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语称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6:09:22
中国汉语称呼 

表示谦称、敬称的成语:(注解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
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多用作谦辞)。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
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多用作自谦)。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是说的客气话)。
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1.谦称
(1)王侯自称。
寡人闻赵王好乐。(《廉颇蔺相如列传》)
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
(2)臣自称。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3)一般人自称。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中山狼传》)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4)女子自称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
2.敬称
(1)称君王。
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2)称庙号。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海瑞传》)
(3)称师。
夫子哂(Shěn)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出。(《师说》)
(4)称朋友、尊长。
三日断王匹(Pǐ),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陈涉世家》)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3.上称下或平辈之间称呼
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4.贱称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5.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
(1)加“从”(音纵,Zǒng)表示叔伯关系。
谢安,子安石,尚从弟也。(《谢安传》)
(2)加“太”表示长一辈。
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左忠毅公逸事》)
(3)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妪,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
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bǐ),指已故的母亲。

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