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重大进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1:28
战略新兴产业的使命:未来20年经济增长新动力

  新材料:改变你的生活

  新型金属材料:稀土永磁最热门

  值得关注的化工新材料

  生物产业全线开花 单一优势演绎资本话题(附股)

  生物医药:仅具单一药物优势

  生物农业:转基因受益靠后

  海洋生物制药:技术壁垒较高

  海洋生物育种:供求缺口较大

  高端装备制造:"中国制造"欲华丽转身

  大飞机项目:自主创新尚需兼收并蓄 关注三股

  卫星产业:产业链亟待无缝对接

  海洋工程:技术、环境保护待破局 那些上市公司分羹

  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是关键 两公司有戏今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此后的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在历时一年之后完成了最终框架的确定,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囊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内。(上篇(10月21日《大国转身,资本狂欢--能源的未来》专门提及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

  《决定》明确给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即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将达到15%。此后再经过10年的努力,即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从这角度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一《决定》也将成为影响未来中国20年经济发展的政策。战略型新兴产业的设定目标则要求其在未来20年的增长速度和扩展规模要远大于传统产业,从而才能够提高在GDP中的比重,这也意味着其中将会产生一批具有优秀技术和快速成长的公司,这使得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资本市场投资的必然选择。

  如果将七大战略型新兴产业进行分类,其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则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三大先导产业,前两者上篇已经提及,而新材料的作用则更为明显,毕竟新材料的技术更新和产业推广将成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空间技术等高技术群的物质基础。

  简单举例,在新能源汽车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锂电池由正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组成,其中工艺难度最高的则是隔膜及电解液原料的六氟磷酸锂,目前我国电解液虽然实现自给,但关键原料电解质六氟磷酸锂却主要被日本企业垄断,后者占据了电解液成本的一半左右。如今国内多家公司正在推进六氟磷酸锂的产业化,包括多氟多(002407.SZ)和江苏国泰(002091.SZ)两家上市公司的相关项目正处于建设之中。如果作为新材料的六氟磷酸锂通过产业化自给降低成本,这对于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无疑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东北证券分析师周思立看来,和新材料的先导位置不同的是,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被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如此分类,从投资角度来看,上述四大支柱产业的基础相对较好,比较适合稳健的投资者挖掘投资机会,而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在三大先导产业的不确定性和弹性较大,比较适合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节能环保领域中,节能减排将成为我国长期的任务和基本国策。主要分为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和鼓励各种节能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广及使用两大措施;而在"十二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将在总量控制、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范上着力。

  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将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必然要求;其中三网融合、物联网、高端软件、新型平板显示及高性能集成电路将成为这一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

  生物产业主要囊括了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等,目前涉及资本市场较多的则包括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主要包括疫苗与诊断制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和生物医学工程;而生物农业中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包括生物良种、林业新品种、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能否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转型,其发展重点在于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大飞机项目、北斗系列导航卫星及新一代运载火箭、海洋工程装备等。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覆盖面极广,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较大,这也给遴选投资标的带来了考验,为此,本专题通过多方走访总结成文,希望能够给投资者一个更清晰的投资思路新材料:改变你的生活

  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发现、使用和革新材料的历史。

  应当说,小到你穿的尼龙袜,还是你看的液晶电视、使用的高速互联网;大到实现太空行走的神七飞船,无一不是新材料的杰作,它们在改变着你的生活。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巨大飞跃,产生了新兴的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空间技术等高技术群,而新材料则扮演着这些高技术群的物质基础;从这一角度来看,新材料的开发是现代科技发展之本,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也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准确的来说,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高性能的材料。

  如今,新材料已经成为各国致力发展的科技战略目标,美国的新能源、纳米及生物技术、欧洲的航天航空材料、日本的再生材料都被写进了各自新世纪的新材料发展规划之中,后起之秀韩国甚至将新材料发展作为国家竞争力的6项核心技术之一。

