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35:52

2008年9月 

有一种爱互相尊重

                                         杨丽

一天,我去上课,途经一年级(1)班门口(由于我不给这个班带课,所以平时关注少),几个小朋友正拥在门口玩着什么

一个小朋友看见了我,连忙向我打招呼:"老师好!"

我忙回应了一句:"小朋友好!"看到他机灵可爱的样子,我不禁用手摸了摸他的头,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他显得有些受宠若惊.

其他同学纷纷围上来,望着,似乎挺羡慕,竟然有一个小朋友也凑到我跟前来自我介绍.

"一年级(1)班的小朋友真有礼貌!"我夸了他们一句.

顿时他们个个喜笑颜开,仿佛是一朵朵绽开的花.

以后,只要我经过一年级(1)班教室的门口,班上的学生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当我也跟他们打招呼时,从他们那一张张笑靥如花的脸上,我总能读出他们是那么兴奋,那么幸福,那么满足,似乎那是对他们的一种奖赏,给予他们的一份珍贵礼物.

有一种爱叫相互尊重.学生尊重老师,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爱;而老师尊重学生,这是老师对学生的爱,相互尊重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使师生间自然地生成心灵对话,这样的课堂会让师生心花怒放;这样的教学就会成为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这样的教育会让师生在人格对等的基础上心灵相约,在相互相互信赖的氛围中精神交融,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更加灵动,更加舒展,更加文明.

爱是相互的.老师需要学生尊重,学生同样也需要老师尊重.学生是很容易满足的,是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爱的火花就会点燃一片爱的空间.老师应该做爱的传播者,我们在学生的心灵中哪怕播下一丝爱意,收获的将是学生无数而又无私的回报.

这是爱的传递,爱的循环.爱的生成.....

2008年10月 

有一种爱叫触动

杨丽

   一直代高年级数学课的我,今年接任了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班里的孩子都特别可爱,稚气十足,他们非常淘气也特别好动.而且个性差异很大。

三班有个孩子叫薛洪琪,一开学我就注意到了他,因为他太引人注目了.这孩子目光看似有些“呆滞”,安静的时候他就一脚垫在屁股底下跪在凳子上,半张着嘴鼻涕满脸的望着你,你不提醒他,他会全然不知他那两条“黄龙”早已过了“江”,依旧很有滋味的品尝着其中滋味;你若提醒他,他便会用衣袖一抹,然后仍然用那固有的目光盯着你,但你说什么做什么他好像根本听不见也看不见,心里不知在盘算着什么……而他一但闹起来,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全然不顾你是上课还是课间休息,他一会儿整个身体扒在桌子上,一会儿站在地上,一会儿又钻在桌子底下……把桌子凳子弄得东倒西歪;把书本文具撕扯得乱七八糟,还不时得发出一声声怪叫。周围的同学也深受其害,一会儿找不着了书本,一会儿找不着了铅笔橡皮.原来都被他悄悄地转移到别的同学的书桌上或干脆扔到了地上。看着同学焦急亦或生气地寻找自己丢失的物品,他还会捂着嘴露出诡异的笑……面对他的种种异常表现,老师同学都是一脸的无奈,我心里也在想:这孩子恐怕有什么问题吧?!多动症?难不成是智力……

一天,我正很投入地讲着课,教室里几乎没有什么杂音.突然角落里发出一阵啃咬东西的声音,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投在了薛洪琪的身上,原来他正津津有味地捧着一块馒头片低着头啃咬着,全然不知大家都在注意着他,也不顾及自己的鼻涕是否与心爱的美食早已亲密接触了……同学们哄然大笑,我气不打一处来,疾步走在他跟前.他看到我过来了,双手紧握着他那残留的美食抱在胸前,我一把夺过他的馒头片扔在了废物箱里.没想到他气急败坏地挥着双臂哇哇大哭,最后竟然躺在地上打起滚来,嘴里不住地哭喊着……我惊呆了!为了挽回局面,我强忍着心中的怒气,把他从地上拎起来,正准备责问他几句,却看到他泪水鼻涕涂了满脸,我很无奈就没说什么,从兜里掏出一包面巾纸给他,他感激地看了看我,又望了望大家,似乎镇定了下来,顿了顿,一边嗅着面巾纸的香味一边委屈地说“老师我饿了!”然后开始用面巾纸清理他的鼻涕.我叹了口气扔了句话给他:“再饿也不能上课吃东西呀!”他重重的点了点头……接下来的课他听得很认真,也没有再闹,令我惊奇的是这节课上他还举手回答了问题,居然答对了!!!!……后来的几天他一见到我就对我笑, 还对我挥挥那只始终攥着面巾纸包的小手(大概是舍不得用吧).从那以后他很爱上我的课,不再那么闹了,规矩多了,整个人也整洁多了。而且我意外地发现: 薛洪琪思维很活,反应特灵敏.是个聪明孩子呢!……

