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大六盘生态经济圈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58:41

                                                                               

 

构筑大六盘生态经济圈探讨

 

固原市是西部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固原市经济社会建设步伐,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是形势所迫,势在必行。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固原市委、政府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固原的实际,谋划固原林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精心构筑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夯实固原可持续发展之基石,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六盘生态经济圈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建设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基础、潜力及必要性

(一)建设基础

1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246—2942m之间,总面积1.1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21.8%。总人口150.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25.9%,其中:农业人口133.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9.2%,回族6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2.5%。气候类型属典型大陆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5.7℃,年平均降水量260—625mm,主要集中在7—9月,无霜期97—158天。境内以六盘山为脊峰形成北部的清水河、西部的葫芦河和东南部的泾河等三个较大的水系。其90%的土地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六盘山土石质山区,河谷川道仅占10%。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2六盘山雄踞宁夏南部,横亘于陇中黄土高原与陇东黄土高原之间,属中山地貌类型,海拔1700—2942m,南北长约110公里,东西宽5—12公里,总面积近7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2%。六盘山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8℃,无霜期短,平均为90—130天,年平均降水676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是黄土高原西部具有代表性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境内森林茂密,物种资源丰富,气候湿润,环境幽雅,堪称消夏避暑的绝佳去处;水源涵养效益显著,其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气候、植被分布带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绿岛”和“天然水塔”。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0.5万立方米,年径流量2.1亿立方米,森林的总调水能力为2840万吨,相当于一个8000万立方米的水库向周围地区蓄水供水。对所在地区和周围广阔地域的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惠及泾河、渭河流域的甘、陕两省。

六盘山有林地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2.8%,林区有高等植物113科788种,名贵中药材39种;脊椎动物213种,鸟类158种、昆虫905种;哺乳动物39种。

3固原市是农业大市,属少数民族居区,全市分布着四县一区65个乡镇1047个村133.9万人,从事农牧业生产。2003年人均耕地4.1亩,粮食产量平均亩产127.7公斤,人均口粮350公斤,人均纯收入1262.01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82.09元,牧业收入153.71元,林业收入21.08元。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今后在种植业收入上增加收入可以讲已无大潜力可挖,牧业、林业由于受历史、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地方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未能合理利用开发,发展潜力巨大。

4固原市林业用地面积667.6万亩,其中:有林地181.1万亩,疏林地10.3万亩,灌木林地81.7万亩,未成林地341.5万亩,宜林地52.4万亩。截止2003年底,林业总产值2.2亿元,保存生态防护林近200万亩,经济林35.3万亩,四旁植树1.06亿株,活立木蓄积量53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7.6%。林种以水源涵养林为主,兼顾经济林和用材林。1981年—2003年林业建设投资总额近2亿元,。

(二)发展潜力

1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发展的良好基础。

2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是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发展的强大动力。

3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发展的重要保证。

4社会积极参与是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发展的巨大潜力。

(三)建设的必要性

    大六盘生态经济圈的建设,是我市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我市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市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行动;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积极探索。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为发展方向,立足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全面构筑绿色屏障,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弘扬绿色文化,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打造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绿色固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家园。

全面构筑绿色屏障,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提升林业经济综合实力;大力弘扬绿色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三绿色”大六盘生态经济圈的建设指导思想。

(二)建设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效益协调的原则。坚持分类经营、分区突破的原则。坚持科教兴林、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1、发展目标

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1%,超过全国当时水平;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0%左右。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加快优质速生丰产林、优势经济林和林木种苗花卉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林特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产业素质;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丰富森林文化内涵。加强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倡导生态文化;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推进森林生态旅游;加大古树名木、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资源和林区人文资源保护力度,保护森林文化遗产。

2、总体布局

以全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布局理念为指导,基于固原特点,全面整合丘陵山地森林、自然保护区、城市森林、防护林网、村镇四旁绿化等多种模式,建立以生态防护林和公路铁路绿色通道为框架,以清水河、葫芦河和泾河三大水系汇水区生态林和农区商品林为主体,以城郊森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嵌点,四旁树木相配套,“一区二带三网四片多点”为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一区,六盘山商品林主产区建设。二带,即沿山防护林带和沿河景观防护林带建设。三网,即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四片,包括叠叠沟、火石寨、挂马沟、隆德县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集中连片的地区。多点,主要是指全市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城市森林和村镇防护林等呈点状分布的生态建设地带。

四、大六盘生态经济圈的八项重点工程

(一)防护林工程

以生态环境脆弱区为主体,治理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减轻水体污染,形成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多功能、多层次、多效益的综合防护林体系。重点建设融生态防护和森林景观于一体的沿河景观防护林体系。

