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教师进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3:04:35

[李炳亭课改名校访谈7]“严禁教师进课堂”

[李炳亭课改名校访谈7]“严禁教师进课堂
作者:李炳亭

                            新知是江苏省较早接触杜郎口模式并开始“临帖”的学校。
                                  中国教师报记者:李炳亭
     曾经做过中学和大学教师的徐翔,是中国教育报2007年度的“十大读书人物”。算得上是个彻头彻尾的“书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嗜书如命的校长,却绝少有一般“掉书袋”的迂腐,行起事来却又是一副少有的果敢,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他是真的把书读活了。

从“杜郎口出发”的新知,如今在连云港已是小有名气。



                                             教师可以不进课堂吗?

    在新知,每当上课铃响起之后,教师们不是腋下夹着讲义迈入课堂,而是“躲”在各自的办公室里不出门。

    教师在上课时间不进课堂,在新知不是什么稀罕事。你别误会,这可不是新知的教师不敬业,而是学校的“纪律规定”:严禁教师进课堂。

    严禁教师进课堂可不是新知在人为制造什么新闻炒作的噱头。其实,他们用不着这样刻意“败坏”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美誉度,更何况他们原本是所“民校”。在连云港灌南县,想把学生送进新知的挤破头,要是学校这般爱折腾,早就把自己折腾垮了。其实老百姓才不管你那一套,就是冲着谁的办学质量好,才敢于把孩子送给谁的。

    教师可以不进课堂吗?教师不进课堂能保证让学生学得好吗?

    当有人向他发问时,徐翔一般会这样笑着反问:动物可以不圈养吗?

    那得看是什么动物,或者取决于动物是否具备不被圈养的能力。徐翔说,当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之后,课堂还需要老师吗?今天的教育不能总是因为习惯于把老虎关进笼子里,而错误地认为老虎就是圈养在笼子里的动物。敢于不敢于把学生“放生”,实在不是考量教育人是否有勇气,而是取决于你用什么方法“教”学生!你是不是教会了学生“会学习”。

    徐翔还说,那些自学成才的人,同样不是圈养出来的。新知想要的结果,不仅是新知的学生会考试,而是关注他在用什么样的手段方式获取成绩。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对不起,新知人不会。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懂得“敬畏”,应该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师不进课堂了学生们在干什么?

    走进新知的课堂,你会发现,这里的课堂甚至比杜郎口中学的更“活”,没了教师的监控和掌纵,孩子们像被摘去了紧箍咒的孙猴子,一个个生龙活虎,争相展示着自己的学习成果。

       不让教师进课堂,教师们能接受吗?

      据徐翔向记者介绍,一开始时,教师们的确有看法,甚至不放心,也有的老师找到他说,咱的步子是不是迈得过于大了些,万一学不好怎么办?



                                         学习原本就是“自学”

   徐翔早就发现了传统课堂的很多弊病,教师替代和包办了学生的一切。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几乎退化到了离开教师寸步难行的境地。不解决“学”的问题,仅仅靠教师的“灌输”,不仅效果不好,而且造成了普遍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这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教育的不良成本显然过于巨大,“教与学”的矛盾纠葛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这个时候,徐翔幸遇了杜郎口。

杜郎口给老师们的触动很大,“在杜郎口中学,我们真正看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什么样子,知道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徐翔回忆说,杜郎口解决了他“90%” 的困惑。

可真要搬杜郎口模式,他们又遇到了困难。

    在最初的几天,学生们很新鲜,可老师们却傻了眼。一节英语课,教师让全班学生“爬”黑板默写,6个单词却耗时12分钟。满教室里桌椅碰撞声不断,课堂秩序大乱。更尴尬的是,一节课仅够一个学习小组刚巧展示完,教师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下课铃声就响了。

                                            徐翔陷入了沉思。

     课堂“活”却乱了,是不是因为缺少引导和监督?一节课大量地浪费时间,是不是缺少严格的组织和引导?老师们束手无策,是不是观念上还没有转变?是不是还缺少灵活的手段?是不是老师们的角色还没有转变过来?

