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30:11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6日22:1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 人民日报10月27日署名文章:

  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p .contentPlayer{margin-top:10px;}.contentPlayer{float:left;width:336px;height:322px;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cj/video_bg.png) no-repeat 0 0;margin:0 10px 10px -10px;*margin-right:7px;padding:1px 10px;_display:inline}.contentPlayer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12px!important;}.cp_player{padding:14px 0 0;text-align:center;height:249px;display:block;}.cp_tit{padding:10px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cp_from{padding:0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

  ——三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郑青原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我们对于走什么样的政治道路,早已有了明确的回答。这条道路,凝聚着几代人的艰辛探索,积累了近代中国百余年历史经验,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这条政治道路的重大意义。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们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早在1979年,我们党就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后一直强调,我们实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30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始终随着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不断深化,始终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主题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了党和国家活力,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健全了社会主义法制,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

  回顾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不难发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围绕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应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我们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从党的领导体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到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践;从大刀阔斧地推进机构改革,到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从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到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到城乡同权的选举制度改革、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到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汇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大潮,推动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创造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充分证明,我们实行的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

  不断深化的政治体制改革,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生机活力,进一步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能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提高国家效率。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关键时刻、重大时节,正是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催生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使我们能够昂然战胜自然风险的挑战、经济危机的冲击、政治风波的考验,使我们能够圆满组织、成功举办各种重大国际活动,在中华大地创造奇迹。

  对于这一点,即使是一些西方学者也不否认。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成果,为人类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提供了重要经验。那种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看法既有悖于客观规律,也不符合客观事实。

  当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无论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是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仍有不足和弊端,依然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探索,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我们有必要认真总结和长期坚持这些来自实践、符合规律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最为核心的一条,就是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有力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是要抛弃而是要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同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的完善同步推进,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最终目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对发展人民民主、保障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越性。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进行,而不能背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在深刻总结长期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确立起来的,是我们党和人民尊重国情、尊重历史的正确选择。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模式,搞多党轮流执政和三权鼎立那一套。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在我们这样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搞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与我国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与我国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相适应,有秩序、有步骤地展开,决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更不能华而不实、空喊口号。

  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在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之后认识到的真理,也是中华民族面向未来、壮大发展的指南。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lk-video{float:left;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ent/deco/2009/0804/cv_m_02.png) no-repeat 0 0;height:89px;clear:left;}.blk-video-l{float:left;width:125px;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padding:5px 2px 0 0;}.blk-video-l img{border:1px solid #d0ddee;padding:3px;background:#f7f7f9;}.blk-video-l a:hover img{border-color:#e55c5c;}.blk-video-r{float:left;padding:10px 15px 0 13px;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ent/deco/2009/0804/cv_m_02.png) no-repeat 100% 0;height:79px;}.blk-v-tit{padding:5px 0 3px 2px ;line-height:20px;font-size:12px!important;float:left;clear:both;}.blk-v-tit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12px!important;}.blk-v-from{color:#000;line-height:18px;height:20px;font-size:12px!important;float:left;clear:both;}a.blk-v-play,a.blk-v-play:visited{display:block; width:56px;height:18px;line-height:20px;padding:0 0 0 20px; 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dy/deco/2009/0629/picpic/vblue02.png) 0 0;color:#003a7f;text-decoration:none; white-space:nowrap;font-size:12px!important;float:left;clear:both;}a.blk-v-play:hover{background-position:0 -100px; }.clearcl{clear:both;height:0;visibility:hiddden;overflow:hidden;}

 

   周继坚:坚持走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道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2日08:58  新华网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之际,“十二五”规划蓝图即将展开之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十年经济发展,多少中国人从过去“吃不饱”到今天 “吃得好”,从过去的“煤油灯”用上现在的“节能灯”,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年前不曾有的高楼、彩电、汽车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国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与日俱增。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密不可分。

  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取决于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中国人民饱受奴役和剥削,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走上了独立自强的道路,从那时起,党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正式确立,数亿中国人从此摆脱了在政治上无权利的悲惨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要找到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去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套用,现在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照搬,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是走自己的路,今后也必然从中国自身的民意、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出发。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应时代召唤与时俱进的主动改革。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互动的过程,封闭和僵化就不能进步。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不曾停下脚步。一方面,为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主动退出“不该管”的领域,实行政企分开,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公务员制度,服务型政府建设日趋完善,同时积极介入公共事务,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政府权责更加明确;另一方面,稳步扩大人民民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官员问责机制、监督机制日益常态化,这些举措实实在在地保障并增进了人们的政治权利。

  近年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使中国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与网民互动,民意表达空前活跃。“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的理念在各个领域推进,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都是人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这些制度不能感情用事、人云亦云,而应该着眼于实际。邓小平同志提出评价一国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是否正确的“三条标准”,是被中国改革证明了完全正确的论断。三十年来,无论是重大自然灾害,还是经济危机、政治风波,都没有使中国改革偏离航向,这就深刻验证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人们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越来越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越来越坚定。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选择。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将走出一条成功的“中国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窦含章: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明确才能少走弯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1日10:44  新华网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我们党总结60多年执政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为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参政议政热情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总体思路,为中国进一步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体制改革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使政治体制改革始终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极大地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效能,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回顾三十年多年的经验成就,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关键在于改革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目标明确,避免了思想上的混乱,使改革少走了弯路。

  回顾人类历史可以发现,能够成就一番伟业的国家和个人,无不有着明确的目标。目标明确,才能持之以恒地努力进取,最终才能取得成功。同样的道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就在于有着明确的目标。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经过百年求索,付出无数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后选择的道路。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富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因此,在任何时候,政治体制改革都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方向。

  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模式,搞多党轮流执政和三权鼎立那一套思想,无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无视世界各国的经验与教训,是试图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引离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政治制度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密切相关,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因国情不同,存在着议会制、总统制、君主立宪制之间的差异。而中国有着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国情、迥异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在西方运行良好的体制机制并不适合中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种时候,让中国抛弃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制度,转而移植西方那一套,既是不理智的,也是不会为中国人民所接受的。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不断进步、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必须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目标不动摇。

