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59:27
五、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反复式思路
请看《莺》以训练阅读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策划:
1.用"分层归纳法"概括第一段、第四段的大意。
2.用"借词组合法"概括第二段的大意。
3.用"抽取句子法"概括第三段的大意。
4.用"内容求同法"对课文第五六两段进行概括。
教学中所进行的,是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不是单一的、平面的、短暂的,而是多角度的、反复的、长时间的。
像这样围绕一个教学中心,用反复的手法组织起富有层次的阅读训练,就表现出教学设计中的"反复式思路"。
"反复式思路"也叫"整体反复式思路""多角度反复思路"。这是一种多向式、多角度的教学思路。这种思路的特点是,着眼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深入地学习、品读课文。
上面所谓"整体",就是将一篇课文或课文的核心内容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板块"来处理,在每一次的阅读品析之中都是以"全文"或"整个部分"的面貌出现;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反复式思路的设计对象主要是一些精美的短诗、短文及课文中的重点片断,强调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从教材处理的角度看,"反复式思路"可表现为"点式反复"与"篇式反复"
"点式反复"起着"选点突破"的作用,用于教读课文精讲部分的阅读。
如《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的教学,可以朗读为线,组织起如下的活动步骤。
1.自由朗读,根据语境表达语气。
2.自由朗读,体味语境,读出情感。
3.听读体味,理解段中的描写层次。
4.轻声诵读,体味词、句的韵味和表达作用。
5.分层品读,品析段中的化静为动的描写技巧。
6.个性化演读,体味段中景物的柔美和作者的温情。
这样,全段的教学形成一种反复的多角度的格局,精段精读,学生在美好的语言与意境中徜徉。
"篇式反复"可以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要教学内容:
角度一:反复朗读,理解诗的段意:秋风破屋的情景;对群童抱茅的喟叹;长夜沾湿的愁苦;忧国忧民的情怀。
角度二:分组诵读,用四字句概括全诗的情节脉络。风吹屋破,茅草散失;群童抱茅,呼唤不得;娇儿受冻,夜雨侵泊;思得广厦,大庇寒士;若见此屋,冻死亦足。
角度三:分段吟读,理解、品析字词。
角度四:全文演读,探讨诗人在诗中情感发展的脉络。焦急的心态-忧愤的心绪-凄苦的心情-高尚的心境。
角度五:自由背读,谈谈对诗的内容的感受,谈谈自己对课文的写法、意境、主题别有新意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以读、诵、背为主线,巧妙变换角度,由易到难,由粗到细,由理解到发现,很有层次性、逻辑性,既活且实,具有一定吸引力,整个教学之中,学生深层次的活动量很大。此中最妙的一笔是角度四,教师把视点凝聚于事件的经过与诗人的情感发展,从而在鲜明的对比之中突现出诗人在其全部苦难生活中的精神支柱,于是诗人的高尚品德也就更加感染人、教育人。
从手法运用的角度看,"反复式思路"可表现为"读式反复"与"写式反复"
"读式反复",就是以反复朗读为教学主线,在朗读中变换角度,同时有步骤有层次地对课文进行品析。
如《天上的街市》的教学设想:
步骤一:听读,感受诗的内容。
步骤二:吟读,体会诗的节奏。
步骤三:诵读,表现诗的停顿与重音。
步骤四:听读,领会诗中的联想与想象。
步骤五:析读,品析诗的虚与实的构思艺术、用词与造句的精妙。
步骤六:演读,表现诗的意境。
步骤七:诵读,理解诗的表达目的。
步骤八:背读,渲染课堂气氛,掀起教学高潮。
全诗的教学以"整体"诵读、"反复"理解为主要手段,层次明晰,内容实在,重点突出,如此反复,将课文的"风景"尽收眼底,教学效果显然可见。
运用"读式反复"的手法设计和组织教学,需要教师养成两个方面的重要技巧。
第一,掌握节奏的技巧。由于"读式反复"强调"整体"的反复诵读,如果调控不当,教学过程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节奏单调,若干个步骤可能以同一频率共振,形成一种整齐而机械的律动,不仅表现出教学设计的呆板,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之中,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疏与密、教学速度的快与慢、教学板块的长与短这三对关系,从而打破平衡,突现课堂教学结构的艺术美。
第二,掌握组织调动的技巧。"读式反复"的真谛在于让学生于"反复"的品读之中从不同的层面加深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它强调突出课文的文体色彩,强调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诵读体验以及品析理解,强调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的主体活跃于整个教学进程之中。因此,教学中必须讲究调动艺术,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诵读与思考、诵读与感悟、诵读与表达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步骤中都深深地进入课文,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有读的酣畅,有听的热情,有思的激动,有说的明快。
"写式反复",就是在阅读教学进行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进行反复的、变角度的课堂写作活动。它表现出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手法。
"写式反复"与阅读教学中单项的写作活动有所不同。
在一般的读写结合式阅读教学中,往往喜欢宕开一笔,让学生展开一下想象,进行一下写作,学生进行的往往是一种单向的"写作"思维活动。典型的例子如《小橘灯》:假如你是记者,受冰心奶奶委托,到重庆去看望了当年的"小姑娘"。说一说你们是如何进行交谈的;《月亮上的足迹》:假设你此时在远离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过舷窗,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请以此为触发点,展开想象,写一段二三百字的短文;《最后一课》:发挥你的想象力,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朗士写一则小练笔……
像这样很多很多的"想象",都是一种"单向假设"式的问题设计,它们往往被用于课文阅读教学的收束阶段,作为能力"迁移"训练、作为活跃教学气氛的一种手段出现。从课堂教学结构的角度看,它只是一个教学环节。
