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标的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21:09

对新课标的认识

                                                                                                                实验一小       冯素英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的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紧扣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作为中学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新型的教与学互动关系。

一、新课标的新理念

1.强调每个学生都要以良好的心态发掘自己的潜在智能,努力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独立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去探究解决问题,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2.强调大胆尝试、勤于动手,学会通过“做中学”,通过亲历事实索取反思体悟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3.强调在与同学、与老师、与社会人的交往沟通、合作探究、团结拼搏中,进行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学会用合力提升自己,用合力促进共同发展。

4.强调在自主互动中学会寻找事物整合点进行综合思维,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实现个性智能建构。

二、新课改的内容和要求

1.转变教育教学功能。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突破学科中心,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新课程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总量上进行了精简,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新课程在选择内容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努力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克服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和"偏"的弊病。

4.改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功能。改变以前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突出发展性评价,使评价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新课标与原大纲的区别

1、价值取向不同 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未来国民素质的培养,而大纲着眼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导教学工作。

2、课程目标不同 新课标规定,各门课程都要以三维目标整合发展养成素,而教学大纲以学科知识为核心,是单一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3、课程结构不同课标规定,基础教育课改采用复合型课程结构,而大纲采用单一分科课程。

4、教与学的方式不同:新课标要求教学互动式,大纲是知识讲授式;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在发展的方式,大纲指导下是被动接受式。

5、课程实施过程不同课标要求采用的是开放的、完整的复合型教学结构过程,而大纲则是封闭的、单一的学科课程教学结构过程。

6、课程评价不同课标规定采取多元化评价,突出过程成长评价。 而大纲采取一元化评价,一次考试、分数评价。

7、对教师素质要求角色要求不同 课标要求教师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管理者,而不仅仅是知识讲授者,知识的搬运工,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素质。

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标1、关注单元教学目标,营造和谐的单元教学生态

    主题单元这一语文教材编排方式,是将若干篇体裁不同、风格各异、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同一主题的文章组合成一个单元,使学生能从不同文体、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手段、不同语言风格中学习语文、认识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有整体意识,关注单元学习目标,即将主题单元下属的全部课文看作一个整体。由此出发去设计整个单元的教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将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连缀起来。也就是打破以往单篇课文教学的思路,在单元目标的统摄之下,对教学内容作重新建构。从这一意识出发,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就要服从于单元设计。如果将一个主题单元的教学看作一部电影;那么必须分清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谁是群众演员,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因此在设计主题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在对教材的钻研、对文本的品读上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突出重点。对于一个主题单元来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桥。每篇课文突出一个方面、解决一个问题,更能形成合力,营造出单元整体和谐的教学生态。

    2、三维目标的确定和设置要具科学性和可测评性

    三维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三个因素:教材、学生和教师。教材的重点是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而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是实施目标的前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个性也是确定和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相同教材,同样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来教,其教学效果不一样,这是教师的条件使然。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以上三方面的因素。

    教学目标的设置务必“少而精”,避免“多而杂”。这是因为“多而惑”,“少则得”。一堂课能够比较好的解决一两个问题,达成一两个目标,这就是好课。目标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似懂非懂,犹如“夹生饭”,怎么下咽?长此以往,会大大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每堂课也不必都是三个目标,好像不是三个就不全面似的。三维目标是个整体,落实一个必然牵动另外两个。知识学得扎实,能力容易形成,情感、价值观相对也就容易提高。所以,每堂课不必都是三个,突出一两个,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另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与否,达成到什么程度,最好是当堂检测,及时修正。检测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可以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也可以分散进行.                  

对新课标的认识                                                                                                      实验一小  冯素英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的明白,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教育理念下编制的,通过学习我接受了新课程新教材的洗礼。

我想说的几点体会是:1、新课程立足于“让每个孩子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的整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获得发展知识的方法,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态度、情感和探索的价值观形式。由此可见,新课程迫切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2、众所周知,几千年来形成的比较稳固的“师道尊严”为特征的师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依然根深蒂固,对教师有着深刻影响。而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实验将促使教师角色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3、新教材的实验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创造平台,我们可以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上取得突破。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上,可以照顾不同学生的差异,设计多种活动方式,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注重实践性、创造性、放开性、多样性、活动性。

4、新的课程体系对教师运用现代技术也是一个严俊的挑战。要求我们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教学之中。

总之,在学习新的课标中我领略到了全新的教育观念,增长了许多知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