  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效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参政议政热情,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回顾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任何人也无法否认,政治体制改革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中国政府的工作效能大幅提升,服务人民的水平极大提高。而这种不断提升的能力在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抗击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等重大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高效率,让中国人民深切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目标,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充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政治体制改革不是一项纯理论的探索,它与现实政治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不空喊口号,这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能够积极稳妥扎实推进的重要原因。三十多年来,中国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精简机构,推进了机构改革;建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提升了公务员队伍素质;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扩大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完善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些改革无不是针对具体问题,切实解决党在执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弊端和不足,这使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带有鲜明的求真务实特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反过来,如果政治体制改革脱离实际、空谈理论,将改革变成一种理论上的形而上学,就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问题。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后,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就是明证。这些国家不顾本国实际,完全从理论出发,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结果导致国家陷入分裂、社会动荡、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这些国家的教训表明,保持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必要条件,离开政治稳定,一切民生发展大计都将沦为空谈。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只有扎实推进,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取得成效,否则,为改革而改革,好高骛远,则会脱离实际,引发思想和社会的混乱,甚至将葬送改革。中国不能折腾,中国经不起折腾。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会固步自封。现在,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在政治经济领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改革仍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一定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在改革的滚滚洪流中,早日实现。   

   萧冰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能丢掉大原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30日08:19  人民网

  《人民日报》10月27日发表署名文章《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读后感触颇深,笔者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已经告诉我们,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盲目求快不行,丢掉了大方向乱改更不行。

  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也再次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表明了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态度和决心。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某些方面束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政治体制中不适应或者不完全适应发展需要的部分实行根本性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了发展而改革,为了中国老百姓更多的福祉而改革,改革是必须的。

  往哪里改?肯定是往好的方向改,往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方向改,往能够更好地改善民生、惠及老百姓的方向改。正如邓小平同志的三条标准:“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如果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这三条标准,不能够促进发展、不能使人民更加幸福,那还不如不改革、不折腾好。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能够丢掉大原则。什么是大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条大原则。正是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经过千辛万苦换得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让中国老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改革是为了适应发展需要的自我完善,是为了更好的造福老百姓。如果丢掉正确的政治方向盲目改革,结果会把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这必将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现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前提下,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为改革原则,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

  一副眼镜,自己的才是清晰的;一双鞋子,合脚的才是舒适的。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要尊重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选择,要植根于千百年来积淀的深厚文化土壤。一味羡慕甚至照抄照搬别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只能水土不服,这已是不少国家不断经受折腾的事例所证明的,正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在脚下生根的坚实宽厚。    

温家宝在廉政会议讲话强调整治收送礼金(全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5日17:01  新华网   
3月25日,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讲话。 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新华网北京4月5日电

  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1年3月25日)

  一、2010年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0年,各级政府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和部署,重点围绕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制度建设、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坚决查办大案要案。加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了康日新、李堂堂、许宗衡、张春江等一批重大案件,目前正在调查刘志军涉嫌严重违纪的问题。全年共立案13.96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6万人,其中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5373人。

  二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下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完善规范权力行使和加强监督方面的制度,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184项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加大财政预算公开力度。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商业贿赂、“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工作。

  三是加强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资金审计。开展对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抗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项目的监察、审计。加强对中央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节能减排、规范和节约用地、房地产调控等重大政策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审计,促进上缴财政、减少财政拨款,为国家增收节支2099亿元,移送案件线索3092件。对56个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483个单位进行了审计,发现一些部门及所属单位违规问题涉及资金599.4亿元,查处并移送重大案件线索131件。督促有关单位全面制定整改措施,认真进行整改,截至2010年底,纠正问题涉及资金551.5亿元。

  四是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认真治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行政问责,对16起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和事件涉及的197名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严肃查处了河北、山西等7个省的问题奶粉案件,对负有责任的政府和监管部门领导追究了责任。加强价格监管,纠正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各种乱收费、乱加价问题。

  五是大力压缩行政开支。继续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出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全国在2009年压缩15.1%的基础上,2010年又压缩5.8%。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组织开展清理整顿工作,撤消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驻京办事机构625个。从严控制一般性行政开支,初步遏制了行政经费逐年过快攀升的势头。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反腐倡廉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呈易发多发之势,一些案件触目惊心,影响极为恶劣;贪污腐化、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的问题屡禁不止。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根本在于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已有的制度执行不力,监督不到位和力度不够,导致对权力缺乏有力约束。这些情况表明,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二、2011年政府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任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其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尤其是一些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再加上腐败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产生叠加效应,就会影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部署,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务求取得新的成效。

  今年在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认真治理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

  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发生在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的违纪违法案件增多,特别是“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增多。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根源是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各种腐败现象背后都有权力的支撑。哪里权力集中,哪里产生腐败的风险就大;哪里权力不受制约,哪里腐败现象就严重。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在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对那些屡禁不止甚至还在加重的问题,要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加快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理。

  一是着力解决招投标方面的突出问题。当前公共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政府采购等领域,是以权谋私、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灾区。许多违法违纪问题集中表现在招投标环节。不少招投标流于形式,表面上按程序公开进行,实际上“暗箱操作”,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招投标,一些掌握资金和项目审批权的部门或领导干部直接或变相推荐施工企业或供货商,背后往往都存在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

  解决招投标方面的突出问题要有具体措施,这里我强调几点:首先,要严格禁止权力介入。政府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高等院校负责人不许以任何形式干预、操纵招投标活动。这要成为一条“高压线”,谁碰就依法处理谁。第二,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招投标有形市场。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封锁和垄断,促进有序竞争,保证招投标公开、透明。第三,加强招投标的监督管理。重点是建立健全社会招投标和招标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招标结束后需要修改原定招标条件的,要重新招标,防止有关领导干部和部门与企业串通,弄虚作假。建立健全招投标信息、投标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公开制度,认真落实招投标违法行为及处理情况记录在案并公开的制度。对借用资质投标和出借资质收取费用、违法违规转包分包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二是依法治理土地和房屋征收征用中侵害群众权益问题。这是侵害群众切身利益比较严重的领域,也是当前社会矛盾中的一个焦点。一些地方不顾群众利益,有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同开发商搞权钱交易,强制征地拆迁,引发极端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这个条例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起草的,历时几年,先后两次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整个过程贯彻了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有了这样一个条例,就为城市房屋征收拆迁提供了制度规范,也为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监督政府行为提供了依据,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