但如果我们放开思路,将这样的"单向"活动进行变角,进行叠加,用多个"读写结合"的活动来结构阅读教学过程,那么,就能组合成为一个"多向"的问题群,从而构成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学的主体方式和主体环节出现在课堂上。
如笔者比较欣赏的一个教学设计--《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的写读活动:
1.写一句人物素描,如:
竺可桢,孜孜不倦地在气象研究的领域里跋涉的卓越科学家。
2.写竺可桢墓志铭,如:
到他光辉的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究分手。
3.写竺可桢纪念词,如:
细心的观察,翔实的记录,深入的研究,科学的著述,情系物候研究,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气象科学。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久地放出光彩。
4.写竺可桢"照片"简介,如:
这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在野外细心地观察物候。
竺可桢和他的随身四宝。
1964年2月6日下午1点半钟,竺可桢应邀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向毛主席汇报了自己研究的经过和结果。
1973年5月27日下午5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会见美国科学家代表团,竺可桢也参加了。
70多岁的竺可桢,从我国古代大量的史书、方志以及古人的日记、游记、诗词中寻觅古代气候的线索,写成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部著作。
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的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用颤动的手执笔,在床上写下这天的天气情况。
5.整理议论文论据,如:
23年如一日,到北海公园观察物候。(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钢笔式的温度表磨坏了多少外衣口袋的盖面。(滴水能穿石,铁杵能磨针)
70多岁还到野外考察;临终前一天,还作气候记录。(执著的追求是成功的保证)
83岁高龄,取得科学上的新的成就。(科学探索无止境)
不是亲自观察所得,他还注明"局报"二字。(尊重事实,科学严谨)
上述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写式反复"。
现在我们设想,对课文《邓稼先》的教学,我们也是否可用这样的方法来试一试呢?
运用"写式反复"的手法设计和组织教学,是很有意思的:
"写式反复"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作品,主要用于教材中的自读篇目。它融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于一体,既是一种"课文作文"的形式,也是一种"创境作文"的形式。教材作为教学中的一个例子,不仅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一个范本,同时也为学生说、写训练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
从教学要求上看,"写式反复"在设计时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教材,进行多向思考,精心设置角度;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不重复原文,不违反原文,不脱离原文,不拘泥于原文。
从学法指导上看,"写式反复"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具体情景进行创造想象,启发学生懂得读书要会读出言外之意,教给学生一种"潜台词阅读法"。培养学生一种善于联想、善于想象、善于品味的阅读习惯。
从思维训练上看,"写式反复"教学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多向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学生既要读懂课文,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合乎情理的创造,思维的品质能够得到良好的训练。
从教学效率上看,"写式反复"能使绝大部分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表达。不同角度的"话题"将他们引进课文,又将他们带出课文,将他们带进思绪飞驰的王国,教学能在充满欢悦和求知意趣的气氛中取得最佳效果。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5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1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2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4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6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7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8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5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1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2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4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6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7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8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9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4 余映潮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 主动参与 张扬个性——小班化条件下阅读教学的再探索,小学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设计,语文... 语文教学的“空白”艺术 语文教学的备课艺术2 谈教学中“ 讲”的艺术 谈教学中“ 讲”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