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性空”正解----“恶取空”批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19:56
“缘起性空”正解缘起, 批判

“缘起性空”正解



        佛教有“缘起性空”说。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是谓“缘起”。只有性空,才能缘起---万象缘之而起,所谓“真空生妙有”。

      性空的空,指的是本性的特征。本性无形相迹无相,比天空、比物理上的“真空”还要“空”(天空和物理上的“真空”都不过现象而已),那是一种连空相之相都没有的彻底、绝对、超越一切的空,非心非物超绝言诠,“说似一物即不中”。

        但是,很多人包括某些佛徒乃至名僧都误解了“性空”说,在空相(现象)的同时,把“性”本身也空掉了,变成了否定一切,沦为“空见”及“恶取空”。如印顺大师就因有这种误解而为熊十力先生痛批。这种人只知道一切都空、万法皆空,却不知道真如至真,本性不灭。

       性,又称法性,佛性,自性,在佛经中至少有上百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如真如,法身,如来藏等等,指的都是“这个东西”。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这个东西”指的就是形而上,在生命为本性,在宇宙为本体,即《易经》之乾元、《中庸》之诚、《大学》之明德、王阳明之良知。

        儒家对于良知,圣人是证悟,贤人是解悟,君子信之,小人否之----这无疑也是一种“恶取空”。良知人人具足,只是小人的良知受到严重遮蔽,他无论怎样扪心自问“反身而诚”,也“反”不到良知的存在。性恶论者既不知“天道之诚”,也不具备人道的“诚之”,即使诚实,也是小人的诚实。


        对这个本性,儒佛道三家的认知同中有异,但除了某些不入流的信徒及佛教的空宗末流,对它的存在则可谓一致认可绝无异议。对于“断灭见”、“空见”和“恶取空”,儒家同样持批判的态度。

       一切现象都是本性所现的幻相,但不能因此否定本性的真实。一切现象的是“假有”,是缘起法、生灭法,唯本性是真有,不生灭,非缘起,或者说本性是一种超越生灭和缘起的“真空”。万象皆“假”,本性至真。

       鸠摩罗什所译的《中论》有“八不缘起”说:“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这个“八不”指的就是本性。佛教认为,本性不生不灭,不常不断,否定本性的存在,就成了“断灭见”。

       佛教各宗都是“于法不说断灭相”的。人肉体会死亡,意识会散灭,但因果链不断。本性不灭----只要本性还掺有习种(习性种子)在,它就会一期又一期不断变现出生命之“象”来。佛教的佛的本性已完全断习,是跳出轮回了的。如果重来世间,那是为了救度众生而倒驾慈航。(但儒家认为,在生命层面,断绝了一切习性的纯粹的本性是不存在的。没有习性种子,就现不了生命之“象”。)

        般若”说空,不但说“人我空”,而且说“法我空”,那是为了“破相显性”,不能连本性也“破”掉,不能以为“性”也空无----那是典型的“恶取空”:谬解空义,执著于断灭空见。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五云:“复次,于大乘中或有一类恶取空,故作如是言:由世俗故,一切皆有;由胜义故,一切皆无。”

        一切皆无绝非佛教“胜义”。如果认为本性也无,那么,儒佛道诸家的一切修行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这种见解是比“有见”(执现象为真实)更为错误的(唯物主义其实是这种“断灭见”及“恶取空”的变种。)佛经告戒:“宁起有见如须弥山,勿起恶取空见如芥子许。盖空见拨无因果,能断五乘善根故也。”


《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中佛言:
“若有多修习学空法,是为不善。何以故?灭一切法故,坏于如来真法藏故。作是修学,是名修空。修苦灭者,逆于一切诸外道等。若言修空是灭谛者,一切外道亦修空法应有灭谛。若有说言有如来藏虽不可见若能灭除一切烦恼尔乃得入,若发此心一念因缘,于诸法中而得自在。若有修习如来密藏无我空寂,如是之人于无量世,在生死中流转受苦。若有不作如是修者,虽有烦恼疾能灭除。何以故?因知如来秘密藏故。是名苦灭圣谛。若能如是修习灭者,是我弟子。若有不能作如是修,是名修空非灭圣谛。”云云。

       这一段话就是佛对谬解空义的“修空”之人的警告和对“说言有如来藏”、“知如来秘密藏”的佛弟子加以鼓励。

         修习灭谛,是灭烦恼,灭各种习性,不能把如来密藏也给“灭”了。如来密藏人人俱足,当然灭不了,但是如果认识有误,误以为“如来密藏无我空寂”,那就无法证悟,等于“灭一切法”、“坏于如来真法藏”了。那样一来,怎样修习都超脱不了生死苦海。

        人我空,法我空,但如来密藏是实有实在的。虽不可见,“灭除一切烦恼”就能证入。如能正确发心,就有机会获得内在自由,“于诸法中而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