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出钱让被拆迁者与己对薄公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35:31
3年前,因自己经营的汽配城被区政府强行拆迁,四川商人古魁要告区政府。无奈之下,区政府自行出钱,让古魁与自己对簿公堂。
这场“官让民告官”的官司到如今已经两年了,法院依然没有作出最终判决。这让军人出身的古魁一直有一种“被悬在空中,无法着地”的痛苦
法治周末记者尹丽 发自四川成都
作为一个商人,古魁的“成名”多少有些尴尬。
2003年,在他担任董事长的将军汽配城风光开业、并有望成为“全国第二大汽车零配件批发城”之时,他还只能算是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小有名气”。
然而,时隔半年,将军汽配城被政府认定为“非法建筑”,进而被强制拆除。这让他一夜之间,从“富翁”沦为“负翁”。
史上最牛原告
事实上,成华区政府早已感觉到了古魁的“危险性”。
据说,只要他一靠近区政府大门,门口的值班人员就会用对讲机报告:“古魁来了!古魁来了!”而在他频繁“造访”区政府的一段时间,几位政府官员下班后只敢从后门离开。
如此看来,古魁简直就是一个惹不起的“黑道”。
不过事实上,军人出身的他,曾担任中国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还是四川省工商联汽车汽配行业协会副会长、成华区工商联汽车汽配行业协会会长。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还开着车赶赴灾区彭州救援。
最终,倍感压力的成华区政府作出一个让众人颇感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决定———花钱“邀请”古魁起诉自己,以期把双方的矛盾引导到法律平台上解决。
古魁也并非没有动过和政府打官司的念头。只不过,政府给自己的赔偿款连还债都不够,更何况还要花钱请律师、支付上百万元的诉讼费呢?况且,他还多少有些担心,“政府是否在作秀”?
尽管有疑虑,古魁还是接受了政府的解决方案。
于是,“告官”的古魁不仅分文未掏,成华区青龙乡街道办事处还拿出10万元,作为古魁打官司的启动资金,借给他支付请律师的费用以及其他诉讼开销。
“能让政府花钱请他告自己,真是太‘牛’了”。在媒体报道古魁与政府的官司之后,古魁一下子成了一些人眼中了不起的“人物”。
不过,也有朋友不断揶揄古魁:“政府都这样让步了,你还和政府要钱,你啊,就是太‘牛’了。”每每听到这样的话,他总是立刻把声音提高八度,一本正经地说:“要回我该拿的钱就是‘牛’吗?我觉得不找政府要钱才是‘牛’呢。”
事实上,古魁的执著不仅出于他的“牛脾气”,更是因为他实在是需要这笔钱。“因为强拆,我欠下了将近3000万元的债务,这还没把利息计算在内。”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在媒体的报道里,古魁还常常被形容成一个“倒霉”的人。
短短几年,他的生意居然一波三折,且都与“拆”有关。在开将军汽配城之前,他办过一个将军茶厂。当时,因为成都修路,导致他的茶厂两度拆迁。而被强拆的将军汽配城的位置,正是在茶厂第二次被拆迁后,政府给他安置的地方。
坚持把债还清
因为是生意人,古魁平日就有意识地了解了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而自从与政府在法庭上“叫板”之后,他更是专门买了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来研读。
现在,对于某些法律中的细节,他都记得很清楚,讲起来头头是道,还不时地打个比方。“你问我一些关于拆迁的法律法规,我大都能答上来,因为看得太多了。”古魁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而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古魁显得很有把握胜诉。
10月16日,他带着《法治周末》记者来到原将军汽配城的地址。
《法治周末》记者看到,位于川陕立交桥附近的这块地俨然已经成了商品房的聚集区。“从这头到那头,以前这80亩地都是我的汽配城。”古魁皱着眉头,左手叉着腰,右手手臂挥舞着对记者说,“这么一大块地,如果区政府说不该赔,或者不该赔太多,那就应该拿出法律条文来,不能凭空耍赖。”
看起来似乎无所畏惧的古魁也有担心的事情,那就是他所欠下的巨额债务。几年来,这笔将近3000万元的债务一直是压在他心头的大山。虽然遭到一些债主的厉声指责,但他表示,自己完全可以理解债主们的心情。“毕竟都是用汗水换来的,谁不会心疼呢。”
不过,还有一些债主似乎要放弃“要债”的念头了。他们多是了解古魁的朋友。不过,古魁却没打算趁此将旧账“一笔勾销”。相反,他列了一个详细的单子,依据借款的金额,由大到小,将债主的姓名等个人资料进行了排列。
“借款比较多的,我会先还;但借款相对少的,我也不会忘记。”古魁用坚定的语气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会坚持把债还清。”
在古魁看来,即使是自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不能忘记“信誉”二字。他颇有感触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两个字是他经商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正是因为自己重信誉、口碑好,才会在他已经欠下3000万元的情况下还会有人不计回报地借钱给他。
除此之外,古魁还很守时。与人相约,他定会准时出现在约定地点。
“有人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而我更重视信誉这种个人的‘无形资产’。”他向《法治周末》记者阐释自己对“信誉”的理解:“如果把钱存入银行,也有可能会被人盗取。但信誉不同,只要你坚持,别人永远都抢不走这笔财富。”
“刁民”等待判决
由于和区政府关系闹僵了,又必须把生活维持下去,再加上一种不甘心自己辛苦创下的事业到此为止的心情,古魁选择了“去别处做生意”。
古魁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实际上,他和当地法院、政府的一些人私底下关系还是不错的,时不时会约出来喝喝茶、聊聊天。言语之中,官员们对这个与政府作对的“刁民”还多了一分钦佩。
“讲信誉、有魄力”是他们给古魁的评语。
偶尔,这些朋友也会打听他的案子“进展如何”。不过,他说:“我从没有想通过他们的关系帮我打官司。我总是觉得,我一个人就可以了,‘有理走遍天下’嘛。”
2008年9月25日,成华区人民法院第一次开庭公开审理了古魁诉区政府、国土资源局成华分局、成华区土地统一征用办公室一案。
2009年1月5日,该案第二次开庭,这次开庭时间长达11个小时。两次开庭后,质证、辩论等环节已经走完,只待法院宣判。
可是,离法院第二次开庭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古魁仍然没能看到法院的一纸判决书。
“我选择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我会妥协。成华区法院也多次派人来调解,可是我真的不想要调解了,我就希望法院能尽快作出公正的判决。”他说。
10月18日,《法治周末》记者来到成华区法院。该法院相关负责人以案件正在审理之中为由,婉拒采访。
但古魁早已成为法院上下人尽皆知的人物。
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古魁表现出一直“被悬在空中,无法着地”般的痛苦:“判政府不应该赔偿我也好,甚至判我应该赔偿政府也好。总该给我一个结果吧。”语罢,他停了停,又补充道:“这个结果应该是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果。”
',1)">您已欣赏本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