  大约从2000年前后,新材料技术和产业在我国被得以重视。

  而在过去五年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第十章第四节明确指出要发展新材料产业,围绕包括信息、生物、航空航天、重大装备和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纳米材料等产业群,以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

  仅2008年一年包括"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火炬计划"等国家计划和专项中新材料领域的经费投入就达到535亿元之多;随后包括宁波、大连、洛阳、金昌、广州、宝鸡和连云港等7个城市开始逐步建立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在接下来的"十二五"期间,包括光电子与微电子、环境与能源、智能与特种功能、超导、纳米和高性能结构成为等6个领域的新兴材料产业成为18个材料领域的重点。

  如果具体细化的话,新材料的范畴可以囊括电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等十多类,不过对应到如今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可选标的,更多的集中在前几大类,其中又以电子信息材料的LED、化工新材料的碳纤维、新兴金属材料的稀土永磁材料最受资金宠爱。

  电子信息材料:首选龙头三安光电

  在我国整个新材料领域,电子信息材料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2009年该行业全年产值达到1300亿元之多。从应用来看,电子信息材料用于智能电网、物联网、半导体照明和汽车电子等领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中小尺寸硅单晶最大生产国,此外,我国在印刷电路板、覆铜板、磁性材料和有机薄膜等材料的产量也是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而在这其中,以LED(发光二极管)为代表的半导体照明行业又是最为突出的亮点所在,由于LED在同等亮度下,耗电量仅是普通白炽灯的1/10,荧光灯管的1/2,因此成为照明节能的趋势所在。

  从产业链条来看,LED分涉衬底、外延、芯片、封装、应用五个环节,国内企业则主要集中在中下游。

  其中行业龙头三安光电的外延片和芯片上半年约为50万片和180亿粒左右,随着天津三安LED产业化项目在6月底投产,公司产能已经扩展至85万片外延片和200亿粒芯片;目前芜湖一期项目建设规模为265万片外延片和新建配套3套芯片生产线,项目建成并达产后将形成红、黄、蓝、绿外延片530万片,芯片约1170亿粒的产能。

  根据国信证券调研披露的信息,芜湖项目一期有望在今年年底开始陆续投产,并在明年年底达产。届时公司将计划完成107台MOCVD的扩产任务,实现行业全球排名前五的目标。

  不过,虽然整个LED行业正处于步入黄金发展期的阶段,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和产品创新颇有成效的三安光电俨然成为最佳标的选择;但根据国信证券和爱建证券在9月底和10月下旬两次给出的盈利预测,公司2010年预计每股收益约为0.61元,此前三安光电披露的3季报显示1-9月份每股收益约为0.5元,以10月28日收盘价42.35元计算,三安光电对应2010年动态市盈率也达到69倍之多。

  当然,如果按照较为乐观的国信证券的预测数据,公司2011年和2012年有望实现1.72元和2.62元的每股收益,那么对应市盈率也有25倍和16倍;这样看来,如果三安光电在此后两年中能够保证产能扩大和销售正常的话,依然是资金的不错选择新型金属材料:稀土永磁最热门

  在过去的两个半月中,稀土永磁概念无疑是资本市场上最为大放异彩的板块,专门编制的稀土永磁板块指数8月以来涨幅已达到80%,期间沪指涨幅不到15%。

  其领头羊广晟有色(600259.SH)以200%的涨幅一骑绝尘,并于10月18日一举突破百元大关;紧随其后的厦门钨业(600549.SH)的股价从22元附近一路拉升,至10月28日收盘报收于55.7元,在短短48个交易日上涨了153%,此后股价翻番的还包括拥有稀土资源的包钢稀土(600111.SH)和从事永磁材料钕铁硼生产的太原刚玉(000795.SZ).