  今后城市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拆迁、补偿都要严格按照这个条例的规定办事。对征收房屋、搬迁、临时安置、停产停业的补偿,都要切实保护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必须由政府组织实施,禁止建设单位参与,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允许行政强制拆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采取暴力和威胁等手段强迫搬迁。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要征求公众意见,扩大公众的参与程度。

  要抓紧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集体土地征收和补偿的规定,国务院将尽快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三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现在一些部门权力过大且过于集中,权力结构不合理,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必须通过制度和体制的改革加以解决。首先,要进一步减少一些政府部门过于集中的权力。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这项工作近些年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行政审批项目仍然较多,要继续深入推进。要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清理和压缩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直至杜绝财政资金分配中的“跑部钱进”现象。有关部门对以上问题要尽快研究,提出办法,争取今明两年取得较大进展。第二,加快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现在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同时承担决策、执行、监督、评价职能。这样的职能配置和权力结构,极易滋生腐败。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内部机构设置,决策、执行、监督职能要相对分离、相互制约。这也是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第三,加强对“一把手”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国有企业,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都要集体研究决定,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加大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力度,防止个人独断专行。要完善民主程序,没有程序的民主就没有实质的民主。进一步健全和加强决策责任制度和问责制度,使权力和责任匹配,做到权责一致。

  (二)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领导干部是重点。领导干部自身权力大、岗位责任重、社会关注度高,一旦出问题,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也大,而且还会带坏队伍和风气,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要重点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的贯彻落实。

  一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按要求如实报告本人收入、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事项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外境外的情况。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对不按时报告、不如实报告的,要严肃处理,真正使这项制度在反腐倡廉、干部作风建设和干部考核使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坚决整治收送礼金问题。要坚决查处领导干部以各种名义收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的行为。当前社会上收送礼金的名目繁多,特别是收送各类商业预付卡即购物卡的风气愈演愈烈。一些单位集中购买商业预付卡,开假发票报销,用这些卡来送礼行贿。对这一腐败现象,必须坚决治理。对收送各类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以收送同等数额的现金处理。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提出治理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利用商业预付卡行贿受贿。

  三是加强国有企业负责人廉洁自律。要严格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近年来,社会上对国有企业的一些负责人职务消费不规范和奢侈消费问题反映较多。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监督管理办法,坚决制止与企业经营管理无关的职务消费行为和奢侈消费风气。禁止国有企业负责人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对这类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合理确定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包括基本年薪、绩效年薪、股权激励和各类补充保险,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接受公众监督。

  (三)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

  这件事我们抓了多年,一直在大力压缩行政经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不仅浪费钱财,更重要的是消蚀奋斗精神,败坏社会风气,同样是一种腐败行为,同样能导致人亡政息。看一下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由盛转衰,几乎都是从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开始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警世名言!我们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都是人民用汗水换来的,必须用来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绝不允许挥霍浪费。

  一要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行政经费。今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三公”支出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因公出国出境团组数和人数也要减少。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抓紧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车管理使用改革,今年要拿出改革方案,在一些部门试行。公务接待要严格控制经费,严格执行标准,严禁赠送礼品,一律吃工作餐。外事接待也要执行标准,控制规模,举办国宴要坚持“三菜一汤”。要制定具体办法,狠抓落实,加强监督检查,不能走过场。

  二要进一步减少会议和文件。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政府领导同志原则上不要参加部门的会议,确有必要参加的须报经主要领导同意,自上而下形成制度,国务院领导要作表率。会议经费预算要单列,并严加控制。未经批准,不得以政府或部门名义和使用财政资金举办各类论坛、研讨会;经批准举办的,要纳入财政预算,接受财政监督。进一步清理压缩各类节庆活动和表彰活动。严格控制以政府或部门名义举办或参与举办国际会议。要大力减少发文数量。今后,凡是不涉密的文件,都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发布,不再另行发文。

  另外,要合理控制举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节奏和规模。各申办城市要充分考虑客观条件,不要超出自身能力申办;符合条件的主办城市,要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必须新建的场馆,要与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统筹安排,避免过度建设,造成资源闲置浪费。要继续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决不能放松。

  三、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要求,将反腐倡廉建设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今明两年,要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政府及部门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负总责,敢抓敢管,分管领导对分管领域廉政建设也要负起责任。要强化问责,对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不力、疏于监督管理,致使本地区本部门发生重大违纪问题和腐败案件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狠抓工作落实和督查。这次部署的各项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细化分解,落实责任,明确工作进度,切实做到有部署、有督查、有验收。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和分工抓好落实。各地方也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抓好本地区的反腐倡廉建设。

  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要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违纪违法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失职渎职及背后的腐败案件。继续查办商业贿赂案件,严厉打击受贿行贿等违法行为。要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只要违纪违法,不论职务高低,都要一查到底、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迁就。

  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统战部:中国没有必要组建新的政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9日15:24 新华网  

  中央外宣办定于2011年6月29日(星期三)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美国之音记者]全国民主党派人士总数是多少,民主党派是不是可以任意发展自己的党员,有没有对他们在人数上有限制,目前中国除了中共以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如果有人还想成立新的民主党派,我说的不是反对党,如果还想成立新的民主党派是不是可以,现在如何保障民主党派人士畅所欲言?

  [中央统战部新闻发言人张献生]我国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很大发展,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民主党派成员一万多人,在改革开放初期6万多人,目前是84万人。民主党派在我们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具有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无论是在同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协商中,还是在考察调研,向中共中央提出意见建议中,还是在履行民主监督中,民主党派都能充分发表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一个优势所在,也是我国政党制度民主价值的重要体现。

  [张献生]关于建立新的政党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政党必须有固定的组织发展范围,拥有一定群众基础,必须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目前中国有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共九个政党,这九个政党都有相对固定的组织和发展范围。中国共产党主要吸收中国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八个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各有侧重,主要吸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或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中上层人士。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可以说已经基本涵盖了目前我国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除了九个政党之外,我们国家政治体制中还有一个无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作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难以覆盖的部分社会阶层人士,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由此可见,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广泛的覆盖面,所以除了现有政党以外没有必要组建新的政党。谢谢!? 

