师结庐弘法,在山中采药悬壶济世,为民消灾解难,至清康熙七年圆寂葬于寺后山腰。清道光十年(1830年), 由郑嘉柏等义举重修庵寺,留下碑记为证。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寺是革命武装活动的基地,1934年毁于战火。

1993年冬,经上级批准,由居士郑炎华等策划复建云莲寺。在广大信众和海内外人士的鼎力支持下,现已建成圆通宝殿、荷花池、地藏王阁、药师佛阁、慈云宫、钟鼓楼、僧舍、客房、斋菜馆、百步阶、芳名亭、外山门等,并修通4.7公里的环山水泥公路。 寺中照明、 通讯、自来水等生活设施齐全,为信众旅游食宿提供极大便利。

云莲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雅,背靠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左右青龙白虎夹护,前面象鼻山逶迤而来印斗朝拱,远方公平水库和红花地水库如镜辉耀。胜地嵯峨.有捧天浴日之奇。

寺前茂林藏秀,流泉响奇,沿阶而上,赏心悦目。有“罗汉脚”、“金龟望月”、“木鱼朝天”等奇岩异石.自然风光雄、奇、险、幽,使人叹为观止。寺中还有玄云祖师手植的山桔和油甘树,至今300余年犹开花结果,生机盎然。并有该寺镇山之宝——玄云祖师遗传下来的汉白玉石香炉、石春臼等文物。

该寺主殿圆通宝殿供奉准提菩萨,左右侧殿各供奉药师佛和地藏王佛像。现聘请广东佛教协会会长释新成大和尚任方丈,省佛协副会长、大佛寺释耀智大师任首座。

 

鸡.鸣.寺

鸡鸣寺,俗称“半岭庵”。距海奉县城14公里,在莲花与银瓶两山环抱的鸡心山上。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高僧印真和尚向合邑衿绅商户募款所创建。原址在寺对面5里之莲花山下,因破晓时慈任常闻鸡心山有公鸡啼鸣,认为灵瑞而迁于今址。寺后群峰叠起,翠秀异常。沿山门踏阶而上,径旁松杉交翠,郁郁葱葱,凉风习习。周围有“如来盘石”、“猕猴奇石”、“犀牛望月”、“玉龙喷须”、“三井回音” 等自然景观;并有开山祖师印真和尚墓塔、明末天然奇石弥勒佛像、东洋古银币等文物古迹;还有生长于山上500多年的长叶竹柏和6.5米仙茶古树、土沉香、巴戟天等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故鸡鸣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游览的著名景区。鸣寺历代均有高僧住持。清光绪年间,著名诗人、书法家江逢辰与该寺方丈唯心法师相善,在寺中品尝仙茶“龙头凤尾”之后,赞不绝口;题诗日:“寄语山僧好持券,每年须寄数斤尝。”莲花山茶遂遐迩闻名。1987年,陆丰定光寺释达观和尚几经跋涉,寻到鸡鸣寺旧址,决心师承印真复建鸡鸣寺。翌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成立鸡鸣寺筹建理事会,年底由潮州开元寺释定持方丈主持,举行奠基典礼。 1989年农历三月十七日,由开元寺堂主释弘歉法师和南岩寺当家释弘如法师举行重建动工仪式。1999年底,省佛协副会长、光孝寺首座大和尚释宏满被聘为该寺方文。现鸡鸣寺已初具规模,建成恢宏壮丽、气象庄严的大雄宝殿,殿内奉祀三宝佛。并先后建成外山门、三大士阁、素菜馆、禅房、钟鼓楼等,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山门牌坊“鸡鸣寺”由著名书法家、前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所题,并有释定持、朱帆、余藻华等名家题撰的楹联墨宝。

 

大.道.庵

位于海丰县北部莲花山森林管理区。

 

定.光.寺

清云山位于陆丰市河西镇西北,它包括两边的狮山和象山,形成半环抱山麓,东南面有一开阔平地,面积千顷。处于平地仰观,狮山和象山犹如雄狮、巨象把住清云山口,气势威严。这里层峦叠蟑、高山流水;狮山和象山上有紫金莲池、火山岩群、鲶公洞、石龟、天蛙等景点。

定光寺原称清云寺,位于清云山半山腰,初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距今360多年。有石碑记述当年“檀越积千秋之香火,僧侣阐万法之禅机”。可见当年香火之旺盛和僧众之多。该寺是东江地区闻名的佛教古刹。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1988年后进行大规模扩建,目前占地面积10公顷。全部工程建筑面积2.5万m’。整个建筑群从下到上包括山门石、牌坊、云亭、石拱桥、前殿、大雄殿、禅院、观音阁、讲经堂、藏经楼、祖师厅和福德厅等。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气势宏伟、占地700m2,殿高14m、内宽237m;仿明清格式,石木结构。殿中3尊菩萨像和18罗汉像都采用本山优质花岗岩石雕成。每尊菩萨像高6,7m重15t,表情端庄、仪威慈祥。金匾“大雄宝殿”4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现寺内保存有明清两代的碑记、石刻木雕、石雕等历史宗教文物。

