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企业之品牌危机(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8:56
                                     浅谈中国企业之品牌危机(原创)                                                                                             陈永佳/文   摘要:早在汉唐时期,中国就有很多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如:“丝绸之路”、“唐三彩陶瓷”、“汉服”等等.这些都使得中国开始走向世界,领先于世界.但在如今,我们抵抗住了外来武力的侵略,却抵挡不住外来企业的“品牌侵略”,看看现在我们所用的,吃的,穿的,玩的,都有很多被外来品牌所占领,中国的民族品牌汲汲可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团结起来,重振民族品牌的雄风,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拥有自己的地位,才能从“世界产品大国”走向“世界品牌强国”!
 
关键词:中国企业,品牌,危机
 
一,品牌的解释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它的中文意思是“烙印”,它又叫牌子,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给品牌的定义是:它是一种名称,术语,符号,标记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结合,用于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 品牌与产品的名称是有区别的.产品名称主要体现的是辨别功能,将一产品与另一产品区别开来,产品的个性难以通过名称表现出来.而品牌则是产品个性化的表现,它是产品个性化的浓缩,消费者通过产品的品牌,能清楚的知晓各种产品的不同之处,同时品牌也倾注着消费者的情感,它是消费者认同感与产品个性的完美结合,从品牌上可以看出生产经营者的信誉度,知名度,服务态度等等的优劣程度,因此说品牌不同于名称. 品牌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尤其在竞争特别激烈的今天,它的内涵越来越广泛,主要有品牌营销,品牌广告,品牌公关,品牌文化,品牌质量,品牌价值,品牌CI等.
 
二,品牌的作用.

  1,品牌可以产生聚合效应.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占有率,知名度与美誉度都很高,促使企业不断壮大,进而企业会进入多个市场,但在进入的市场中有许多固有的品牌,企业凭借着强大的品牌优势,依靠企业的规模,兼并收购已有品牌,形成品牌垄断.由于具有聚合效应,企业在市场开拓中,应该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利用集团化的规模曲线效应,提高企业品牌的竞争力,反过来也进一步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品牌可以塑造扩散效应和产品忠诚效应 扩散效应很象“爱屋及乌”的效果,是指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着极好的印象,进而使他们对企业产生好感与信任,当企业以原有的品牌打出新产品之后,由于消费者对原有品牌及企业整体的好感,从而接受企业的新产品. 而产品忠诚效应是指企业品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后,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极高的威望,表现出对品牌的极度忠诚.他们认为:本品牌的产品可靠,质量好,买此种产品是一种享受,此种品牌就如同磁石一样强烈的吸引着消费者.因此,他们会不断地,重复地购买此种品牌的产品,促进产品的销量,提高此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形成品牌的良性循环.
 
  3 ,资本的增值效应 这是指品牌可以作为无形的商品进行买卖,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品牌本身的价值也在逐渐攀升.例如,海尔2003年的品牌价值为530亿人民币,到2004年时品牌价值升到612.37亿人民币,可见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摇钱树”.
 
  4,品牌是企业进军市场的战旗和身份证. 商场如战场,品牌就是商战中的一面旗帜.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家电产品进入中国时,依靠的就是产品的品牌,如“东芝”、索尼”、“松下”等,就凭着这几面旗帜,日本迅速打开中国的大门,很快就占领了中国的市场.
 
三,中国企业面临的危机形势。
 
1,洋品牌侵占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1)餐饮业:美国的两位快餐巨子—“麦当劳”和“肯德基”长久称雄于中国食品业,中国的老字号: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兰州的“牛肉拉面”,等等在外国联军的攻击下,似乎也无力抵抗.
(2)汽车业:在德国“大众”,日本“丰田”,法国“雪铁龙”等的品牌汽车前面,中国的东风,解放显得无能为力,到现在也没有属于自己民族品牌的轿车;
(3)日用品业,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美国的“宝洁”,英国的“联合利华”生产的产品在中国的占有率为80%以上,中国的民族品牌占不到10%的份额;
(4)体育用品业:美国的“耐克”,“锐步”;意大利的“阿迪达斯”盘踞着中国市场,国内的“李宁”,“回力”也显得力不从心;
(5)高新技术业:美国的“微软”,“IBM”,“摩托罗拉”,荷兰的“诺几亚”,韩国的“三星”,德国的“西门子”等占领着中国信息市场,国内的“联想”,“华为”也是在孤军奋战,后备力量太少; 这里就不再举例子了,太多了.
 
2,民族品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太弱. 

     民族品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虽然在近几年来有很大的提高,但这都呈现出行业少,规模小,数量少的弱点.进入世界500强前50名的中国企业只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海尔这几家公司而已,且都集中在金融业和信息业,其他产业几乎为零.然而,中国企业有很多都是通过与外资合作,最终也难逃被外资收购兼并的命运,如“大宝”被“强生”收购,“小护士”外嫁“欧莱雅”;徐工事件等,现在又出现娃哈哈与达能的品牌争夺战.最终会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中国的民族品牌只是靠着数量极少的企业品牌在孤军奋战,是很难形成一种有疑聚力的对抗外来品牌入侵的利器,更不要说要冲出中国,走向世界
 
3,老字号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够. 

    我国有很多老字号,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同仁堂”药店,上海的“全聚得”烤鸭等等.但是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在全国2000家老字号企业中,几十年来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效益较好的只有10%左右,更不要说我国的老字号品牌要进军外国市场了,这更显得力不从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老字号的体制老化.与国外百年企业多是家族企业不同,中国的许多老字号企业都是国有企业,这种体制企业活力的焕发.其次,老字号的产品老化.我国老字号企业大多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工艺,传统的管理,企业和产品仅仅靠老字号的品牌支撑,产品质量和市场推广都很不到位.再次,老字号的经营老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和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最后,老字号的生产老化.由于是小批量或手工制作,老字号的产品质量,口味等缺乏稳定性.比如德州扒鸡,其口味是独特的但因为是人工生产,其配方就可能有较大的随意性,每个厨师做出来的味道就会有差别.
 
