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论新发:现行“元旦”改称“西历新年”,并取消伪“元旦”放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9:37:17
旧论新发:现行“元旦”改称“西历新年”,并取消伪“元旦”放假

  
  在夏历去年,我曾提出将现行“春节”改为原来的名称“元旦”,而现行西历1月1日的“元旦”改称“洋旦”。此议提出来,各界反应不一,姑且不表。考虑到“洋旦”一词确有不妥,被许多人误解,于是我再三推敲,依据目前的英语,西历1月1日称作“New Year”,遵照惯例翻译为“新年”,那么我认为综合我国国情,应当称作“西历新年”,而不能将夏历元旦之名移植到西历1月1日。
  万类谐和,众生平等。《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外文化平等,不能用外来文化打压中国传统文化,更不能将外来文化贴上“正统”的标签,贬传统文化为非法地位,应废除“公元”的称呼,改成“西元”;“圣诞节”改成“耶诞节”,“圣经”改为“新旧约全书”,“新旧约全书”中的“上帝”应改译为“耶和华”。
  
  一,格里历是充满帝王私欲、不科学的宗教历法:迟早要被废除
  目前西方的格里历是一种阳历,源出于对古罗马的太阳历与西方的儒略历,属于现代宗教意义上的历法。它以耶稣的出生年为元年,是一种私历,并非对全世界有文化与宗教上的意义,所以不能称作“公历”。其对月份的设定与日期安排不仅没有天文学、生物学、气象学、农学等意义,而且有的地方全凭几个威权人物的意志而设定,极无人道主义。
  原古罗马的太阳历分10个月(分别是Martius, Aprilis, Maius, Junius, Quintilis, Sextilis,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及 December),一年有304日, 分10个月(六个月30日及4个月31日),以“March”(当时的春分点,今为3月份)作为新年及一年之始。于西元前713年,在年之前加上January及年开尾加上February两个月份造成一年12个月共355日。但这2个月的添加也游移不定,任意排列。西元前46年,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儒略•恺撒根据埃及太阳历法而修订古罗马太阳历编制了“儒略历”,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规定单数月为31日,双数月为30日,通常二月是29日(平年),每四年设置一闰年,闰年的二月加多一日成为 30日。这纯粹是一种数术分割法。古罗马执行死刑都在2月份,人们认为2月不吉利,所以闰年设置在2月。儒略•恺撒出生于7月,他下令自己的名字来命名7月,称作“July”。
  凯撒的侄儿屋大维续任罗马皇帝,被称作奥古斯都。他为了与凯撒齐名,想将一个月份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他出生在9月,但选定8月命名,于是从2月份抽出一天加在8月里面,这就是8月也是大月的由来。西元前8 年,罗马议会将8月改成奥古斯都皇帝(Augustus Caesar)之名,称为“August”。
  凯撒与奥古斯都都有了自己名字命名的月份,罗马市民和元老院要求当时的罗马皇帝梯比里乌斯用其名命名11月。但梯比里乌斯没有同意,他说,如果罗马每个皇帝都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月份,那么出现了第13个皇帝怎么办?罗马皇帝琉西乌斯要把一年中最后一个月用他情妇的Amagonius的名字来命名,但遭但元老院的反对。
  西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组织懂得天文学的教士重新编制历法,这个历法称作“格里历”。格里历将1582年10月5日至1582年10月14日这10日取消,使春分出现在3月21日,所以格里历比儒略历提前了10天,譬如说格里历12月25日,儒略历为12月15日。如今,格里历通行世界,被一些国家当做“公历”。
  “格里历”的缺陷很多,譬如岁首(西历1月1日,即新年)没有天文学意义,仍然在冬天,并非真正的新年;平均历月长度参差不齐(从28日到31日),完全是由于帝王私欲造成的;平均历月的设置完全忽视了月球运动,其日期与月相无对应关系。此外,还有人认为,“格里历”四季长度不等(为90~92日),各个月份的日期与星期几没有固定关系。
  西历元年是耶稣的诞生年,能否成为全世界人民使用“公元元年”?譬如佛历元年是佛祖的诞生年,佛教信徒岂能信奉耶稣?同样,世界许多宗教与民族的“元年”岂能都信奉耶稣呢?因此,西历元年只能称作“西元”,不能称作“公元”。西历1月,不能称作“元月”,1月1日更不能称作“元旦”。现在将1月称作“元月”,实际上是伪“元月”,将1月1日称作“元旦”,实际上是伪“元旦”,都是非法的,应该废除,改成1月1日为“西历新年”。
  中国在辛亥革命胜利后的壬子年(即西元1912年)采用格里历。
  虽然“格里历”通行世界,但其被废除是迟早的事情。全世界许多历法研究者都在做历法改革的研究工作,制定科学的新历法取代格里历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当前每一个民族争夺文化话语权的紧迫问题。谁落后,谁就失去话语权,谁就会被宰制。
  