  如果全部金属功能材料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磁性材料、金属能源材料、催化净化材料、信息材料、超导材料和功能陶瓷材料。

  在最近资本市场最为热门的磁性材料则又分为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其中稀土永磁是永磁材料中磁性最强,目前民用的主要是钕铁硼永磁体,另一类磁性最高的钐-钴永磁体则主要用于军工技术。

  如主营房地产业务的津滨发展(000897.SZ)仅仅因为一家控股公司天津津滨新材料工业公司拥有300吨稀土永磁材料和400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产能之后随即成为资金追逐对象,10月28日股价被牢牢封在涨停板之上。

  全球范围内来看,中国稀土探明储量处于全球第一的位置;2009年过度开采稀土资源的中国稀土矿产量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96.77%之多。

  作为全球稀土出口最大的国家,中国为了能够逐渐掌握稀土定价权和保护稀土资源从2006年开始就对稀土开采区也下达了开采总量控制指标。

  从稀土的应用来看,永磁材料是其中最为主要的方面,钕铁硼磁体的最大应用领域为稀土永磁电机,而未来包括新能源汽车、风电、计算机和节能电器等行业更是钕铁硼永磁体的主要需求领域,来自兴业证券的测算显示,随着永磁电机在新能源汽车和风电中逐渐普及,钕铁硼在未来5年的需求有望达到15万吨。

  此外,稀土还将作为发光材料广泛应用于节能灯、各类显示器、光电器件和医疗器件,其中三基色荧光粉材料约占据了稀土法光材料的75%,中国2009年各类稀土荧光粉的产能达到7200吨;稀土最为抛光材料用于显示器、剥离、光学器件和电子元器件的抛光,中国2009年生产稀土抛光粉7500吨;稀土还凭借着具有催化活性因此被广泛作为添加剂和助催化剂用来提高其他催化剂的性能,这也是稀土大量使用的领域之一,最典型的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使用,2009年中国仅加工原油消耗的稀土催化剂就有7500吨。

  从可选标的来看,包钢稀土、广晟有色和厦门钨业三家公司属于稀土矿采选加工企业,其中包钢稀土属行业老大,其控股股东包钢集团控制的内蒙古白云鄂稀土矿掌握了中国北方90%的稀土资源,目前公司正计划形成资源到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已经拥有了3000吨高性能磁性材料产能,2期工程建成后公司将形成1.5万吨钕铁硼速凝薄带、500吨钕铁硼氢碎粉和2000吨高性能磁体的规模,公司还计划在今年建成300台稀土永磁核磁共振产业化项目,建设3000吨高性能抛光粉异地扩建项目以形成5000吨产能,同时公司还计划出资2亿元和河北新奥博为成立合资公司建设稀土永磁核磁共振影响系统(MRI)的产业化项目。

  相比之下,广晟有色厦门钨业则更侧重于采选业务,两者分别扮演着广东地区和福建地区稀土资源整合平台的角色,前者控股股东的后续资源注入和后者正在申请的第三张稀土牌照以及整合当地稀土产业链企业则成为两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的推动力量值得关注的化工新材料

  在整个新材料范畴之中,化工新材料板块曾经在2004年-2005年熊市期间以高速增长的业绩跑赢过市场。如今,包括新能源、高铁和环保等几大产业的拉动有望成为化工新材料的新引擎。

  根据申万研究所的研究结果,目前对化工新材料的拉动的新能源领域主要涉及动力锂电池和光伏发电两部分。其中锂电池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该部分在上篇已有涉及),而光伏发电则涉及晶硅切割液和光伏用胶,但后者鲜有上市公司涉足。

  而高铁产业链带来的化工新材料主要分为高性能减水剂和工程粘胶两项产品,两家新晋创业板新贵奥克股份(300082.SZ)和回天胶业(300041.SZ)分别是前者和后者的生产商。

  此外,另一家创业板企业三聚环保(300072.SZ)生产的脱硫催化剂和净化剂等各类脱硫装置将受益于节能环保的产业链条,如目前国家允许排放硫含量为10ppm,而仅辽河油田预计一年生产的伴生气就达到8亿立方米,每年需要的高硫容脱硫剂就达到3000吨之多;与此同时,脱硫剂还将应用于小氮肥市场。

