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及规范问题探析 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11:54
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及规范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 : 2008年04月25日     文章来源 : 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
统计评价局  李晓龙
一、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需求
很多学者认为传统财务会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经济环境的要求。财务会计数据产生并发展于传统工业经济环境,具有呈报滞后性,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距甚远 ,易受操纵等特征。准则制定机构力图对其进行改良,比如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框架内引入“公允价值”概念、通过脚注等形式对某些表内财务信息进行说明、将收益划分核心收益和非核心收益以及鼓励公司对非财务信息进行了自愿披露 等。与此同时,公司和投资者也自发的开始尝试使用EVA等指标评价法对传统的财务指标进行修正;利用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信息 评价那些未能在公认会计准则下计量和确认的内容;通过对非财务信息的计量和披露反映那些不能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但却与企业未来财务业绩密切相关的业绩信息。囿于主题,本文仅对非财务信息披露呈报方式和意义进行探讨。
明确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是探讨非财务信息及其作用的前提。财务信息是以过去引起公司权利和义务变化的交易和事项为对象,经过财务会计系统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而产生的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信息。进入财务会计系统计量的信息必需符合严格标准,而那些不满足条件而未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两者具体比较如下表(图表一):

财务报表上相同的数字可能因为不同的非财务信息背景,而体现截然不同的含义。正确理解财务信息一般需要同时考虑与其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背景。特别是,当会计准则尚未规定某种会计事项的计量方法时,通过对非财务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可以弥补现有准则体系的不足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基于稳健性、重要性以及货币计量原则,试图在公认会计准则中,对公司会计事项的处理作出统一的、详尽的规定。遗憾的是,公司业务的复杂程度与变化速度远快于委员会制定准则的速度。安然事件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安然公司宣告破产之前,没有任何准则明确规定如何计算安然公司电力期权价格。笔者认为,在此类情况下,对交易过程等非财务信息进行充分披露,较之于仅给出一个盈利结果更能说明问题。过分关注会计利润,常常会得出误导性结论。例如,安然公司的财务分析师只关注期权盈利结果导致了偏离事实的分析。
而要有效发挥非财务信息相关性,往往离不开对已有财务信息的充分考虑。因为,公司的业绩最终还是用财务指标来衡量,非财务指标只是针对最终财务结果的预测指标,对其预测效果的检验往往离不开后期的财务信息。
可见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在本质上不能完全相互替代 ,只有相互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信息的作用。
二、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价值分析
实证研究表明,非财务业绩衡量指标属于反映未来财务状况的前瞻性指标 , 它在评估公司价值、提高公司公信力以及改善公司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运用价值。
(一) 有助于投资者更好的进行投资决策
公司的市场价值并不能在收益表或是资产负债表上得到全面反映。根据统计,2001年美国上市公司市场价值是账面值的3倍。在这种情况下,有学者认为对传统的财务计量方式的改进是缩小公司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计量差异的必要条件之一。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表明,非财务信息在投资者评价公司价值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有35%的投资决策是在考虑非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做出的。如现金流量、市盈率等财务信息作为业绩分析的底线信息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它们仅仅反映了公司整体价值的一个方面。目前,华尔街分析师也已开始考虑非财务数据,采用非财务指标能使盈利预测更加准确。而且非财务指标表现良好的公司往往更容易募集资本。
这项研究同时还表明,投资分析师往往采用8类39种非财务指标来判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根据各指标使用程度排序后具体如下表(图表二):

可见,非财务信息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财务信息缺失的部分,有利于投资者更加完整、全面的评价企业业绩、估计企业价值。
(二) 有助于增强上市公司的公信力
公司良好的财务业绩,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公众的信任。而非财务信息正属于公众希望获知的重要信息 。因此,许多在各自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同时测度和报告公司业绩的两个层面——财务和非财务业绩,努力建立起一种新的价值关系,即利用非财务指标向投资者说明公司如何应对新的商业风险,从而充分揭示财务指标的含义,进而反映公司整体业绩。这已经成为领先公司赢得投资者信任的重要策略之一。对非财务信息的有效披露已经构成评价公司“持久发展力”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未能及时、有效披露相关非财务信息的公司已经尝到了相应的苦果——对品牌形象和公司声誉的负面影响。
世界资源机构的调查报告 结果显示:由于环境污染,在其调查的13家造纸厂中约有一半以上公司丧失了的其股东价值的5%,有些公司净收益潜在损失可能超过10%;然而,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在其向SEC提供的财务报告中披露来这一风险。那些未披露污染事实的公司受到了公众谴责,最终难逃支付罚款并追加环保清理措施的结局。
此外,在现阶段非财务信息也开始广泛运用于企业内部管理活动,例如在当管理层决策将对公司长期盈利产生重大影响,但却不能被当期的会计计量充分反应时,非财务指标对于管理层业绩评价及薪酬计划设计就表现得非常重要 。
三、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
(一) 非财务信息披露中的量化和标准化问题。
非财务信息在向投资者披露时首先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来量化诸如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等非数据性资料。其次,采用管理层和投资者自发选取的具体的、主观的、未审计的指标来推测公司的真正价值,可能会由于其存在的主观因素而导致重大不确定,即高风险性,进而影响股东价值。
因此,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类似于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则体系,将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及量化过程进行标准化,为公司业绩讨论提供共同语言和统一定义,使得公司和公司之间、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之间的业绩能够进行比较和审计,从而为公司价值的确定提供可比的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Gartner集团 经过长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企业业绩计量框架,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可比的、可审计的和标准的非财务信息计量指标。该框架由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构成:类似于财务会计准则概念框架和贯穿于整个框架的统一的价值标准、进一步优化的方法论、得到认证的非财务信息。基本框架见下图(图表三)。

