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qqujeqioueioq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46:15
就业观念 2009-05-01 07:46 第一节 新形势下的人才观

  人才观,即对人才的一种评价和认可。

  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时代,社会化竞争的严酷和激烈程度是历史上曾未有过的。

  要想在新的世纪、新的年代里纵横驰骋,一显身手,立于不败之地,就应有新的雄心壮志与颇具实力的自身素质能力。

  时代观决定人才观,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从科学的人才观出发,衡量人才的标准也将发生不同的变化。

  一、当代人才的基本特征

  当代人才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当代人才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

  所谓合理,是指当代人才能对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把握。

  社会高度发展的结构,既为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先进的外部条件,又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当代人才具有创造性,有一种求异的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变化和科技、经济竞争所特别需要的就是创造性。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指出:“凡是探求工作的意义,不盲从权威,持有独立的见解,认为他负有现任的职责”将特别受到欢迎。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后继者们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正如荀子 《劝学篇》云: “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严格意义上来说,人人都具有创造性,只是对于人才来说,他们能较好地把握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求新、立异的创造性认识目的。

  3.当代人才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与开拓能力,精明能干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当代人才必须具有强有力的开拓能力,在当代人才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对于专业发展前景的预测能力,以及勇于向新的领域进取的精神,尤显十分重要。

  4.当代人才具有坚定的意志品质

  当代许多人之所以能成才,除了他们自身聪颖的天资外,更重要的在于他们都具有坚定的意志品质,在任何逆境面前,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能始终如一、毫不退却地朝着为人类谋求幸福的远大目标坚定向前。

  二、大学生应树立的人才观

  处在身心全面发展阶段的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成才观。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大学生需要应树立的科学人才观,概括起来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身心谐和

  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中生活,你会深感生活节奏的紧张。一个健康、良好的身心发展基础,对于他的将来发展是尤为重要的。

  2.德才兼备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21世纪教育报告中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青年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

  德才兼备是古今中外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共同要求。我国古代所要培养的“圣贤”、“君子”等,其意便是在此:“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才子,德才兼备才是圣人。古代还把德才兼备分为德、识、才、学四个方面,并认为只有这四者兼备的人,才可以称为真正的人才。这里所说得“德”,指品德行为;“识”,指远见卓识;“才”,指聪明才智;“学”,指知识技能。

  3.适应性强

  适应能力是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某些属性和行为方式,使自己能较快地被周围的环境所容纳的能力。

  4.协调性强

  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德性与品性,但随着个人的发展,社会之需要,他们的这些“不同之处”也在发生着不同变化。

  我们倡导青年学生应在个性与共性方面协调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是落实在个体上,而个体和社会、个人与集体又是统一的。

  5.善于预见决策

  未来社会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生活的人,如不具备一定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的科学的预见和决策能力,是很难驾驭自己的生活与事业的。

  6.开拓创新精神

  素质高、能力强被人们誉为有用之才的人,其社会意义就在于他们所具有的不断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他们是人类群体中的一个最“不安分”的类型,具有独特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善于创新并能以坚韧的毅力完成其创造过程。正是由于这些人的伟大精神,人类才有了宇宙中环绕的人造卫星;才有了月球上的人类第一串脚印;才有了人类基因的合成;才有了作物的无性繁殖;才有了牛顿、爱因斯坦、贝多芬、莎士比亚;才有了波音、大众、微软公司及现代的信息高速公路等等。

  7.综合素质能力

  人才的成长与素质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人自身全面的、高素质的发展,才能有高水平的人才,尤其是在高科技发展与竞争的未来时代,综合素质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高低的最基本的标准。古代主宰人才的尺度是人文科学;近代工业社会则把自然科学的标尺高高举起;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人们的观念更新——绿色、基因、集成、数码;将人们视野扩大——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将人们生活提高——漫步世界,遨游宇宙;将人们的精神升华——世界大同,不再说是你、我、他。面对未来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需要,只有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特别是现代信息等综合知识的掌握与各方面素质能力全面协调的发展相结合,才能真正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做成贡献。

