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直在造假——兼说历史必须造假及其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12:33:18
历史一直在造假

——兼说历史必须造假及其意义

 

在中国,对于“造假”,也许人人无不抨击之,而人人又可能暗中“造假”。本文仅仅讨论“造假”在“历史”建构中的必须性与意义,而不枝蔓其他领域。当然,也并不鼓励世人造假。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几乎人尽皆知的话并非没道理。对于“历史”来说,造假是十分必须的。还原求真,不管如何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历史”已成过去,谁也无法还原“真实”的“整体”,使之澄明再现。也许,许多看似论证充分、证据合法、逻辑严谨的命题都只是一厢情愿的徒劳,无法还原真实的“历史”,虽然主观上不存在“造假”的意图,但也沦落为只是在“造假”而已。

尽管中国古代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传统,但还是许多“历史”付诸于阙,无法考其详。譬如孔子早就讲了夏、商史不可考,文献不足证,而司马迁作《五帝本纪》,把道听途说的神话传说当做信史,这一造假硬是害苦了后来的史学家与学者。

民间修家谱,在追述先祖一问题上,无不存在造假,似乎个个家族都是名人后代。我所见不少地区,在追述该地“历史”的时候,也无不造假,或说是女娲故里,或说西施故里,或说黄帝曾来过该地某山,或说共工在该地怒触不周山,或说驩兜流放在该地,或说孟姜女出生在该地,等等。

以前,我总是带着考据学家的眼光看待“历史”,处处提出疑问,事事不肯放弃“审判”,以致弄我疑神疑鬼,抱怨“历史”存在太多的“造假”。譬如说,某姓族谱上说其先祖某某在元朝初年中过状元,一查史料,便发现这种说法不可靠,因为元初那些年没举行科举考试。

关于“历史”的“造假”的案例,举不胜举。我只追问为什么要“造假”?捏造的历史是否具有意义?考虑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只能简要说几句。捏造的历史,在已经无法考证其真实的后人看来,或者在对此深信不疑的人看来,都是一种真实的历史存在,是实实在在的,像神话一样不证自明,不能怀疑。

为什么要造假呢?我要站立在更高一个层面来解释这个问题,“造假”是为了建构文化自信心,使信仰者能够有一种优越感、尊严感。人,毕竟生活在世俗世界之中,有种种局限与劣根性,十分渺小,为了活下去,必须要缘饰自身。“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必须编造符合当下自欺的“历史”,以建构文化自信心。

这一点,以前的中国人喜欢自吹有多少“世界之最”。在哪里挖掘出世界第一支毛笔,哪个是世界第一长的大桥,哪个是世界第一的高峰,哪个是世界第一重的青铜器,等等。必须指出来的是,吹“世界之最”无非就是建构文化自信心。

人,毕竟是很渺小的动物,其劣根性似乎左右了人性的维度。 “历史”必须造假,但是“历史学”是不容许造假的。因为民众生活在“历史”的笼罩下,而不是生活在“历史学”下。从事“历史学”研究,必须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而不是跟着造假。而对于“历史”的造假,也许还得采取慈悲与宽容的态度。因为捏造的历史在受众心目之中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历史与信仰,一旦这种信仰被摧毁,那么他们也就处于“天崩地裂”的状态,“游魂无依”,正如曹操的诗“乌鹊南飞,绕之三匝,无枝可依”一样。受众文化自信心崩溃,会像世界末日一样恐慌,从而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反社会的事情。以前,我指出中国人不是龙的传人的真相,便引发国人精神大地震。

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长篇大论,写几百万字的煌煌大著。一寸短一寸险,我现在倾向于“接着”古先贤的陈规,爱惜时间与纸张,仅简单说几句而已。

 

 

黄守愚于阙一庐草撰

庚寅八月初三

西2010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