定光寺既是佛教徒众的活动场所,又是国内外游客的旅游、观光圣地。同时又是培养佛教人才的地方。1996年,广东省宗教局批准定光寺设立佛学院,赵朴初特为佛学院讲堂书匾“定慧讲堂”。现定光寺住持释宏慧法师任方丈、佛学院院长,有130多位僧伽学生。

定光寺已被称为“岭南一枝独秀”。

 

莲.峰.古.寺

位于陆丰市仙公埔的莲峰古寺,曾是海陆丰苏维埃革命的活动据点,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该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年(1429年),原址位于海甲山莲花峰。后迁至仙公埔。该寺不但有明代万历四年始建时题刻的“莲峰古寺”白花岗岩门匾、木质雕像、清代洋灯等文物,而且是海陆丰苏维埃革命的活动据点。该寺既有历史悠久的古文物、古建筑,又是海陆丰革命活动地点和革命文物旧址。

 

得.道.庵

位于捷胜镇西“海岸第一山”的山腰,妈建于明崇帧年间,初名“云山寺”1906年由遇缘禅师扩建为底。面积达600平方米。周围山色秀丽,环境优美,有虹桥捷步、曲径通幽、莲池印月、胜地灵岩、碧涧流泉、古壁苍松、石船泛陆、仙井盘空等八景。陆.丰.清.峰.寺

清峰寺位於广东省陆丰市漳西镇北面法岫山麓红面城山中,原名,“灯光寺”,当地人习惯叫“城仔庵”。

清峰寺为佛教禅宗南派九祖大颠和尚创建於唐贞元初年(约786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大颠(731一824年),俗姓陈,名宝通,颖川人,早年拜师惠照禅师,再从师於石头希迁禅师,入罗浮瀑布岩习大无畏法,後游南狱途经法岫山麓,遂在此建石室习禅,开演佛法。相传大颠和尚建寺後,是夜远处望见山地有灯火,故而又名“灯光寺”。数年後,大颠离寺东游,路经惠来县境内的溪西虎头岩,搭草舍居之。唐贞元七年(791年)往游潮阳县和平镇幽岭,在此建灵山寺。法岫山也因大颠和尚传法之缘故,後人呼为“法留山”,并流传至今。清峰寺在兴盛时期僧徒百馀人唐、宋、明、清以来衣钵代代相传。历任住待有大头、清隐、淑引、致忠和秋曾等。

清峰寺历代几次修复改建。据潭西林氏族谱记载,宋末林雷焕由闽入粤重建此寺;明英宗二年(1473年),林雷焕後裔清隐发动海陆丰民众重修;清朝秋曾和尚再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漳西林棘黎等人又重建。1928年大革命失败後,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僧人走散。1949年后,潭西公社在清峰寺旧址维修房屋三间,作为农场、林场使用。

清峰寺年代久远,古物失散严重,有诗云:“名僧当日旧居游,欲觅大颠遗址处。僧去长存此法留,落花流水两悠悠。”现仅存唐、宋、明和清等历代古陶瓷碎块一大批,方石柱十二根,石门斗六副,石香炉一只,石狮一对,木制佛像两尊,古井一口。此外,有石室两穴,古木棉树一株,千年油柑树三株等。

在海陆丰广大信教群众的关心和资助下,1986年开始修复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建殿、堂以及僧房等共二十馀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新建石拱桥三座;新修公路一条,宽8米。长8公里,从清峰寺直通广汕公路要道。

寺内现存建筑有石室、祖师殿、正殿、地藏殿、斋堂及僧房等。著名景观有石室(天然洞府)、古井与唐代柚柑树,石室是大颠和尚初到建寺时的居所,入口处由三块天然石板构成,内有天然石洞数丈深,相传原为虎穴。古井为大颠和尚创寺时开掘,无论夏冬春秋或大旱涝之年,从不干涸,清澈如镜,入口醇甘;柚柑树也为大颠和尚手植,虽历千年,仍生机勃勃,果实累累。

清峰寺後枕山狱前朝低谷,坐北向南,海拔高八百馀米。前有水库,海天一色,松林茂盛,郁郁葱葱。怪石耸立,千姿百态。泉水叮当,长流不息。银桥亭阁,装点佛寺。有“法留停云”,为陆丰八景之一。

