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京剧进课堂是个蠢办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39:38
网易 >新闻中心 >媒体评论 > 正文
刘长锋:强制京剧进课堂是个蠢办法
2008-02-21 14:37:29 来源:光明网网友评论 102 条点击查看
推广京剧,唯京剧独尊,教育部这种一刀切的办法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蠢办法。
作者:刘长锋
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在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经确定。(《京华时报》2月21日消息)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挽救和推广是很有必要的。在中小学教学中,注入民族文化的元素,推崇、推广民族文化,应该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教育部出台此项政策,其出发点和本意是好的。但是好事能不能做好,还要看有没有有好的办法。如果稍加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教育部这次却应该是出了个好点子、好主意,但是好点子却没有想到好办法。应该说,推广京剧,唯京剧独尊,教育部这种一刀切的办法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蠢办法。
京剧尽管有人称其为国粹,但很显然,其不过是全国几百种戏曲种类中的一种。而且京剧本身也是综合了某些地方戏的优点,在地方戏中汲取了养料后,发展成熟起来的。如果说到民族文化,从民族化的特点来看,各类地方戏更应该保护和挽救,因为种类繁多的地方戏具有更多文化韵味和内涵在里面,有更加丰富的民族风情与特点。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小剧种已经濒临灭亡和失传的境地。如此大规模强制性地推行京剧,势必进一步对地方戏形成打压和包围的态势,削减地方戏的生存空间,只能加剧一些地方戏消亡的步伐。如此而来,非但对于发扬民族文化无益,相反,却很可能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致命的摧残。
同样,对于戏曲,各地各民族的爱好是有差异的,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各地各民族,更多地是喜欢本地戏曲。事实上,一些比较大的剧种,诸如秦腔、豫剧、昆曲、越剧、粤剧等等,从各个年龄层次来看,仍是当地群众的最爱,群众对它们的认可度在某种意义上更高于京剧。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喜欢秦腔,你不给我学秦腔,偏偏给我学京剧;我喜欢粤剧,你偏偏也要我学京剧。这种强制性填鸭式推广可能非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却很可能招致厌烦和抵触情绪。
北方很多地方习惯吃面食,南方大部分地区习惯吃米饭,很显然,你不能强制性要求全国各地都只吃米饭或者面食。首先,你必须尊重各地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其次,从营养学的角度,你也只能叫大家米饭和面食换着吃,而不是厚此薄彼,都吃米饭或者都吃馒头。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是如此。推广和传承戏曲等民族文化,在当前来说,可以说是适得其时,很有必要。但是办法不是这样的,不是一刀切的,一刀切在很多情况下其实被证明是荒唐的。如果真要推广和发扬民族文化,最好的办法是,作为教育主管的最高部门,你只能提出要求,要求大家在教学中加入戏曲教学的内容。但是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却要尊重各地各民族的习俗和风情,让各地个民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戏曲教学种类。一花独放不是纯,百花齐放才是春。各个剧种都有发展和延续,整个中华民族的戏剧文化才是完整的,丰富的。不唯京剧独尊,让各地自主选择戏曲教学内容,这恐怕才是唯一的也是正确的办法。 (本文来源:光明网 作者:刘长锋)【已有10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京剧进了校园 争论才刚开始
2008-02-28 22:2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北京)网友评论 6 条点击查看
新学期已经开学,北京各个中小学校的门口再度挤满送孩子入学的家长,而让家长和孩子们感到惊奇的是,“京剧”成为他们要面对的一门新的课程,而在社会上,“学京剧”也成了最新的热门话题。
京剧进入课堂
《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将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新学期开学前夕,教育部宣布今年3月至明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每个试点省市将遴选10所小学和10所中学作为试点校,试点后将逐步在全国推开,教育部将于今年3月专门组织开展试点学校音乐教师培训工作。
北京作为参与试点的地区,从新学期起将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北京市教委体美处副处长王军介绍,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经确定,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唱段,《穷人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经典现代京剧唱段都入选,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也已启动。
