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与“蚁族”:不全是地产商的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05:08
  邹宇欣

  2009年岁末,一部名叫《蜗居》的电视剧和一本名叫《蚁族》的书就这样的“火”了。按一些网友的话说,他们是含着辛酸,流着眼泪看完了这本书,这部电视剧,因为他们就是其中的海萍、苏淳,就是陈华、郑章军。

  如今中国的年轻人最常谈论的是什么?房子!最怕谈论的是什么?还是房子!毫不夸张的说,对于一定比例的中国年轻人而言,没有房子就等于没有婚姻,没有孩子,没有家。如今的年月,爱她,不要给她哈根达斯,爱她,就给她一套房子。然而现实状况,按笔者一个朋友的话说,如今在城市里买一套房子真不容易,“举三代之力量,供一套房子”。她还苦笑说,买房子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产权期限,千万别到房贷还没还完时,产权就已经到期了。

大学生、白领租危楼

  对于无力买房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呢?租房。这俨然已经成为了漂在北京,混在上海的外地人必修的功课。笔者在来新之前,曾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巧的是,有个同事刚好居住在《蚁族》中描述的一个地点:唐家岭。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在册人口是2800人,然而随着北京上地软件园的兴起,很多人选择在这里租住,以致实际人口数达到了五六万人。在只能承担二层楼的地基上,却盖起了五六层的楼房,楼与楼之间的距离非常狭窄,且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笔者同事的床头总是放着一根长长的“救生绳”,她说,这是“为了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地逃出去”。这里的水源来自村里的三口井,人们每天用的水都是从井里压上来的地下水,再通过管道分送到各家。因此,离井远的人就很难接到水了。事实上,这里居住的不仅仅是《蚁族》中描写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也包括了很多收入相当的白领。他们为了攒钱在这个城市里买房,只能先暂时居住在房租低廉的地方,待攒够了首付,再权衡着月供买房搬出去。

  然而2009年的中国房市却打碎了无数人买房的梦想。根据媒体的报道以及笔者的观察,上海内环楼盘均价已经突破3万3000元/平方米(约6600新元),北京四环内期房均价也已经突破2万元/平方米,以北四环外的两个小区为例,一个楼龄近二十年的小区均价在2万5000元/平方米(约5000新元),另一个楼龄在五年以上的小区,均价在3万5000元/平方米(约7000新元)。一路飙升的房价让人咋舌,也引来了普通民众的不满:埋怨政府调控不力,埋怨房地产开放商只顾赚钱,不顾民生。这也是《蜗居》与《蚁族》之所以火爆的重要原因。

  笔者在此不想去埋怨地产开放商和政府,而是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蚁族”和“蜗居”。笔者的一个朋友曾经无意间说到这样一个现象,在他小县城的老家里,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年轻人,他们全部涌入一线及二线城市,或已经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机会。另一个朋友和笔者抱怨她的男友不愿意跟随她回到位于二线城市的老家去买房结婚,而是“坚守”在北京,哪怕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也要努力攒钱买房扎根下来。

  在这种状况下,有房地产商人不客气地发表诸如“年轻人就应该买不起房”,“大量的人口不应该涌进大城市,能否在大城市生存,需要量力而行”的言论。

发展不均衡导致“蜗居”  抛开客观经济原因导致的土地及房产价格上涨,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更愿意“涌”进一线及二线城市。大城市有什么?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大型购物中心、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更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下一代有着更优质的受教育机会等等。你的故乡有国家大剧院吗?有鸟巢吗?有明珠塔吗?能看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演出吗?能聆听世界一流学者的演讲吗?当然不能!因为这些只存在于一线城市。  除此以外,没有人可以否认,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及二线省会城市的工作机会以及发展前景,要绝对地高于其他地区。以IT行业为例,微软、谷歌等的中国区公司均设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而一些调查数据也显示,在对IT人才的需求方面,北京和上海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广州和深圳也不小。尽管中国人事部每年发布的需求调查分析报告都指出,中西部地区对IT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但由于受到地域和发展前景的限制,使得年轻人仍旧以大城市作为首选。

  不能否认,房地产价格的上扬“造就”了“蜗居”和“蚁族”的出现,以及他们那些带着辛酸的故事,但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依旧不平衡的现状,才是造成这些现象出现的更深层原因。这当然是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尤其是对于地广人多的中国。

  大城市的房价必然会高于其他城市,即使政府采取更强劲的调控措施也还是这样。但如果能够在更广的地域范围内提供更优越的就业机会、生活居住及社会保障条件,想来在“大地方,居不易”与“小地方,大作为”之间,理性的人都会选择后者,毕竟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甘当“蜗居”族和“蚁族”。

  作者原为北京媒体人

  现为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