温家宝就政治体制改革谈5点看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4日17:53 中国新闻网   
9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大连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举行的企业家对话会,与企业家代表对话交流。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中新社大连9月14日电 (记者 郭金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在大连与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企业家对话交流时,就政治体制改革谈以下五点看法。

  第一,坚持依法治国。一个执政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并且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需要改变以党代政,把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为此,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这个任务是小平先生在30年以前就提出来的,我认为在今天尤为紧迫。”

  第二,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就需要通过改革发展经济,并且改变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的现象,让人民群众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都能够享受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社会公平直接关系我们政权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也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此,温家宝表示,要重视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要采取措施,加快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同时要调节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二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使之成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维护司法公正。保证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应有的独立性,不受任何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司法公正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个方向。

  第四,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要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民主权益,其中最主要的是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要扩大民主形式,要巩固村民自治,在扩大民主这个问题上可以先从党内做起,由党内逐步扩大到党外,这样比较稳妥,也比较现实。

  第五,坚决反对腐败。反腐倡廉是我们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反腐败可以重点做以下工作:一是反对职务侵占。二是逐步推进财产申报制和公示制。三是公开财政中的“三公”经费。我们要坚决惩治腐败,按照法律对于各种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严厉予以惩处,毫不手软。

  温家宝表示,在上述五项工作当中最为重要的,也是难点和重点,那就是有序地扩大民主,毫不动摇地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反腐败。“如果这样做下去,我们就会使人心平静下来,使每个人都有安全感,使弱势群体得到帮助,使大家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温家宝:推进财产申报制和公示制防治腐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4日16:33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9月13日消息(记者刘乐)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14日)下午与出席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进行对话交流。

  温家宝在回答问题是表示,当前反腐败可以重点做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反对职务侵占。严禁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插手招投标活动,牟取私利,这要成为经济上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逐步推进财产申报制和公示制。这些年已经制定了一些制度,包括领导人财产和家属子女在国外定居和经商情况,我们还要进一步加以完善,逐步从申报到公示,这是对干部手中权利的一个最重要的监督。三是公开财政中的“三公”经费。我们从今年开始已经在98个部门实行了“三公”经费的公开,群众对此是欢迎的,但是感到还不够,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逐步扩大范围,并且明确公布的内容具体到项。我们要坚决惩治腐败,按照法律对于各种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要严厉予以惩处,毫不手软。 

温家宝: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5日02:06 新华网   
9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简称“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的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钢摄

  新华网大连9月14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在大连出席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和企业家座谈会,并回答了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和企业家的提问。答问内容如下:

  问:总理先生,您在演讲中提到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金融领域,我的问题是中国能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国际社会,特别是欧洲有关国家和美国迎接金融领域的挑战?

  答:如果我们看一下当前国际和金融形势,我们就会发现在经济缓慢复苏的过程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加大,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失业居高不下。美国现在面临三项任务:一是控制债务规模,二是减少财政赤字,三是通过经济的发展来增加就业。欧洲一部分国家存在着主权债务危机,现在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扩大。由于美元汇率的波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不稳定状态,新兴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已经和世界的发展不可分割,我们必须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同时要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和金融体系改革,努力保持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实现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坚实的科技基础和丰富的人才,我们相信美国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复苏。我们希望美国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保持财政和金融的稳定,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和信心。去年我同奥巴马总统会谈时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建议,中国愿意同美国开展大规模的金融和经济合作,其中有两项最为重要的内容:第一,美国要放开市场,让中国的企业到美国去投资,使债务变成投资,从而促进美国的就业。第二,扩大美国商品对中国的出口。现在的问题在美国,美国应该放开商品出口管制。我记得美国前商务部长骆家辉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如果美国对东亚地区的出口增加1%,那美国的就业就可以增加10万人。我的建议得到了奥巴马总统的赞同,我希望通过这样积极的方式来改善中美贸易平衡,加强中美经贸合作。欧洲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我们一直关注着欧洲经济的发展和遇到的困难。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多次表示中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继续加大对欧洲的投资。不久前,我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再一次向他明确表示,中国至今相信欧洲能够克服困难,中国仍然愿意扩大对欧洲的投资。但是同样我也希望,欧盟的领导人、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也要从战略上看待中欧关系,比如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其实,按照中国加入WTO谈判的结果,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到2016年就为全世界所承认,早几年表示出一种诚意,是一种朋友对朋友的友好关系。下个月我将同欧盟领导人进行会晤,我希望这次会晤在这个问题上能够有所突破。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我们两国在经贸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两国的贸易总量很大。日本目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前不久遭遇的海啸和核泄漏双重灾难。但我们相信,日本恢复重建将会推动经济较快增长。在日本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包括在经贸和旅游方面都给予了帮助。在这里,我们还不能忘记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害最深、最为困难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他们不仅在经济发展上,而且在通胀压力上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对他们要施以援助之手,前不久我们曾两次对非洲进行了粮食援助,包括中东、北非地区一些出现动荡的国家,我们也施以人道主义援助。整个世界在应对危机当中必须携手共进、加强合作来克服困难,中国将秉持这个原则。谢谢诸位,谢谢施瓦布先生。

  问:这个问题是有关您在演讲中也谈到的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在以前的演讲当中,您曾经提出要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开放、包容,文化上进步和谐的国家,您还说没有开放和包容,一个国家就不可能实现富强。我的问题是,中国将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来达到您在演讲中提出的目标?

