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提积极稳妥 明确城镇化建设发展态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36:00

五中全会提积极稳妥 明确城镇化建设发展态度

卓创资讯     本网编辑2010-10-21 8:19:01     

    日前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会议公报中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并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积极稳妥”四个字,反映了五中全会对未来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基本态度。

    推进城镇化的提法不是始于此时。比如,今年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要将推进城镇化发展作为重要的现实任务。借推进城镇化来破“三农”难题,明显具有功夫“在农外”的意味。五中全会表态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对这一现实任务的再次强调。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认为,中国的城镇化是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的两件大事之一(另一件大事是指以美国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则指出:城镇化能不能有序地开展,是对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能力的主要考验。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化进程既是使命重大的任务,又是一个艰巨的时代难题。

    城镇化的主体,主要是内地的一部分地级城市,以及县城和中心镇。这是反思此前大城市化战略的自然延伸。推动小城镇的发展,能更好地起到以城带乡之效,其更多意义无须赘言。而推进城镇化,涉及内容庞杂,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目前,围绕着城镇化,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必须拒绝伪城镇化;二是在思维模式上,要从工业文明的思维模式向生态文明的思维模式转变。

    推进城镇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农民进城,而是将户籍制度的破题与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并赋予新市民们同等的教育、社保、就业等权利。而所谓的“伪城镇化”,则是农民工虽然住进了城市,但横亘于这个群体与城市居民间的传统壁垒并未打破。在享受政府的公共服务方面,农民工未能获得平等的权利。无疑,“伪城镇化”的结果,必然会阻碍这一现实任务的完成。

    在拒绝“伪城镇化”之外,推进城镇化的另一个重要选择,是在思维模式上。今天的城镇化,是沿袭过往的工业文明模式,还是抓紧转向,顺应全球追求低碳、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的时代潮流,走出一条绿色城镇化之路,答案其实已不言自明。正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所表示的,传统的城市化模式亟须转向,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城市化转向为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化、对自然干扰最小的城市化。

    过去工业文明支配下的城市化之路,曾经波澜壮阔,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其问题逐渐累积并暴露出来。鉴于工业化对于城市规模的要求,许多城市往往是以“摊大饼”的方式迅速扩张,“城市病”逐渐凸显。一些城市已然超载,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成为问题。这样的城市建设与人性化的理想相去甚远。

    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想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社会格局,今天要积极稳妥推进的“城镇化”,就必须及时吸取中外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教训。而以生态文明思维指导下的城镇化建设,即是要通过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小区、绿色产业等,来共同构建新型城市。简言之,未来的城镇化建设,必须坚决告别高环境污染、高能源消费的传统模式。诸如汽车文明这类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就与新型城镇化格格不入。

    显然,以生态文明思维推进城镇化,首先需要在整个社会形成共识。唯有在认识层面达成意见的一致,才能在上下之间形成互动。这种互动形成的合力,才能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样,未来的城镇化,不是要表达人类战胜自然的雄心,不是一味从自然中索取来为人类服务,而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使得人们“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更为突出。在此思维指导下的城镇化,可从试点做起,求取经验,再逐步推开,真正体现“积极稳妥”的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