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的校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3:33

狂热的校园

(1958------1962.)

后惟泰

 

开场白

 

1958年大跃进年代,城乡到处捷报频传。报喜的锣鼓此起彼伏。这里报亩产万斤卫星上天;那里报提前进入共产主义。跃进的锣鼓也震动了平静的校园。当年在学校文艺演出中有个三句半节目,可谓教育大跃进的缩影。我有几篇短文都取材于这四年的校园生活。       

 

章   《 三句半》

 

大跃进锣鼓响彻教育阵地,

 插红旗,拔白旗,

拔掉名家教授,

不可惜!

                  

师生日夜大炼钢铁,

 念念不忘支援农业,

 劳动替代书本,

赛积极!

 

“名家最落后。”  

“外行领导内行是一般规律。” 

 突出政治卦帅

数第一!

 

我校在大跃进中诞生,

我们在大跃进中成长,

大搞劳动建校,

出大力!

1

午夜行动

有位经济学家说:“在大跃进的热浪中,干部们的创造力旷古未有,他们总是把领袖的号召发挥到极致,做出了许多劳民伤财的蠢事。”这使我记起那发热年代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睡梦中突然被一阵急促的哨子声惊醒:“同学们!赶快起床!到外面集合,有重要任务。快!快!”白天从三十里外的山上运矿石,来回跑了两趟,已精疲力竭。因为连续多次的突击劳动任务,课裎拉下很多。学校只好安排晚上上课。同学们强打精神坐在教室里,好不容易等到下课,回到宿舍一上床就呼呼入睡。“又有什么任务?”同学们小声嘀咕着,揉着惺松的眼睛,慌忙穿衣下床,赶到院子里听训话:“刚刚接到上级通知,要我们参加一场特殊的战斗。马上出发!”近百个同学连成一条长龙,紧跟着领队浩浩荡荡向郊区挺进。

已是深夜一点多,月色艨胧,微风沸面,感到阵阵凉意。领队把我们领到一大片已近成熟的稻田边,电灯照得如同白天。交给我们的任务是运送稻棵。有人给我们做着示范:先用一种薄而平的铲刀,将稻棵的根部连土一棵棵的分割成小四方块,再从底部铲起;然后由我们用一只手托起水稻根部的土块,另一只手扶着稻杆,小心翼翼地运到另一丘田里;接着由专人接住,一棵一棵密密地排到事先已铲平的田里,并将稻穗理好向一边倒。

几百人经过几个钟头的奋战,终于赶在天亮之前,将好几丘田的稻子移栽到一丘田里。最后一道工序是灌水,将混浊的泥浆水灌进移栽好的稻田里。带土移来的稻棵有了水自然不会枯死。就这样完成了一项伟大而特殊的任务。

回来的路上,同学们静静地走着。年轻人爱喧闹的性格,这下也被超强度的劳累磨平了。只听到一些小声的对话:

“做这无用功干嘛!田里的稻子也不会多收点。”

“为了敲锣打鼓召开水稻密植丰产现场会。我们的功劳还是大大的有!”

回校后吃过早饭又投入新的战斗。

回忆那段岁月,不免有一番感伤。密植原本是农业上一个具体经验,可后来竞变成了政治运动。中央关于密植可以增产的要求一传达,下面就无限放大,有些地方变成越密越好,徒然浪费种子。秧苗密不通风造成严重减产,而按农民自己经验下种的倒真正增了产。这样的后果如何向上级交代。办法总是有的,上面说的故事,就是那些头脑发热者发挥的蠢之又蠢的伟大创举。

2006-5-19

 

炉火正红

1958年8月,党中央决定:“苦战四个月,保证钢产翻一番。”毛泽东说:“今年1100万吨钢,一吨也不能少,少一斤也不行!”统帅一挥手,千军万马齐上阵。全国立即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芜湖地区和全国一样,处处摆开了大炼钢铁的战场。满山遍野,人头躜动,人声鼎沸,炉火通明,浓烟冲天。9月中旬,毛泽东视察了安庆合肥之后来到了芜湖,给当地大炼钢铁的熊熊烈焰又加上一把火。