同时,平衡计分卡、供应链研究委员会、全面质量管理、欧洲质量管理委员会(EFQM) 、六希格玛(6 Sigma)等方法论的进一步完善,为甄别和计量关键业绩指标(KPI)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 注册会计师提供的相关保证业务
非财务披露不属于公认会计准则和法定审计的范围,但是非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对于分析师而言和会计收益数据同样重要。但是在目前的现实环境中,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可能会让人们对信息的可靠性心存疑虑。例如2002年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对美国在线财务情况进行的调查过程中,就涉及要对“3500万用户中试用期用户的比例”真实性进行调查,因为这一比例直接影响到公司收入确认的恰当性。然而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则发现对该非财务信息真实性的核实涉及到许多棘手的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非财务信息质量的保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为了适应这样的市场环境,AICPA的认证服务特别委员会已经提出了针对公司非财务信息的认证服务,即商业业绩测度认证服务,以期为非财务信息提供信息质量保证。AICPA认为注册会计师具有相应的技能,针对以平衡计分卡等理论为基础的业绩体系整体有效性提供认证服务。
非财务信息的保证服务提高了信息质量,帮助投资者判断公司管理层是否在经营活动中有效的运用相关的资源,从而更好的选择投资的对象。
四、 针对我国的几点思考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财务信息仍是公司信息的主来源和形式,投资者关注重点集中于财务指标,特别是利润指标。在制度层面,我国上市资格、配股资格、退市等重大事项的刚性划分标准主要还是会计利润以及净资产报酬率。当纯粹的会计数据指标成为上市或增发的必要条件时,盈余操纵就不可避免的随之产生了,并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棘手问题。同时,鉴于财务指标基于历史数据而产生,以此判定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从理论上讲也是值得商榷的。基于上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我国上市公司披露框架中引入非财务信息及其相应披露规则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结合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情况,笔者认为,非财务信息的使用离不开以下条件的共同配合:
首先,增强公司自愿披露非财务信息动机。非财务信息作为目前很难量化的信息,其产生和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取向。然而根据一项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对除历史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的披露动机不足。这可能是由于非财务信息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信息产生成本太高。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现状,笔者认为披露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问题导致的公司透明度不够。一项研究 表明:在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提出披露要求以后,仍然有1/4的公司没有披露,大多数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往往只有“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之类的简单一句话;另外董事会自愿披露的比例不到10%,上市公司存在隐瞒不利消息的动机,1147家上市公司中只有2%(19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的不足,这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真实状况不符。因此,增强公司透明度是让非财务信息发挥有效作用的必要前提。
其次,投资者本身分析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如前文所述,在美国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已经把非财务信息作为非常重要的决策因素。同时,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机构化。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资料,至 2001年,机构投资者已持有美国上市公司50%以上的股份,占前1000家最大上市公司股份的60%,其中25家最大退休基金持有42%的美国投资者的海外资本。机构化的投资主体保障了投资者本身利用非财务信息用于投资决策的能力,这一条件在我国暂时还不具备,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培育以及QFII的引入,以及投资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投资者会逐渐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最后,采取必要措施保障非财务信息的质量。对非财务信息的有效利用的必要前提之一无疑是保障非财务信息的质量。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现状,在财务信息尚需不断强化监管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如果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高质量的非财务信息,似乎显得不合时宜。但是,非财务信息的前瞻性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在未来的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必将占有一席之地。因此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非财务信息的质量:首先是加强公司治理,促使上市公司有动机对关键的非财务信息公允、真实的披露;之外,在可能的范围内加强对非财务信息的量化和标准化;最后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认证)业务以及及其保障机制改善非财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