近年来,前来清峰寺礼佛的佛教信徒和旅游观光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每年接待几万人次以上,已具一定影响。

清峰寺现任方丈耀生法师,70岁、广东省陆丰人,兼任广东省陆丰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市政协委员。现任监院如龙法师,71岁,广东省陆丰人。

 

 

 

汕尾市.海丰县

宋.存.庵

存庵位于海丰县后门镇镇北一公里的南山岭下,它是在绿荫掩影中的一座两进三间的残破庙字,门额横书"宋存"两个大字。这是宋存庵得名的来由。门额"宋存"两字,是示"江山永在,宋室长存"之意。在残壁上犹存两联,一为;"风雨难磨王者字;君臣犹享宋时山。"一为:"一宵留圣迹;三字寄行人。"字迹遒劲峻秀,联意隽永恢壮。

相传宋末时,宋端宗与其弟兵败南逃至此,在岩石下暂往一宿,当夜适逢地震,山摇地动,身边大臣陆秀夫就奏皇帝在岩壁上书写"壮帝居"三字,使能安寝。明代官员莆见川雍兰到此凭吊古迹,得知往事之后,就在该岩壁题刻"壮帝居"三个大字。清代乾隆甘七年,后门镇集资,以此石刻为中心修建了这座庙宇。因而多有文人名士到此凭吊时撰联作诗,其中有许多佳作。宋末皇帝还为这里留下了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相传当晚小青娃嚣叫不已,落花生也哗啪生长,皇帝就捻一草茎放于小青蛙身上,现在这里的小青蛙身上就有一道黄绿色的竖纹,鲜丽夺目。皇帝还叫落花生夜间不要生长,所以落花生夜间合起叶子。

 

金.竹.寺

金竹寺,距海丰县城12公里,位于莲花山镇银瓶山南麓的象岭上。清《海丰县志》云:“银瓶山……昂伏乾坎问,县祖山也。高千仞,状若瓶,产五色奇花,上有天池,秋冬不涸,春夏瀑落如练”。又云:“金竹庵,在银瓶山腰,苔石为曲径,上有瀑泉飞走石间。”该寺历史悠久,距今400多年,明万历年间由高僧印宗募建。因象岭丛生一种金色的竹林,遂名为“金竹庵”。

金竹寺山环水抱,林木茂盛,环境幽美。北有名胜“石庵峡谷”、“第一泉”、“银瓶瀑布”;东有“鲤鱼潭”;西有“七星潭”;南有“洗心潭”等自然景观。并有开山祖师源敏睿哲普同塔、清末住持浚贤慧禅师塔、清光绪严禁山火护林碑刻等古迹,是一个集宗教、旅游、消暑的风景名区。

清康熙初年,明崇祯巳卯科举人、知名学者黄德娱常来金竹寺游览,饮甘泉清洌醒神,写下“第一泉”及《银瓶飞瀑》诗云:“层峦月夕殷轻雷,一派银河接上台。海国年年春泽沛,作霖应尔是才。历代名士诗客游览银瓶山金竹寺后,留有题咏的诗词30多篇,是我县崇尚历史文化的缩影。

1995年,金竹寺成立以林汉城、杨家茂、释超哲、高玉华、高佛生等为核心的复建理事会,开始向海内外善信募捐复建。该寺设计的建设面积为5000平方米,现在县、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初步建成“观音阁”、“伯公庙”及正在兴建“古今诗词碑廊”、“芳名亭”、“药王师庙”、“地藏王庙”等;并着手重修公路和二大桥梁。目前,“观音菩萨”金身及三十二化身正在泥塑中,因资金欠缺,工程停停续续。仅就此祈请海内外善信鼎力支持,功德无量。捐建者一律勒石示碑留念。

 

陆.丰.华.山.寺

华山寺位于广东省陆丰市南塘镇,东连甲子待渡山,西接五峰山,南眺碣石玄武山、北览九九连峰笔架同朝拱。

古寺居中,两峰环抱,俨若蝴蝶展翅,古称双华山,主体建筑10余亩,寺属范围30U多亩,寺前有戏台广场。左展碑林景点,亭阁相映,右现千年古榕,同气连根,仙人足迹,怡心凉亭,松篁骈翠,鸟语花香,正是“三伙期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经声”之游览胜地。华山寺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前,至清朝道光戊子年重修,并扩建东西二厢和后殿。原寺内保存有明朝木雕“天后圣母”等大小神佛像41尊,木匾15块,石刻、碑碣、禁令35块。有郡县太爷理妥市令,有浙江省鄞江县敬送的石狮,还有禁山令、禁戏台令、清朝地方机构编制、兵制等石刻,现存古碑帖7帧,还有明朝青花仿古瓷盘、唐朝开元通宝古钱币等文物多件。这些文物对研究明清民国各时期贸易、民情风俗、军事驻防、建筑艺术、碑刻雕塑等沿革情况都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85年,南塘镇人民政府批准复建华山寺,成立筹建华山寺理事会。各界热心人士、港澳台胞慷慨助资,加上原地区文化科拨款,经前后多年复建大小神佛像,陆丰市人民政府于1997年批准华山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恢复了华山寺原貌,拥有妈祖女神等