当时我刚进芜湖师范,没上几天课就投入了大炼钢铁运动。校园里到处是小高炉,日夜炉火通红,烟雾缭绕。我们每天要到几十里外的山上背矿石。上午一趟,下午一趟,非常吃力。后来学校又调我去郊区炼焦厂炼焦炭。那是土法练焦,在田野里用砖坯垒成长方形的半人高的围墙,中间砌几条通火道。大约有两间房那么大,里面填上煤,再夯实,上面用泥封顶,并留几个烟囱。白天很多人将煤装好。晚上点火,派人值班守护。我曾多次值班。当时文艺也为大跃进助威,全国掀起了写大跃进民歌的热潮,青年学生自然有任务。一天深夜我在焦炉前值班,即景抒情,凑成四句:“夜阑人声静,独坐焦炉旁,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凉。”这首顺口溜后来成了批判我的罪证,说“人声静”,“背后凉”是对大跃进的歪曲。

当时炼铁用的焦炭普遍缺乏,许多地方就用普通煤炭,煤炭不够就砍树烧木炭代替。当年芜湖曾组织几百人的砍伐队,到祁门砍树。矿石缺乏就号召老百姓献出家中的铁器,连家庭做饭用的铁锅也都砸碎,当成炼铁的原料。因为当时大办公共食堂,家庭不用锅了。我记得国庆节那天我到家很迟,母亲听说我还没吃饭很犯愁,家里做饭的大锅小锅全收去了,只好用洗脸盆烧点饭给我吃。当时各家各户一律不准生火做饭,必须到大食堂吃饭。

尽管是人山人海,通宵达且,大干特干,可是收效甚微,离上级下达的任务还差得很远。于是学校领导又效法发动群众献铁的先进经验,给每个学生分摊献铁任务,学生回家找得山穷水尽也难完成任务。最后学校领导只好痛下决心,把卦在夫子庙里的一口几百年传来的大钟敲碎,扔进炉中冶炼成钢锭,加上师生们炼的似铁非铁的“产品”才勉强完成了任务,敲锣打鼓向市委报了喜。(2006-7-16

 

 

疯狂达标

提起“劳卫制”,禁不住勾起我对1958年大跃进年代一段苦涩的回忆。什么叫“劳卫制”?如今我也说不清楚,只记得是指体育达标的活动。那时我在师范学校读书。学校奉上级指示,要求学生在田径,体操,球类等各个具体项目中,都要达到规定的标准,分等级拿“劳卫制”奖章,各班竞赛评比,限期完成。

为了完成任务,各班同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拼命锻炼。起早摸黑,深更半夜体育场上也是热火朝天,领导对此狂热的精神大加表扬。记得当时我一百米短跑的速度达不到标准,老师批评我说,班上某同学天天深夜坚持锻炼,他们都通过了,而你只知道睡大觉!挨了一顿训之后只得加入深夜苦炼的队伍。夜里睡眠时间少,白天上课自然无精打采,教室里静静的,只听老师为完成任务在有气无力地讲课,而学生多数在打瞌睡。

临近达标的限期,为了完成任务,学校只好以调课为名,停掉文化课,集中时间锻炼考核。由于人数多,项目多,白天黑夜连着干也来不及,体育老师只好将部分项目考核的权力下放给已通过的骨干学生,口头上说要严格要求,其实是有意逐步放宽,否则到期学生通不过,他对上面检查也不好交代。经过长时间的苦炼,同学们个个疲惫不堪,最后剩下部分“落后者”,眼看要拖班级拖学校的后腿,怎么办?办法总是有的------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成立“互助组”,几个人帮一个,利用夜晚时间通过,于是创造出诸如两个人架一个人长跑,计时的提前按马表,计数的将数字多报等各种立竿见影的“好办法”。在“劳卫制”活动中多数人靠打疲劳战通过,也有少数人靠投机取巧的。记得一次举行马拉松长跑,从市中心到清水镇回头,多数人勉强通过了,但回到宿舍已筋疲力尽,有个同学是最早到终点的,却没有一点累的表现,事后才知道他中途乘了一段路汽车。

当时我打乒乓球的技术并不高,但我熟悉乒乓球的比赛常识,我又突击背了一下有关的竞赛规则,于是我轻松地拿到了乒乓球裁判员的证书。有人说我投机取巧怕吃苦。我当时在“劳卫制”运动中确实是怕吃苦的,因为我亲眼目睹了一件令人寒心的事件。一天我在市体育场看长跑比赛,看到皖南大学的一位女生跑到终点就倒下了,为体育达标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当时的情景对我的负面影响太大了。

正常的体育锻炼本是件强身健体的大好事,但如此超常,划一,疯狂,以至弄虚作假搞达标,真实在令人深感遗憾!               (2006-6-2

 