他说,一切的学习都应该是自学。课堂出现的问题,是不是没有抓住这个“神”呢。

于是,一项名之曰“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特色当然是“自主学习”。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

徐翔校长介绍,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主体当然都是学生,是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是赋予“沉默的大多数”以本来就应该有的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自学”,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面对文本,面对世界。

     “交流”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成果——尤其是思维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保证学生面对“他者”的思维,面对生命。这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课堂生活的“狂欢”。



                                                  如何“自学”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

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要求。第一、要完成学案上老师们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的主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第三、敢于否定书本中即成的事实、既成性的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学校副校长徐辉介绍说,新知学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视其为走向终身学习能力的一项基本素质。

新知学校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交流的。在新知,学习不仅指发生在课堂上,他们把学习延伸到校园。在新知的校园,我们随处可见的是学生们的激情表演,公开展示,间或学生们会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据徐辉副校长向记者介绍,新知十分重视“交流”,但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要求学生在交流中要形成收获。

为了更便于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他们首先在课堂形式上作了改。学生六七人围坐在一起分组学习。教室的墙壁四面全是黑板,没有讲台讲桌,最大可能地把课堂时空还给了学生,努力帮助学生营造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

学生们动起来了,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和释放,课堂效益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习方式”的改变促使了教师“教”的方式的改变,但慢慢的,徐翔校长又发现,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甚至是“多余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

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从“销声”到“匿迹”

      严禁教师进课堂,徐翔将之形容为从“销声”到“匿迹”。

      原来规定一节课老师讲绝对不超过10分钟,后来再规定教师不准讲,这就叫“销声”。现在,规定不让教师进课堂,这就是“匿迹”。

从“销声”到“匿迹”,表面上近乎对教师有些残忍,但实际上,正是在这个矫枉过正的改革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到了真正的张扬和落实的。“抑此扬彼”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性。

哪怕原本只讲10分钟,教师还可以进入课堂,不讲总可以“引导”,教师们对自己的成绩心里还有底,可现在不但不让讲了,连课堂都不让老师们进了。孩子们怎么办?考核怎么办?

    更不讲理的还在后头。徐翔还硬性规定,不准进课堂并非是酒不要成绩了,相反,谁的成绩差了,家长一旦不满意找上门来,谁就要负责任。

    老师们“没法”,只得在导学案编制和引导学生如何学上下功夫。你还别说,看似无理的这一“损招”,竟还把教师从以前的热衷教法研究,逼迫到了“学法”研究上来了。不让进课堂,就在课下引导;老师没法亲自组织教学了,就引导小组长“替代”;不能在课上进行即时性评价,就“教”给自己的“小助理”“越俎代庖”,于是满课堂上的学生都成了“小先生”了。

    可别说,一段时间下来,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学得竟比原来还要好,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增强,表现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教师在新知的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几分尴尬,是不是表明,教师是课堂上的“多余人”?当然不是。徐翔说,教师的作用什么时候都不可替代。但发挥教师的作用,并非就是让教师讲,同样,不让教师讲,也并非就表明教师的可有可无。

    “引领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督促者”,其实,在新知,不仅徐翔,即便是每个教师知道,做一个好教师要成为这样的四个“者”。为了成为这样的四个“者”,新知人在书生徐翔的引领下,一项“读书提升专业素养,写作培植精神品味”的读书工程,成为每个教师的必修课程。他们要求老师们大量涉猎各领域最优秀的作品,定期向老师们介绍读本、文章,组织教师读书,写读书体会。老师们也深深体会到,他们面对着的不光是一群涉世未深的孩子,也是在对未来的世界施加影响。

连云港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杨庆真到新知学校检查工作,看到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成果,他用了四个字形容自己的心情:“非常震撼!”

    “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的强力推进,也收获了学生们的成长,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七年级(6)班的夏越越同学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和钢笔字,多次在学校的手抄报、书法比赛中获奖,在谈到自主交流学习方法时,他兴奋地说,自己经常和同学们一起练字,比较谁的字漂亮,还组成兴趣小组,一有空就在一起练习。

    八年级(2)班的张静同学有写作天赋,每次写的作文都能成为班里的范文,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还在多次征文比赛中获奖。谈起自主交流,他也很高兴地表示自己是在交流中进步的。每周的作文课,她都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比喻、拟人、排比等表达手法哪位同学用得好,同学们就一起向他学习。

   “是交流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更好实现。”徐辉副校长深有感触地说。“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自学、交流中得到了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