  答:感谢施瓦布先生对我上午演讲的评价。今天下午的会议我也认为是互动的,不仅是我同在座的各位互动,我脑子里想的实际上是我同全国人民的互动。因此,我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准确地、坦诚地谈出我对各方面问题的看法。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这些年我讲过多次,如果汇总起来,我以为是比较全面的。施瓦布先生问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该做哪些工作?我想谈以下几点看法。第一,坚持依法治国。一个执政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并且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需要改变以党代政,把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为此,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这个任务是邓小平先生在30年以前就提出来的,我认为在今天尤为紧迫。第二,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就需要通过改革发展经济,并且改变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的现象,让人民群众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都能够享受改革和建设的成果。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深知中低收入者甚至贫困人口还占大多数。社会公平直接关系我们的政府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也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我们要重视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加快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同时要调节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使之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维护司法公正。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司法公正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个方向。这一点也是早在30多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来的,我们要认真加以贯彻。第四,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要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民主权益,其中最主要的是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我想专门讲一下选举权,我们要扩大民主形式,要巩固村民自治。要相信群众能够管好一个村,也能够管好一个乡,甚至管好一个县。现在有的地方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由村级选举向乡一级选举的试点。我还想讲一下,在扩大民主这个问题上可以先从党内做起,由党内逐步扩大到党外,这样比较稳妥,也比较现实。第五,坚决反对腐败。反腐倡廉是我们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我觉得当前反腐败可以重点做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反对职务侵占。严禁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插手招投标活动,牟取私利,这要成为经济上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逐步推进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我们这些年已经制定了一些制度,包括领导干部财产和家属子女在国外定居和经商情况,我们还要进一步加以完善,逐步从申报到公开,这是对干部手中权力的一个最重要的监督。三是公开财政支出中的“三公”经费。我们从今年开始已经在98个部门实行了“三公”经费的公开,群众对此是欢迎的,但是感到还不够,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逐步扩大范围,并且将公布的内容具体到项。我们要坚决惩治腐败,要依照法律对各种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严厉予以惩处,毫不手软。我以为在上述五项工作当中,最为重要的,也是难点和重点的,就是有序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毫不动摇地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反腐败斗争。如果这样做下去,我们就会使人心平静下来,使每个人都有安全感,使弱势群体得到帮助,使大家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谢谢。

  问:中国古话讲危机并存,危难和机遇常常是连在一起的。当前金融形势不太好,请问总理,中国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自主创新以及走出国门在全球发展,有没有什么战略性的机遇?

  答: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复杂,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我想把你这个问题扩大一下,不仅是企业,我们整个经济发展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这次论坛的主题叫“有质量的增长”,其实这句话已经点明了你要问的问题。什么是“有质量的增长”?我以为:第一,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增长。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要着力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且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第二,有质量的增长应该是有科技支撑和科技含量的增长。这就必须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和创新的主体。第三,有质量的增长应该是低碳、绿色和环保的增长。我们要采取更坚决有力的措施,实现“十二五”提出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目标,同时实现其他各项环保目标,减轻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压力。第四,有质量的增长应该是惠及民生的增长。也就是说增长的结果应该为绝大多数人民所共享,我们所追求的不但是经济增长,而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想再提一点,有质量的增长应当是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有比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可持续的增长。既不使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又使通货膨胀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这一点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因为我们面临着比较大的通胀压力。我常讲,通货膨胀如果同贪污腐败结合在一起,足可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人心的向背,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通胀问题,我的回答可能超过了一个企业的问题。谢谢你。

  问:我想问的问题是与非洲发展有关的,非洲各国现在都在寻求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但对非洲而言,要实现这个目标恐怕要花较长时间。非洲各国一直把中国的发展看作是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请问,您认为非洲应该在哪些核心领域下大力气以实现经济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能够发挥什么样的战略性作用?特别是在回报非洲当地社会、促进当地发展方面。

  答:中国同非洲的友谊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我们国家很穷,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对非洲的无私援助。同时我们也忘记不了,是非洲国家坚决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我们曾经这样讲过:是非洲朋友把中国抬进联合国的。中国有句古话:人于我有恩不可忘记,我于人有恩一定要忘记。我们始终没有忘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有力支持。我同样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最穷困的集中在非洲。但是非洲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勤劳的人民,他们一定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富裕起来。我以为对非援助的方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援助的基础建立在增强非洲人民自我发展的能力上,要把对非援助的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使非洲人民能够从援助当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现在世界对中国援非以及中国对非关系有一些非议,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国最穷的时候同非洲人民打交道,无私地援助非洲,我们没有从非洲采过一滴石油、拉过一吨矿石。中国现在比过去强大了,我们对非洲的援助依然是无私的。如果你翻阅资料,从非洲通过各种交易取得资源和石油最多的国家绝不是中国。我想经验是相互借鉴的,各国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尊重非洲的主权、领土完整和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我们的支持应该放在非洲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一种可持续的相互联系和广泛援助应该是建立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基础上的。我们今后对非发展经济关系:第一,要坚持互相尊重、共同协商的原则;第二,要始终尊重非洲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非洲人民所选择的发展道路;第三,要坚持平等相待,实现互利共赢。我认为这就是发展与非洲经济贸易联系和对非援助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当然,我在这里没有更多地阐述中国对非洲援助所采取的政策,其实两次中非合作论坛,我们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包括减免债务、提供无息贷款和优惠买方信贷,以及支持他们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派遣医疗队和志愿人员的各项措施,我们还将坚持这样做。我想只要方向正确,中非友谊、中非合作是任何力量所阻挡不了的。我想再补充一句,在对非合作当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文化。谢谢。

  问:温总理,您好,我想请教关于中国制造的问题,中国现在有很多企业生产出世界一流产品,但是还有部分企业透支中国制造的品牌,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很需要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扭转中国制造的整体国际形象。如果能够将中国十万家GMC标准的中国企业联合起来,代表真正的优秀中国制造,那么通过五年的时间,我们就能够将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相媲美。请问温总理,我们经过多少年的时间才能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的标志?

