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中国电信集团互联网事业部沈军演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57:44
中国电信集团互联网事业部沈军演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10:02  新浪科技

中国电信集团互联网事业部沈军
新浪科技讯 中国宽带应用发展论坛暨中国TriplepPlay/IPTV年度论坛4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其使命是解决运营商在通过宽带提供视频服务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商业、市场、服务、内容、法规方面的问题。 以下为中国电信集团互联网事业部沈军做关于中国电信宽带业务的部署的讲演。
沈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来自中国电信互联网与增值业务事务部,我们部门负责中国电信互联网及增值业务市场发展产品开发以及对外的合作。很高兴今天和大家有机会在一起交流中国电信宽带业务发展的情况。回想十几年前中国电信还叫邮电部数据局刚开始发展互联网业务的时候,那时候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用户为什么上网,为了解决用户上网做什么的问题,当时中国电信在各个地方投入大量资金建了信息港,十几年以后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互联网信息内容已经极大的丰富了。现在互联网似乎变得无所不能,现在作为电信运营商关心什么问题,我们关心如何利用好互联网上面的信息内容,如何帮助用户更好、更快、更简单快捷的准确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内容。所以中国电信三年前推出互联星空业务,把互联网优质的信息和内容经过整合给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娱乐体验。 中国电信在IPTV领域进行了探索,为电视终端的用户获取信息内容拓展一个新的渠道。所以今天介绍一下中国电信做IPTV业务中关于业务和技术的思考。
IPTV最早由英国Video Networks公司推出,目前全球有55家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中国整体上比国际上IPTV业务发展进程滞后两年,这主要因为受到中国宽带业务发展和用户消费水平的制约。国际上IPTV业务发展比较好的运营商,比如法国电信, 意大利Fastwed额、香港电盈。2006年全球IPTV用户已经达到800万,预计2009年全球IPTV用户将达到3690万,这数字发展非常可观的。
在国内IPTV市场,最早2004年中国电信和网通开展IPTV的实验,到目前为止,IPTV的试点城市数量达到43个,中国最早IPTV商用实验网是由哈尔滨网通和上海文广合作开发的,从2005年5月到2006年4月,发展了将近6万的用户,中国电信在2005年和上海文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从2005年10月正式商用,差不多半年发展了12.8万用户,应该说发展的趋势还是让我们感觉非常有信心的。
作为电信运营商到底应该提供什么样的IPTV业务呢?如果只是提供简单的电视直播、点播以及时移业务,显然和已有业务产生同质竞争,如何在IPTV业务寻找新的亮点,这也是运营商比较关注的问题。大家可能知道目前在时尚界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趋势叫混搭,将不同材质和风格的东西搭配在一起,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电信行业,我们不断求新求变。现在讲更多的概念Triple Play、FMC、电信转型,这些和混搭概念异曲同工,电信运营商只有把语音、数据、视频业务混搭在一起,进行融合才能够在IPTV业务里面寻找到新的亮点,才能丰富用户的体验,才能满足用户不断的新需求。如何进行混搭,比如将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混搭融合在一起,就可以给用户提供基于电视的电话业务。把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混搭可以提供互动类的电视业务,比如即时投票,网络录像,电子支付类的业务,将视频业务和语音业务融合在一起,可以提供视频类通信业务,基于电视终端的视频通讯业务。所以作为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应该是互动、多媒体的综合服务。中国电信在整体IPTV业务规划过程中,除了视频点播和信息服务基本服务之外,将来会在互动应用,通信应用, 电子商务应用进行更多的探索。