四,造成品牌危机的原因
 
1,企业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使消费者很难对该企业的品牌进行判断。

      中国几乎所有优秀公司都在或多或少的进行着多元化的努力,而几乎所有优秀公司的危机与衰亡都与公司的盲目多元化扩张战略有关。如盲目进入地产、金融、汽车、医药等行业,有的企业几乎所有行业都包括!这样不仅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产生严重混乱和负担,如果决策层对危机事件处理不好,经营不善,或者各个部门协调不配合,则各个部门会产生混乱、恶意竞争、效率不高等问题,而且对消费者而言也会产生对该企业的品牌判断模糊,从而对该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信任度和依存度都会大打折扣。而相比外国企业之下,如“雀巢”、“大众”、“宝洁”等品牌,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雀巢”是奶制品品牌、“大众”是汽车品牌、“宝洁”是洗涤用品品牌等。从而很快就会被消费者所认知,所接受,所依存。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多元化经营总体来看并不是一种成功的经营模式,也不是企业发展模式的潮流。在世界“财富500强”的前10名中,只有通用电气是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2,中国企业大都不了解外国人需要什么。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更是重要的环节。如果我们对外国人的文化,爱好,性格等方面有了总体上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再进行系统的分析(包括对该国竞争对手的分析,对自己的实力分析,做到知己知彼,从而得出是否进军海外市场的结论,这样我们的产品就必将在别的地区,别的国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例如,日本丰田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准备争夺美国的高档豪华车市场。为此,该公司派出专家小组前往美国,与山姆大叔同吃同住,观察记录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并运用问卷访问、座谈会等方式,深入调查美国人开车、坐车的方式、姿势习惯、平常会在车里干些什么及对轿车的每一细节的要求。经过5年多的呕心沥血,推出了凌志车。如今凌志已经在美国站稳了脚根,一项调查显示全美前500强大企业的财务总监首选车便是凌志,连全球首富比尔。盖茨的坐驾也是凌志。
 
3,只注重眼前利润,不注重诚信经营。

         根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3年,而外国企业美国11.2年,日本8.9年,欧洲7.6年。为何会产生如此的不同寿命?就是诚信出了问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说:“商人本来最怕失信用。他总是时刻小心翼翼的按照契约履行所承担的义务……”其实,经商的法则之一就是诚信。而国内的一些企业默认了一种“诚信潜准则”:对短期客户讲诚信少,对长期客户讲诚信多;对小客户讲诚信少,对大客户讲诚信多;一般时期讲诚信少,特殊时期讲诚信多。正是因为“诚信潜准则”的存在,才会出现假酒、假烟、假药、假奶粉……从而使多少企业从此消失?使多少资源造成浪费?使多少人失去生命?这种企业眼光不仅犯了短视的错误,对企业的长期经营受到制约,而且这种只看重眼前利益,不讲诚信经营的做法怎么能树立企业形象?怎么能塑造品牌?怎么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4,不重视品牌的保护和塑造。

          近年来,由于缺乏品牌保护意识,老字号商标纷纷被抢注.“竹叶青”在韩国被抢注;“凤凰”在印尼被抢注;“阿诗玛”在在菲律宾被抢注;“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孩子辛辛苦苦养大,却是别人的,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品牌意识的缺乏,造成品牌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塑造出一个知名品牌将会永远与暴利联系在一起,“暴利”品牌的魅力所在,它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附加值。拿我国服装行业来说,同样质量的服装,国内生产的卖八九百香港生产的却可以卖到五六千,而意大利名牌产品却可以卖到上万元。这靠的就是品牌的附加值。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在华商大会是就曾指出:华商的缺点就是‘只重利润,不重品牌’。向李加诚这样知名的企业家,也没有塑造出一个世界一流的品牌,他做房地产,用的是‘和记黄浦’,而他做新经济,用的是‘盈科’。他还说“一个没有品牌的企业,注定是个做不大的企业。”而且以崇尚品牌是世界的潮流,真正优秀的企业家只能是顺应潮流而动的。
 
5, 国人崇洋心理和企业的不自信。
 
6,中外企业服务意识的差异。

          可能是因为中国文化,意识形态与外国存在差异,所以中外企业在为顾客的服务态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假设我们在国内某商场不小心把一种很名贵的物品摔破的话,商场的售货员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先生,不好意思,你摔坏了这里的物品要照价赔偿”!但假如你是在国外的商场碰到相同的情况,可能售货员会说:“先生,您没事吧,不好意思,这里服务不周,下次决不会让这事再发生!”如此以来,顾客的反应将是决然不同的,国内的商场虽然不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品牌效应将很难树立;而国外的这家商场不仅体现了一切为了顾客的承诺,信誉将由此树立,而且它的品牌将会很快得到塑造,从而迅速抢占市场。
 
五,总结:今后世界的版图是由品牌来划分的,国家与国家的竞争除了经济层面的竞争,还有文化、军事、政治等层面的竞争,但最终都会表现为品牌的竞争。中国企业要从自己实际出发,准确定位,诚信经营,品牌策划,了解市场,增强意识,团结合作等方面做起,然后做大,做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品牌大国将统领世界市场,希望这不是一个梦!


 
参考书目:
 
宝利嘉顾问编注《品牌体验》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1月

陈放编著 《品牌策划》

宋联可吴应泉著《百年老店是怎样炼成的》东方出版社 2004年9月

曾朝晖著 《中国式品牌—攻略篇》 东方出版社 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