  答:中国企业家刚刚的提问使我心里产生了一种奋发图强的勇气。虽然我已经年届七十,但此时此刻心情像年轻人一样。我的愿望不仅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创造”;不仅是中国产品,而是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的有质量、有效益、安全可靠的品牌。这需要我们几代人上百年的奋斗。我们今天虽然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要灰心、不要泄气,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把我们国家发展上去。那么,作为领导者我以为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要紧紧抓住:第一就是科技;第二就是教育。要使这两个方面都上去,必须实行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决实现我们提出的投入目标。也就是到明年,中国教育经费达到GDP的4%。我知道这还有很大的困难,我的决心就是勒紧裤带也要实现。使企业的研发经费在五年内达到GDP的2.2%,这是一方面。二是推进教育和科技改革。对于科技改革来讲,就是要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实现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对于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让我们的孩子从小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大脑可以设计出来一个万千世界,双手也可以绘制出一幅美丽的蓝图。就是要培养我们的每个孩子从小就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创造性的思维。三是必须推进企业改革。整个改革必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充分发挥领导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作为一个企业家,不仅眼睛要盯着利润,而且要盯着研发。我可以预见,一场大的金融危机会伴随一场大的科技革命,而哪个民族善于捕捉机遇,哪个民族就能够走在前面,立于不败之地。

  问:今天您在演讲当中谈到在欧洲,特别是西欧一些国家面临的挑战,我想指出的是,恐怕现在国际社会面临真正的挑战不一定是来自欧洲,我认为恰恰是来自美国,特别是考虑到美国明年11月即将进入美国总统大选季节。我想问的问题是您能不能具体谈一下,您认为美国应该如何以及何时才能够真正解决自己的赤字和债务问题?

  答:对于这位外国企业家提出的问题,其实我在上午回答国际经济形势问题时已经全面阐述了。有人说现在经济的主要危险在美国,也有人说主要危险在欧洲。我既不是美国总统,也不是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总理,我很难下这种判断。但是我已经清晰地表达了中国的意见,那就是欧美作为世界两个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应该及时、果断地采取负责任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尽快推进政策的调整和体制的改革,从而减少财政赤字,减轻债务危机的压力。我同时相信欧美都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我相信只要政策得当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经济复苏。我们期待着欧美两大经济体尽快实现经济复苏,这不仅对欧美有利,对整个世界也有利。为此,中国愿意与他们都加强合作。谢谢。 

温家宝撰文回忆童年苦难谈人心向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3日09:27 天津网-天津日报

  作者:温家宝(2011年10月25日)

  同学们、老师们:

  屈指算来,我阔别南开中学已51年了,正式回母校看望师生,这还是第一次。我愿借此机会同大家谈谈心。

  我1942年农历八月出生在天津北郊宜兴埠一个书香门第。我爷爷在村子里办学校,曾祖父是农民。再往以前,我家都是农民。我们家是从什么地方来到天津的,至今也没有人能说清楚。据说是从山西来投奔这里的温氏家族的。因为家里穷、没有地位,温氏家谱始终没有把我们家列入其中。

  爷爷办的乡村小学,是冲破地主豪绅的阻力,第一个招收女生的学校。我记得,他常年为两件事奔波:一件是招聘教师,一件是为学校筹款。就是这样一所小学,很多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生,有的解放后当了教授。外婆家也在本村,外公去世很早,外婆靠开一个小药店谋生,家里还种着几亩地。每年秋天收玉米时,我坐在板车上玉米堆里从地里回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我出生的年月正是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大扫荡和实行“三光”政策的时期。妈妈对我讲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日本侵略者将全村人集合在村西南的空地上,四周架起机关枪,用刺刀杀死无辜的平民。当时,妈妈把我紧紧搂在怀里。这件事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天津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为“坚壁清野”放火烧了宜兴埠。我的家连同爷爷办的学校、外婆家和她的小药店,全部化为灰烬。我们家逃难到天津城里,住在救济院。外婆在逃难中生了病,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她是最疼爱我的人。孩提时代,她抱着我,我常常揪她的头发,她一点儿也不生气。天津解放的那一晚,是一个不眠之夜。解放军包围了驻扎在救济院里的国民党军队,当晚进行了激战,手榴弹扔进了院子里,家里人都害怕地躲在床铺下,我却一点儿也没有害怕。第二天,天津解放了。

  我的童年是在战争和苦难中度过的,穷困、动荡、饥荒的往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深知,这不是我们一个家庭的苦难,也不是我出生的那个年代的苦难,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史。我逐渐认识到一个道理: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极了,唯有科学、求实、民主、奋斗,才能拯救中国。“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只有推翻封建专制和官僚买办的统治,人民才能得到解放;只有不断革新,中国才能进步。

  在我上小学、中学期间,家境十分贫寒。父母和我们三兄妹一直租住在一间不到9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每月的房租相当于一袋面粉钱,那时父亲月工资最低时只有37元。我患过一次白喉,父亲把仅有的一块手表卖掉,买药给我打针。此后他多年没有戴过手表。因为经常目睹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我从小就富有同情心,这尤其表现为对普通百姓特别是穷人的同情,对不公道事情的憎恶。一种朴素的平等观念在我的心中萌生:人人生而平等,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平等相处。

  我的中学是在南开上的。从12岁到18岁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南开六年的学习生活,对我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也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南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她的建立、成长和发展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她都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这就是南开的道路。我在这所学校里学习,首先懂得的就是一个人必须有远大的理想,有崇高的志向。从小就应该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我努力学习知识,坚持锻炼身体,刻苦自励,从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南开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八个字就是南开的灵魂,它提倡的是为公、进步、创新和改革。我上中学时就愿意独立思考,渴望发现问题,探索真知,追求真理。我记得,那时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我还广泛阅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书籍。南开永葆青春,这就是南开精神。在求学期间,我和同学们总是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除了学习以外,我还喜欢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我不仅爱读书,还是体育爱好者。南开永远年轻,她的学生也都充满活力。我们要坚持走南开的道路,崇尚南开的风格,发扬南开的精神。

  上高中和大学以后,我家里人在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爷爷在1960年因脑溢血去世,是我把他背进医院的。现在他教过书的学校还留着他的档案,里面装了一篇篇的“检查”,小楷字写得工工整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父亲也在1960年因被审查所谓的“历史问题”,不能教书,被送到郊外一个农场养猪,后来到图书馆工作。我考上大学向他告别就是在离城很远的养猪场。父亲告假回家帮我收拾行李。他是个老实人,一辈子勤勤恳恳。今年他过世了,可谓“生得安分,走得安详”。尽管家里出现这样一些情况,我仍然追求进步。我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我总是把书本里学到的东西同现实加以比较,立志为改造社会而献身。