在技术方面,有几方面的关键技术,包括视频编解码技术、流媒体技术、机顶盒技术、中间件技术、以及数字版权技术。一个IPTV端到端的系统有若干个关键的环节,大家可能比较清楚首先是内容提供商,原始内容制作者,电视台、电影公司。内容集成商从内容提供商获取信息,进行内容的审核、整理、加工、编码以及发布。平台运营商主要责任进行内容的整理、认证计费,内容的分发和增值业务的提供。网络运营商在这里主要负责信息内容的传递以及用户的接入功能。终端给用户提供机顶盒,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视频编码技术环节,目前大家很清楚,有几种编码格式,比如MPEG-2,MPEG-4,H.264,还有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AVS格式。
中国电信对于编解码选择,考虑编解码标准的成熟性、开放性和业界的支持度。从这些方面考虑,中国电信主推H.264格式,对于国家自主研发的AVS格式,中国电信一直采取积极跟进的态度,目前在研究院积极对AVS成熟度,对现有系统的兼容性,以及对现有系统需要改造的东西进行评估和测试,所以中国电信也不排除,将来会使用AVS格式,或双编码解决方案。
流传输在IPTV系统里面的作用主要是将数据流化,为用户实现边下载边观看的体验。流传输的技术主要有三种,一个是ISMA、MPEG- 2 TS MF-RTP。ISMA对增值业务支持比较好,但成熟度比较差,厂家支持不够。MPEG-2比较成熟,但对增值业务支撑比较弱。MF- RTP属于私有协议,不是一个开放的协议。所以综合考虑,中国电信目前主流推的还是MPEG-2的技术。
机顶盒在IPTV系统里面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大家都知道机顶盒是完全数据和视频流的收发,完成视频节目的解码,电视机的显示和数字保护功能,以及要实现增值业务的需求,比如浏览器、互动游戏等内容的支持。机顶盒在硬件架构主要有三种,一种基于专用芯片的架构,另外有基于多媒体处理器的架构。基于X86的架构。这三种架构在能力和价格上有差异的,在机顶盒运行操作系统,一种嵌入式Linux,另外一种Windows CE,Linux是自由源代码,自由度高,便于系统定制开发。Windows CE是商业软件,有一定费用,支持应用软件比较多,便于新的增值业务开发。通过软硬件的搭配,目前市场上机顶盒主要有两大类,三种型号。一种基本型的,功能比较简单,价格比较便宜,主要支持的视音频点播、广播,时移电视,还有简单Web浏览服务。扩展型的除了基本型的功能之外,还能支持互动类的节目,比如卡拉OK,互动信息等。高级型的功能比较强大,除了扩展型的功能之外,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能够支持大型 网络游戏,还有一些存储的功能,主要面向高端用户。
中国电信选择机顶盒考虑的因素有三个,机顶盒不关心使用什么软件或硬件,关心的是性价比,另外要支持高清业务,对增值业务有比较好扩展性。在终端机顶盒开放性上是业界讨论的问题,目前的终端开发没有完全遵照标准开发,各个厂家对标准执行都有差异,所以目前只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你用哪个厂家的平台就得使用哪个厂家生产的终端,这对运营商来说,终端不开放就无法达到引进第三方终端的目的,也无法使终端产生规模化的效应。机卡分离也是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机卡分离就是把机顶盒通用的功能固化在盒子里面,把一些和运营商相关的内容做在卡里面,就像大家目前用的手机一样,大家买手机可以去运营商那买,也可以去外厂买,也可以到家电市场买,我们认为机顶盒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电信运营商不再主要承担机顶盒定制、开发、生产的职责,机顶盒可以是开放的,用户可以去任何渠道获得,电信运营商也不再需要为机顶盒的售后服务负责,对用户来说更加灵活,如果想获得一个更高端机顶盒可以去到市场里更换。运营商也更加灵活的加载一些业务,这是我们认为比较理想的模式。目前因为业界有一个标准不是很成熟,中国电信目前处于跟踪的状态。
中间件也是大家讨论比较热门的话题,主要把底层的系统和上层应用软件分离,应用软件和将来开发和第三方应用提供商的应用产品的引入完全和硬件分离开来,在应用实现层面不用再去考虑硬件怎么实现的,这样也是有利于运营商更加灵活的加载一些将来的增值业务,所以中间件技术也是目前比较关注的方面。