“开设京剧课有利于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意识。”王军表示,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问题。市教委曾开展的本市义务教育音乐、语文教学质量监控显示,多数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测试中得分很低。此次开设京剧课,教师不能简单满足于演唱技巧的教授,而应将曲目背后的故事、如何理解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市教委还将邀请专业京剧演员对教师进行培训。
“所有音乐老师都能开口唱京剧,这是最低标准。”王军说,短期培训不奢望老师的京剧唱功如何,但让每个教京剧的老师都能开口唱是一个基本要求。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并非另外增加一门课程,而是将京剧纳入原有的音乐课程之中,不会增加音乐课学时,因此也不会额外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对学生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了解这门艺术,并非打造成专业票友,变成特长教育。
让孩子学学京剧挺好
“京剧”进课堂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他们认为,京剧是国粹,纳入学校教育非常有必要。教育部让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就是让学生将以京剧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去。
“让孩子学学京剧挺好的。”孩子在北京市西颐小学就读的一位姓周的家长说。她认为,孩子从小接触各种艺术会对成长有帮助。目前,她的女儿同时在学习舞蹈和绘画,她说:“现在孩子整天都是围着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科转,有了京剧课程以后,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再说,不少外国人都专门到中国来学京剧,作为中国的孩子更应该了解自己民族的伟大艺术。”
此次试点推出前,北京的黑芝麻胡同小学已开设京剧课近两年,一些同学常年坚持学习京剧,孩子们通过赏析京剧唱词,学唱京剧选段,学习京剧身段,描绘京剧脸谱等,懂得了不少历史知识和戏曲知识。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京剧的精髓,进而真正热爱京剧。校长杜军说,学校曾对120名上过京剧课的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课后仍对京剧没兴趣的学生只有1至2人;还有30至40人表示,他们因这门课而喜欢上了京剧。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景勃表示,非常支持和倡导这样的试点,现在很多国家都把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基础教育中,京剧进校园非常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现代京剧作为一定时期的产物,是人民创造的艺术,是京剧艺术的一部分。它有简单易学、贴近生活的特点。所以,从样板戏入手,比较容易培养孩子对京剧的兴趣,从而循序渐进理解京剧更深的内涵。“当然,让京剧艺术走进校园更应有个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基础培养,不能急功近利。”
京剧课不过是校园“点缀”?
但与此同时,持反对意见的人也不在少数,许多受访者认为,京剧课对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不会有什么帮助,如果教授不得法的话定然是徒劳无益。
一位姓李的家长质疑京剧课的师资问题,他说:“我觉得京剧课开得太过突然,音乐教师本身未接受过京剧培训,毋庸讳言,现在的音乐老师们有多少个真正懂唱京剧?真正能读懂京剧的文化内涵?有多少个有教授京剧的资格?我都是很怀疑的。这更疑似是一种‘赶鸭子上架’的举措,他们是否能向学生教授京剧的复杂腔调让人怀疑。让京剧进入校园,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传统戏剧的欣赏能力和兴趣,既然我们还没有合格的能教授京剧的音乐老师,何必要急赶着出台这样的规定呢?”
还有人认为,这种强制性的要求,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老师们都要教一段京剧,每个学生都要会唱一段京剧。这样的形式化功利教育,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反之,更可能令一些学生们厌烦戏剧,让他们对京剧彻底失去兴趣。更何况老师自己本身有没有兴趣都是个问题,怎么能指望他们把孩子教出兴趣来呢?
与此同时,课堂京剧唱段曲目也引起了大家的质疑,很多人认为应该适当多选择一些优秀的传统京剧唱段,这样更有利于向孩子传统文化知识。目前的内容过多。一位北京的网友认为,现代京剧绝不等于传统京剧,不应向孩子传达错误的信息:“应该选择一些能引起孩子们兴趣的经典段子,可能效果会更好。比如《空城记》、《苏三起解》等耳熟能详的段子。”此外,不少网友在网上质疑独尊京剧与文化传统的传承背道而驰:“建议将京剧课改成戏曲课,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浙江的越剧、上海的沪剧、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湖南的花鼓戏等等,都值得好好保护和传承。”
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更担心的是开设京剧课会不会挤占中小学生学习基础学科的时间。在一些育儿论坛上,一些家长开始抱怨“小孩本来课业负担就重,还要学京剧这么专业的东西”,“到时候是不是还要买行头,花头一多,最累的还是家长”。京剧已经进入了课堂,可是各种争论的声音却远没有停歇。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已有6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