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31:51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程对于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遇。积极学习、解读、领悟新课程中蕴涵的思想理念,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内涵,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真正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又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一、“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实现这一理念,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组织教学。对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我们应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其自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对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我们应主动为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对智力发育迟缓、学业成绩不良、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我们要给他们应有的尊重、鼓励和赞赏,帮他们寻找自信的支点和自身的价值。
       学生要全面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学习伙伴的身份出现,而不是把自己当作权威。我们要鼓励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寻求来自学生的不同声音和质疑,充分相信他们的创造力。学生带给我们的无论是惊喜还是尴尬,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事,因为这会不断激发我们探索的欲望,让我们与学生们一起体验快乐、成长和进步。
      “以生为本”,还要注重兴趣和激励。重视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的信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乐此不倦。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然后广泛收集资料,多方调查,了解哪种活动、哪种形式能激发学生探索和表现的欲望,从而确定活动形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好的,我们要肯定、表扬和鼓励,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产生成就感,发扬优点,增强自信,积极上进,最终达到在活动中成长和提高的目的。
二、开展体验性教学,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以活动为载体,即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学会在活动中思考、体验、感悟,从而不断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笔者的一节活动课为例。为了上好这节课,笔者做了积极的准备,大约用了一个星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中学生,帮助学生融入初中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和兴趣。可以把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与各班主任联合布置任务,以走进中学为主题写一篇小文章;第二环节是采取自主报名和集体推荐的原则选出主持人,进行培训;第三环节是发挥群体智慧,让学生为活动出谋划策;第四环节是具体活动,笔者仅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其中。事实上,主持人只给了笔者五分钟的演讲时间,整个活动的主动权在主持人。她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边参观边讲解,他们还安排了采访小组,请了校园电视台的老师参与。当学生再次回到教室的时候,谈论的话题变多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活动的结果是令人鼓舞的:每一个学生的文章几乎都是精品,很多都在校园电视台播出。活动课也给笔者很深的感悟:学生的激情需要调动,潜能需要不断开发,兴趣需要培养。活动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政治课的兴趣,无形中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与时俱进,选择科学合理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对实现教学目标更重要。活动内容要生活化,即活动的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相近: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访问、座谈、讨论、辩论等等。活动形式的选择要有效,即符合教学实际,服务于教学目标,不是局限于活动本身。为此,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改当中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笔者曾以“竞争与合作”为题,让学生参与教改内容的讨论,结果显示学生的热情非常高:学生创意辩论以一个小品开幕,还请了评委老师和校园电视台录像。活动之后,班集体更团结,学生关系更融洽。体验性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潜移默化地使其生活经验和思想品德得以升华、内化。
三、灵活运用教材栏目,活跃课堂气氛。
       新教材在编写理念、教学内容的构建、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都体现了创新意识。创设了情景和案例,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如:第一课《走进中学》教学中,笔者就大胆地让学生走出教室,从感性上认识校园,活动效果十分理想。教材中的“探究园”“活动建议”“心灵导航”这些栏目的设计都在于引导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寻找知识、学习知识,使学生能够得到切合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和引导,既提升了情感和价值观教育实效,又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材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以“成长中的我”为中心,以“认识自我”、“交往适应”“学习适应”为主线,把相应的知识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以“走进中学”、“认识自我”、“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四个学习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集体,正确对待学习等。
      教材本身就安排有形式多样的活动,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悟。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体验、领略教学内容,认识和掌握课题的知识要点,判明是非对错。如:“走进中学”“感受青春”“亲子之间”这几课的活动设计就广泛引进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知识学习的效果也十分好。而教材中的“心灵导航”则是以淳淳教导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与友同行”“悦纳自己”等栏目使学生在无形中就把知识掌握得很牢靠,并能积极用于实际。“自我剖析”则是对活动内容的深化,使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知识再运用,并在发展其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通过内化形成自己的观念,建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阅读与感悟”的运用则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课题的认识和理解,是对所学课题的深化、细化、强化和拓展。从学生的读后感里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学会了运用知识,而且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新教材注重学生体验和感悟,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实际上是把一个高高在上,以我为主,滔滔不绝的教师变成了指导者、引导者。在研究新教材和学习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不知不觉地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了学生可以坦露心声的朋友。在教学“师生情谊”一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来认识老师,评价老师,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开始畅所欲言让笔者发现了学生对教师诸多误会,进而对他们加以引导,这样不仅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思想,同时还增进了师生情谊。
四、引入时事、动漫、美文、音乐,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教学如果只是纯粹的理论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课堂中适当引入时事、动漫、美文、音乐等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时事热点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拙文“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如何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所论述,这里不再重复。现主要就动漫和美文的运用与同仁们进行交流。
      无论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有多好,道理有多深刻,如果它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那么一切的教育都将等于零。动漫以其生动活泼的视频效果、鲜明的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它以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使他们能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在教学“认识自我”一课时,笔者通过播放动漫“盲人摸象”,展示漫画“雕像的秘密”,来说明他人的评价有时候会不够全面,所以要兼听则明,同时又深刻地揭示了人人都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体验自尊”中,引入动漫“嗟来之食”,漫画“自卑者的悲哀”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自尊对个人的重要性。动漫的引入给紧张的课堂注入活力,不断冲击学生的视觉,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民主、平等、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幽默中思考,在充满趣味性的讨论中挖掘深刻的道理。
       优美动人的文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笔者常常与学生一起朗读这些文章,一篇篇美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笔者本人,读后都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有清风拂面之爽。学生读后余意未尽,教师及时顺势利导,让他们谈谈读后的感想,学生们畅所欲言,常常能把课堂推向高潮。
       音乐能陶冶学生的灵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把音乐引进课堂,不但可以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如何对待他人评价的教学中,笔者引入了“我的未来不是梦”其中的一句“我并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不会忘记对自己的承诺”一直被学生传唱。在“与友同行”中,我引用歌曲“高山流水”,在教学自信的重要性中我引入歌曲“相信自己”。总之,在课堂中运用音乐来改进教学,采用“润物细无声”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理念为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的推进提供了“助力”,引发了思想品德教学“范式”的变化,“助力”与“范式”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国家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教育在改革,课改理念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新的“助力”也必定会要求有新的“范式”与之匹配,新的课题也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