汗水年华

大跃进的热浪冲击了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芜湖师专就是大跃进的产物。当时市里决定要创办芜湖师专,可是已过了高考的时间。为了快速上马,就采取了一项革新的措施,从芜湖师范招的新生中择优录取两个班,为四年一贯制的大专班。我有幸被取到数理班。当时没有新校舍,只在芜湖师范学校门前多卦一块“芜湖师范专科学校”的牌子。卦校牌那天,敲锣打鼓放鞭炮,非常热闹,引来许多群众为芜湖市又多一所高校而喝采。

第二年,即1959年,9月我们就迁到了芜湖师专新校址。新校址在四褐山与湾里之间,是一片广阔的田野。学校只有两排简易的平房,没有围墙,没有水泥路。刚度过了一年的大炼钢铁运动,又迎来了艰巨的建校任务。学校要盖教学楼,宿舍楼,几乎所有的基础工程和建材运输任务,全由我们学生承担,还有校内道路的铺设,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现在每当我在建筑工地上,看到大型挖掘机作业时,就为其省时省力的高效率赞叹不已;就自然想起我们当年建校时的艰辛。那时全靠人工一锄一锹地挖,一筐一筐地抬,地基挖深了无法将土抬上来,就在上面架块木板,站在板上面象从井里提水一样,将土一筐一筐地提上来。一栋楼房的地基需几百个劳动日。为挖地基,我们手上磨出厚厚的老茧,肩上磨成红红的肉瘤。

完成地基之后接着运砖,要将从汽车上卸下的砖运到地基边,供工人使用。这活非常吃力,腰酸腿疼肩膀压肿。还有个任务是跟汽车装卸砖块。看起来比抬砖似呼轻松些,去是站在车厢里,回来坐在砖块上,算是一大享受,这差事同学们轮流担任。我多次轮到过,深有体会,这差事并不轻松。五斤一块的红砖,用一种夹子一次夹五块。一次次从地上提上车;回来又一次次地从车上提下地。一天干下来手臂累得都不能举上头。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为建校,汗水浸透了我们青春年华。看到学校大楼落成,想到我们曾付出了汗水,感到无比欣慰;看到社会的繁荣,自然不会忘记,中国亿万老百姓用汗水打下的基础。(2006-7-25

 

种菜趣闻

除了建校劳动,各班各组还分配了种地的任务,种蔬菜,种谷物。曰:勤工俭学,规定种地的任务只能在休息的时间完成,正常的建校劳动时间不得占用。在种地时我班还闹了个笑话,全校广为流传。那是在第二学期开学不久,我班种的一大块冬小麦田里长满了草。劳动委员布置当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去锄草,每人一长列任务。我班有两个上海来的女生,一贯劳动积极,这天午饭一吃好,她俩就悄悄地到麦地里去锄草,等大家发现了,她俩已把两长列麦苗全当草锄掉了。

学校领导除了狠狠地批了她们一顿之外,还在大会小会上把这件事作为活教材,大讲特讲知识青年参加生产劳动的重要意义。               (2006-8-10

 

 

 

卸砖教训

今天的劳动任务是挖房基。中午收工后,到饭厅刚端上饭碗,运砖的汽车来了。因为今天在校内劳动的,只有我们这十几个人。这卸砖的任务自然落在我们头上。小队长一声令下:“大家卸砖去!”同学们一窝蜂地向工地跑去。汽车刚停稳,同学们已在旁边站好了队,立刻开始传砖。队长大声喊着:“同学们,快呀!我们早卸完早休息,节省时间,汽车好为学校多运些砖。”“好哇!我们一定争取在二十分钟之内卸完!”同学们高兴地叫着,劲头非常足,传砖的速度越来越快。我这里砖没脱手,我前面那个同学又在摧:“快!快!快!”“怎么个快法呀!再快也得让后面的人接住呀!”我心里正在嘀咕着。这时,一辆小轿车从工地旁的公路上疾驰而过,在我后面的那个同学只顾看车去了,忘记接我手里的砖。前面的人还在摧:“快点!快点!”人家不接叫我怎么快?我一急就将手里的两块砖往地上一丢,正巧碰到另一块砖上,两块砖全碎了。这时十几个人的眼光立刻向我投来:“这是什么劳动态度!你知道一块砖从生产到运来,多不容易呀!”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讲开了。当时对同学们这铁面无私的批评,我觉得很委屈,“这也不能全怪我呀!谁叫他不接呢!”同学们一听更是恼火。

“他劳动时看呆,忘记接砖,这是他的不对;你应该叫他一声,不应该把砖砸碎。这是学校的财产,也是国家的财产,我们应该爱惜。校长在上次会上还特别强调,卸砖时要保证不碎一块砖。你是怎么保证的?”队长对我说了这一大段话,使我哑口无言。