  因为父亲喜欢自然地理,我从小就对地球科学产生了兴趣。在北京地质学院,我在地质系就读5年。大学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考取了研究生,专攻大地构造。回忆在地质学院近8年的学习和生活,我曾概括为三句话:母校给了我地质学知识,母校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母校给了我接触群众的机会。那段时期同样是难忘的。

  参加工作以后,我有14年时间是在海拔4000到5000米的极其艰苦的祁连山区和北山沙漠戈壁地区工作。这期间,我一边工作一边接触基层群众,更使我深深懂得了民生的疾苦和稼穑的艰难。我来自人民,我也有苦难的童年,我同情每一个穷人,愿为他们的幸福献出自己的一切。到中央工作后,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用整整10年时间,深入农村、厂矿、科研院所调研。在农村,我白天坐在农民家的炕头上了解情况,晚上开座谈会。我住过乡里、住过粮库,经常在一个县一呆就是一个星期。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同科学家交朋友、谈心。我认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民情、民心、民意,而民心向背决定政权的存亡。衡量政策好坏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我之所以经常讲穷人的经济学、穷人的政治学和穷人的教育学,就是想让人们懂得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穷人占多数。一个政府、一个社会应该更多地关爱穷人,穷人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在中国,不懂得穷人,不懂得农民和城市贫困阶层,也就不会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更不可能树立穷人的教育观。公平的核心是在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机会上人人平等,而不是基于财富或其他特权的平等。一个政府如果忽视民众和民生,就是忽视了根本。而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的顶梁柱,失去了它,社会这个大厦就会倒塌。“国之命,在人心”,说的就是人心向背决定社会的发展和政权的存亡。政府是穷人最后的希望,民众的贫穷是政府最痛心的事。只有把这些道理真正弄懂,才算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必须充分肯定。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依然存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干部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甚至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合理,有的地方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做好经济发展、社会公正、民主法治和干部廉洁这几件大事。这都是人心所向,无论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宁。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担任总理已近9年了。这段时期,我们国家遇到许多灾害和困难。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再到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几乎没有中断过。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已持续4年之久,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人民没有畏惧,没有退缩,总是满怀信心、坚持不懈地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我十分清楚,实现现代化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许多代人的长期艰苦奋斗。这一历史任务必将落在你们青年人肩上。未来是属于青年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但愿青年朋友们以青春之人生,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南开,中国没有南开不行,南开不与时俱进不行。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需要教育,更需要有理想、有本领、勇于献身的青年,这是中国命脉之所在。张伯苓先生自创办南开之日起,就善于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自主办学,重视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倡个性教育和多样化教育,推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57年前,当我坐在这座礼堂里第一次参加开学典礼的时候,杨坚白校长和杨志行校长穿着一样的米色中山装,并肩站在讲台上,用他们特有的气质给大家讲话,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一幕我至今难以忘怀。南开之所以涌现出一大批志士仁人和科技、文化俊才,是因为她有自己的灵魂。人是要有灵魂的,学校也要有灵魂。让我们牢记“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共同努力把南开办得更好,使“巍巍我南开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南开培养了我,南开是我心里的一块圣地,我是爱南开的。过去如此,现在依旧,而且愈发强烈。南开精神像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每一个南开人前进的道路。我愿同师生们一起奋斗,做一个无愧于南开的南开人!

  (原载2011年10月29日《光明日报》) 

温家宝: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www.eastmoney.com2011年11月14日 17:00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温家宝强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李克强贺国强等出席

  国务院14日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张德江、王岐山,国务委员刘延东、马凯、孟建柱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应邀出席会议。

  温家宝指出,十年来,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管理创新,大力加强廉政建设,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分五批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地区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一半以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明显增强,法治国家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温家宝指出,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审批设定管理不严,监督机制还不健全。要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搞前置审批。突出三个重点领域:一是投资领域。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真正确立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二是社会事业领域。加大审批事项的清理、精减和调整力度,放宽限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公平准入,鼓励竞争。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清理一些部门和地方利用“红头文件”等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限制性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登记、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要一律取消。

  (二)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设定审批事项必须于法有据,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通过公布草案、公开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行政机关不得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事项。

  (三)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要求,依法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流程,提高效能。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原则上实行一个部门、一级地方政府一个窗口对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实行网上公开申报、受理、咨询和办复,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

  (四)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行政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度。强化行政审批的全过程监控。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行政审批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监督权。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给予当事人合理赔偿。

  温家宝强调,要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改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职责和廉政建设责任制。

  监察部、商务部、农业部和四川省、广东省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当地分会场参加会议。 

前副总理田纪云撰文回忆与乔石相处岁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4日08:32 南方报业网 田纪云近影

  我在八届人大常委会与乔石同志共事的五年,心情十分愉快、工作得心应手,与乔石同志也形成了深厚的友谊。

  田纪云

  我与乔石同志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初。我1983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乔石同志1986年4月也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政法工作。由于他在国务院工作时间不长,且因分工的不同,我与乔石同志个别接触不多。但他坚持改革开放的立场,严谨的工作作风,以诚待人的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与乔石同志直接共事且个别接触比较多的时期,是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职的五年。1993年3月,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乔石同志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我是常务副委员长。由于我们观点一致,思路相同,配合默契,各项工作开展得顺利,在处理各方面关系上也比较协调和谐。

  在这里,我想着重回顾一下乔石同志主持八届人大常委会工作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八届全国人大的重大功绩之一,是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次修宪,是在乔石同志主持下进行的。1992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乔石同志为组长的宪法修改小组。经过3个月的努力,小组提出了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初步方案。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后,下发征求各地方、各部门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然后由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向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了审议意见。代表大会经过认真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共九条),包括“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等内容。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改革开放成果固定下来,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的五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急需用法律来引导、推动和保障。乔石同志在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常委要把经济立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以改革的精神对待和解决立法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争取在本届任期内大体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框架。