  第二节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现状分析

  一、就业观念

  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评价和价值体验一旦为实践所证实,被他人或社会认可,就会在他的头脑中强化,成为一种较为固定的看法和态度,即形成一种新的就业观念。

  就业观念对大学生择业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它支配着择业主体对择业目标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择业主体的择业行为。因此,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够指导大学生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进行准确的定位,进行合理的选择。反之,错误的就业观念将使大学生对择业产生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影响准确定位和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般来说,一种就业观念形成之后,就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发挥其导向和动力作用,左右着大学生的择业思想和择业行为,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业观念亦是社会现象的反映,必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折射时代的变迁。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就业观念的倾向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二、就业倾向

  就业倾向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意识,在社会活动的影响和制约下,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

  1.择业思想日趋成熟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相统一的价值观,也即利与义相统一的价值观为广大学生所认同。

  双向选择的模式基本得到普遍认同。

  2.择业动机突出自我发展

  在择业动机方面,主要突出个人才能的发挥,其次是经济利益的实现。

  3.择业目标趋高不下

  在择业目标方面,趋向于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回避待遇低、地位低、层次低的工作。

  4.大学生择业的多向性与不稳定性

  总体来讲,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主流是好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某种功利思想的驱动下,大学生择业中呈现出多向性和不稳定性。择业的多向性和不稳定性,表现为 “鱼”与 “熊掌”两者兼得的愿望,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趋向和多向地进行求职与应聘。

  三、现状分析

  最新的对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随着形势的发展正在悄然嬗变,具体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1.重知识与创业,“官本位”逐渐淡化

  2.重经济待遇,更重发展前途

  3.择业目标趋向多元件 4.自我评价趋于理性化

  四、形成现状原因

  大学生就业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现实基础

  2.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形成起着导向作用

  3.人才市场的生成加速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4.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形成起着支配作用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应当树立的就业观念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没有竞争,整个市场就失去了活力,经济就不能很好地发展,社会也就难以前进。竞争可以发扬人们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增强工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1.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

  2.要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

  3.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

  4.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

  二、正确对待待业的观念

  (一)选择性待业

  在大学生的短期待业现象中,选择性待业是最为常见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期望值过高

  2.学习成绩较差

  3.主动性不够

  4.观念陈旧

  (二)结构性待业

  除选择性待业外,结构性待业也是一种常见的短期待业形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人才需求高层次化

  2.专业不对口

  3.“进出”关系存在矛盾

  三、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从目前就业状况看,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念是非常现实的。

  四、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五、树立到基层、农村去的观念

  六、树立发挥专业所长,但也注重综合素质的观念

  2007/04/28 — 熊丙奇 (阅读: 3372)

  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顾澄勇,2002年毕业时没有像他的同学一样选择留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而是主动回到农村卖鸡蛋。 3年来,他创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他的“阿强”鸡蛋越卖越火,上海市南汇区农委正在为他申报“中国农民十大杰出青年”。这条新闻,最近在坊间传开,引来一片叫好。

  由此让笔者想起两年前的一条消息:以高出本科线100多分的成绩考取北大中文系,当年的长安县文科状元陆步轩,在经历众多的不如意之后,于 2000年租房子开起了肉店,操起切肉刀。但卖肉的生意并不好做,文弱书生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忙到头,交了水电费、房租后也就所剩无几。“北大才子街头卖肉”的消息见诸媒体后,公众的反应,是广泛的同情、质疑与批评。