批评指责的声音渐渐地平静下来了,一车砖很快卸完了。一个个高兴地回宿舍,独有我心里象压了一块千斤石,低着头走在最后面。我仔细回味同学们刚才对我的批评,队长的话更使我感到有份量。觉得今后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千万不可急躁。今天的事是个深刻的教训。想着想着,我仿佛感到走在我前面的同学更加高大了,于是我加快步伐赶了上去。                             1961-9-16

 

荒原一瞥

 

“苦战两年实现共产主义”的口号,还在耳边回响,可是万万没想到两年过去了,却迎来了旷古未有的大饥荒。农村战天斗地,战到了蛋尽粮绝的地步;城里粮食供应计划一减再减,而且由主粮改为杂粮。

早晨,学校开饭的铃声一响,从教室到饭厅的路上,一片敲打搪瓷碗的声音。“洪湖水呀,浪呀浪打浪,”这句歌声此起彼伏。不知是谁的杰作,竞能比喻得如此贴切:一碗用红高粱面打得很稀很稀的糊,捧在手上得非常小心,稍不留意稀糊就会荡出来。

早餐的“洪湖水”倒还能将肚子灌得半饱,而中餐的“小二黑结婚”可让同学们急昏了。每人只有两个又小又黑的高粱加山芋干做的馒头。同学们三口两口就下肚了,胃里还觉得空空的,只有再灌几杯开水应付一下。

下午两节课结束了,离晚饭还有段时间,无心看书,便和两个同学一道,到附近的一块荒地走走。那里长满了厚厚的野草,似柔软的地毯。我们常去躺在上面休息。可这天却远远发现有人躺在那里,走近一看,吓一跳,原来那人瘦得皮包骨,还有一口气,还能伸手向我们讨吃。我们又能拿什么救他呢,只好回头了。

晚饭是每人几片山芋干。我们几个同学,每人省两片凑在一起,想送给他吃,到了那地方一看,那人早已断气了。

白天荒原一瞥的惨象使我们久久不能入睡。已近深夜,忽然有同学说:“你们听!外面有响动。”我们向窗外望去,只见远处的荒原上有几个人在追赶着另一帮人,还大声叫着:“不准再来了,谁再来就开枪了!”有个了解情况的同学说:“睡觉!睡觉!别管他,还不是当地老百姓来偷挖死猪的。”学校附近有个专为出口的肉类加工厂,苏联专家监督,对稍有病态的生猪一律不准加工,将其埋掉。当地老百姓就趁夜深人静时偷挖回去度命。这事后来被厂方知道,就派民兵值班守卫。                             

1960-12

支农日记

五月二日,我们数专一和师一乙两班同学,组成一支劳动大军,跨过青弋江,奔赴鲁港,参加一周生产劳动。我们住在一户农民家里,一间房地上铺了厚厚的稻草,我们将自带的被子铺上,我们三十多男生挤在一间房里,一个人睡尺把宽的地方。夜里狂风呼啸,我们呼呼睡大觉。

五月三日,今天劳动任务是拔秧。老天爷特意为我们安排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好环境,以培养我们艰苦奋斗的意志。雨具不够,两人合一把伞,一个打伞一个拔秧,两人轮换,直到中午雨才停。晚上写了一首民歌:“跨弋江奔鲁港,支援农业大生产。雨为我们淋浴,风为我们歌唱。狂风暴雨无所惧,我们意志坚如钢。艰苦奋斗炼思想,丰硕战果献给党。”

五月四日,雨过天晴,风和日丽。今天任务是送肥下田。为纪念“五四”,同学们一面劳动,一面唱歌。附近的社员也亮开嗓子唱起来了。一首接一首,展开了一场热热闹闹的歌咏比赛。我唱歌不行,就临时凑了一首民歌助兴:“跃进歌声响连天,挑起扁担一溜烟,你追我赶争领先,万担肥料送下田。”

接连几天大太阳,插秧要水,大家突击车水。我们刚到那天,有的男同学就给女同学下断语:“你们只有三分钟的热度,哭鼻子时候在后头。”女同学用事实作了最好的回答。经过几天的劳动,她们学会了车水,拔秧,割草等农活,受到社员们一致好评。她们有始有终,腰酸了,背疼了,脚上磨起血泡,咬紧牙关挺过去。我写了首小诗描写了她们的形象:“小小姑娘辫儿长,干起活来可真强,脚踏水车咚咚响,汗水滴滴往下淌,有人叫她歇歇力,她一甩辫子开了腔:为了锻炼我才来,劳动怎能怕流汗!”             

