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博爱座引发的风波(行走台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07:08
本报记者 王尧《 人民日报 》( 2010年10月22日   19 版)

拥挤的捷运上空着的博爱座。
本报记者 王尧摄

捷运车厢内手机通话礼仪宣传画。
本报记者 王尧摄
“让座文化”是台湾人引以为豪并津津乐道的道德财富,这种文化最登峰造极的表现是,在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上,专为“老人、孕妇、行动不便及抱小孩者”而设的博爱座常常空着没人座。然而,“让座文化”近来却接二连三地遭遇挑战,先是台湾清华大学一学生公然占用博爱座,在有老人要求让座时竟然恶语相向并大打出手;接着又有台中小学生为了公交车座位与长者发生口角近十分钟,整个过程被人拍下视频放到网络上。这一连串的事件震动了台湾社会,报纸反思、电视台追访,展开了一场关于教育成败及公民素质的大讨论。
小题大做乎?不然。了解台湾后您就会明白,与狗咬人不奇怪、人咬狗是新闻同理,在“让座文化”和公交礼仪已然成熟的台湾社会,这样的不和谐事件着实挑战着人们的底线。
博爱座不能随便坐
早高峰的捷运(地铁)车厢里,很多人站着,车门附近深蓝色的座椅空着,却无人去坐。这是台北捷运常见的一景,空着的座椅名为博爱座,相当于大陆的老幼病残孕专座。在博爱座的上方,以非常醒目的中英文两种文字标明:博爱座。非老人、孕妇、行动不便及抱小孩者,请勿占用博爱座。为了方便不识字者,还有生动的图例加以诠释。与其他浅颜色的座椅相比,深蓝色的博爱座十分醒目,反复提醒着人们:非合资格者,宁可站着也不能坐。
与捷运不同,台湾公交车的博爱座并没有强调“非合资格者不得占用”,多数年轻力壮者也自觉地不去坐。有人会说,何必呢?先坐下,有必要时再让座就是了。台湾年轻人却说,麻烦!一旦坐下了,一方面要承受周围人异样的目光,有人上车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准备让座,实在是累,还不如站着省心!
久而久之,拥挤的公交上空着的博爱座成为台湾特色,经常被写入外埠游客的游记中。在捷运上,对着博爱座拍照的,一定是游客。不小心坐下又站起的,八成是游客。他们在游记中赞美台湾人的爱心,也提醒后来者入乡随俗:博爱座不能随便坐。
矫枉过正不过分
空着也不让人坐,是否矫枉过正?这是台湾人经常讨论的话题。大多数人的观点是:捷运上既然规定不合资格者不能占用,那就不要去坐了。公交车上只说老弱妇孺优先,那就可以坐,随时让座就行。如果博爱座被年轻人占用,有需要的人士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让座。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台湾清华大学学生对要求让座的老者大打出手引发轩然大波就不奇怪了。事情发生后,清华大学负责人代表学校向长者道歉,并表示要对这名学生进行惩处并加强教育,一些教育机构惊呼“台湾的教育出了问题”。
这次事件也让台湾人明白,“让座文化”仍须年年讲、天天讲。这些年来,台北捷运公司在这方面做得不错,除了矫枉过正地规定博爱座不能随便坐外,还以多种形式倡导礼让精神,举办多次“捷运‘心’文化 从‘让’座起”活动。博爱座为数不多,捷运公司于是在车厢内张贴文宣,号召乘客让座给有需要的人士,“让博爱座充满车厢的每一个角落”。2007年,台北捷运还推出了“博爱识别贴纸”,供有需要者索取,贴在身上,推动旅客让座。当时也有人质疑此举多余,捷运公司却贴心地认为有必要:有乘客看起来不符合让座要求,如怀孕初期的妇女等,贴纸让他们有机会“被”让座。
从“让”座起学礼仪
从“让”座起,却不止于让座。台湾有关部门推广的公交礼仪内容丰富,另一最为人所称道的是“手机通话礼仪”宣导。在台北捷运车厢内博爱座标识上方,是同样醒目的手机通话礼仪宣传画。卡通形象的手机旁,以中英文写着:轻声细语、长话短说、简讯传送。这提示语气柔和不生硬,且具可操作性,有效减少了一人打电话、全车一起听的尴尬景象。见过的人都说:这礼仪应该在所有公共场所推广。
此外,台湾大众捷运法规定在捷运系统禁止区内吸烟、嚼食口香糖或槟榔等均为非法,违者可处以新台币1500元以上7500元以下罚款。2006年,台北捷运公司重点推出了“加强口香糖违规劝导专案”,出动稽查人员、车站保安、义工等对嚼食口香糖旅客进行劝阻、宣导。当然,经稽查违规且劝导不听的旅客,则要依法处理。
柔性劝导更容易入脑入心。台北捷运公司除经常请青年人喜爱的明星代言礼仪宣导活动外,还经常举办创意四格漫画大赛、创意影片大赛等活动,希望以生活化、趣味化的创意宣导礼让、排队、电扶梯靠右行、先下后上等观念。中选者除可获得高额奖金外,作品还能在捷运站里大量曝光,同时为公益事业作出贡献。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