还有一次,我新发了套作业本给学生,别的孩子都在认真地写自己的名字, 薛洪琪却把新本卷起来抛着玩,不一会儿便将本子拦腰撕成了两半。我怒火中烧,举起巴掌正想狠狠地抽下去,他反应极快地举起双臂护着头,身体向后倾着,从胳膊的缝隙里露出一双满是恐慌的眼睛巴眨着,怯怯地瞧着我。看了他的样子,我哭笑不得,只好收回了那只想惩罚他的。将他”请”到讲桌旁的一张空桌子前,并对他承诺,如果他能把这次作业写好、做对,他喜欢什么奖花,我就在他的作业本上贴什么奖花给他.结果他又重重地点了点头并开始认真地写起来……这次的作业薛洪琪得了一片他自己最喜欢的绿绿的枫树叶奖花,看得出他非常高兴,满教室的拿着本子给同学展示他的杰作。为了进一步激励他,我还给他照了张照片作留念呢!从这以后我对薛洪琪有了新的认识,完全改变了对他的态度,而他也越来越喜欢我了!值得欣慰的是他在数学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考试竟然还得了八十多分呢!我越来越发现他是个挺有潜力的孩子,只是习惯不好而已。我期待他有更大的进步!!!

……

有时,爱是一种触动。

触动,就是让学生的心灵在思维碰撞,情感互动中获得一种震颤,这种触动是照耀学生求知热情的阳光,是思想上人性的唤醒,是精神上情感的共鸣。有了触动,师生间会自然生成无缝无痕的心灵契约,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以发展,让真情都得以催发,使憧憬都得以激荡,再加上老师的用心期待,课堂上便会有花开般美妙的声音。

因为触动,学生才会感动,感激,感恩;因为触动,学生的感悟才会深刻,感受才会真实,体验才会有效;因为触动,优秀的学生才会自信不自负,有潜能的学生才会自强不自卑。

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让学生在触动中享受真正的人文关怀,满足他们生命的发展!

 

2008年11月

用思考预约美丽

杨丽

    一直认为,生活中的美丽需要用心去预约.

很多东西都是可以预约的,比如:春天的花.秋天的月.用心等待,就可见到.还有一些东西人人都可预约,但最后只有一部分人得到,因为它需要用生命去追寻,比如善良与幸福,充实与丰富,比如事业上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生伊始,就开始了一系列的预约,必然的或偶然的,自己的或别人的,结果虽然不尽然都美好,但人人仍然希望有个好结果.

在人生的历程中,有人忘记了最初的约定,有人还坚持着用心去赴约.

工作是需要预约的,只有全身心地去预约,才不致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枯燥乏味,意兴阑珊.这种预约是对工作中的美的一种思考,一种发现,一种创造.康德说:”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是天上灿烂的星空和内心深沉的思考!”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思考者就是这样,身处一隅,却心怀千秋万里,用税利的思想穿越狭隘天地里的门窗.

用思考预约美丽,读书如此,工作更是这样.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并且,所要面对的是最为独特.最为复杂.最具魅力.最富于变化.最具可塑性的人.当我们发现自己已经失去工作的兴致和创造能力而一味墨守成规.随波逐流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当反思一下自己的存在价值?埋首耕作于这片土地上,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在学习中潜心研究,在研究中不懈创造,尝试着游离于苍白和枯燥之中,预约一个拒绝平庸的梦想!

 

2008年12月教育随笔

 

做个有”思想”的教师

 

习惯了紧张忙碌,循规蹈矩的职业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知觉不再灵敏,我们的神经逐渐麻木……当我们猛然间驻足反省,才发觉自己失去了最可贵的东西----“思想”。

不是吗?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教参上的语言,我们每天都在克隆着别人的设计方案,我们把权威专家的话奉为圭臬,我们对上级的指示绝对服从.我们在”一二一”的进行曲节奏中重复着别人,也重复着自己,我们的脑汁日趋稀少,逐步成为别人的脑袋。

因为没有了思想,我们看不清各种纷繁迷离现象的实质;因为没有了思想,我们搞不清诸多论调尘嚣的孰是孰非;因为没有了思想,我们成了各种潮流的应和者;因为没有了思想,我们是流行术语的复制者;因为没有了思想,我们只能给学生以肤浅;因为没有了思想,我们给学生的至多是平庸.诚如吴非先生在《我美丽,因为我思想》一文中所言:教师没有了思想,只能教出一些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

一个没有了思想的老师怎么敢指望他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教师没有了思想和思想的能力,教育的创新又从何谈起呢?

做个有思想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乐于学习,博览群书;善于思考,崇尚创新;敢于怀疑,追求真理.必须有不断学习更新的能力,必须有科学求真的意识,必须有怀疑批判的精神,必须有反省深思的品质;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必须是一个站得高望得远的人,是一个辨得清方向的人,是一个有独立判断力的人,是一个”不跪着教书”的人。让我们为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而努力吧!