  其实,提及化工新材料则无法绕靠高品质碳纤维这一话题,从上个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碳纤维是一种碳含量大于90%的纤维材料,以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和耐腐蚀等特性著称。

  应当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T300级的国产碳纤维的规模生产线,并且有些企业已经形成T700级以上水平的百吨生产线,但总体来看我国依然处于碳纤维的起步阶段,2009年自给率仅有16%左右,主要仍依赖进口。

  目前涉足碳纤维相关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做碳化的中钢吉炭 (000928.SZ)和从事原丝的奇峰化纤(0549.HK),此外烟台氨纶(002254.SZ)生产的芳纶(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也属于碳纤维范畴,中纺投资(600061.SH)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同益中特种纤维技术公司生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也属于碳纤维同类产品。

  除此以外,中银国际的分析师还建议投资者关注从事工程塑料行业的金发科技(600143.SH)和普利特(002324.SZ)和从事高性能膜材料的佛塑股份(000973.SZ)、云天化(600096.SH)和南洋科技(002389.SZ生物产业全线开花 单一优势演绎资本话题(附股)

  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生物产业主要关注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主要包括疫苗与诊断制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和生物医学工程。而生物农业中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包括生物良种、林业新品种、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及,将进一步加大生物育种的支持力度,生物领域转基因研究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力争到2020年,实现生物技术的跨越发展,使生物技术研发水平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生物新产业,形成2-3万亿元的产值,力争使中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

  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技术积累阶段,到2010年左右,形成5000-8000亿元规模的生物技术产业;第二步,产业崛起阶段,到2015年左右,生物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5万亿元,其中现代生物产业产值达到8千亿元;第三步,持续发展阶段,到2020年左右,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2.5-3万亿元,形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到2009年底,包括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企业的配套投入在内,中央实施转基因专项投资规模已经达到260亿元。

  产业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将直接引发资本市场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预期,然而,在具体行业和具体公司中谁将真正受益?生物医药:仅具单一药物优势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是从根本上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领域,而生物医药又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生物产业中最为广泛和重要的部分。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以及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都将得到大力支持。

  而现实情况是,国内生物制药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新发传染病研究水平方面与国际相当的有SARS、HIV以及治疗性乙肝疫苗。在诊断试剂应用研究方面,国内企业在生化试剂和肝炎等免疫试剂以及基因检测中的核酸扩增技术(PCR)方面保持与国际同步发展水平;而化学制剂行业中,则有将近95%-97%为仿制药企业,少数为专利药企业;国内目前的医疗器械行业也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器械。区域聚集明显,80%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目前国内高端医疗市场基本上由GE、飞利浦、西门子等寡头把持。国内中高端医疗器械中的监护仪、医学超声以及冠脉支架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国信证券认为疫苗、诊断和创新型企业将直接受益。

  而南京证券研究员尹建辉则具体指出,单克隆抗体药物是治疗肿瘤病症的非常有效的生物药,上市公司兰生股份(600826)(600826.SH)控股的中信国健和华神集团(000790)(000790.SZ)是此类药的引领者。干扰素、生长激素是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主要用药,目前从事此类药开发的上市公司是安科生物(300009)(300009.SZ)和长春高新(000661)(000661.SZ)。

  随着国家对疫苗的重视,疫苗行业将快速扩容,除计划免疫外,针对肝炎、艾滋病的疫苗会快速成长,尹建辉认为,国内的企业天坛生物600161)(600161.SH)、华兰生物(002007)(002007.SZ)、长春高新控股的百克生物等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新规划下必然会促进基层医疗体系的健全,从事诊断试剂研发的达安基因(002030)(002030.SZ)会因此受益。

  广发证券000776)余晓宜也认为,中高端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中,乐普医疗(300003)(300003.SZ)属于介入性医疗器械行业领跑者,目前市场占有率为25%左右,应重点推荐。

