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50:35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思路

  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 易莺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9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参"。理解“依然”、“窃窃私语”等词语,能结合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2、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作用下,帮助学生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班级网站、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2、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和信息搜集、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3、在“班级网站”这个学习平台上进行小组合作,展开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在网络环境的帮助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本文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第一段提出问题,激起读者的兴趣。 第二至六段,紧扣第一段提出的问题,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海底的景象。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引导学生了解、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我将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努力遵循“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三年级的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多,但求知欲强,他们对《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采用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提出自己还不太理解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利用专题网站进行关于海底植物、海底动物、海底矿产等方面的探究,解决自己的疑问。最后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受到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 教学媒体设计  2003年6月,我为自己所带的班级建立了一个班级主页“嫣然的家”,利用网络,为我们班的学生、家长、老师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宽广的交流、学习平台,也带领孩子们第一次走进了网络。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和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精彩。学生写得好的日记、作文,我在网站上发表以示鼓励;家长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尽可在留言板上与我倾谈;孩子们有什么困惑和快乐,也可以发布在网站里与我们交流和分享。同时,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我常在网站中添加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还设置了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栏目,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节课所制作的主题学习网页就设置在我们的班级网站中,帮助学生消除了陌生感,也让“到自己的班级网站中去学习”逐渐成为学生们的习惯,让网络真正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 本课的难点之一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由于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直观地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同时,也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