目前在国际上中间件厂商主要有三家,MHP、ORCA、CASCADE。运营商也有不同的考虑,法国电信就是自行开发中间件,中华电信原来采用厂家软件,后期改为自行开发。PCCW采用资本运作的办法,把CASCADE买过来成为自己的公司然后开发中间件。目前我们考虑的中间件问题,包括中间件在IPTV中到底起什么作用,是否能够替代接口完全实现互通,另外运营商和中间件的厂商之间是什么关系?作为合作还是自己开发,还是像PCCW一样做资本上的运作,这也是我们考虑的问题。
DRM数字版权保护,应该说考虑这个技术,主要出于对内容引入的考虑,作为内容提供商希望运营商能够提供DRM保护对他优质的内容资源版权上进行一些保护。目前国际上也有一股反DRM的风潮,DRM是不是能够起到版权保护作用,大家对DRM处于观望状态,中国电信这一块也是在积极跟踪过程中。
中国电信作为网络运营商给用户提供IPTV业务,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障,这样我们在网络层面上进行了大量改造工作,比如我们在上海专门建设了一个IPTV的视频内容分发网络,另外在接入侧也对用户线进行了改造,使得用户的速率能够满足IPTV业务的需求。
大家知道中国电信在去年年底推出我的e家,家庭客户品牌。IPTV作为家庭的应用,是我的e家服务主打的产品,家庭网关和IPTV业务的结合,能够让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例如家庭监控,家庭安防控制等等。家庭网关的引入在技术上保证IPTV QoS控制的能力。在上海IPTV商用过程中遇到一些开始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家庭布线等,通过引入家庭网关无线网络WLAN,希望通过这种尝试能够解决IPTV机顶盒的布线问题。
上面介绍了中国电信在业务和技术层面的考虑,下面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电信在IPTV商用的过程中一些经验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上海电信IPTV应用比较成功的,不在于发展多少业务,而是在于树立了标杆,建立了成功的模式。在上海IPTV正式商用之前,中国电信集团以及上海电信都是非常重视的,在集团和上海电信层面都建立了专门的项目组来推进,从上而下的全力配合,这也是电信作为全能全网运营商优势所在。首先在机制上有了保障,我们和上海文广合作的过程中,秉着合作共赢的理念,双方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建立了一种比较良性的合作机制。其中中国电信主要负责的是IPTV业务支撑系统,基础网络以及非视频内容的集成,负责网络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IPTV业务的发展和服务。广电负责IPTV视听内容集成规划,建设、运营以及内容管理等。通过比较明细的分工,大家共同合作,为IPTV的商用打下比较好的基础。在技术和业务流程上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制订了14项技术规范,13项运行维护和规范手册,16项业务流程,以及5项和文广接口流程。正因为有了这些技术和业务流程的保证,使IPTV在短短半年发展到比较客观的规模。
另外在网络和后台管理系统上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改造,进行了资源精确配置,在营销策划上,我们根据用户的特点,对用户群进行了细分,针对不同用户群制订了有针对性营销策划方案,宣传上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办法,在上海市场起到比较好的宣传效果。
在IPTV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几点:政策上不明朗性,IPTV业务受到政策上的管制,没有办法大规模,大范围推广。在标准上存在不确定性,比如刚才说的编解码技术,目前虽然采用H.264,下一步也可能采用最新的AVS格式,这样会存在两者之间的转换和兼容性问题。电信运营商作为IPTV业务,从盈利的角度必须考虑运营成本。终端不开放性导致终端成本比较高,这成本最终转嫁到用户以及运营商身上,我们希望终端能够更加开放,能够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结构,另外在平台,很多地方试点有两套平台同时运行,这样对我们维护成本有一个比较大的开销。我们希望在平台互通性,统一管理,认证计费上能够有一些突破。在网络改造上也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在内容和应用的引进上,希望能够更多的引进和开发一些新的业务去吸引用户,能够吸引更多第三方的应用厂家为我们发展新的应用。
我的演讲就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