  为此,乔石同志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立法要同改革开放进程相适应。立法要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把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使改革开放的成果得以巩固。但仅仅这样做还不够,还必须充分认识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应当通过法律来规范和引导改革开放的发展,依靠国家的力量排除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阻力,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些应兴应革的事情,要尽可能先制定法律后行动,避免立法滞后于改革需要的状况。

  第二,起草法律一定要从全局出发,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避免不适当地强调局部利益和权力。部门之间互相扯皮,就会贻误法律出台,阻碍统一开放市场的形成。发展市场经济,必然要打破行政权力划分的传统格局。立法,要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管理制度。

  第三,立法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但这并不排除我们吸收国外的经验。凡是国外立法中比较好的又适合我们目前情况的东西,我们都应当大胆吸收。有些适合我们的法律条文,可以直接移植,在实践中充实、完善。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国际性经济,我国有关市场经济的一些法律,需要同国外的有关法律和国际惯例相衔接。

  第四,有些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一时制定不出来,可以先请一些地方搞地方性法规。特别是改革开放搞得比较早的地区,积累的经验比较多,应当先行一步,成为经济立法的试验区,为制定法律提供经验。

  第五,更好地发挥专家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今后,各部门起草法律,都要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起草工作。

  第六,在加快立法步伐的同时,注重提高立法质量。

  按照上述精神,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起草法律的工作进行了改革。过去,绝大多数经济方面的法律是由国务院各部门起草的。现在,除有些法律继续由它们起草外,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更多地牵头组织各方面力量特别是专家学者,来起草法律。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拟起草的115件法律中,有36件是由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承担的。这是法律起草工作的重大突破,对于改变人大立法工作的被动状态起了重要作用。

  八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任期内,共审议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29个,通过118个。其立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立法质量也有了提高。经过五年努力,在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完善宏观调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出台了一批重要法律,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价格法、劳动法,等等。本届任期内制定的有关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连同以前制定的有关经济法律,初步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制框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条件。同时,还对刑事诉讼法和刑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在民主政治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环保等方面也制定和修改了一批重要法律。

  乔石同志认为:“法律制定后,还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如果我们制定的法律得不到实施,实际上等于没有法。”为此,他强调,八届人大常委会要强化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法制的统一;要下大力气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要加强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工作监督,建立起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机制;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国家监督中最具有权威的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在加快改革开放、实现由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更需要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完善人大监督职能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常委会坚持把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放在同立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开局之年,就制定了《关于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检查监督的若干规定》,使这项工作进一步程序化、制度化,更富有成效。五年内,常委会对21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向常委会作了报告,还向全国人大会议作了关于农业法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这对于促进法律的实施、增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制观念,起了很好的作用。在工作监督方面,五年中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工作报告34个。从1996年起,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同时,还安排听取审议审计署关于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开辟了对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新途径。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重视支持和总结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在向代表大会所做的工作报告中,一再肯定了代表评议和述职评议等形式。八届全国人大任期的五年,是地方人大工作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之一。

  乔石同志很重视常委会组织制度建设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换届不久,即制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规范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行为,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还制定了一系列会议规则和工作规则,使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的工作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乔石同志重视和关心人大机关干部的培养、提拔和使用。在他担任委员长期间,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内培养和提拔了一批德才兼备、懂法律的干部担任局级以上领导职务,其中部级干部8人。这是前所未有的。

  乔石同志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有许多深刻阐述。他认为,如何真正按照宪法规定对待人大和人大工作,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1993年7月,乔石同志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座谈会上讲话说:“如何看待人大和人大工作,这个问题应该说早已从法律上解决了。从第一部宪法颁布到现在,关于人大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的规定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人们的思想认识未必都解决了,因为实际工作中总是碰到人大没有被充分认识和尊重的现象,党内、党外还有一些同志对人大有各种议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不说别的,只想强调两条:一是用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于人大地位、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二是要结合实际不断地进行宣传教育。”他说,“首先要从我们在人大工作的同志做起”,“如果我们自己就认为到人大工作没有什么事啦,是退居‘二线’啦,或者是什么‘一线’工作‘二线’干部啦,抱着这样的认识,就不容易把人大工作搞好”。同时,党内要统一认识。乔石同志1994年6月在贵州省考察时说:“大家都得依法办事。宪法和党章都规定了,党也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共产党领导制定的法律,党不遵守谁遵守?你如果不把法律当一回事,还能叫老百姓遵守法律吗?在进一步深入改革的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很重要的。人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乔石同志认为,要十分注意研究怎样把人大搞得更民主一些,法制更完备一些。他指出:“过去,我们对法制讲得比较多,对民主讲得少一些。我们一些同志习惯于用简单的办法处理问题,一讲民主就怕麻烦。要认真总结这次换届选举的经验,研究怎样使选举更民主一些,程序更完备一些。”“人大工作要密切联系群众,越搞越民主,越搞越生动活泼、生机勃勃,千万不要把人大搞成‘长者的机关’。”他语重心长地说:“关于民主问题,多年来无论在什么场合,我始终认为一定要把民主的旗帜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建国前28年的斗争,我们党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有时甚至很残酷、很不容易,牺牲了几千万人,我们党一直高举起民主的旗帜,现在我们党执政了,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说到底,民主问题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问题。”

  乔石同志由衷地希望,我国民主法制和人大制度建设,能有一个较大的发展。1992年12月5日,他在首都纪念当时的现行宪法颁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贯彻实施宪法,就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他强调:“要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各项权利和自由,继续完善保护公民权利的各项法律,从制度上物质上为公民行使权利提供保证。对于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和制裁。”1994年9月15日,乔石同志在首都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按照宪法规定,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成为能够担负起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为人民所充分依赖的代表机关。”这些论述,仍有现实意义。

  乔石同志是一位老资格的共产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他工作稳重,为人厚道,光明磊落。在工作上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既坚持集体领导,又注意发挥每个领导成员的积极性。所以,我在八届人大常委会与乔石同志共事的五年,心情十分愉快、工作得心应手,与乔石同志也形成了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