  从对北大才子操刀卖肉的质疑、批评、同情,到对复旦学子卖鸡蛋的赞扬、讴歌,两年时间不到,社会价值观念,是不是就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媒体披露的事实分析北大陆步轩与复旦顾澄勇,至少有三点不同:一是老陆生活窘迫,卖肉生意经营得很是不好。可小顾的“阿强”鸡蛋生意很不错,还开发出一套“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系统”,做到“科学养鸡,科学卖蛋”。二是老陆职场生涯很是不顺,走上肉摊实在是出于无奈。不如小顾那般有创业的雄心,一开始就把卖鸡蛋当成一件乐事,相信能干出一般农民所干不出的活来。三是老陆卖肉只能走个体摊主之路,连店子也是租的,本钱有限,想把生意做大确实也难;可小顾起点不同,其父亲是蛋品公司的股东之一,相对来说,他有机会,也有条件,去施展他的一技之长。

  很显然,从以上的不同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成功论英雄的观念,其实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假使顾澄勇今天没有取得成功,那么,很多人对他的选择将是持质疑态度的,不可能有这样多的喝彩,甚至可能会有媒体,详细报道他的选择与今天的失意,以反映今天大学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就业困惑。反过来,如果陆步轩把肉店开得红红火火,那么他得到的评价,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先进就业典型。

  而成功的获得,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个人的能力与努力之外,还与整个社会提供的环境和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很难设想,如果老陆和小顾的家庭环境对调,结局会是怎样。一个事实是,据了解,今天也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并非完全守着非大城市不去的就业理念,也希望能到广阔的农村、乡镇施展才华,可现实中,他们往往难以寻找到这样的机会。有的地方虽然口头上说人才十分重要,可落到实际往往并不十分重视人才,或者说没有有效的人才需求,有的农村和乡镇领导私下里就直言“多的就是人,缺的只是钱”,他们还以传统的眼光来发展原来的事业,人才个人的力量由此显得十分单薄,成功显得更加艰难。即便是小顾,虽然有父亲的蛋品公司作支撑,由此少了很多挫折,但是,父母的反对、周围人的眼光,对他来说,也是一道难关。

  从就业角度看,学历与工作,没有必然的对等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以其身份的高低,而应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北大学生卖肉、复旦学生卖蛋与国外哈佛大学毕业生开出租车,有人说这是人才浪费,教育资源损失,但这都是十分正常的就业现象。今天我们的社会对这种貌似“错位”的就业现象给予高度关注,恰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就业观,是将职业分为“三六九等”以及高低贵贱的,将上好大学与做好工作划上了等号,对成才的模式做了最“理想”的规划。这也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观,还用老眼光看待一些行业、一些工作的发展,没有想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工作的内涵将发生质变,同样的工作,会因为知识和技术,改变成另一个全新的模样。这不但局限了大学生的择业范围,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积聚了优秀人才,而另一些地区、另一些行业,不但现有人才流失严重,更难获得优秀人才青睐,发展的脚步由此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遭遇“人才瓶颈”。可是在韩国,有一种国际出租车,司机不少有大学学历,他们会说外语,甚至能担任国际导游,可以说,大学生加盟出租车司机队伍,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并提高了行业的服务水平。

  不以成功论英雄,不以学历降人才,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当三百六十行的各个职业,都有大学生的身影,而我们都对此习以为常的时候,整个社会的劳动价值观念才真正发生变化,整个社会才能得到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

  适应时代变革 革新就业观念

  □郑功成

  有一个现象是有目共睹的,北京人下岗,外地人却

  在京打工。其中原因多种多样,但细究起来,有一个共

  同的原因,就是就业观念问题。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历程

  表明,旧的观念是改革、发展的最大阻碍因素,观念的

  革新则是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必要且基本的条件。因此,

  在就业问题上,首先应从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劳动

  者个人等方面全面革新观念做起。

  政府的就业观念应当革新

  一是要树立长期与长远的就业观念。从现阶段的实

  际来看,再就业工程的对象主要是下岗工人而非失业工

  人,在新的发展时期,不能以为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加

  快和失业问题的显性化会解决再就业问题,因为从就业

  的角度出发,失业与下岗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下岗工人

  队伍缩小和失业大军规模扩大趋势的明朗化,将使就业

  问题愈加严峻且短期内很难改变,从而要求政府将再就

  业工程作为长期的、长远的任务来实施。二是用城乡一

  体的就业观取代传统的城镇就业观。城乡劳动力的大规

  模流动,客观上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城镇就业格局,目前

  的再就业工程大多只强调城镇的再就业问题而忽略乡村

  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或者只对乡村劳动者进城打工

  采取单纯限制或驱赶的措施,企图通过堵塞乡村劳动者

  进城的方式来缓和城镇劳动者再就业的压力,这只能是

  一种权宜之计而非治本之策,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城镇与乡村之间劳动力的对流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合理

