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存在”的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09:53

“存在”的认识

李长征

有许许多多的“存在”:一个苹果;苹果中的红色;一个声音;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的过程;火;温暖;语言文字;脚趾的疼痛;政府;事件;道德;法律;风俗;情感;理想信念;回忆的情景;想象之物;心中的愁苦;强烈的欲望等等。

这些存在是有区别的,有些存在能够独立存在,有些则无法独立存在。苹果能独立存在,但是苹果的红色不能独立存在;木柴能独立存在,但是火不能离开木柴而独立存在;人能独立存在,但是人的脚趾的疼痛不能离开人而存在;镜子能独立存在,但是镜像不能没有镜子就存在;树能独立存在,但是树的影子就不能离开树而存在;道德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社会就没有道德;理想是存在的,但是没有人就没有理想等等。如果再区别一下,有些存在不能离开它物而存在,例如火和镜像;有些存在不能离开人和社会而存在,比如理想、道德、法律。我们用下面的图来表示存在的分类:

独立存在

非独立存在

依赖于物而存在

依赖于人而存在

红色、关系

疼痛、温暖

语言文字

理想信念

镜像、影子

 

苹果、木柴、人

虽然这些存在有着如此的差异,但是它们都存在,起码对于人、对于部分人、对于某个人是实在的存在。而且非独立的存在与它所依赖的东西不同,比如火不同于木柴,镜像不同于镜子,理想不同于大脑,语言不同于人。不仅如此,非独立存在的东西与它所依赖的东西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火能使人温暖,但是木柴就不能使人温暖;脚趾的疼痛使人痛苦,但是脚趾并不是人痛苦。总之火、影子、疼痛、情感、信念、语言等这些东西不仅存在,而且对于人还是一种实在的力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用另一种分类方式,我们可以把这些存在分为物质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物质的东西是独立的存在,精神的东西是依赖性的存在,它起码依赖于人、依赖于大脑这种物质性的东西而存在。但是即使是这样,精神的存在对于人仍然是一种实在的存在,是一种实在的力量,影响着人。也就是说精神虽然离不开人而生成,但是它产生后,对于人它又是一种实在的存在和力量,能够对人产生出影响力,例如道德观念、理想信念、情感愿望等等都会对人产生出一种精神力量。理想、信念、道德、语言、文字、艺术、文学、想象、猜测等等现象,虽然要有物质性的东西作为载体,虽然不能离开人和大脑而存在,但是对于人它们都是一种实在的存在,是一种实在的力量。

我以上的分析是想纠正这样一个问题:不要一提到存在就是物质的存在,把精神存在还原到物质存在中去,进而否定精神的存在。精神存在虽然依赖于物质、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但是它又是一种不同于物质的存在,有着不同于物质的作用,就像火虽然因木柴而产生,但是却是一种不同于木柴的存在物,火能温暖我们,而木柴不能温暖我们;影响我们的是文字中的思想,而不是文字本身。

人是一种生物,生物需要不断的生成。玉米长出叶片、秸秆、最后长出苞米,苞米是从玉米秸秆上生长出来的,它不是秸秆,它是玉米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人也是一个生物,它生长着身体,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它生成了精神,精神作为人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同于身体的部分,它依赖于身体但是不同于身体,是另一种存在,玉米中的秸秆和苞米都是物质性的存在,但是人不纯粹是物质性的存在,或者说人之为人主要不是因为它的物质性的存在,而是它的精神存在,人死了,变成一个纯粹的物质存在体,就不是人了。因此人是由身体和精神组成的东西,而精神是一种不同于物质的存在,试图用物质的存在来理解精神,或者把精神还原为物质,是一种物理主义的神话。所谓物理主义就是试图把所有的存在变成物理的存在,用物理的规律来解释一切现象的企图,这是科学的滥用。对于精神我们知道它是什么:我的脚趾的疼痛、我的欲望、游子在中秋的思乡之情、我的思想、文字的意义等等,我们都知道这就是精神存在,但是它们不能还原为物质的存在,它不是身体,不是大脑,不是脑细胞,不是信息,不是神经信号,不是文字,它就是一种不同于物理的存在,它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如果我们只承认世界上只有一种存在,那就是物质的存在,我们根本就无法理解什么是精神存在,什么是生命。对于精神,现在人们喜欢不是否认它的存在,就是把它变成物质的属性或功能。我可以肯定地说,精神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物质的属性,更不是物质的功能,因为它根本就是一种不同于物质的另一种存在。

我们都知道精神是什么,但是一旦试图把精神还原为物质,或者试图用对待物质的方式来理解精神,我们就根本找不到精神的存在,就不知道精神是什么了。行为主义者、物理主义者、人工智能这就是这样去做的。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看清物理主义的错误,让我们认识一下各种世界的存在,通过对这种存在的分析来说明存在的多样性,并说明试图把世界归结为一种存在——物理的存在——的思想的狭隘和错误。