(二)退耕还林草工程

培育复层异龄林,大力发展针阔混交林,实行乔、灌、草立体配置,尽快恢复森林植被,建立一个稳定、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使其水源涵养能力显著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明显加强。

(三)绿色通道工程

以增加森林植被,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噪音危害为核心,以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绿化景观与公路等级相匹配,绿化布局与城乡人文环境相协调,集景观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于一体的绿色廊道。

(四)城市森林工程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敏感区的防护林建设。在城乡结合部等生态敏感区,保护现有的城市森林资源,建设具有净化、美化、防护等多种功能的环境保护林;在城市边缘区,建设以城市森林为主的绿色隔离带,避免城区范围的无限扩大,减少城市内人口过多和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完善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加快城市核心林地建设,提高城市建成区内林地的生态效益。按照“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初步建成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天蓝、水清、地绿”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战略目标。

(五)杏、枸杞等特色林产品综合利用工程

积极发展以杏为代表的经果林,建立高品质的名特优新经济林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大力发展森林食品和工业原料等名特优经济林种植基地;依靠技术进步,培育适销对路的经济林新品种,提高经济林产品的单产和品质。加快建设一批带动面宽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系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扩大果品储藏、加工、运输、保鲜和创汇能力,逐步形成产供销、贸工林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六)林木种苗花卉工程

以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国营场圃为重点,以各县(区)的骨干苗圃为基础,根据各地条件类型和传统种苗生产优势,分类规划,有目的有区别地建设我市针叶树、阔叶树、经果林及花卉繁育基地。使我市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100%;完善种苗质量标准建设,全市种苗自检率达95%,种子受检率达85%;培育建成2家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种苗龙头企业。

(七)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程

新建自然保护区4个,使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5个,总面积达700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1%。建立1个国家级示范区和10个定位监测站,遏制野生动植物资源下降趋势。通过工程的实施,建设比较完善的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体系、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和野生动植物科研、监测、培训体系,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扩大、完善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一个以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六盘山自然保护网络。

(八)森林旅游工程

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位于西安、银川、兰州三省会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带中心,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古文化遗存丰厚。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镇,也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古代多民族在这里聚居。文化遗存具有“古”、“贵”、“多”的特点;人文景观、自然资源荟萃了宁夏乃至西北地区旅游资源之精华,内容全、品位高;回族独特风格的建筑、音乐、舞蹈和饮食文化与民间工艺独具特色;毛泽东同志的“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天卷西风”等脍炙人口的名词使六盘山成了我国近代革命史上的名山之一。

在全市构建3区多点的森林旅游格局。新建森林公园4个,重点建成在国内外享有较大影响的森林公园1处、1个森林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使旅游景点由点到线最后到面,形成网络覆盖全市。

五、基础设施建设

(一)数字林业建设

加强固原林业数字信息化管理,实现林业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技术,建立以空间和专业数据库为基础的林业信息平台,推动固原数字林业建设。重点建立固原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网络基础设施、技术体系、数据库服务系统建设,研制开发为资源管理等服务的专业应用系统,为固原大六盘生态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

(二)资源保护与管理能力建设

建立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监管网络化、政务信息化、手段现代化、程序规范化。加强林政执法、案件稽查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森林有害生物检疫御灾体系建设、森林有害生物控制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林火信息管理系统、森林防火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林业公安机构,科学配置警力,完善经费保障体系。改善基层森林公安派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金盾”工程。加强森林公安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森林公安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林业科技能力建设

加强科研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不断提高林业科技可持续创新能力。加强林业重点实验室、各类林业工程中心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生态观测网站。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各级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相对稳定。加强林业科技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林业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作好林业科普与立法工作。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强化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系统集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建立科技信息平台,逐步形成健全高效的科技信息收集、加工、传递和服务体系,为重点林业工程和科技创新提供文献信息资源。

六、保障措施

(一)政策支持

调整完善有关经济政策,加强财政支持,强化信贷扶持,调整采伐管理政策,减轻林业税费负担,规范林业规费的征管,形成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森林资源产权,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参与林业开发建设。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加快实施国有林场、苗圃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二)科技支撑

加强林业发展关键性技术问题的研究,重点突破困难立地造林、重大病虫害防治、林农复合经营、林木良种繁育、林火管理和控制、林产品加工转化、数字林业建设等技术问题,并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重点林业工程的科技支撑,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技实施方案,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法治保障

抓紧制订和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把林业各方面的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林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普法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执法环境。

(四)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实施大六盘生态经济圈的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六盘生态经济圈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抓好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全民义务植树的组织工作,加强各级林业行政机构建设,认真执行部门分工负责制。

 

参考文献: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六盘山国营林业局水源涵养林建设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