  的观念应当是政府树立起城乡一体的就业观念,双管齐

  下,城乡统筹解决好就业问题。三是淡化权力观念,强

  化服务观念。即政府对就业问题应从单纯的直接干预到

  直接干预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并多在政策的协调与引导

  上下功夫;从重管理向重服务、重监督、重规模转变,

  将再就业工程由政府工作逐步转化为社会工程。四是重

  新确立就业计划观。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基

  本规律,但劳动力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它的闲置不仅

  带来浪费,还会带来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不能

  完全放任地采取由市场配置的办法来处理就业问题。政

  府应当重新确立就业计划观,即应当有专门的、宏观的

  和动态的劳动力计划( 包括增长量、容纳量、结构比率

  、就业方案等) ,并成为国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用

  以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的制订与实施。总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乡村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条件

  下,在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的条件下,政府对劳动就业

  工作应当加强。

  确立新的社会就业观念

  此处的社会就业观念是指能够达成社会共识并在此

  基础上形成新的社会氛围的就业观念,它应当包括:一

  是用大就业观取代单位上班就业观。我曾经对就业提出

  过一个界定:凡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来赚取劳动

  报酬者即为就业,它所揭示的就业的本质在于付出了劳

  动并赚取了报酬,而是否在一个单位上班并不重要,如

  从事家庭手工业,服务业等均应当视为就业,用这种观

  念取代传统的单位上班就业观念不仅更加符合就业的本

  质,而且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吻合。二是用市场就业观取

  代政府安排就业观。市场经济要求对劳动力资源实行优

  化配置,最优良的方式便是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实现双向

  选择,因此,摒弃政府安排就业观,树立市场就业观,

  应当成为新型社会就业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用劳动

  谋生观取代劳动贵贱观。中国还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劳动对于绝大多数劳动者而言,还只能是谋

  生的手段而不是享受,但现实中却存在着许多失业、下

  岗职工不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或自认为是不体面的工作

  ,导致一方面是城镇等待再就业的劳动者不断增加,另

  一方面则是一部分工作岗位找不到就业者或者被乡村劳

  动者、退休者等占居,这其实是传统的劳动贵贱观即劳

  动等级观念在作怪,因此,现阶段应当在全社会树立起

  劳动谋生观念,形成劳动谋生光荣的新时尚。

  调整企业用工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企业虽然应当强调经济效

  率,但却不能单纯地用经济效率观念来衡量企业的用工

  制度,因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绝对过剩是中国的现

  实国情和发展进程中的巨大现实压力,企业作为劳动力

  资源的最主要的消化渠道,还应当为减轻这个压力做出

  自己的贡献。因此,应当调整企业的用工观。它主要包

  括:一是劳动用工守法观。即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制度来

  聘用或辞退员工,建立劳动用工申报制、监督制,杜绝

  非法用工。二是合理用工观。即摒弃目前某些企业盲目

  规定劳动者的学历、年龄、性别等方面限制性条件,代

  之以根据工作岗位的特征来聘用不同层次员工的观念。

  三是增加岗位贡献观。企业每多创造一个工作岗位,安

  排一个劳动力就业就等于为社会减少了一个就业压力,

  从而是对社会稳定发展和居民家庭发展的贡献,从这个

  意义上讲,企业在不牺牲效率的同时应当承担起努力创

  造新的工作岗位的责任,并树立起增加岗位贡献观。

  更新劳动者的就业观

  劳动者是中国就业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劳动者观

  念的更新直接决定着解决就业问题的难易程度。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劳动者应当树立如下新观念:一是就业风险