  不过,有深圳私募界人士强调,在诸多的医药受益公司中往往只是某一种药物具备竞争优势,但这一单一药品能在公司本身占据多大的比重则差异较大,相应地,"上市公司因此获得的利好效果也应区别对待"。生物农业:转基因受益靠后

  《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中生物农业未来的发展重点为,加速推进农业生物技术,培育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特别是培育抗旱、抗盐碱的植物新品种,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材质、质量品质,开发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地膜、新型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新产品。

  而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国家将对农民增加良种补贴,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鼓励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行为。国信证券认为"良种补贴进一步增加"和"鼓励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行为"的政策方向将普惠整个种子行业,提升行业集中度,进而改善丰乐种业000713)(000713.SZ)等优势龙头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预计未来2-3年内种子行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集中度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而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的提出是国内转基因种子被大规模商业化推广运作的前奏,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国信证券指出,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受益时间较为靠后。以刚刚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品种为例,该品种经过了历时11年的严格评审过程,而商业化生产还要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

  动物疫苗方面,2008年我国的动物疫苗市场规模约为54亿元,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62亿元左右,同比年增长了14.8%。近四年该市场年增长率维持在10%左右。随着国家强制免疫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由于国家强制免疫疫苗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市场集中程度较大,2009年市场份额主要由国内的企业控制,哈药疫苗、青岛易邦以及上市公司中牧股份(600195)(600195.SH)、金宇集团(600201)(600201.SH)、天康生物(002100)(002100.SZ)共占据了66.7%的市场份额。由于行业集中,毛利率维持在60%左右。

  "我们看好生物良种的丰乐种业和动物疫苗的中牧股份",国信证券在其报告中强调。海洋生物制药:技术壁垒较高

  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同样包含生物医药和育种两方面。

  据了解,人类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进行药物开发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从海洋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已分离获得新型化合物10000多种,其中50%以上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凝血等药理性活性。各国通过多年研究,现已知230 种海藻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药理作用,有246种海洋生物含有抗癌物质。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比较迟,且发展速度缓慢。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只有6种海洋药物获国家批准上市:藻酸双酯钠、甘糖酯、河豚毒素等;另有10 种获健字号的海洋保健品。我国正在开发的抗肿瘤海洋药物有6-硫酸软骨素、褐藻多糖硫酸酯、刺参多糖钾注射液和膜海鞘素等药物,但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此外,虽然目前国内有不少企业用海藻生产出来一些抗肿瘤的产品,但有医药研究人士指出,其原料大多取自海带(抗癌药效成分褐藻多糖硫酸酯含量仅为天然纯净海蕴的1/8-1/5),且处理技术差(没经过超低分子处理技术,无法解决褐藻多糖硫酸酯不易被人体吸收的问题,吸收率仅为4%-10%,经过超低分子技术处理其吸收率可达98%以上),实际抗癌药效并不乐观。

  据东方证券研究员透露,在上市公司中,以澳柯玛(600336)(600336.SH)和生产儿童保健和治疗领域海洋生物药品的山大华特(000915)(000915.SZ)在海洋药物方面较具优势。2001年3月,澳柯玛控股子公司澳海生物与国家海洋局一所共同开发的共轭亚油酸(CLA)系列产品,具有明显的抗癌、调节人体代谢、提高免疫力及降低"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功能,其中"CLA赛力威"胶囊是国内第一个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的共轭亚油酸保健食品,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目前形成年产CLA3000吨规模,CLA出口额已占到国内同类产品的90%以上。

  不过,海洋药物的开发暂时不能为澳柯玛带来明显的收益。在2010年展望中,海洋药物被澳柯玛定位为,以澳海生物为依托,需"尽快培育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澳柯玛非电器及电动车类其他产品的营业收入也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2%。海洋生物育种:供求缺口较大

  海洋生物育种方面,海洋育苗业技术含量最高,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贝类苗种为主,海参、鲍鱼、海胆等多种海珍品苗种为辅的养殖格局。

