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融合大特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4:43:42
2010年10月21日 06:31 AM

四城融合大特区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沈威风  近年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各种先天优势在弱化,创新动力日见不足。中央政府在政策上较多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浦东、天津滨海等新区,因此,原有特区提出的一些举措,受到现行管理制度的制约,很难得到批准。作为毗邻港澳的“一国两制”交汇点的地位,重要性明显地不比过去。

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进行资源整合和协调,形成符合市场经济的新局面,应成为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有人曾主张把深圳与东莞或惠州等地合并,形成珠三角东部最大经济区。尽管后来没有落实,但思维焦点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目的是让深圳的经验能够有更大的发挥,这不失为打破刻下深圳特区不特这个困局的务实一招。

长期以来,在媒体上和观念上的“深圳”,只是一个真正深圳的五分之一面积。

1985年前后,一条全长90.2公里的边防管理线,将深圳特区一分为二。关内即是由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个区组成的特区,总面积395平方公里,关外则有宝安、龙岗、2007年成立的光明新区及2009年成立的坪山新区组成,面积1557平方公里,接近特区的四倍。

 

尽管只有一关之隔,但关内关外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差距却显而易见,所以十几年来,一直有笑话说:“深圳的关内像欧洲,关外像非洲。”数年前,深圳市委党校曾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对关内外的发展差距做出比较,得到的结果是:“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关内是关外的4倍;公共服务体系上,关内是关外的两倍。”这样的状况,其实一直没有太大改善。在2010年7月之后,关内关外虽然说是全方位打通,但是对于深圳特区来说,仅仅是延伸到所谓的关外,已经远远不敷未来发展的需要了。

本来,现时经济特区的行政区划,是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区域划分。30年弹指一挥间,深圳特区的发展速度、人口增长以及在国际市场的举足轻重作用,与其区域面积不相称,土地等生产资料无法满足其生产力发展的势头。如果不进行重大变革,现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制约。

深珠一体化

往具体的来说,最有可能性的就是深圳先和珠海合并起来。地理上珠海与深圳一水相连,两者有许多互补性,存在合作空间。深圳现时产生着近5000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但土地面积只有1949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596人,大大高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这边厢,珠海的陆地面积1688平方公里,尚有146个岛屿,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而不能有效利用;现有人口142万,国内生产总值700亿元左右。对珠海来说,现实最突出的问题首先是经济总量小,生产总值在珠三角九个同级市排名倒数第二;其次是经济质量不高,缺乏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其三则是财政压力大,当年投入巨大的深水港、飞机场、高速公路、高新科技园区都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如果没有新的资源和动力注入,日子难过。

所以,深圳和珠海面对着截然相反的矛盾:前者经济实力强,但缺少地域空间;珠海有土地资源,但缺少资本积累。 因此,常有学者主张把珠海合并到深圳来,建设“大特区”,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并与港澳构成更紧密的经济板块。此建议大有周处“除三害”的味道,非常值得尝试。

一个城市群的活力发动机是首位城市、核心城市。正如美国东部海岸大城市群的中心就是纽约,关东城市区的城市中心就是东京,长三角的中心就是上海。就像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李津逵总结的那样:“我们珠三角这个城市群,这三十年来,哪一个城市贡献了那么多的投资机会、那么多产业转移的机会、那么多体制上的示范效应,我们大家都清楚就是香港。”而深圳珠海的大特区组建,是承接香港优势的第一步,有了这个基础,才能下更大的一盘棋。

大特区

深、珠两地合并后,能进一步与港、澳两地的经济、政治、文化进行融合,那将有利于引导整个区域的和谐发展,进而为解决港澳“五十年问题”创造条件。如果深、珠合并,若干年后,“大特区”可先行尝试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首长民主选举制。同时,“大特区”在建立新的监督机制、行政管理制度、司法结构、经济结构等方面,也可做很多试验,目标是使之成为中国政治文明最发达的地区。

可以预期,在二十年之内,港、澳和深珠将在很多方面融为一体,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和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

二十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由于深、珠、港、澳四地民众的频密交往,发展差距越来越小,价值观趋向认同,因此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有社会和文化现象。 港澳地区健全的法治体系及现代化人文气息、成熟的市场意识,也能够大大推动深圳和珠海的现代化与都市化。

假以时日,这个融合四个城市的“大特区”,将坐拥近500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海洋面积也将达到10000平方公里,200多个大小岛屿,人口1500万,拥有发达的海陆空交通枢纽,无疑将成为国际举足轻重的大都会。

事实上当珠港澳大桥正式投入营运后,“大特区”将成为中国在新世纪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如果是政治体制改革暂时难以有突破性进展,那么,深圳能否在特区扩容这些非意识形态方面继续扩展,与珠海合并后,再深化与香港以及澳门的联系,如同开发深圳河套地区那样,使四个城市之间的发展能够有机互动起来,一步步缩短与事实上的公民社会距离,或许是深圳沿袭30年前的改革开放精神,向前推进的一条迂回但是更容易见效的路径。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为《锦绣》商业地理杂志执行主编,曾任职于《广州日报》与《中国房地产报》,出版有财经和时尚题材书籍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