  观。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充满着风险

  ,劳动者的就业客观上也必然充满着风险,企业破产、

  单位减员、天灾人祸、经济不景气以及新生劳动者对现

  有劳动者的淘汰等,均是现阶段与未来发展中经常会出

  现的现象,均会导致部分劳动者失去已有的工作岗位,

  因此,劳动者必须树立起就业风险观。二是就业竞争观

  。劳动力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需要通过劳动力市场

  来配置,但这种配置是双向选择,即劳动者不是被动地

  被选择,而是需要主动地参与劳动岗位的竞争来实现自

  己的劳动权利,否则便可能失去工作机会,因此,新时

  代的劳动者应当摒弃被动性的等待就业观,代之以主动

  性的就业竞争观。三是自强、自立观。依赖政府、依赖

  单位来解决就业问题,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不良

  就业观念,它带来的只能是劳动者逐渐失去自主精神和

  创造精神,同时形成对政府与单位的巨大压力,新时代

  最需要的就是劳动者在就业问题上的自强、自立观,通

  过自我努力寻找工作机会应当成为劳动者的光荣时尚。

  四是终生教育培训观。时代的发展,必然带来知识与技

  能方面的更新,在正常的情况下,失业一般是对劳动者

  现有知识或技能的淘汰,再就业则意味着需要更新现有

  知识与技能,因此,无论是从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还

  是维护其现有工作岗位或防患其一旦失业时的再就业,

  都应当树立起终生接受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观念。五

  是爱岗敬业观。即任何工作岗位首先是为了谋生的需要

  ,其次才是发展和完善自我的需要。劳动者应当通过爱

  岗敬业观念的树立来努力珍惜并维护自己的工作机会。

  需要指出的是,除改革所带来的直接压力外,新的

  就业观念还需要有良好的舆论氛围才能形成,强化宣传

  上述观念,树立具有上述观念的典型,同时批评错误的

  就业观念,正确引导就业观念的更新,将是中国解决或

  缓解就业问题的真正基础。

  谈转变就业观念难 ——八里桥村党支部书记 林长明

  今天,关于就业的话题,我想谈一谈我的想法。我常在报纸、电视上看到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就业难”问题,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认为,不是就业难,而是转变就业观念难。现在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有就业愿望的人员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完全脱节,同时,消极落后观念仍然比较突出明显,因循守旧,安于现状,集中表现在思想保守,行动上懒惰,缺少积极就业的观念,等、靠的思想严重。再有,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思想影响,在内心仍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对政府的依赖思想。所以,就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求我们适应社会发展,转变过去陈旧的就业观念。

  当今,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部分农业人口逐渐脱离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给就业带来了严峻的形势。不单如此,下面,我还想通过以下几种现象来浅谈形成目前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以便引起我们在思想上的重视,促使我们尽快转变观念,逐步培养出自己积极的就业态度,去争取更多的主动,迎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看,供大于求,就业岗位不足。当前,农村城市化在我们地区正在大力推进,快速发展的形势摆在我们面前,并且发展极为迅速。从而,就有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中剥离出来,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使失业群体规模渐渐增大,导致了劳动力的就业难度也随之增加。

  二、从就业结构上看,有人无岗和有岗无人的现象同时并存,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虽然通过一些技能培训,其中一些人掌握了一技之长,但是职业技能相对偏低,而就业门槛却随着文化及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高,单一、肤浅的技能根本无法适应一些岗位的需求,这也成为当前制约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瓶颈。

  三、外来流动人口压力明显增大。随着本市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外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北京,与本市劳动力竞争岗位。再有,对用人单位而言,外来人员较之本市劳动力能吃苦,聘用成本低,优势不言自明,因而外地人挤占本地就业岗位的现象十分突出。