  当前,我国处于海珍品(主要包括海参、海胆、鲍鱼、贝类等海水产品)养殖爆发期,海珍品的产量,产值增速都远高于海水养殖和整个水产业,特别是扇贝,海参产量年均增速都分别在12%和15%以上。海珍品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苗种行业的巨大供给缺口。2009年我国虾夷贝苗、海湾贝苗、海参苗市场需求量分别是1500亿枚、1000亿枚、150 亿头,而实际产量分别为900亿枚、700亿枚、80亿头,市场空间巨大。

  但由于育苗环节与养殖环节所需要的投入以及技术工艺完全不同,我国除几个特大型海珍品养殖企业外,其余大部分企业自行繁育所需用苗种的实力较弱。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仅为20%,与农业中畜禽养殖业50%、水稻玉米种植业100%的良种覆盖率相比差距巨大。

  以虾夷贝苗、海湾贝苗和海参苗为例,除大连长海丰益水产有限公司自产率达到79.17%外,上市公司獐子岛(002069)(002069.SZ)的虾夷贝苗自产率也只有33.33%,其余企业则完全不能自产;大连及秦皇岛等地5家虾夷贝养殖企业虾夷贝苗则完全不能自产;海参苗的自产情况最为乐观。由于使用量较大,上市公司东方海洋(002086)(002086.SZ)和好当家(600467)(600467.SH)自产率分别为50%和33.33%,其余部分均需外购。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海珍品苗种企业近5000家,但其中大多数是繁育水体在2000立方米以下的小型苗种场。这些苗种场设备陈旧,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不规范,良种覆盖率很低。随着市场对良种的需求增大,这些小企业将被淘汰,大企业将占有其留下的市场空白。

  东方证券认为,这其中,大连壹桥苗业(002447)(002447.SZ)因其自身规模化育种经营模式及业内领先的技术优势尽占先机,作为水产育种龙头企业优势明显。据壹桥苗业董秘办人士介绍,公司育苗基地位于大连周边渤海湾内湾一个天然海洋生物繁殖地。"公司已经积累了近10年的专业育种经验,是国家级日本对虾、辽宁省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刺参的良种场。苗种质量居同行前列,市场竞争力强,得到獐子岛等客户的首肯,连续多年种苗产销率达到100%。"

  此外,好当家已经掌握了多项育苗非专利技术;东方海洋烟台开发区分公司则主要从事海带苗、海珍品的育苗和以大菱鲆为主的鲽鲆鱼的育苗和养成等业务,是目前中国少数几家将配子体克隆技术应用于海带苗种产业化生产的养殖场之一,东方证券指出,两家上市公司也有望分羹育苗行业的强大需求高端装备制造:"中国制造"欲华丽转身

  2009年底,中国商务部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投放了一个时长30秒的广告,推销史上最大商品--中国制造,在这个于亚美欧地区广泛播出的广告中,中国政府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世界合作的理念。而其背后,"中国制造"变身"中国创造"的渴求亦呼之欲出。

  时至今日,这一华丽转身的梦想正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今年10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表中国制造金字塔顶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被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其范围主要涉及大飞机项目、卫星产业、海洋工程和轨道交通等重大成套装备领域。

  安信证券报告显示,A股上市公司中,有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63家,市值为4500亿元,占4万亿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1.25%。

  战略新兴产业政策细则尚未出台,资本市场的神经却已被撩拨得躁动不安,最近两个月来,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股票演绎出一波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然而,政策利好背后并非全无隐忧。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部分核心技术缺失、产业链不够完整等诸多瓶颈制约客观存在,国家政策扶持之外,产业升级尚需行业骨干企业奋发图强,自己趟开一条血路。"方正证券研究员李俭俭如是评析大飞机项目:自主创新尚需兼收并蓄 关注三股

  大飞机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一次航程达到3000公里的军用或100座位以上的民用客机。大型飞机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能够带动新材料、现代制造、计算机等技术群体突破,其技术扩散率高达60%。

