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安全和海外投资:两难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39:59
迪拜某公司准备收购5个美国港口的部分业务,围绕此事的激烈争论揭示了美国在外资需求和国家安全之间矛盾日益加深的趋势。
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预示著,主张自由贸易的人和那些担心来自中国、印度和中东等国家的资金自由流入会带来国家安全隐患的人之间,将来还会发生更多冲突。
反对迪拜国有企业Dubai Ports World以68亿美元收购英国铁行集团(Peninsular & Oriental Steam Navigation Co.)的呼声日渐高涨,就揭示了问题所在。后者在美国5个港口经营业务。短短几个月前,中国国有企业中海石油(Cnooc Ltd.)收购美国能源企业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 Corp.)的交易就遭到了激烈反对,中海石油最后被迫退出。
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议员苏•麦里克(Sue Myrick)曾是一位坚定的自由贸易支持者,但她周三发给美国总统布什(Bush)的一纸短函则凸现了美国人在911恐怖袭击后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对于向阿联酋出售美国港口资产一事,只说“不”还不够,应该说──“不,见鬼去吧。”
这种情绪日渐高涨,正促使国会准备修订对存在国家安全隐患的外国投资进行审核的程序。目前,这些交易需要得到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简称CFIUS)的批准才能达成,该委员会由财政部长领导,12名委员来自各相关政府部门。
参议院银行委员会(Senate Banking Committee)主席里查德•西尔比(Richard Shelby)去年就注意到CFIUS的情况,他已经安排就港口交易争端在3月2日召开听证会。双方都在积极努力,要求给予国土安全问题更多关注。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比尔•弗斯特(Bill Frist)表示,国会应该发挥审查交易的作用,并“在必要时阻止”。最低限度,委员会“需要更加透明”。参议员伊万•拜依(Evan Bayh)表示,他准备提议一项立法,要求在美国的海外投资交易得到国家情报机关主管的审批,确保在交易获得审批之前国土安全得到更大关注。
政府问责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去年公布的一份报告就对委员会的审议程序提出了批评,包括审批时间不够,参与审批的机构无法对国土安全隐患进行充分的调查。
到目前为止,政府对这类呼吁一直置之不理。财政部副部长罗伯特•金米特(Robert Kimmitt)建议政府与国会更多更好地沟通,但也表示目前的CFIUS审批程序,包括对迪拜公司收购交易的审批程序,“运作良好”。金米特说,“我觉得这套程序应该往政治方面倾斜一些,但没人希望它变得政治化。”
美国政府和许多经济学家都担心国会将在这个关键时刻反应过度。眼下,面对著巨大的贸易逆差(2005年高达7,257.5亿美元),美国除了欢迎海外投资之外几乎别无选择。而那些债权国──尤其是中国等贸易伙伴国以及石油遍地的中东国家──虽然也觉得应该把自己出售服装、电子产品或石油得来的美元换成美国国债,但又想换点别的。
海外投资者“想让自己的资产更加多样化并享有更大的支配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经济顾问兼研究主管拉詹(Raghuram Rajan)说。
最近,上述国家的一些公司纷纷在美国展开收购。除了功败垂成的中海石油收购Unocal的交易之外,2005年中国联想集团(Lenovo Group Ltd.)成功收购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简称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同年,中国家电生产商青岛海尔(Qingdao Haier Co.)竞购美国Maytag Corp.也宣告失利。去年12月,印度科技企业Wipro Ltd.在欧美两地各收购一家企业之后,公司一位高级管理人员宣布,Wipro现金储备高达7.18亿美元,正准备在美国、欧洲和亚洲收购更多的软件服务企业。
Dealogic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国家当中,去年迪拜所属的阿联酋是美国公司的第二大收购国,共斥资10.5亿美元收购了两家美国企业,包括一处大型的公寓地产。
这导致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有所增加。汇丰(HSBC)收集的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04年,中东国家(不包括以色列)对美国硬性资产──公司、工厂和房地产等──的净投资额达到1.92亿美元。但是,中东产油国去年持有的美国证券总额高达1,211亿美元,这表明购买美国硬性资产的潜力相当巨大。
摆在布什政府和国会面前的问题是,美国是否应该欢迎这类资本流入,尤其是考虑到大量美国公司纷纷向海外市场投入巨资的趋势。拉詹说,“如果这就是这个世界向前迈进的道路,那么我们还要设置路障吗?”
经济学家都表示,过于抗拒海外投资会给美国带来极大风险。如果海外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对美国的工厂、企业、股票和债券都失去了兴趣,那么美国经济就会陷入深深的衰退。
美国人对进口商品的日益渴求推动巨额贸易逆差去年又创新高,较上年扩大愈17%。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为购买这些进口商品融资的唯一渠道就是向外国借钱──换句话说,就是吸引海外投资。
虽然中海石油竞购失败,以及这次Dubai Ports World收购计划引起极大争议,但大部分海外投资还是走向了各类流动资产。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年底,外国人持有价值1.9万亿美元的美国公司股票、2.2万亿美元美国国债、2.1万亿美元私营部门债券和2.9万亿美元银行等融资机构的债务。
只有很小部分──2.7万亿美元──投入了硬性资产。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类海外投资比股票和债券投资更稳定,出售亚拉巴马州一间汽车工厂可比抛售美国国债难多了。
截至目前,新兴市场的投资者并没有怎么看中美国的硬性资产。中国资金的兴趣主要在容易变现的各类美国证券。美国政府对硬性资产直接投资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这方面的投资很少。但在2005年前11个月,美国各类债券就吸纳了中国810亿美元的净投资。
美国现在的处境相当尴尬,一方面它在敦促其他国家放松市场管制,但另一方面自己又可能要开始加强金融市场和投资管制,作为外交政策的工具。
多年来,美国一直在鼓吹放开全球资本市场。九十年代,美国曾反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管制的种种措施。九十年代末,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初期,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美国担心金融市场的变幻莫测会让发展中国家感到惊恐、进而试图采取措施打击国际资本流动。
但这些天来,国会似乎倾向于给政府一些回旋余地,让美国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发挥外交影响力。比如说,2002年颁布实施的《苏丹安全法案》(Sudan Peace Act),就要求国务卿每年提交一份报告,评估苏丹和美国的种种利益冲突,包括及时更新美国是否出现为苏丹基础设施或石油勘探融资的信息。
在国会的敦促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简称SEC)成立了一个办事处,审查上市公司向SEC提交的文件是否披露了与全球安全风险有关的实质性信息。
这些举措预示著某种资本市场外交的抬头,以此弥补传统贸易制裁的不足。
一些专家警告称,这样做可能效果不会太好。回想2000年,一个由劳工领袖、人权组织和华盛顿几个支持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派别组成的联盟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的活动,因为这家国有石油公司的母公司和苏丹政府有往来。
中国石油原计划在纽约证交所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筹资至多100亿美元,但在强大的反对声浪面前,被迫将筹资规模缩减到28.9亿美元。
但是,这些抗议活动并没有给中国石油带来多大影响,对它在苏丹日益兴旺的业务更是未有丝毫动摇。2000年以来,苏丹已经通过中国石油向中国出口了85%的石油产出,从而成为中国的一大石油供应国。中国石油还向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支付了40亿美元的派息。
中国和俄罗斯其他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干脆就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纷纷在伦敦或香港上市,让美国资本市场备受冷落。
“认为中国石油会为了在纽约上市就放弃庞大的苏丹业务,简直是滑稽得很,”外交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研究员本•斯太尔(Benn Steil)说道。他有一本新书就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