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包容,何以谈文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03:36
没有包容,何以谈文明?● 杨伟宁
2008年2月12日将是澳大利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捩点。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在上任后举行的第一次国会会议上正式为过去数届政府的土著政策和法令提出三次道歉。他承认,过去政府对“被偷盗的一代人”(the Stolen Generation)所提出与实行的政策,是不对与不公的。数以千计的土著人民,在白人移民至澳大利亚后所实行的同化政策下,被迫与家人骨肉分离。许多土著孩童长大后发现,被拆散的家人都已与世长辞。
陆克文此举轰动全澳州,甚至全世界,因为从90年代开始就有人要求澳大利亚政府针对其对土著民族的错误政策正式道歉,并作出赔偿。但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的霍华德(John Howard)拒绝道歉,也拒绝赔偿,因为他认为他的政府无需为前任政府的错误政策承担责任。因此,陆克文正式道歉,毋庸置疑是一大进步,将有助于缓和澳大利亚白人与土著居民之间的紧张关系。
与此同时,远在北欧的丹麦在处理族群信仰问题上,却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火爆手法。两年多前在丹麦报纸上出现回教先知与发起人穆罕默德的政治嘲讽画,当时在全世界回教社群中引起轩然大波,最近丹麦数家大报刊,包括《日德兰邮报》(Jyllands Posten)、贝林时报(Berlingske Tidende)等相继重登该嘲讽画。据悉是因为有关报社不满有人恐吓画家,而在报社眼里,没有人该为了言论自由而可能丧失生命。
同样是多数与少数民族间的摩擦,同样是理念与习俗间的冲突。但在处理手法上,一个是讲信修睦,一个则推波作浪。
人权理念
当初澳大利亚白人移民或是出于想让土著民族在远离自己风俗、接受西欧礼仪,从而得以“进化”,或是欲杜绝将之视为异类的土著人民,但根本原因仍是一样,即要求同化。同样的,丹麦报社对回教先知的嘲讽也是基于部分丹麦人不能或不愿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习俗信仰。当一国内一个多数民族的优越感和一个少数族群的尊严相碰撞时,是否能妥善处理,应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成熟度的重要尺度之一。
从上述丹麦人、澳大利亚白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个令人纳闷的现象。如果说他们都真的常高举西欧理念的旗帜,他们信念中自然也会拥抱人权这个西方文明思想的重要基石。而人权作为一个如此令人神往的信念、信仰,正是因为它包含了“互重”的保证。因此,在确保别人不可冒犯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一个尊重人权的社会法系的体制下,他人做人的权利也必须受到保护。正因为人权思想本身保含双方面保护与尊重,所以它在欧洲历史上启蒙(Enlightenment)时期才诞生。人权的理论与思想是针对帝国主义瓦解的一个反应与因素。正因人权双方面地确保人身基本应得的保护,所以人的身份与地位才可说是天生平等的。
从此历史宏观角度评论,我认为澳大利亚人过去的行为与丹麦报社最近的决定,都让人难以理解。诚然,异类有可能让社会主流的人们感受到威胁,但一来这些少数民族尚未对社会主体造成危害,二来他们仍居于少数身份,所以给社会主体带来危害的可能性更低,三来多数群体(尤其在丹麦)往往借着言论自由对少数者的信仰风俗加以抨击。这样的行为看似高深,实为幼稚。因为无论是社群或是个人,如若一味我行我素,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尤其为比自己更需要保护和受到肯定的少数民族着想),不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敏感些,这样的思想不能算成熟、不能算文明。
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也有人(包括笔者)是不相信人权理论是有必要存在的。因为我认为,我们自己对于他人的行为不该取决于对方是不是人,而取决于我们自己是不是人。人不一定有天生的权利,但由于他是会思考、有文明的万物之灵,故也就有相对的责任感,而其责任感就包含了互重与包容的心态。无论对方是谁,我们如果不受对方的威胁就应该与之和睦共存。哪怕是与自己相异的人,不是因为他是人,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是(文明)人。
如果我这说法可以成立,我们就有了以政治理念做互重包容的理由,亦有以伦理观念(即自身文明)做互重包容的理由。
从理论上延伸回新加坡。我们生活环境越来越拥挤,部分原因就出于外国人在国内愈来愈多。很多人认为我们应该接受外国员工,就因为新加坡过去也是殖民地,最终靠的是移民政策建国得来的。但笔者认为这样以“历史延伸”为理由的解释似是而非,因为新加坡当时根本不是一个国家,当年来自不同国度的侨民为了生存只好尽量包容彼此。现在我们是以多数新加坡公民身份,尽量设法包容少数的外国公民,现在生存条件已与过去不同。我们不必为了短期的生存需要而包容外国人。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我们就不必包容他们,因为我们同样必须以政治、道德、甚至经济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笃信人权者,鄙视外国人是对自己信念的失信。对于坚守道德者,歧视外国人是对自己文明的摒弃。对于期盼富国者,蔑视外国人是对自己愿望的摧残。不论从哪个角度研讨,只有包容、互重才是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作为。
在日益全球化的新加坡,我们越来越需要与更多和不同思想、宗教、种族的人士相处,我们没有理由不包容、不尊重他们。丹麦事件接下来几周会有什么样的进展,我们还得拭目以待。但希望新加坡作为一个年轻社会能从这些事件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经济政策上对外敞开大门的同时,不要封闭让思想开放成熟的窗户。
·作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