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与滞涨——中国经济的两难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16:29
胀与滞涨——中国经济的两难选择 http://www.crei.cn 2008年6月5日 来源:万科周刊
通胀,简单的说就是价格上涨,但又并不是简单的价格上扬,而是指商品价格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的过程;再换一个说法就是现有货币对商品的购买力在相当长时间内持续性降低的过程。而滞涨则是在通胀的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颓局。
在经济学中,通常认为任何对于商品交易过程的各种规费,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实际交易总量,因此各流派的经济学家都倾向于未来无束缚交易市场的展望预期。
供给与需求是解决现实交易中的经济问题的一对根本矛盾。假设在一种完全自由无损耗的交易市场中,供需双方的配对交易量能达到最大的有效值,此时为对供需双方同时处在最大利益下的平衡。
当商品交易价格因行政干预限定而成本提升时,生产者必然将因该商品利润率下滑甚至是亏损而减少该商品的生产,并转向其他高利润项目,这直接导致市场中的商品供给减少甚至是供给短缺,而此时的需求并未减少,呈现一种供小于求的市场格局,最终必将打破干预限制引导市场价格逐步上扬到达一个新的平衡点。
当购买者因为收入减少而减少对价格上涨的商品需求,而转向寻求其他可替代商品时,需求相应减少而供给不变,呈现一种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最终引导市场价格缓慢下滑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因此,目前中国政府应对通胀大幅上扬而采取的临时性价格管制手段,或许是短期内平抑民心的不得已的办法,但如果从长远的经济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其实际上将限制自由资本对该领域的扩大再生产,除了极个别政治高压下的企业不得不按期生产,却也难免有抵触情绪,这最终造成了可交易商品的缺乏,带来供需失衡而引来新的通胀导火索。
这个原理或许是对目前中国成品油供给短缺现象的最好注解,也同时决定了价格管制只能是一时之策。
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供需的变化,通胀同样可以分为需求性通胀和供给性通胀两种。
我国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曾经面临高达两位数的恶性通胀,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那段时期的通胀归根结底是经济体的松绑和需求爆发性释放引起,前者有制度性因素撇开不谈,后者是引起需求性通胀的原因,而当时的制造产能极为有限也决定了通胀的无法抑制。
现在的通胀又是什么?石油美元体制的崩溃、美国弱势美元政策以平抑巨额外债、曾经滞后于各类商品价格趋势的农产品价格的恢复性上扬,这些因素构成了如今的通胀之源。
而从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看,制造业产能充沛,商品供给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也就是说目前的通胀绝不是需求性通胀。
如果按照当下许多经济学家所言通过货币紧缩政策压制投资和需求的话,那将人为减少需求,在供给剩余而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经济将进一步遭受残酷的打击,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抑制物价上扬,但经济衰退对中国带来的困难将或许会更严重。
中国目前所处经济环境与此前成熟的西方经济学研究案例毫无可比之处,全球基础商品通胀环境下的制造业产能相对过剩是这个经济体独有的特点,或许那些呼吁抑制通胀的海归经济学人始终没有全盘思考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控制通胀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并惠及全民,而没有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会认为经济衰退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
如果我们要解决这个困局,就必须深刻理解通胀的产生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如果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通胀的源头,那就最好是让国民经济与通胀齐舞。中国如果继续执行过紧的货币政策,必然导致未来的滞涨。
通胀的源头在石油美元体系的崩溃,农产品等基础商品全球性大幅度上扬,这样的源头并不是以我中国能独自解决的,这一轮通胀是面向全球范围的,这个情况每一个经济学人必须正视。