“人化世界”的存在。

在常识看来,自然界是一个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世界,它的存在是自在的,是与人无关的,不依赖于人的存在,是一个客观自在的世界。但是哲学的认识打破了这种常识观点:自然界不是自在的、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是通过人而生成的世界,是一个人化的世界,没有人自然界就没有颜色,没有人自然界就没有声音。哲学发现了这一秘密,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一事实的存在。自然界是一个人化的世界,只不过我们不能自知这一点,只有通过哲学的分析,自然界对人的依赖性才显现出来,我们才能认识到它是一个人化世界。精神世界是一个是实在的世界,是一个依赖于人才产生的世界,对于这一点是自明的,我们是自知的;但是自然界对于人的依赖性,对于人是遮蔽的,我们不能自知的,只有通过哲学的分析才对人显现出来。就像疼痛对于大脑具有依赖性,但是我们不能自知,我们感到疼痛是在脚趾上,是与大脑无关的,是脚趾的疼痛,但是现代医学试验证明了没有大脑,或者切断脚趾与大脑的神经联系,就没有疼痛,这就是感觉的特性:依赖于我但是又表现为独立于我。自然界同样如此,它依赖于人,是人化的产物,但是却表象为在人之外,独立于人,这就是世界的秘密。

其实对于自然的秘密科学家早就发现了。伽利略和波义耳认为,颜色、声音等属性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它们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官,在客观的世界中有光线没有颜色,只有遇到眼睛,才会生成颜色;在客观世界中,有声波没有声音,只有遇到耳朵才生成声音。但是世界的秘密就在于:这些存在依赖于人,但是我们感觉不到,不能自知,这些存在没有人就不会生成,但是我们把它们看作是外在的、自在的、客观的、不依赖人的。这就是我们面对的自然界,一个人化的但是对于我们又表现为是自在的世界。

人化世界的观点破解了这样一个难题: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眼前的世界?在自在的世界中,根据科学家对于看的解释,看是光线从外物到达我们的眼睛,我们不可能看到外在的世界。但是如果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一个自在世界,而是一个人化的世界,是通过我的眼睛才生成的世界,我看到的东西是通过我的眼睛而生成的东西,那么人看到眼前的世界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而不是像科学的理论一样无法解释通的。

自在世界:

但是人化世界不能凭空化出来,如果没有物可化,只有人是化不出一个自然界来的。因此在人化世界之前必有一个没有人化的世界,这就是自在世界,也就是康德的物自体。这个世界是一个与自然界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不能看到它,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其实如果我们能直接看到它,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它就成了一个与自然界一样的世界,那么人化它就是没有必要的多余的事情了,正是因为它是与自然界不同的一种存在,是一种不能看到、无法认知和把握的世界,才有对它进行人化的必要,通过人化才产生出自然界。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存在:自在的存在、人化的存在、精神的存在等。这些存在是完全不同的存在,虽然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的联系,自在的世界是自然界的前提,自然界又是精神世界产生的基础,从自在世界到自然界的人化是我们不自知的,精神世界的生成是我自知的。但是这三者是不同的世界,物理主义的做法,只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否定精神世界的存在和自在世界的存在,就是用存在的单一性来代替世界的多样性。这种把世界简单化的倾向是各种矛盾的根源。

可能世界的存在:

老鼠面对的世界与我们面对的世界肯定不同,正常人面对的世界和色盲的人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不同的人和动物面对不同的世界,这些世界对于不同的主体都是实在的客观的对象,因为每一个人都是面对因自身而化出来的世界,如果我们与他人或者其他动物有着同样的身体,我们就能进入它们面对的世界,看到它们所在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但是我们必须持有这样的信念:不论我们面对的世界与狗面对的世界有多么不同,也就是通过不同主体化出来的世界不管差别多大,自在世界对于我们都是共同的,有一个独立于任何主体的自在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前提,我你他和狗所面对的世界都是在这个世界的基础上生成出来的,都是对这个世界的“人化”,这个世界是人化世界的根基。也就是说世界上只有一个自在世界,但是有无数个可能世界,也就是人化世界,每一个主体都有自己面对的世界。

生活世界的产生:

每一个人都面对着一个自己的人化世界,但是人类生活在一起,为了生活的需要,就需要对人化世界进行同一,把每个人的人化世界统一为人类共同的生活世界,大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之中。这种同一是在人类共同生活实践中实现的。例如,一面旗子,正常人看来是红绿两种颜色,张三是个色盲,他看到的旗子是绿色的,假如有一个特殊的人,他看到的旗帜是三种颜色,这就出现了人化世界的多种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张三和那个特殊的人就会否定和放弃自己人化出的世界,认为是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把旗子看错了,真正的旗子是红绿两色的,从而实现了人化世界的同一。而且由于人化世界是人不自知的,人们把它看作是一个外在的独立于人不依赖与人的外在世界,赋予人化世界以绝对的客观性。这样生活世界同一起来,成为一个绝对客观的同一的世界。