  近年来随着民用航空和国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大型飞机的需求日益紧迫。资料显示,2020年前中国大型军用运输机的需求将超过500架份,销售收入有望超千亿元;而民航市场需求至少为1000架份,销售收入将超过2500亿元。

  正因为此,2006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大飞机制造确定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8年,由国家控股的大型客机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成立,目前,其研制的支线飞机ARJ21正在进行适航取证,预计2012年将投入市场。

  国内上市公司亦从大飞机项目分得一杯羹。中航工业集团旗下负责飞机结构件和飞机总装的西飞国际(000768.SZ),负责发动机总装及零部件的中航动控(000738.SZ),以及中南大学旗下从事飞机刹车片业务的博云新材(002297.SZ)均参与了大飞机项目。

  西飞国际依托西飞集团资源,在飞机结构件和飞机总装环节参与了大飞机项目。2010年7月30日,公司向奥凯航空交付第二架新舟60飞机,目前已投入营运。

  此外,西飞国际还向国际行业巨头波音和空客提供结构件配套。今年公司将交付波音737-700垂尾、空客320机翼翼盒等大飞机配件,其作为国内最大的涡桨支线飞机生产商,目前正向该领域世界第一迈进。

  西飞国际2010年10月26日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1.7亿元,同比暴增980.41%,而2010年预计将实现转包生产交付大约19个品种,共1278架份的大飞机订单,年度转包生产交付额预计同比增长25%。

  "行业瓶颈在于发动机、导航系统等核心技术环节。"长期关注航空领域研究的李俭俭称,与国际大公司相比,中国大飞机项目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尚不成熟,只有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才能实现项目破局。

  决策层对这一瓶颈的破解已有考量。在今年7月中国商飞敲定C919主供应商时,除了由西飞集团、成飞集团等单位承担主要结构件生产外,其它如航电系统、起落架系统、刹车系统等都由外方与中航工业进行合作生产卫星产业:产业链亟待无缝对接

  相比大飞机项目,卫星产业市场空间更广阔。由于现有全球卫星系统将于2015年达到承载极限,在国家安全和供需矛盾的共同推动下,全球导航卫星将进入新的十年密集发射期。

  资料显示,一旦相关技术成熟应用,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将进入井喷期,年增长将超过目前50%的增速,2020年中国导航市场产值将远远超过4000亿元。

  基于此,国家将卫星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列入空间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而据科技部人士透露,由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参与的卫星产业规划初稿已经拟定。

  目前,卫星产业链主要涵盖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和卫星应用4个方面,涉及A股公司中国卫星(600118.SH)、航天电子(600879.SH)和北斗星通(002151.SZ)等。

  卫星产业的利润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中下游--地面设备和卫星应用等运营增值服务。据美国SIA统计,其2008年1444亿美元的GPS产业链收入中,地面设备和运营增值服务占据90%的份额。而中国卫星导航设备及服务(不含手机终端)2010年预计将形成500亿的市场规模。

  在产业链的细分市场,前景最大的莫过于受众最广的导航、定位和授时应用,北斗星通即是例证。作为国内北斗卫星导航、测绘应用领域的龙头,北斗星通已经于今年9月研制出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SoC芯片和系列OEM板卡。

  由于SoC芯片基于北斗系统创建,不仅能够用于国防建设,而且可以满足大众消费市场对个人移动导航设备(PND)、内嵌车载导航设备(VIS)等的需求。基于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北斗星通目前已成为北斗系统最大的运营商,而公司股价也自2008年10月28日9.8元的低位起跳,至今年9月6日冲高至52.66元,创下两年上涨5倍的纪录。

  "事实上,卫星行业目前也面临着政策和产业链瓶颈。"国信证券首席分析师郑东表示,目前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销售、安装和使用等实行许可证制度,个人禁止自行接收卫星电视,因此未来接收政策的开放程度直接决定了整个直播卫星产业盘子的大小。

