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中国在“造假”中沉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47:03
不要让中国在“造假”中沉没!时间:2010-08-20 18:57 作者:星洪点击:82次
  
     
                     不要让中国在“造假”中沉没!
  
文/星洪
  
  一波又一波的“造假”被披露出来,犹如满园花色,分外惹眼。尤其是深陷学历造假风波的成功偶像唐骏,近来抛出一句“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让众人在错愕之余不禁感叹:中国这艘大船,早晚要沉在“造假”的一片汪洋中不可!
  据《半月谈》杂志记者披露:保定市阜平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去年一般预算收入不足亿元,政府运转、工资发放等2/3要靠上级转移支付。近两年来,在保定市‘工业西进’战略的促动下,这里掀起了招商引资热潮,一个个‘重点项目’蜂拥而至,一笔笔‘巨额投资’纷至沓来。然而,在听起来令人振奋的‘政绩’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数字造假。
  投资几百万,吹成数亿元。7月28日,记者驱车前往阜平县着力打造的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长城岭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原以为建设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没想到却冷冷清清。一条写有“热烈欢迎领导莅临检查指导”的横幅扯落在地,几间活动板房孤零零地立在山腰间,旁边堆着两垛转头,还有一点建筑垃圾。空旷的工地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
  就是这样一个连“半拉子”工程都算不上的项目,阜平县政府却上报说完成投资超过1亿元。而据知情人透露,算上景区内拆迁、蓄水池建设以及地基建设,投资不过300万元,上报的数字超过实际投入30倍!
  而在城南庄镇石猴村,记者看到了另一个“吹”起来的市重点项目——年产6000吨“唐人知粉”系列食疗保健产品项目的“庐山真面目”:一片约40余亩的荒地上杂草丛生,两排简易房内空空荡荡。看门人老白介绍说,老板原是县里的领导干部,很有本事,项目用地是征的耕地,一期40多亩,听说二期还要征500亩。
  “征地每亩补偿多少?老百姓满意满吗?不会因为有意见引起争执吧?”记者问。
  “不会,不会,一亩补3.5万元,都很满意。”
  然而附近一名村民却无奈地告诉记者:“虽然拿到了几万元补偿款,但看着这么好的地荒着,实在心疼。也不知道项目何时开工,老这么荒着算怎么回事呀?”
  据记者调查了解,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由于资金短缺,仅完成了征地、场地平整等事项,投资不过几百万元,县里却上报完成投资近2亿元。
  因为造假比较“成功”,阜平县受到了保定市的表彰,今年又提出争取第一名(同类县)的口号。(张洪河、王永前:《一个贫困县的“数字造假”揭秘》2010年第15期《半月谈》)
  
  最近科技部一位官员直言,至少有5成已通过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不合乎条件,是靠虚假材料“操作”上去的。据了解,要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需要同时满足多项条件,包括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等。但据从事技术企业申报代办的中介机构透露,这些统计数据都可以在表上随便填,有些省区市需要社保部门出具证明,但很容易仿造,大部分地方甚至什么证明都不需要。
  “伪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了国家的优惠政策,骗取了国家资源,却不产出成果,使纳税人的钱财白白浪费。更为严重的是,统计数据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各级政府据此下判断,做决策,订规划,企业和公民据此安排生产生活,如果数据失真,很可能带来全局的和不可估量的影响。
  
  为什么“造假”会如此层出不穷呢?原因很简单:上面官僚主义猖獗,一方面,拍着脑门说瞎话,瞪着眼睛说硬话;另一方面喜欢听赞美诗、奉承语、表扬话,下面必然是热衷于擦脂抹粉,美化“脸蛋”,大唱赞歌,迎合“形势”,编造数字,应付检查,而把真正的民众呼声、民生诉求抛诸脑后。因为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心里都清楚:只要场面热闹、数据漂亮,搞到让上级满意,就能步步高升。
  统计造假的背后,还有变了味的考核体系在作祟。一个新市长上任后,自然要求统计数字做的比上任好看。对政绩的考核决定着市长的位子,保住“乌纱帽”,就成了官本位务必要“弄明白”的首要问题。
  辽宁省某建筑科研单位的一名干部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2008年底至2009年初,正值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一些地方面临“保八”的紧迫任务,而房地产等重大开工项目对于能否完成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对于东北来说,由于气候等因素,并不适宜在冬季继续开工建设,但由于有上级的“硬性”要求,各地也就有了相应的对策。
  他说,当时自己作为检查团的一名成员,来到某市检查开工建设情况,而该市为了应付检查,花钱雇佣社会闲杂人员或农民工等,制造出一批人在工地上忙碌施工的景象。上级人一走,雇来的人也就一哄而散,场面十分滑稽。
  西部某省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也遇到了同样的烦恼:他们公司一年的产值有800多万元,但当时政府在“保八”压力下,要求每季度都要报2000多万元产值,这样一年下来,公司的总产值达到近亿元,虚报了10倍还多。
  在目前的体制下,数据与一些政府官员的政绩息息相关,因此,为了取得“政绩”,不惜层层涂脂抹粉,大玩数字游戏。此前,国家发改委在给全国人大呈递的报告中,列举了我国GDP的地区汇总数据与差距较大的五大原因,其中一个就是“近些年来,GDP被广泛用于各种形式的政绩考核,少数地方政府尚未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统计数据往往存在系统性高估的倾向。”
  辽宁某地一名县委书记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上级下多少指标就能完成多少指标,并且下什么指标都绝对能完成。怎么完成?有的地方拆东墙、补西墙,提前征税。比如说对一家企业今年应征300万元税款,但政府要征400万元,提前把下一年的部分税收也征了。今年的经济指标是3000万元,实际完成了3700万元,那么就把700万元留下来,算到下个年头。
  把“乌纱帽”和数字挂钩,不完成高指标就要“摘官帽”,就要“一票否决”,不造假不行。为了突出亮点,西部某省一个地级市领导在一个非公开场合透露,2009年省里为了突出一个国家级经济区的“领头羊”地位,将这个经济区所属城市的GDP增速调高,而他所在市的GDP增长速度本来排在前面,因此这一原因“被靠后”了。
  还有的为了平衡关系,某市下辖各市、区、县的经济增长数据,需由各地领导一起开会协调、商量,最终出来的数字,要尽量让各地都能接受。
  辽宁省一位从事统计工作的专家表示,如今统计工作抗干扰能力很差,统计数据由地方统计部门搜集和汇报上报,地方统计部门的干部也主要由地方管理,经费也主要依赖地方。而统计数据又与干部的奖惩、升迁密切相关,如此一来,统计数据就成了反映各级领导的“政绩单”。这张“政绩单”又由领导自己任命和管理的干部来填写,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很容易遭到破坏,这是制度设计上的漏洞。
  
  民间流传一幅对联,是当前各地“造假”现象生动的体现——
  上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
  下联: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
  横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
  笔者禁不住深患忧虑:千万不要让为中国这艘大船在一片“造假”的汪洋中沉没了啊!!……(以上资料均来自2010年第15期《半月谈》)
  
  2010-8-20星洪于青馨家园
 
[文章来自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gsbh/article_20100820162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