常识和哲学是对世界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

常识把生活世界看作一个前提,我们在生活世界中存在,进行认识和实践。生活世界对于常识是一个自在世界,绝对客观的世界,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能够认识和改造的世界,它是我们生活的舞台,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但是哲学把生活世界看作是一个结果,一个产物,它不是前提而是结果,不是根本的而是生成出来的,不是自在的而是因我才存在的,不是与人无关的,而是通过人而人化出来的。常识的任务是描述这个生活世界,改造这个生活世界;而哲学的话题是回答这个生活世界是怎样生成的?它的生成的依据和原因是什么?人在这个世界的生成中的作用是怎样的。对于生活世界中的现象,常识有自己的理解;对于生活中的现象,哲学家也有自己的解释。这是对生活世界的现象的两不同的思维和解释方式。下面我用一个实例来说明二者对生活世界解释的不同:

一个色盲和一个眼睛正常的人同时看一个画面,色盲的人看到的是一个绿色的画面,眼睛正常的人看到的是一个红绿相间的画面,色盲的人和眼睛正常的人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对于这种现象,常识的解释是:这个画面是一个客观外在的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对象,颜色是对象的客观属性,这个画面有红色和绿色属性,正常得人看到了对象的属性,色盲的人只是看到了对象绿色的属性,因眼睛有缺陷而没有能力看到对象红色的属性。如果有一个特殊的人,在它看来画面有红黄绿三种颜色,而不是两种,常识同样认为,这个人的眼睛有毛病,把对象看错了,三种颜色是一种错觉,对象只有两种颜色。这就是常识对这个生活中的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但是哲学的理解与此不同,在哲学家看来,这个画面不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它是一个人化的对象,它的属性不能不能不受人的影响,色盲人看到画面是绿色的,是因为,它的身体(感官)把对象生成为这个样子,因为它的感官与正常人的不同,而那个特殊的人由于它的感官与正常人相比更为特殊,所以经过他而人化出的对象就是三种颜色。在哲学家看来不是客观的对象本身有多少中颜色,而是人通过自己的身体人化出来了多少种颜色。

再举一个声音的例子:人们从口中发出一个声音;在天空中飞机飞过后,留下一个声音;我对峭壁喊话,我听到在峭壁那里有一个声音,这就是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对于声音,常识看来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它因某物而生成,它短时间内存在空间中,它在我们的口中、在天空中、在对面的山间峭壁那里存在着。但是哲学家提出了反驳意见:如果声音真的在客观的空间中存在,它的存在与人无关,那么我要听到声音就需要声音从远处传到我的耳朵中,但是如果它真的到了我的耳朵中,它就不能还在远处存在着,如果它一直在远处存在着不到我的耳朵中来,我还能听到在远处它这是矛盾的。哲学家的解释是,在自在世界中没有声音,只有声波,声波到达人的耳朵经过人化生成为声音,由于人化的声音表象为客观外在的,所以它听起来在外在的空间中存在着,但是它不是自在的东西,是人化的产物,由于是人化的产物,表象为是外在的,所以我们既能听到声音,又看到它在外面的空间中存在着。

梦境、幻觉

梦境对于做梦者是一个实在的存在,它存在着并且对做梦者产生着影响,虽然它是一个不能离开大脑而存在的存在,但是对于孟者它是一种实在的存在,梦境由大脑生成,但是它不是大脑本身,它是一种精神存在,是一种不同于自然实在的精神实在。幻觉同样如此,它因大脑的异常而生成,但是对于幻觉者它又是一种实在的存在,并对幻觉者产生影响,虽然在自然实在中找不到这种存在,但是它存在着,因为它是一种不同于自然实在的精神实在。

镜像和虚拟实在

镜像是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现象,它不是一个自然的空间,而是一个依赖于自然物生成出来的空间,这个空间我们不能直接进入,它是一个按照物理实在无法理解的空间,它在方向上是一个反空间,在自然界中决不可能由这样的空间存在,在镜像空间中我的左手是我的右手。按照人化世界的理论,这个世界只能是一个特殊的人化世界,这个空间是一个不同于正常的人化空间的非正常的空间。

虚拟实在是在当今社会的航海和航空模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现在科技技术,创造出一个模拟自然实在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是创造的出来的,离开了制造它的设备它就会消失,但是它一旦创造出来,对于一个实验者就变成一种新的实在,它存在着,对实验者产生着与自然实在近乎同样的影响,这个世界是一个不同于自然世界的虚拟世界,它是创造出来的,但是却是实在的存在。这种实在是由自然实在产生出来,但是不能等同于自然实在,就像梦境是由脑产生的,但是它不是大脑,它是另一种实在。

存在是多样的复杂的,妄图用物理主义的存在来代替所有的存在,从而否定其他存在的观点是科学主义的神话和滥用的结果,必须予以消除。(20071111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