 

2009年3月教育故事

数学教学之中的德育

杨丽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不忘尝试着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德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再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最后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数的产生时,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会用算筹计数,赞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教学多位数的读写法时,我设计了一些能够从数据上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练习题,让学生读写,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一分钟的口算练习,让学生知道一分钟能做许多事,结合“明日歌”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历届奥运会获得奖牌的数量设计成统计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比较,体会出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奉献精神,从而树立崇高理想。在讲授简便运算时,我把数学家高斯童年的那个数学题让学生做,鼓励他们向小高斯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述中外数学家的故事,特别是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刻苦成才的故事,这样既增加了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的例子在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去挖掘。

 

2009年4月

如何让学生说起来

杨丽

一年级的孩子表达力很弱,心里想说的话有时不会用恰当的语言来正确描述,甚至说不了一句完整的话。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说就干脆不说了。所以我的数学课堂常常会变成我一个人的独角戏,出现“哑巴课堂”的局面一直是我教学中的困惑。如何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主动说、善于说呢?通过这些日子的不断摸索、教学实践以及汲取别人的宝贵经验,我终于找到了一些良策妙计,很是受用。所以做了个整理,急于与同仁们分享……

一、     创设情境“诱说”。

创设富有儿童生活情趣、有悬念的教学情境是低年级数学课堂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用数学》一课时,书本上有很好的教学资源,我用课件创设一个“逛农场”的情境。上课一开始就带学生到“农场”去参观,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起来,参观中,学生会通过仔细观察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并能解决农场里的数学问题。

二、     矛盾冲突“激说”。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教学起点,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有意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让学生处于“悱”“愤”的心理状态。教学一年级下册“位置”一课,在学生经过探索初步感知到要确定一个位置需两个基本条件(如:必须知道第几组第几个座位才能确定某个人是谁)后,我设计了“到电影院找座位”的游戏,故意发给两个同学各一张“有排无号”和“有号无排”的票,有意让这两个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以引起认知冲突——为什么别人都能找到位置,他们却找不到?他们和位置可能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认知冲突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在小组讨论、争辨认过程中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巩固、应用了所学知识。

三、     动手实践“促说”。

说动交融,能自然流畅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教学中可设计“分一分”、“量一量”、“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摸一摸”、“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等小而精的动手操作活动或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边动手边实践,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这一系列活动都能促使学生边说边做,边做边说。

四、     体验过程“导说”。

我们要适时地把学生的想法导出来。导出学生想说的话,导出学生各种体会,让学生分享。这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教学类似“设计最佳租车方案”“设计最佳的购票方案”等内容时,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提出设想、验证方案、选择方案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完全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就会有话可说了。

2009年5月

捡起丢失的美丽

这几天一(2)班的孩子不知怎么了,躁动得厉害。上课纪律差、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书写不规范……有些孩子甚至一反常态的调皮,出了不少状况,还给班里惹了不少麻烦。班主任小梁急得眼泪都下来了,看到小梁被学生气得一塌糊涂,我也非常恼火,真想冲进教室把他们训斥一顿,但理智告诉我,这绝不是教育孩子的高招。

今天第二节是我的数学课,孩子们依旧是铃声落了、老师来了还在地上乱跑,有的同学还大声叫着与其他同学在教室过道里追逐打闹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我站在讲台前默默地注视着这帮不争气的孩子,孩子们这才觉察到了什么,都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静静地看着我。我压制着内心的怒火,冷着眼与他们对恃着……

接下来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需要一点时间思考,我一定要找到比“训斥”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真正征服学生的心灵。无意间瞥见讲台上摆放着的整整齐齐的一叠作业本,我顿时计上心来……

我举起那叠作业本,平静地说:“同学们,这29本作业本正因为彼此挨得紧,排得井然有序,看上去才会这样整齐漂亮。”说到这儿,我手一松,作业本应声落地,“哗”地撒了一地。“看到这一幕,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我问。

此刻,学生的脸上写满了内疚和歉意,他们纷纷站起来说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这29本本子就像我们班的29位同学,如果大家不团结,就会丧失凝聚力。”有的说:“29个本子个个守规矩,这叠作业本才这样整齐美观,而我们班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有的同学不认真完成作业,尤其是上课了同学还大声讲话、打闹,影响了他人,甚至连老师的劝说都不愿听,扣了班分,使我们班级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听着孩子们发自肺腑的话,我动情地说:“我觉得你们说得很对,我们这个班集体就如这一叠整齐的作业本,这份整齐和美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打造和珍惜,这些天大家的与众不同已破坏了这份整齐和美丽,就像这些本子七零八落、杂乱无章,我建议,我们一起来捡起这份美丽。”我带头捡起一本作业放在讲台上,江瑞宁捡起一本叠上去,李雄捡起一本叠上去……不一会儿,一叠整齐的本子又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新课程要求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是“权力”的把持者。就像上述事件,当听到孩子们不守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时,教师的第一反应是“想冲进教室把他们训斥一顿”这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留下的痕迹。庆幸的是,在学生面前教师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因为假如老师当时粗暴地发顿脾气,换来的也许是学生诚慌诚恐的“低头认罪”,失去的恐怕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热情。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和帮助者,作为组织者,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支持、宽容的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上述事件中教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一叠整齐的作业本为形象支撑,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真正认识到“班级的美好形象需要每一个人共同维护,我们要为集体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