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面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18:08
  中国人的面子   文 / 冰山不熔     小时候有个记忆挥之不去:母亲把裁缝接到家里做棉裤、棉袄,总分面子和里子,做面子的布漂亮、价高;做里子的布总是质差价廉。
  不少女人在私人空间总是披头散发,灰头垢面;出门时,却是要弄出熠熠发光的脸面,打扮得漂漂亮亮。
  这就是面子和里子的区别。中国人讲面子,对外、对公众的一面总是要弄得体面,对内、在私人空间的时候,却又是另一种形象。
  面子也可称为面具,外出时是要戴上的;回到家里就把它取下来扔在一边。
  很显然,这不是为自己而活,活给自己看;而是为了别人而活,活给别人看。
  面子观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也是儒家文化的精髓。面子这个词是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中含意最丰富的词汇。
  “面子”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有多长,面子的历史就有多长。面子已经成为支配中国社会运行的“潜规则”。面子文化发展到如今,已经不再是初始的涵义。 看看面子的演变,最初只是一种“尊重”发展到“尊严”,而后由“荣耀”发展到“权威”,最后面子发展成为“利益”甚至到“虚荣”、“虚伪”、“撒谎”、“造假”。以至于给了面子,就是尊重了人格;扫了面子,就是侵犯了尊严。如今,好些人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面子已经发展到开始威胁中国人的生存、生活甚至生命的痈蛆。
  不同的时代,“面子”的内容和涵义也不尽相同。
  古时候,历代士子博取功名,一旦中榜,都要衣锦还乡,祭祀祖先,为整个家族挣回了很大一个面子。
  近代以来,面子的涵义渐渐宽泛:当官了,当军阀了,有钱了,都会有面子。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人们很多面子都拿下来了,不过还是留下了“官”的面子。因为当了官,做事做人就会有很多方便。因此,人们追求其他的没有意义了,一心去追求当官,哪怕是当个村长、组长也算荣耀。
  改革开放以后,面子风愈刮愈甚。谁当官谁有了面子,这一条是自古到今都没有改变的,以至于“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如今优秀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之风甚行可以佐证;谁有钱谁有面子,比住房、比坐骑、比娱乐潇洒,甚至比二奶三奶的漂亮。
  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面子”也扎得很深。
  在众人面前,老婆得给老公面子,让丈夫表现出家庭主角的权威,至于回家后在两人空间,谁做狗就已经无所谓了。
  老婆让老公戴了“绿帽子”没有关系,但千万不能有半点泄密。一旦泄密,老公没有了面子,男人即使心里不情愿也会选择牺牲家庭。这时候,面子比家庭亲情还重要。
  请客吃饭,为了面子,总是会点上满满一桌菜,并非常大方地浪费掉所有剩下的菜,这时候面子比钱重要。
  孩子考上了北大、清华有面子,就会大肆宴请宾客,张扬张扬那红色的面光;如果名落孙山,那只有低着头悄悄溜走的份了。
  工作中,不能让上司没有面子,否则,不仅得不到提拔和褒奖,可能还会有一双“小鞋”在工作中等着你。
  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子上受到了沉重打击,最后走上不归之路以自尽了结,这时候面子比生命还重要。
  生活中,面子第一的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中国人的面子观,西方人是无法彻悟的。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中国人身上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呢?这个问题是西方人永远也想不明白的事。西方人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以研究得很细很细,可谓精细,但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中国人的面子却是无可奈何。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条鸿沟如何逾越呢!或许永远也无法逾越!
  就是因为东西方文化的这种差异,使之东西方出现了炯然不同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西方人对待生活是那样随心、随性,实在、实用,坦率、诚信,没有丝毫的掩饰。同则合,异则分,已成为生活的非常轻松的规则。而中国人呢,因为背负着“面子”这个包袱,生活中总是显得那么沉重和压抑。心中即使流血愤怒,脸上也挂着强装的微笑,让人多么难受啊!
  人的生命毕竟短暂,如果活得更加符合人的本性,那不是更加轻松、更加快乐、更加爽朗么?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否会使中国人的面子文化逐步淡然呢?能否与西方文明靠得更近一些呢?让中国人为自己而活,活给自己看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