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三角形的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3:11:35
课例评析一:四下三角形的认识分类( 教研手记 )   阅读(389)   评论(5)   推荐(0)   发表于2009-02-22 13:29:11  

教学过程:

1.由苏通大桥引出三角形。

2.举例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3.教师借助媒体呈现生活中有三角形的东西,并从中提取出三角形。

评析:三角形在学生生活中并不少见,让学生说说自己见到的三角形,并借助于媒体从具像的事物中提取出三角形,这种操作是概念教学必需的,做得很好。只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重复学生的话偏多,一般学生说得比较准确的,教者没有必要重复,如果学生在举例中说得有不够到位的地方,帮助学生圆一圆倒是需要的。

4.学生动手做三角形,并组织汇报。

小结:刚才大家做了许多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三角形,为何它们都叫三角形?

评析:这个问问得好,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这些三角形的共性上来。

5.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显现的四个图形,图1只有两条线段,图2三条线段两两不相交,图3是三角形,图4有一条边是带有孤度的)

引导学生逐一地看图,不是的,说说你的理由?

揭示: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评析:判断题的处理一般是先找正确的,强化正确的表象认识,再逐一地请学生指出不是的理由,并通过这种辨析活动,对三角形本质的东西加以提炼。在概念揭示之后,要引导学生找出概念里的关键词,并结合这些词的解读,进一步对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加深理解。

6.教师示范画三角形。并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让学生在自己本上也画一个,并标出各部分名称。然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的。

评析:教师画图,要注意站立的位置,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你的动作,不能挡住学生的视线。至于学生画的三角形,应该说问题不大,没有展示的必要。

7.能不能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异口同声:能)都能围吗?实践是检验真正的唯一标准。教师给大家准备了4根小棒,小组讨论一下,哪些能围成三角形的?(学生同桌二人小组尝试,教者提供了表格和小棒)

评析:这儿的设问不妥。还不如先呈现这四根小棒,并让学生把小棒长短与颜色对上号,然后提问:从中任意取出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然后让学生尝试。就学生的小组合作来看,由于对小棒的长度不够明确,因而操作相对费时多了点。

8.哪个同学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是不是和它一样?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你们同意不同意?说说理由。猜猜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和小棒的什么有关?4㎝,6㎝和10㎝这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4㎝,5㎝和10㎝的三根小棒呢?想想看,怎样的就围不起来?说说怎样就可以围成三角形了?是不是有两条边加起来比第三条边长就能围成三角形呢?

评析: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已经填好了表格,所以展示学生的表格,并请学生来说,这样汇报变成了生生的互动,效果要比教者直接打出结果好,也体现了一种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在学生分类之后,先讨论不能围成的,并让学生上来操作,由于学生对小棒的长度还没能对上号,加上操作有偏差,效果并不好。其实,完全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通过让学生观察到两根较短的小棒无论怎么转动,都拼搭不出三角形,由此,再请学生说说,怎样的就围不起来?同时追问,怎样的才围得起来呢?是不是只要有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

9.判断。哪几组的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三组线段,分别是2㎝,4㎝,6㎝;5㎝,2㎝,5㎝;6㎝,2㎝,5㎝,有线段图,略)

评析:这种判断题就呈现形式看,要给每组标上序号,而且每组的数据中间要用竖线隔开。而且三组数据最好第一题设置为正确,比如说取2㎝,3㎝和4㎝,并通过请学生说理由,便学生明确,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只要看最短的两条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就成。另外,这道判断题还可以作纵深处理。曾听过一节课,教师在学生探究并组织讨论发现三角形较短的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必须大于第三边之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下面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

(1)3厘米,4厘米,5厘米      (2)3厘米,3厘米,3厘米

(3)3厘米,3厘米,7厘米      (4)3厘米,3厘米,5厘米

在这道题的处理上,老师分了这样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

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的有哪些?说理由。第(3)小题中的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第二层次:

老师选择的这些数字都有什么特点?先看第(1)小组(生答三根小棒的长度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那是不是三根小棒的长度是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举反例1厘米,2厘米,3厘米)那怎样说才行呢?

第(2)小题的长度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猜想?这个猜想成立吗?

第(3)小题能不能变换一个数据,使它围成一个三角形?

第(4)小题只换数据5厘米,可能有几种办法(指整厘米数)?从1厘米至5厘米,这个图形会怎么变化?用手势演示一下(利用多媒体同步呈现演变过程)变成6行吗?

一般来说,我们的老师完成第一层次的教学也就完事了。而这位老师却让学生透过数字这一现象,找寻与发现规律性的东西,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与研究,学生对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问题有了更为深层的理解与把握,这点是难能可贵的。

    10.学习是为了运用。随后呈现教材上的一道题:

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走哪一条路最近?(图略)

11.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总体印象:

一节村小的教研课能上成这样是相当不错的。教师的基本功很好,教学语言清晰,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通过活动得到了有效的突破。应该说,教师对概念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还是相当熟悉的,在时间的分配上还是基本合理的,从学生课堂达成情况看,效果不错。

作为青年同志,今后在以下方面可以多作一些思考:

一是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激励作用。就本课的教学来看,教师冷静有余,热情不足,显得与学生间有一定的距离。同时,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精练,该讲的要讲到位,不该讲的不多吐一字。当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二是要注意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的处理。比如说课堂上教师的站位,教师的提问,板书的设计,题目的设计与处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