  以上几种现象的存在,不难看出,今后的就业形势肯定相当严峻,所以,我们的就业观念必须转变过来。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今后就业问题的严重性,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一点危机意识,缺乏积极的就业态度。但是对于村内的管理者来说,必须认识到这点,如何让劳动力的就业观念尽快转变,就成了市场经济新形势向广大农村干部提出的新课题,对于村民身上的落后保守思想,我们不能抱怨,不能埋怨,更不能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为此,我村召开这次35—49岁之间农民劳动力的就业观念转变培训课,目的是促使我们尽快转变观念,根据自身条件,抛开观念上的保守,目光上的短视,树立一种竞争观念和信息观念,务实的去看待就业问题,正确认清当今的就业形势,以更快、更好的适应角色转换。

  下面,就我村劳动力目前的状况及我所接触及了解的一些现象,与大家共同分析。

  一、 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信。

  依赖思想比较严重,体现在思维窄,择业范围局限于我们的周边岗位,不敢向外面迈出一步,过多的依赖政府,依赖集体。所以,我们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必须改变严重的依赖思想。其实,对于就业,无论是上一级政府还是村集体,给你提供的只是一个就业的平台,而真正要靠的还是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你才能逐步的适应社会,反之,依赖现象严重,就会导致思想上的滞后,缺乏靠自己的能力去积极进取的意识,最后结果只能被社会很快淘汰。我举个例子说明,记得刚刚开始修建高速路时,人们都欢欣鼓舞,心想,这条路修好了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做着依靠高速路发财的美梦。想着依靠这条路如何如何,结果呢,事与愿违,没有路口,不但没有给人们带来效益,而且还让我们成了高速路的守望者,不仅如此,失去了交通要道的优势,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最后导致了经济逐渐萎缩,人们所有依赖高速路更好发展的美好愿望破灭了。可见,依赖思想严重存在者,后果必然是不尽人意的。所以,杜绝依赖思想,不断增强我们的自信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我村的经济发展良好,大家有目共睹,其指导思想就是自己创新,自己寻求发展思路,没有依靠任何的外部因素,你才能站稳地位。否则,你的命运始终要掌握在别人手里,没有主动权,迟早要落后必备社会所淘汰。集体是这样,换成我们每个人道理也是一样的,任何时候都要杜绝依赖思想,靠我们自己去思考,去不断体现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的依赖思想一定得转变,而且要尽快转变。

  二、 就业观念陈旧,缺乏吃苦精神。

  思想上守旧,导致了就业观念陈旧。客观的分析原因,知识的贫乏,制约着人们思维水平的提高,知识结构的狭窄,是造成一部分人观念陈旧的根本原因,使一些人在思想上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的发展形势,不愿从事各种条件差,待遇低的低端岗位。很多人不顾自己实际情况,择业过程中盲目攀高,离家近一点,效益好一点,工作轻一点,管理松一点,这“几点”的存在,使某些人缺乏吃苦就业的思想准备,就业愿望脱离自身条件、就业实际,造成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所以,永远没有一个机会适合你,忽视了做事从最基本的一步一步做起。

  三、 满足于现状,缺乏务实的就业态度。

  如果我们经常好满足现状,觉得眼前的生活还算过得去,那么,必然导致我们缺乏志向,只会有小算计,眼光总是盯着琐碎的日常生计,无所事事,没有一点压力而显得悠闲自在,而且还会经常由于一些小小不严的事情浪费自己过多的精力,并以“知足常乐”而自慰。久而久之,导致了精神松懈,没有上进心。今天参加会议的人员,正是可以挖掘自身潜力,拿的起放的下的时候,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只看到眼前安逸的现状,而缺乏长远考虑问题的思维。我们应该好好想想,好满足现状的人是永远不会有发展和进步的,而且这种现象只会是一时,不会一世。从另一角度来分析,我们作为一名家长,还应该给自己的子女做出榜样,现在真正与孩子能沟通的又有几个人,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学习,思想跟不上当前的发展,不要求自己上进,才会导致这样的后果。所以,我们不能整天无所事事,而要务实的看待各种潜在的危机,该放下架子时必须放下,保持平衡的心里状态,这样,你才能一点一点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四、 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意识。