目前通胀的源头绝不是中国能只手扭转的,中国的金融经济管理层该正视通胀问题,在通胀中促进经济更快发展,以求在经济增速和国民财富增长速度中战胜全球性通胀,为大国崛起奠定决胜基础。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农业人口,农产品通胀理论上说该对中国有利,农民增收之后也有利于促进内需经济的转型。
那么,如果我们的管理层能明了到这一点的话,就该尽快将一切因农产品涨价带来的利益踏踏实实地落实到农民的口袋里,这会有很多阻力,但却是非做不可的改革。
当然,或许将因为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东南沿海的加工业再次大面积出现民工荒。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即将崛起的大国,绝对不会是凭借廉价劳动力而屹立于世界,劳动力成本的上扬是经济转型期每一个企业主必须面对的问题,不能面对就将会被历史车轮无情碾过。
中国与其在表面上为这样的全球价格体系重塑买单,接受漫长的经济衰退凌迟之痛,还不如正确面对全球性通胀,迅速果断进行汇率革新,尽快调整国内经济产业结构,调动一切政治与经济力量为经济以高于通胀的速度谋得发展机遇。
调整和发展中会有痛,但至少中国不必再为别的国家和经济体买单,还能因为这次经济结构的迅速调整而奠定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
总体上,中国的制造业产能过剩,而土地源性的粮食、矿产、能源的价格又处于全球性通胀的围剿之中。
通胀的源头在海外,如果盲目将通胀抑制作为经济调控的终极目标,未免是给那些海外凶残虎狼送上最丰厚的蛋糕,全面滞涨下的中国制造业将承受最惨烈的损失代价。
土地里出来的东西,比如石油、粮食、矿产,都是全球定价的,中国单方面对国内商品价格的行政控制无法左右国际市场的价格。
中国能如何通胀?制造业不可能大幅涨价,PPI指数上扬是由成本推动的,只有土地里出来的能涨价,而这个个就算是国内市场一时间涨价了,也能迅速从海外进口,可以平抑国内飙升的物价。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虽然不是强国,但制造业产品的相对产能过剩就决定了这个商品不可能不着边际的上涨,也就是说中国完全能通过纯粹的市场机制解决制造业产品的通胀问题。
或许有人以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胀作警钟,可这中国经济现状与其毫无可比性,津巴布韦没有能力解决制造业通胀。
如果津巴布韦也有强大而过剩产能的制造业,就决不可能会有那样离谱而失控的恶性通胀。
中国的制造业庞大无敌,而产能供大于求,这个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关键,也是我认为可以正面通胀,追求经济高增长的根本。
中国制造业成本挤压空间已经不多,正好可以借助全球性通胀逼迫企业转型,由制造向创造转型,由大国向强国迈进。
也就是说,即使国内的GDP增长达到20%,通胀率还是不可能高得离谱,只会比现在的CPI指数略高罢了。
中国与其在货币紧缩下滞涨,不如放任通胀,用更快速的咆哮的GDP成长前行,与通胀赛跑。
此外,欧美经济体不是经常借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国施压吗?这在我的假设下又是一个极好的机遇了。
你不是说人民币低估嘛?呵呵,那在上述高通胀和更高增长的假设下,上海最低工资5000元,你石油就算是每桶达200美元又如何?我照样可以欣然接受。通胀下的高增长,还能同时解决我国的战略能源储备问题。
粮食,中国不怕涨;能源涨价,中国不可控;矿产涨价,中国不可控。
如果中国滞涨后,货币购买力下降,国际能源、矿产并不会因此而降价。
中国高增长下的通胀+人民币升值=能源、矿产跌价。
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况能承受通胀,却不能忍受滞涨,通胀意味着国际购买力的提高,滞涨意味着国际购买力的下降。
经济调控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海外资源泡沫,国内两灾后百废待兴,不选择加速经济发展,正面通胀,又能如何?救灾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比一场局部战争差多少。
对经济全局来说,必须放开信贷,至少是指导性的放开。如果继续货币从紧,现在已经失控的华南出口型经济怎么解决?
经济一旦颓势尽显,再救就是人祸,来不及的。
滞涨中国目前是可以控制的,而全球性通胀是无法控制的,现在中国的经济状况决不能容许衰退的发生。
套用人们常说的一个故事,我可以跑不过老虎,但我必须是所有在场者中最后一个面临危险的,不管是上树还是穿鞋。当然,如果我能跑过老虎,那就是更好的结果了。
可如果我放弃了采取任何措施自救,就是在为别人的安全作无谓贡献了,让老虎吃了自己填饱肚子减少他人的风险概率。
中国经济面临转型,转型之痛既然不可避免,就当两害而权取其轻为之,这需要中国经济高层有更大的毅力和决心,让国民经济在全球性大通胀下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