  此外,与国外卫星电视运营商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不同,国内目前把空间段和地面段分开运营,空间段由鑫诺和卫通共同运营,但地面段的直播卫星经营主体至今仍不明确,导致产业链不能无缝对接,而这正是卫星产业的最大风险所在海洋工程:技术、环境保护待破局 那些上市公司分羹

  人类开发航空航天领域的同时,征服蔚蓝海洋的步伐亦无限延伸,然而,其成绩却并不尽如人意。据统计,中国海洋石油平均探明率仅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率仅为10%,随着中国能源消耗的日益增长,对外依存度逐渐增高,海洋这个"聚宝盆"并未真正为人类所用。

  有鉴于此,《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组成部分,纳入战略新兴产业加以扶持。记者获悉,国内部分石油企业已获准于"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再建设5000万吨石油产能。

  而此举带动的海洋工程装备总投资将超过2500亿元,包括中集集团(000039.SZ)、中国船舶(600150.SH)、振华重工(600320.SH)等在内的众多海洋工程船舶企业和钻采平台企业将从该规划带来的订单中分得一杯羹。

  海洋工程产业链中,居于利润集中环节的是以中集集团为代表的诸多海洋工程设备钻采平台提供商。以中集集团为例,其2008年启动对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半潜式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烟台莱佛士船厂的收购,正式进入海洋工程产业。

  今年1月,中集集团顺利增持了烟台莱佛士784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8.66%,加之此前持有的1.37亿股,中集集团合计持有烟台莱佛士50.0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至2010年中期,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从无到有,营业收入达17.64亿元,实现营业利润2.47亿元。

  然而,尽管中国在全球多型海洋作业船和辅助船的市场份额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目前仍然受到技术和环境保护等瓶颈因素制约。

  郑东透露,中国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的核心关键配套设备等产品每年进口比例高达70%左右,技术仍然是中国发展海工装备业的瓶颈。此外,随着港口危化品吞吐能力的持续增加,发生不可预见性海上污染事故的风险正日益增大。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是关键 两公司有戏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和城市交通量的迅速增加,单一的地面道路已满足不了城市交通的需要,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低污染、全天候等优势,成为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首选。调查显示,轨道交通客运能力是公共汽车的2.5倍至14倍。

  截至2009年11月,北京、上海、广州等19个城市共有57条、1400公里城轨线路同时在建,到2015年前后,全国将建设87条线路、总里程2400多公里,总投资9886亿元,2020年线路长度将达到3000-3500公里。

  行业的重要性从政策层面得到了印证,"十二五"规划将轨道交通列入战略新兴产业进行扶持,同时明确提出在未来的发展中,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部轨道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平均国产化率要确保不低于70%。

  行业分析报告认为,轨道交通产业链主要获益环节是整车车辆、牵引供电等设备制造,占工程总造价的30%-35%。而国内涉猎这一环节的A股公司主要有中国南车(601766.SH)、时代新材(600458.SH)等。

  中国南车,作为世界第三、国内第一的轨道交通公司,目前与世界第二的阿尔斯通在销售规模上已经相差无几。2009年中国南车海外签约额达到12.4亿美元,同比增长60%,出口市场覆盖了全球五大洲40多个国家,重点产品出口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南车的核心优势主要在整车业务,公司已经建立起涵盖城轨车辆、相关机电设备、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方正证券研究员陈光尧分析。

  行业龙头公司的强势表现并不能掩盖整个轨道交通行业遭遇的资金和技术瓶颈。由于轨道交通属于资本密集型,造价昂贵,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地铁线,综合平均造价每公里均在6亿-8亿元。

  此外,由于国内轨道交通技术很多是在与外资合资的过程中,吸收全球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本身核心技术实力并不强,因此未来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显得尤为紧迫。

  而决策层也在寻求解决之道。除了严格控制轨道交通建设审批,还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包括海外借贷、发行相关债券等,此外,国家还积极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轨道交通领域。

  另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就是加大国产化率,降低进口比例。调查显示,目前从国外进口的地铁价格为每辆120万-180万美元,而北京目前使用的国产地铁每辆造价仅4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