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与人格的高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55:44
学识与人格的高度作者:清风慕竹2010-09-27     天津网-数字报刊  徐陵是南朝梁陈时人,陈世祖天嘉六年(公元565年),他开始担任散骑常侍、御史中丞的官职,负责查举百官。
  当时,安成王陈顼任司空,权势倾动朝廷上下,不仅是因为他的职位高,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皇帝陈蒨的亲弟弟。直兵鲍僧睿是陈顼的心腹,掌管着兵权,又有陈顼这棵参天大树做靠山,欺上压下,左右诉讼,文武百官都敢怒不敢言。
  徐陵上任伊始,便得知了这一情况,他立刻命人搜集证据,亲自起草了奏章,弹劾安成王陈顼。一切准备就绪后,徐陵正衣整冠,率领御史台的所有属官,携带着奏疏,列队登上了朝堂。皇帝陈蒨见徐陵衣装端整,表情严肃,气势逼人,吓了一跳,赶忙挺直了腰杆,认真予以接待。
  徐陵近前大声宣读奏章,其时安成王陈顼正在殿内侍立,听到徐陵的弹劾,汗流浃背,脸色大变。宣读完毕,徐陵命令殿中的御史引领陈顼走出宫殿,皇帝不得不接受徐陵的建议,罢免了陈顼的侍中、中书监的职务。这件事立刻引起了轰动,自此,无论上下对徐陵都肃然起敬。
  然而世事变迁,谁也弄不清哪块云彩有雨。仅仅过了三年,陈顼竟然登上了帝位,摇身一变,成了皇上。此时,人们都不由得为徐陵挰一把汗,当年曾经让陈顼如此没面子,现在日子恐怕不会好过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陈顼对徐陵十分敬重,不仅没有撤职查办,反而升了他的官,先封他为建昌侯,又升任他为尚书左仆射,即第一总理。徐陵上表辞让,并推荐了周弘正、王劢、张种等人。陈顼召见徐陵,询问他不肯就职的原因。徐陵回答说:“周弘正过去担任王府的长史,追随您多年,王劢曾是您父亲的长史,张种则是您的家乡故旧,如果从元老旧臣中选贤任能,我应当在他们的后面。”陈顼不同意他的要求,苦劝了好几天,徐陵看他的确出自至诚,才同意了任命。
  公元573年,高宗陈顼举行御前会议,商讨征伐北齐大计。当时中权将军淳于量职权最重,大臣们于是共同连名推举他担任元帅。就在大家都准备提笔签名时,徐陵站了起来,说道:“我有不同意见。吴明彻的老家在淮左(淮河以西),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另外就用兵的谋略,当今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与会者就此争执起来,徐陵虽有些寡不敌众,但却不肯改变自己的看法,结果一连几天不能做出决定。后来都官尚书裴忌站出来说:“我同意徐仆射的意见。”徐陵马上接口说:“不仅吴明彻是良将,裴忌还是很好的副将。”
  高宗陈顼于是下了决心,当天就下达诏书,任命吴明彻为大都督,裴忌为监军,率领十万大军北伐,很快就收复了淮南数十州的领土。
  北伐大军凯旋之日,高宗陈顼设宴庆功,席间举杯向徐陵敬酒,说:“这杯酒赏赐你知人善任。”徐陵离席站起身,回答说:“决策出自圣上的意愿,不是我的功劳。”自始至终,神态平和,没有一点得意之情。
  皇帝的弟弟也敢弹劾,给了官做还要试探皇上是不是真心,大家都说好,他偏偏要喊不,徐陵真是牛的可以,他不管对谁都敢于说不的底气从何而来呢?
  据《陈书》记载,小时候的徐陵就非常聪明。他八岁就能做文章,十二岁即通晓老、庄之学,仅凭这两样,就完全可以纳入神童的行列。成年后,徐陵饱读诗书,广泛涉猎史籍,学识渊博,性情豪放,以一代才子而著称。自陈朝建立,各种文告、军令及禅让帝位、封爵授职的诏书等,多出自徐陵的手笔。他的写作风格与过去的文章相比,言辞巧妙严密,有许多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文风,成为人们争先效仿的偶像。他每写出一篇文章,他的粉丝们便到处传抄,以至华夷地区,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几乎家家都有收藏。即使受到如此的崇敬,徐陵从来没有丝毫的骄傲和自负,总是一副谦卑礼让的神态,从不批评和指责别人,对于后辈晚学,他也总是热情接纳,耐心引导,诲人不倦。
  徐陵不仅才干和度量出类拔萃,为官上也非常清廉,从没有私心杂念。他平生没有经营任何产业,连朝廷发给的俸禄也与亲戚共享。陈高宗太建年间,遭遇饥荒,徐陵把受封的建昌县收上来作为租税的粮食,全部分给了生活有困难的亲戚朋友,结果过了没多久,他自己家却无米下炊。同僚们很奇怪,向他询问其中的缘故,徐陵回答说:“我家有车、牛和衣裳可以卖掉换钱,维持生活,而其他家有什么可卖的呢?”身为宰相级的高官,却如此处处为他人着想,同事们听了,无不叹服。
  才高八斗而无骄矜之色,恪尽职守而不论身份地位,清贫简朴而不失济人之心,这样的人,让你不由得会发自内心地敬重他。难怪徐陵的话语如此铿锵,他的底气源于学识与人格的高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