1961-5-8

 

采访有感

最近学校组织中文科的同学,开展了一次实地采访活动。安排我采访大有炼铁厂大槁综合利用的先进事迹。正当我和这个厂的支部书记联系时,一位女同志走进来大声说:“张书记,昨晚我们支部制矿球《将碎矿粉制成球当矿石用》丙班,创造了七十二吨的高产纪录,这应该向党委报喜呀!”“那是应该报喜!”张书记咧着嘴笑着说。“可是------”“可是什么呀?”“是这样,昨晚她们已经干得够累了,可是她们早晨下班后,又去拾了二百多斤碎铁,今天又轮到她们转班,下午一点要上班,如果这时要她们集体去报喜,她们就没多少时间休息了。”“呵------”张书记若有所思地用手摸了摸后恼勺说,“对!应该照顾她们休息。那你就去把喜报贴到党委办公室去,再把情况和书记说一说。”采访刚开始,从张书记和那位女同志短短的谈话中,就使我深为工人同志夺铁保钢,日夜苦战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使我认识到党组织对工人同志的关爱。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不但体验了工人的生活,看到了工人阶级的许多优秀品质,深受教育,我们还搜集了许多第一手素材,大大地丰富了文艺创作的内容。回校后我写了通讯报导和人物专访。我深刻感到,实地采访是一项很有必要的教学活动。

 

1961-9-26

巧  运  圆  木

——献给第十个国庆节

 

这时太阳已远离天边落向天外,田野升起一片苍茫的夜色,晚风吹散了一天的暑气,渐渐地变凉了。附近村庄的农民们收起犁耙,赶着牲口,带着甜蜜而醉人的倦意,各自回家去了,大地沉醉在夜的摇篮里。就在这月光皎洁的夜晚,正当人们摇扇纳凉的时候,我和其他几位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拉着板车从大桥镇出发,一路上我们歌声不绝,有说有笑,每个同学的心里都充满了愉快和欢乐,谁不为今天我们想出了巧运圆木的办法而感到自豪。

明月当空,田野散发出幽郁的清香,夜显得格外寂静。当我们想到我们运来的木料将使我校的大饭厅早日建成,我们的脚步就更加带劲,疲劳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不知不觉学校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忽然,我们前面的马路上出现了一大群人,正朝我们走来,仔细一看,啊!同学们来迎我们了。这时我们感到有一股无穷的力量瞬时通过全身。在劳动中建立的友谊是真诚的,在这夜澜人静的时候他们还来迎我们,真使我们感到无比激动。他们一看到我们拉着这奇怪的板车,运来了这样大的木料,一个个惊喜的叫了起来:“是谁想出这样的好办法,真不简单!”我们听了从内心里感到无比的喜悦。小王带着胜利者的心情介绍了我们运木料的经过。

中午,建校大队部分配给我们七位同学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将从清水河运来的三船木料搬上岸,再将一部分运回学校。当时学校工具缺乏,仅有几辆独轮车。但我们并没有表现出畏难情绪,仍然乐意地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满怀信心地推着独轮车,直奔大桥镇。

到了目的地,一看大家都愣住了,装满木料的三只大船,停在河中间不能靠岸。从河面到堤上有段很陡的斜坡,空身人上下都很困难,要把这三大船木料搬上堤,谈何用容易。我们个个紧锁眉头,沉思着,终于想到了在物理学上学到的运用斜面搬运物体可以省力的道理。于是我们就用两根长木料从船上架到岸上,船比岸高,这样就成了天然的斜面,我们就用它将木料一根根地滚到岸边。然后又用两根绳子一端各系在堤坝上两棵树上,将绳子的另一端通过木料,这样只要用力拉绳子,木料就沿着堤坝的斜坡向上滚,我们用这样的办法将三大船木料很快地运上了堤面,我们才松了口气。

但是,我们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还要将部分木料运回学校,仅这几辆独轮车怎么运法呢?不怕!只要动脑筋,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真理。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你一句我一句,最后还是想到了一个妙法:就是刚才迎我们的几位同学看到的这种奇怪的板车——用绳子和竹杠将两辆独轮车并排连在一起组成的板车。这样既易掌握,又大大增加了载重量,上面放四五根大木料,只要两个人推着就能平稳地前进了。

几位迎我们的同学听了无不称赞。事后,校长在会上不只一次地提到,说我们这种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的巧干精神是值得表扬的,同学们需要好好地学习这种巧干精神。每当人们提到这件事情,我们都从心底里感到幸福和快乐。

是的,当你的劳动受到别人的称赞,当你的劳动在集体事业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你能不感到这是极大的欣慰吗?

195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