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看好“炮轰铁道部”:一团和气无助和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3:26:05
《人民日报》22日发表时评称,常见一团和气,一旦看到不同部门、不同行业或不同级别官员间的争论,公众总是有些不适应。比如眼下争论热烈的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就今年雪灾期间广州火车站春运问题追问铁道部事件——前者因质疑言辞激烈被称猛烈“炮轰”;后者虽回应及时,却因回应高调被指强硬“反击”。
其实,“炮轰”也好,“反击”也罢,至少从目前当事双方的公开表述来看,虽不乏观点争执,对错辩驳,也都还属于摆事实、讲道理的范畴,也非如一些舆论所言的“无礼与粗鲁”。
但公众还是有些不习惯,为什么?
文章称,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一团和气”式的民主。这种“和气”表现在一个单位内部,就是在各种事项讨论会上,少见各抒己见,多的是千篇一律的“支持”和“同意”,慎言不同意见,更不轻易批评;表现在不同行业与部门之间、上下级行政机构之间,则是乐见“指导”与“合作”,少见“挑刺”与“批评”。
“一团和气”式的民主表面看起来很和谐,却对实际工作不利。就眼下这一所谓的“炮轰”事件而言,郭锡龄的声音至少代表了一部分群体的意见,不管意见是否完全准确,其所援引的数据和例证是否精确,但是,他能够“严厉追问”,便让人们欣慰于一个宽容开放的舆论监督环境,也让人们欣然于一种开门议政的民主政治风气。
而铁道部的公开及时回应批评,则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公众的心头之惑。作为部门的代言人,既未讳言其事闪烁其词,也非罔顾其他不予置评,而是利用互联网坦陈见解,公布事实,既表明了自觉接受监督的诚意,也反映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可以想见,倘若没有追问,倘若不及时回应,公众的困惑将依然存在,它并不会被地方与行业之间的“一团和气”所消弭。
文章称,民主需要协商,因为有协商,所以会有争执。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真相也总是越辩越清,只要是理性的、平等的、真诚的、不敷衍也不强加于人的观点与思想交锋,不谩骂、不人身攻击,争论又有何妨?
转型期的社会原本就存在多元利益纷争、多种思潮交汇、多样路径选择,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只要事关公众利益,不管是多小的事件,再多的争议都是正常而且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广泛的共识,才能寻找到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最佳角度。动辄将争论放大,上纲上线至“炮轰”或“反击”的高度,不仅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文章称,舆论当以平常心看待这个事件,让批评与回应在一个相对平和而不浮躁的环境里展开,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有更多的人愿意站出来,参政议政;才会有更多的政府部门愿意在第一时间公开回应、真诚应对。
官媒看好“炮轰铁道部”:一团和气无助和谐 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炮轰铁道部 政府购买市容管理,无助社会和谐 铁道部高调回应“炮轰” 被网友揪出两大漏洞 吉林四平副市长炮轰铁道部:票贩子源头在铁路局 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炮轰铁道部 铁道部发言人称其既违背事实又违背常识 广州政协副主席炮轰铁道部:抗灾多举不力 要撤职(新快报 2008-2-18) 蓝山:雪灾:几分天灾,几分人祸?——读“郭锡龄炮轰铁道部”之后的几个断想 铁道部回应广州政协副主席“炮轰”(新京报 2008-2-20) 罗瑞明:铁道部及时回应炮轰是应有的姿态(中国青年报 2008-2-21) 全国政协回应“炮轰铁道部”各级党委政府要倾听政协的批评建议(南方都市报 2008-3-3) 徐凯: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炮轰”铁道部始末(《财经》 2008-3-3) 全国政协回应“炮轰铁道部”各级党委政府要倾听政协的批评建议(南方都市报 2008-3-3) 团结不是一团和气 《一团和气图》明 朱见深 范正伟:围堵上访无助化解官民矛盾 人民日报:围堵上访无助化解官民矛盾 魔兽世界升级/露骨亡灵长肉 “和谐的魔兽世界”遭网友炮轰(南方都市报 2007-6-28) 述职述廉不要“一团和气” 官媒质疑铁道部:火车又相撞 部长总无恙 万众炮轰官民“退休”--“退休双轨制 铁道部任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小股民最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