  由于我们有这样的想法,一些机会和机遇从我们身边溜走,而我们还是等着下一个,心想,机会很多,万一要有适合自己的呢。这样我们就错了,一切好的工作不是等来的,是靠自己努力做出来的。行动才有结果,这原本是简单的道理,越简单越做不到,很多人的理由就是等,等到万事具备了,机会已经错过了,因为各种事情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具有一定紧迫感,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边做边创造条件,边做边完善。大家都知道,我村的张永胜、田小红现在华润超市工作,尤其是张永胜今年被单位评为“微笑天使”的荣誉称号。还有,能吃苦耐劳的陈文革,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正是由于他自己多年的辛勤付出,北京电视台曾多次采访过他;2005年还被管庄地区工委评为十大就业明星之一。这都是自己实干的结果,如果他们没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工作拖拉,不求上进的话,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总而言之,任何事情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靠说、靠等来的,只说不做,机遇不会主动找你,机遇在任何时候都是给有准备的人。

  今天我的这些话,我想应该对大家会有一定的启发,当然说的简单做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思想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而要改变思想也需要一个过程,从认识到理解,到亲自实践去体会,这些都需要时间。说半天,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观念不转变,必然会适应不了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无就业的出路。我希望,通过上一级政府、村集体的努力,在就业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多寻求就业门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把就业的机会和岗位适时的推荐给你们,但如何去把握、去争取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总之,我作为村里的管理者,真心希望大家的日子都一天比一天好,这才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毕业生应该从以下八方面树立就业观念

  2008-06-30 09:34:09 作者:招办 来源:经贸旅游学校 浏览次数:10 文字大小:【大】【中】【小】

  毕业生应该从以下八方面树立就业观念

  更新就业观念,适应社会发展,观念是行动的主导,只有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才能找到符合自己心愿,有利发展的工作岗位。因此,帮助学生克服等待、依赖、着急、悲观的消极就业心态,走出讲条件、怕吃苦,重待遇、轻发展,图安逸、求稳定的就业误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的基本原则,树立从小事做起、从头做起的就业观念。

  基层一线既是刚出校门,走上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场所,又是成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实践性环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读了三、四年大学,获得毕业文凭,到基层一线工作是大材小用,甚至认为是浪费人才资源。他们认识不到,基层一线对于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看不到,到基层一线工作是锻炼自己、摔打自己、缩短适应期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教育毕业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学历层次以及就业起步阶段的特点,正确自我定位,从小做起、从头做起,乐于并勇于到中小企业和乡镇街道等基层一线去就业工作,为走出校门后,客观正确地了解社会,体察民情社情创造条件,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奠定今后成长发展的根基。

  二、按照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思路,树立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就业观念。

  就业、择业、创业既是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更是客观地反映大学生毕业后谋求职业的阶段性及其不同特点和要求。有的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存在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思想,认为既然找工作就要干一辈子,一职定终生。看不到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自己就业志向和就业岗位的影响,没有把就业、择业和创业看成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大学生在毕业以后的求职生涯中,既是不断地认识自己,充实自己,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过程;也是对职业特点、岗位要求和从业条件,不断深化认识、优化职业目标的过程;更是克服困难、勇于摔打、走向成功,向更层次发展的过程。大学生在毕业初期有了这个完整的过程,应该是不可多得的无形的“财富”,将影响着自己的一生。

  三、要有吃苦精神,树立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就业观念。干任何一件事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曲折。

  学生就业求职更是如此。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具有吃苦精神,尤其在就业过程中,要有面对现实、迎接困难、不畏曲折的思想准备。如何找准自己就业的切入口,迈好第一步;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有所作为;如何正确对待就业初期的工作生活条件,渡过难关等等。这些困难都需要自己去克服、自己去化解。要敢于面对现实,客观地认识困难,不被困难所吓倒;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把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当作自己“第二次”学习深造,磨炼毅力,锻造不畏艰难困苦的优秀品质;要不断总结克服困难的经验和方法,分清轻重缓急,分别分类解决。