 

五.龙.寺

海丰县城东镇十分重视对文物保护,近日,该镇对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五龙寺进行紧急抢修。

据悉,五龙寺不但是海丰县文化名胜古迹,而且是海丰革命旧址。1923年彭湃在该寺创办赤山约小学,并在这里开展农民运动。该寺有保存至今完好的清朝海丰籍翰林洪晨孚题联诗二首,刻于柱上。

五龙寺曾于1992年按原貌重修,它位于海丰县二环路旁,由于地势较低,多年受风吹水浸,建筑多处受损。为保护历史文物古迹,该镇各界紧急行动起来,目前,该寺的抢修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

 

普.光.寺

普光寺位於广东省陆丰市甲子镇海边经典山上,光祥法师始建於1986年,法脉属临济宗。现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禅房、斋堂等建筑,为木石结构。寺内珍藏《大正新修大藏经》一部。

 

陆.丰.清.修.寺

清修寺位於广东省陆丰市,始建於清乾隆元年,光绪、咸丰年间均重修,最后一次修整於1985年。寺内有前殿、中殿、观音殿、两厢厅房、斋堂等建筑。土木结构,依山势修建。

 

佛.门.圣.地.准.堤.阁

佛门圣地准堤阁位于海丰县城东郊两里许,后依龙山,南横津水,风景幽美,龙山上巍巍烈士碑、寺阁旁森森翠竹林,都给准堤阁增色不少。

准堤阁坐北向南,共占地近2000平方米。大门横额阳刻“准堤阁”三字,走廊石柱刻有一鹤顶格嵌字联曰:“准除邪念方离俗,提唱无文尚悟禅。”深具佛门禅宗气味。门前还书刻有两首“禅诗”,其中一首为:“人间何处清凉境,太白巍然海上山。万丈红尘飞不到,峰峦密密拥关禅。”进门为前殿,有弥勒佛像,为坦腹畅怀大笑状,神形俱佳,栩栩如生,龛旁有联,为海丰籍澳门书法家连家生所书。前殿之后是大院,前边走廊中央有韦驮菩萨像,与弥勒佛背靠背,只有一板之隔,旁有联曰:“拥法安僧,亲受灵山吩咐;降魔伏怨,故现天将威风”。大院西厢为“公德堂”,供祠历来有功于阁的法师,旁亦有联:“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东厢为关帝神龛,龛旁联曰:“秉刚严气概,具忠义襟怀,至性精诚昭日月;得妙语玄机,明伦常道理,禅门圣域共春秋。”大院之后是后殿,为准堤阁的主体建筑,殿前走廊石柱刻有海丰籍翰林洪晨孚所撰之联:“青牛东去,白马西来,十万烟云皆有路;明月天心,清风水面,三千世界净无尘。”据说,殿门旁石柱昔还有一联:“佛音幽玄,犹如云挂山头,行到山头云又远;禅机浩荡,好似月临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此联溶景、佛、理于一炉,广为流传。后殿正中是大雄宝殿,供祀千手佛像(即准堤菩萨),龛旁联曰:“佛相本圆通,露手眼千般照临环宇;众生虽苦厄,见昙花九品想象慈航。”东侧供祠地藏王菩萨和西来严菩萨,西侧有达摩祖师像。阁内诸菩萨像俱装饰得金光闪闪。前后殿旁与大院西侧旁均有厢房。阁旁还各连建一梵园。东梵园为花园与招待所;西梵园为斋堂与菜园。

准堤阁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开山祖师尘净和尚化募而建,仅有3间。明代崇祯年间,海丰进士叶高标扩建为16间。清代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主持僧策隐先师重修。但十年浩劫中,阁殿大遭破坏,法器、经书、佛像等文物几乎一洗而空。1980年起,海丰县筹集资金重修,1985年春动工,1986年修葺一新。

1925年4月20日,彭湃在准堤阁创办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招收学员42名,彭湃亲自任教员,还延请郑志云、李国珍、吴振民、李劳工、聂绀驽为教员,原定学习时间半年,后提前于6月底结业,学员先后被派往粤东各地从事农运等工作。1925年6月7日,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于此阁成立。因此,准堤阁又是一座革命古阁,是海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