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深入推进用工分配制度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42:26

改革牵动各方神经

当前正在全面推进的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是烟草系统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将从根本上改善烟草系统原有用工分配制度的弊端,建立起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企业用工分配制度。用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还要必须考虑广大烟草职工的切身利益。原体制下的烟草职工被分为三类:“正式工”、“协议工”和“聘用工”,这三类职工对改革抱有不同的诉求,分析各类烟草职工对改革的不同心理诉求,有利于我们在改革中更好地兼顾各方合理要求,平衡各方利益,达到改革过程的平稳、顺利、和谐推进。

“正式工”对改革的心理诉求

原体制下的“正式工”,是其他人眼中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是建设烟草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同时也享有较其他性质的职工更高的工资福利待遇,占据着绝大部分管理岗位。

“正式工”进入烟草系统一般有以下三种渠道:局(公司)组建初期的原创人员,多数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抽调分流而来;学生毕业分配来到烟草系统;军人退役后安置到烟草系统。“正式工”由于进入渠道复杂,素质也良莠不齐。

原体制下他们类似于是端着“铁饭碗”,竞争压力相对较低,由于竞争上岗及绩效考核制度都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正式工”的工作激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对于“正式工”,特别是个人能力偏低,不能适应所在岗位工作需要的“正式工”,较其他性质的职工有更多的顾虑,患得患失心理较重。但其中也有许多工作能力强的“正式工”对改革抱有期待,希望改革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

因此,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正式工”是那些曾经切实为烟草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但现在由于年龄偏大,知识更新能力低的群体的利益。对他们我们应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平稳推进改革,不能对他们以往的贡献视而不见,将他们当作包袱无原则地推向“市场”,让他们在与年轻人的竞争中“自生自灭”,这样隔断历史处理问题,实际上是对他们的不公平。相反,对那些贡献不大、待遇不低、职位不小、能力不高的“正式工”,必须要经过公平竞争,将他们调整到适合的岗位上,通过绩效考核调整他们的薪酬到与其贡献相匹配的水平。

“协议工”对改革的心理诉求

“协议工”在烟草系统出现基本上是近几年的事,其来源以职工子弟为主,多数是经过大专院校毕业或当兵退伍后经考试选拔进入到烟草系统工作。虽然他们进入烟草系统前也经过了选拔竞聘,但由于选拔方式不够开放,选拔范围也很小——一般仅限于职工子弟,所以其整体素质与通过公开社会招聘有一定差距。他们普遍年龄结构低,学习能力强,同时作为烟草职工子弟对烟草行业有较强的认同感和责任心。由于他们进入烟草系统一般时间较短,所以目前从事基层工作者居多。原体制下“协议工”除工资薪酬与“正式工”稍有差距外,其他一切地位都与“正式工”相同。

目前来看,此次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后“协议工”将有望得到与“正式工”一样的薪酬待遇,这使得“协议工”普遍对改革持有欢迎和期待的态度。

“聘用工”对改革的心理诉求

“聘用工”是由以前的临时工转变而来,他们与其他性质的职工一样,为烟草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的各方面待遇却与其他性质的职工有天壤之别,主要表现在薪酬低、地位低、晋升机会缺乏等方面。尽管如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依然能够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但也有不少的“聘用工”因待遇差距大对烟草缺乏认同感,对工作缺乏热情,存在敷衍应付的心理,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有少数“聘用工”心理失衡,出现逆反心理:对自己的工作不认真,对他人的工作“拖后腿”,对集体的财务不爱惜。从组成上看,“聘用工”的组成最为复杂,导致能力水平个体间差异也最大。

对于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绝大部分“聘用工”都很欢迎和期盼,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提高自身待遇,缩小与“正式工”的差距。特别是那些有工作能力的“聘用工”,更是希望改革能够给他们提供公平竞争机会,打开晋升渠道,更好地发挥其工作才能。而对于一部分确实没有工作能力,也缺乏工作责任心,以前在单位里“混事”的“聘用工”,对此次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也存在担忧心理,怕因自己不能胜任工作而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