  四、抛弃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不实心态,树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就业观念。

  一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 “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问题的实质,是这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高、太重,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用工单位,不仅要看你的知识水平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更要看你能否胜任,为本单位创造利润。事实上,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至少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必须着眼现实,清除不切合实际的“理想主义”,把自身的估价与用工单位的要求结合起来,低调应聘;必须立足当前,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把远大的理想目标划分为若干阶段,做好当前,实现近期目标;必须打牢根基,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力戒浮燥,远离“光环”。

  五、克服依靠家长和社会关系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自立、敢闯敢干的就业观念。

  不可否认,我们处在一个人情与社会关系取向比较明显的社会中。大学生毕业,不但面临“本领危机”,即知识、技能、本领与就业岗位有相当差距;而且面临“关系危机”,即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不能或很少能为自己找到一份满意工作,感到不安,甚至恐慌。尤其是教育层次不高和来自小城市和县城的毕业生更加明显。在“关系危机”存在并发生作用的情况下,如何引导毕业生克服依赖心理是就业指导所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强自立、敢闯敢干的就业观念是其中非常重要因素。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做别人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情;不怕失败,勇于摔打,做到对目标的专一。

  六、消除听天由命、不思进取的传统思想,树立勇于应聘、事在人为的就业观念。

  有的大专毕业生在“等、靠、要”的思想支配下,对就业问题缺乏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是主动地了解就业信息、渠道,而是等家长帮助、靠学校联系,一旦提到就业,就讲条件要待遇。这种对就业问题采取听天由命、不思进取的态度和行为,实质上既表现了思想上的懒惰,又反映了能力上的低下。根本的问题还是思想认识的问题。有的认为,就业是家长和学校的事情,联系好自己就去上班;还有的认为,再等一等,看一看,也许会有个好机会;甚至有的存有幻想,“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用工单位找上门,“非我莫属“。事实说明,尽管就业难度在增大,但只要学校、社会,特别是学生本人牢固树立事在人为的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怕竞争,勇于应聘,就一定能够使就业成为现实。

  七、排除不愿出门、不敢离家的畏难情绪,树立走出去,到外面经风雨、见世面的就业观念。

  在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要提高就业率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必须坚持开发本地和外地的两个“就业市场”,在改善本地区就业环境的同时,打通向外地输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平衡本地区下岗职工再就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系,以缓解本地区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不愿出门、不敢离家就业,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看,环境不熟悉,生活有困难等。从主观方面来讲,怕远离父母、家人,生活不便;在陌生的环境中不敢竞争,害怕竞争等,存在畏难情绪。要帮助大学生打破一味追求在家门口就业的思想观念,勇于走出家门,跨地区就业,走出一条靠自己胆量和学识的就业之路。

  八、打消进正规单位、干体面工作的陈旧观念,树立行行出状元,有钱就去挣的就业观念。

  社会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而思想观念的更新又推动着社会发展。在大学生毕业就业求职中,什么叫正规单位,什么是“体面工作”,用什么标准去划分正规与不正规单位,体面与不体面工作,需不需用过去的观念和尺度去划分,这本身就是能不能创新,怎样创新的现实问题。有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把进正规单位、干体面工作作为自己成功就业的标志,否则不叫就业,不算就业。这种传统的、陈旧的观念,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与就业形势不相符合。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没有正规不正规之分,有没有岗位是关键。岗位的归属并不重要,也许是某一个单位或部门,也许是自立门户的自主创业者;也没有体面不体面工作之别,能不能为服务社会、创造价值是关键。能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创造财富就是真正的工作,体面的工作。

  以上八个方面的就业观念,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树立新的就业观念的强调。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业观念的更新,不仅与学生本人的思想水平、觉悟程度、认知能力及心理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涉及到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我们要抓好更新就业观念的主体,使内因发生变化,营造和培育新的就业观念,使学生的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