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人格与权威人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59:06
民主人格与权威人格

人类在地球居住了25万年,但是民主的思想与实行却只有2500年,而且还只是局部地区推行,兼且并非完美.
民主不是天赋的.民主不会自动出现,也不会偶然发生,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实践民主是不容易的,是困难的.
民主的目的是要改正人类行为上因某些偏差而造成的恶性循环,比如太依赖本能,缺乏理性思考等.
从心理角度而言,权威人格基本是心智未成熟的成人.他们依赖本能,不容许犯错,受父亲过度保护,事事防范(父亲防止小孩个人自作主张),以致好像永远行得正确.但这样难道真的保证一定不会有选择失当和犯错的可能吗
民主可以界定为「允许犯错的权利.」这个观念并非是说,人可以故意地犯错,它只是承认人有选择的自由,而不是有犯错的自由.
民主观念认为,人如果未学习过判断,未经历过错误的选择,那麼他不可能心智成熟,不具备真正的民主人格.
对领导者的态度,权威人格以忠诚混同了类似尊崇父母(特别是父亲)的敬畏态度,来对待国家领导.传统称国家的领袖为「国家之父」.
权威人格经常想效忠某某人物,政治动力往往也是对个人,而不是对政党,政见或宪法而发动.在派系斗争中,往往是为个人领袖而战,而非为政治理想.在反民主的运动中,这现象就更为明显,如史太林主义,希特拉主义.
民主人格比较重视群体而忽视领袖个人.由於民主人格对个人崇拜并不热衷,因此在民主国家中,许多非人治的因素(如宪法,宪章,立法机构等)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确立非人治的原则,其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不因人存而政举,也不因人亡而政息」.
人格的培养和自小的家庭教育有莫大关系.人生的最初五年,往往是决定人格的关键时刻.
在专制家庭里头,父母在子女眼中就代表了决对权力,家庭就是一个专制国家的缩影,而家庭的统领所颁布的命令就是法律.人人必须遵从父命,养成服从权威的个性.
在民主的家庭,身教重於言教.父权比较克制,决策是交由大家决定.父亲不会控制子女的自主权,容许失败,要子女为自己的失败负责任.
政治,经济也会影响家庭的教育原则.一个政治制度的权威主义,对家庭的权威结构也有直接的影响.举例来说,在德日独裁盛行的年代,家庭权威主义相当有势力,不过,当德日战败,政治上的权威主义开始瓦解的时候,家庭中的父权统治也就日益息微了.
而较低社会阶层的育儿方式,会助长对权威的服从与信赖;相反,在较高的社会阶层,父母会鼓励自己的小孩自我表达个人的愿望.
学校的影响也不少.民主教育理论主张,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教学生「这应该学」,「那不该学」.(而中国教育多是灌输式)
老师的身教比言教更容易影响学生.公民教育,民主教育的意义,唯有透过生活的体验才可以传递.校董会或校长如果只把老师当成永远是唯命是从的下属,纳麼这种管理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对公民教育,民主意义的学习.
感情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熟程度,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民主人格发展到甚麼阶段.在人格发展期间,小孩会以为只有自己而不知他人的存在,或者只知道自己的所属团体而不知团体以外的世界.如果人格发展到这里便停下来,那麼只会发展成为权威人格——对团体内的人都会必恭必敬,如鱼得水,但对团体以外的人就会采取敌对仇视的态度.
相比之下,民主人格永远察觉到自己的缺点,也深知其所处的社会阶层,政党和国家的缺点,这种对缺憾的体认,并且加以接受的态度,使得他能够接纳不同的人,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宗教以及不同的思想.他所能合作与爱护的对象,也非一定不变,而是宽容大量,泛爱亲仁.
民主人格的强弱,和他所处的社会民主制度的强弱,是互为因果的.换言之,一个社会的民主制度越是坚实,人民发展出民主人格的机会就越大.人在健全的民主制度下生活,他就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自由表达他个人的意见,因而发展出其民主的人格.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种畅所欲言,自由发展的机会,可以减少人的挫折感和怨恨.
人的攻击本能通常都是因为遭受了挫折而产生.抑制是其中一种解决方法,但不是长久的,只是把爆发的时间延后了,甚至会把人性扭曲了.民主社会的最大责任,就是尽其所能,努力把造成挫败的因子减到最少.压抑对民主社会而言,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这个前提之下,民主的社会就主张,人人都有批评任何政治领袖,政府当局以及任何思想的自由.
这类表达的自由,具备有安全网的作用,目的是调和因压抑而造成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