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圣琥:别拿百年西泠当跳板[独角兽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04:00
西泠印社被中国书协收编的事情在书法界闹得沸沸扬扬,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西泠的某负责人出来讲了一些前后互相矛盾的话,我用“欲盖弥彰”这个词来形容这个负责人的讲话,他似乎把天下书法爱好者都当成了傻瓜来忽悠,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和书法接的朋友们共同探讨一下这个事情。
这位负责人,从其说话的语气来看,也不必绕来绕去了,应该就是陈振濂教授。
一、关于“收编”的说法。
现在的现实环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看看中国书协,中国书协如今已经是一个充满是非的名利场了,现在如果还有谁说中国书协在书法这个领域有多大的权威性的话,谁也不会赞同,书协,如今仿佛一个教会,教主是实际的利益既得者,而教众们,所起的作用,只是在抬高教主的地位,而如果时间倒回到十年以前,如果你说自己是中国书协会员,大家会对你刮目相看,而现在,如果你说你是中书协会员,大家会在心里打个鼓:到底会不会写字呀?而我刚刚在网上看到,中书协某专业委员会的委员韩少辉先生的一幅四尺对开的隶书,才卖了230元!这说明什么?说明中书协已在老百姓心目中没有多大的分量了,但是很多人还是喜欢往他靠近,为什么?希望当中书协的头,当头儿还有一点分量,可以哄外行,更可以哄外行领导,为自己了捞的政治资本。
而西泠印社呢?现在的西泠印社,虽然前一段时间的所谓海选令它蒙上了一层耻辱,但西泠目前还在书法界有自己的学术地位,任何一个西泠印人,不可能在 1000元内为您刻一方印吧(当然后来加入的年轻小伙除外),虽然这个比喻稍微简单甚至粗俗了一点,但它很能说明问题,如果真象我们的陈秘书长所预想的那样,西泠做大做强,有了千八百个社员,你那时候还想凭西泠这个招牌卖1000元一方印试试看,恐怕它会象今天的书协会员一样,买几十块钱一枚,别人还要鄙夷地瞟你几眼。
所以,中书协和西泠,在目前,一个好比乡村二流子,一个好比大户人家的绅士,如今绅士拜了二流子为干爹,网友们用“收编”一词来形容,还是属于客气的。
二、西泠和中书协是合作关系吗?
陈先生说,西泠加入中书协,还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我倒有点搞不懂了。虽然你的编制不由中书协说了算,但明摆着的,你要在中书协的指导(按照协会的性质,主要是专业方面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中书协在专业上能够指导西泠么?傻瓜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成为中书协的团体会员,就必须得接受它的指导。所以,西泠加入中书协,好比一个百岁老人拜一个40岁左右的壮汉为干爹,实际上,这并不是百岁老汉的意愿,只是他有一位80岁的儿子,看中了40岁壮汉的家产,借老汉之名,甘愿当壮汉的孙子,好以此为契机,在晚年时光享受一下,为了欺骗人,儿子会说,我父亲和这位壮汉是兄弟关系,可是,这壮汉会同意么?你父亲明明已拜我为干爹了呀?这世道,可真乱了套。而至于世人怎么说,是否说他是败家子,是否懂得人情世故,他是不会管的了,他所考虑的,是分到壮汉的部分家产后去吃喝玩乐。
所以,西泠加入中书协,怎么看怎么怪,它们是时代的一个怪物。
三、西泠加入中书协,极大地伤害了书法人的感情。
前面已经说了,中书协目前已经完全变味,这是一个没有学术品位的少数人玩弄手腕的小舞台。西泠,作为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西泠,它在陈先生的领导下,赶中书协这趟浑水,无异于把西泠推向一条毁亡之路。
这并非危言耸听,当西泠再不具有独立的学术品位,当西泠已成为一个大众性的菜园,西泠的名称即使存在,它还是原来的西泠么?
陈先生说,西泠加入中书协,只是为了活动更加方便,西泠“精英”之社的品位不会改变。真的不会改变么?你今天把它推入了污水塘,昨天搞什么海选,你还怕它不够俗气呀?这么下去,你怎么保证西泠是精英。
西泠有必要搞什么海选吗?西泠有必要在全国开分社吗?……西泠在艺术界的地位,不是靠海选来建立的,应该靠学术精英来建立。再说了,全国刻印的就那么几千号人,谁刻得好,谁刻得差,很容易搞清楚,完全没有必要搞什么海选来作秀吧?沙孟老泉下有知,估计会被重新气死一回,都搞得一些什么事儿呀?!
西泠加入中书协,伤害的是学人的学术品格,是对学人的侮辱,它极大地伤害了书法人的感情,长此以往,西泠将不再西泠!
四、西泠加入中书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斗胆猜测一下,西泠加入中书协,主要是两个人在起作用,一个是张海主席,一个是陈振濂先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
西泠加入中书协只有他们两人是既得利益获得者。西泠加入中书协,不要听陈振濂苍白的狡辩,几乎可以百分百地为了他自己,正如天生书呆子所分析的那样,他们二人,一个是为了当西泠的社长,一个是为了当中书协的副主席甚至主席。
这是两个什么人呢?
张海先生,应该是一个书法活动家吧,九届过展,花了那么多钱,办得稀巴烂,他不作认真反省,反倒以中书协的名义发了一个赞扬自己的通稿,就这样算了事了,表面上看,现在的书坛够热闹的,但张海的几个展览,把书法的基本好坏标准已经破坏殆尽,这种影响是深远的,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中国书坛才能缓过这口气来。
所以,总结一下张海,我们可以这样来形容他:他是一个以书法为平台,以广大书法爱好者为阶梯,一心一意往上爬的活动者。
陈振濂何许人也?我以前说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没落文人”,有很多朋友和我争论,说他没有没落。其实现在看来,说他是文人还高抬了他。他虽然是博导,可从他80年代把研究沙孟老作为博士论文研究对象开始,他发表的文章何其多,可是有一篇有分量的么?基本上都是普及性的介绍性的文章,稍微有点样子的,应该是他的介绍日本书法史的那边所谓的专著了,可那也只是简单的一个介绍而已。博导啊,你这位仁兄,怎么对得住这个称呼?!曾经碰到陈先生的一位研究生,他是学历史的,山东人,我看了他的文章后,觉得,陈可以反过来拜他的这位学生为师了,他的学生的理论深度,是他这位老师下半辈子也难以达到的!
博导,难道仅仅因为博,就可以引导别人?哈哈哈……
所以,陈先生,我们可以这样来形容他:他是一个披着学者外衣的活动家。
转自人文的苍穹:
http://www.unicornbbs.cn/dispbbs.asp?boardID=22&ID=2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