  二、夏历是科学的有几千年历史的阴阳合历  
  中国历法发达,从考古出土材料与先秦两汉文献记载看来,早在5000年前就有专门人员观测天文,并且就有了初具规模的各种历法。历代政权都把历法视为治国的头等大事。
  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属于非现代宗教意义上的文化历法,她作为中华文化圈内的传统历法之一,曾在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等地被长期采用。
  夏历的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即与月相圆缺周期变化相合;夏历的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以闰月相调节,并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
  可以这么说,阳历与阴历,以单一的物象变化周期而制定,都存在不够科学之处。而作为阴阳合历的夏历,考虑到阴阳两方面,比“格里历”科学。有人参照“格里历”来指责夏历不利于农业生产,那么在中国实行夏历的两千年内,并未有指责者所说的那样不好。
  至于夏历的历史及其科学之处,国内有许多专家有研究与论说,我就不必一一赘述。
  中华文化圈内,“圆月”承载着无数仁人与百姓的梦想。可以肯定,格里历的每一个月的15日夜晚,除非碰巧,基本很难看见月圆。唐朝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因此,我期望夏历像一轮明月一样普照地球!
  采用“格里历”而废除夏历,是中华文化的自我沦落。在当年,所谓“精英”恨不得一刀斩断帝制与帝制文化之根,正如一个被强奸的女子跳入河中哭泣着要洗净所谓“肮脏”的身体一样,越是如此越是陷入无法拯救的万丈深渊。殊不知,老祖宗的东西并非全无是处,不好的东西固然要抛弃,好的东西还得好好继承。
  因此,中国应该尽早废除格里历(西历),采用更为科学的改良的夏历。
  
  三、西历1月1日不必放假,应该取消伪“元旦”放假
  在古罗马,一些人认为耶稣在春分日这一天诞生的,也就是一年的开始——新年,是为耶诞节。但耶稣诞生日是假设的,经不起历史学家的考证,争议很大,为统一意见,在西历12月25日后再加上一个星期的复活时间,因而统一以1月1日为“新年”。西元354年,罗马教会即正式宣布儒略历的每年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史称耶诞节(Christmas)。格里历被采用后,因为东正教仍然使用儒略历,其耶诞节庆祝则在格里历每年的1月7日。
  耶稣的诞辰,不是中国文化话语下的“圣人”的诞辰,因此不宜称作“圣诞节”,而应该称作“耶诞节”。
  西历1月1日是西方宗教文化节日,不仅因为不是中国传统节日,更因为大部分中国人不信仰基督教(天主教)。既然不信仰基督教,那么就不必过基督教的宗教文化节日——1月1日的“新年”。不过这个节日,那么就不必放假。
  准确地来说,西历1月1日,仍然在冬天,没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并不是真正的“新年”,只是假定的伪“新年”。古罗马人历法混乱,日期不搞不清楚,所以卢梭曾经说过:“罗马人经常打胜仗,但是往往不知道是哪一天打的。”至今的西方人还很无知与野蛮,不知道哪一天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年”,误认1月1日为“新年”,也属于野孩子认父亲,正如杜月笙发迹后拜杜甫为祖先一样可笑。
  既然西方人都如此无知,我们中国人何必跟在西方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呢?
  
  四、基督教中的“圣经”、“上帝”也要改名
  目前的所谓基督教“圣经”是“新旧约全书”,“上帝”是耶和华。“圣经”,姑且解释为在某一文化体系内神圣而永恒的经典。相对于基督教而言,“新旧约全书”是“圣经”。但是,对于佛教、伊斯兰教、儒家、道教来说,“新旧约全书”怎么会是“圣经”呢?
  如果在非基督教文化体系内将“新旧约全书”称作“圣经”,那是对“圣经”的僭越,属于欺世盗名。
  “新旧约全书”中“上帝”一词也是欺世盗名。在中国文化中,“上帝”一词屡见先秦文献。包括我本人,大学以前都误以为“上帝”是西方基督教的。 
  先秦文献所见“上帝”一词的记载,较早见于《尚书》与《诗经》。《尚书•汤誓》:“王曰:“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诗经•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中国文献中“上帝”一词甚多,不一一蒐罗于此。
  中国文化之中的“上帝”,不是基督教中的耶和华,是主宰天地万物的至上神。到后来,又衍生出六位上帝。
  因此,基督教经典“新旧约全书”不能翻译为“圣经”,而其中的耶和华也不能翻译为“上帝”。否则,就属于欺世盗名。
  
  五、浅议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史,尤其是利玛窦在明代传教历程及《新旧约全书》的翻译史,最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关注。
  在当时的社会,以高居庙堂的儒学中心,以道教、佛教为羽翼,三家并育。儒学话语、佛教话语、道教话语大都是不言自明的“常识”。像利玛窦还得把自己打扮成儒生,主动融入中国文化的“主流”。
  在那种语境下,“圣”、“圣人”、“圣贤”、“上帝”的内涵与外延,是不证自明的“真理”话语,一种常识。当时的基督教只能附会这些话语,借瓶装酒,以求取得文化上的合法地位。在今天,这些话语不再成为不证自明的“常识”与“真理”,儒学没落而游魂无依,而基督教经典文本却占据这些话语词汇,俨然以道统自居,似乎是“真理”的化身。如此一来,阴阳易位,基督教久借而不还,反而占有了儒学的真理话语,给公众造成一种文化错觉,像野孩子认父亲、暴发户造谱牒一样乱拜祖宗而误认“文化正统”。
  在目前的语境下,中国文化要复兴,一是重构真理话语,二是要取得与外来文化一样的各种平等权利。名不正言不顺,当务之急就是要正名。因此,我就有此一些不成熟的浅薄之见。
  这些问题,工程浩大,也十分复杂,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与完工,惟有依靠各界同仁传播真知,开启正信,重光中华文化。
  
  黄守愚匆匆草撰于阙一庐
  己丑年十一月十三日
  西元2009年12月28日下午分享到搜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