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投名状》、《集结号》等影片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40:07
1、《赎罪》简介
获得金球奖最佳剧情片的《赎罪》,已确定2月22日登陆国内院线,该片是2008年度第4部引进分账大片,并在几个星期前就通过了审查。近日新闻又报道该片获得了奥斯卡七项提名,更使该片成为人们翘首以待的大片,在观众为情节感动的同时,影院大赚一笔的时候又到了。
《赎罪》是英国35岁新锐导演乔-怀特执导的第二部长片,他两年前的处女作《傲慢与偏见》同样由奈特莉主演,并广获好评。此次和奈特莉再度合作的《赎罪》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就曾挤掉了我们广为所知国内炒的风风雨雨的的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色戒》,获得威尼斯开幕片的殊荣。《赎罪》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杀到奥斯卡,紧随《老无所依》等影片之后,一举取得奥斯卡七项提名。该片演员奈特莉谈到《赎罪》留给她的深刻印象时曾激动地说:“我一看完该片剧本,就忍不住放声哭泣。”
该片到底写了什么,为何如此感动人呢?
电影根据英国作家因•麦克埃文的同名爱情小说《赎罪》改编。讲述的是一次意外错误的控告改变了几个人生命轨迹的故事。
1935年的一个夏天。天气过于炎热,以至塞斯利亚脱掉衣服,跳进自家花园的喷泉乘凉。庄园看门人的儿子罗宾•特纳刚刚从剑桥大学毕业,也来到 庄园。这一香艳景致恰好被罗宾•特纳看到。而二人又曾是童年玩伴,打小便亲密无间。自然爱美之心让特纳惊在原地,寸步不能移动。这一幕恰好被塞斯利亚十三岁的妹妹塔利斯撞见。涉世不深的塔利斯有些幼稚的想象让她曲解了眼见的表象。截止到这一天结束,三人的命运发生了急转直下的改变。罗比和塞斯利亚将跨越他们从未敢尝试的贫富界限并成为了塔利斯诬告的牺牲品。而塔利斯控告特纳的罪名却是子虚乌有。这一场误会的后果一直伴随几个主人公走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塔利斯的悔恨也将笼罩着她并将伴随她的一生……
简单的讲,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感情丰富性情刚烈的小女孩(塔丽思)童年时出于嫉妒(对特纳的朦胧好感)做假证导致别人无辜入狱改变了两个人(姐姐和特纳)的命运,间接使其中之一(特纳)牺牲于二战战场,毁掉了别人的幸福,长大后往事难以忘怀迁绕心头,临终时写最后一部小说为之赎罪的故事。
这是一部忏悔录,这也是一部具有普世价值观的影片,同时,这部影片还说出了中西方文化创作上不同的一个秘密,这也正是一些哲学家和文化工作者最近的研究方向……
2,《投名状》与《集结号》
几乎与此同时,国内也有两部大片上演,李连杰主演的《投名状》、和冯小刚指导的《集结号》。
关于《投名状》和《集结号》已有不少人已写出精彩影评,大多数人也已看过,内容不再复述。然而我们比较一下《投名状》、《集结号》和《赎罪》就会发现,《赎罪》是具有普世价值观影片,而《投名状》和《集结号》则是不具有普世价值(是具有所谓中国特色)影片!
在《投名状》和《集结号》里,人们看不到正义、公义、良知、尊重人的生命等现代社会所公认的普世价值,就象一位影评家分析的,在这里面人们尤其是下层人都变成了棋子,而不是具有血肉感情的人,也没人去关注他们的情感,没人把他们当成人、当成生命看。在《投名状》和《集结号》里,没有善恶,人们没有价值观, “抢钱抢粮抢地盘,要么去抢,要么去死。”《集结号》更是把过去所谓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军队变成了一群土匪。“没有口号,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怕死,杀俘虏,抢敌军衣物”,有观众说,看完《集结号》,人们感觉不到这是一支共产党的队伍。然而这么一部描述丑化共产党的队伍的影片为何得到了在官方的中央台新闻联播里宣传的机会?莫非官方是要丑化共产党的形象吗?有人说,现在的共产党早已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共产党,他们性质变了。从《集结号》里,我们可以看到,早先的共产党也不怎样(他们性质没变),他们始终是一支土匪队伍。这似乎是《集结号》传达给人们的一个(正面)信息。然而为何官方允许甚至为传达这种信息的影片大做宣传呢?莫非——他们在为公开否定共产主义预热么?显然,这种想法过于一厢情愿。既然不是,那么他们要给人们灌输一种什么潜意识?是的,他们要给人们灌输的就是这个世上没有什么崇高,所有所谓崇高理想之类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没有什么值得为之献身奋斗”(潜台词就是还是及时行乐吧)。
这几年有个词语似乎被人们忘怀了,就是“消解崇高”。八十年代,王朔的小说刚出来的时候,以其嘻笑怒骂风格迅速被人们传播着,其对于那种假崇高的冷嘲热讽,对人们看清过去一些事情的真面目起到了一定启蒙。对改革开放的推进,对人们摧毁过去的旧的思维堡垒可以说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然而,当改革进入二十一世纪,当经济改革仿佛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完全偏离正轨,朝着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反的方向狂奔时,当这个社会道德沦丧、人们唯利是图时,这个时候整个社会需要的是正义的重建,需要的是良知的苏醒,(为了对抗利益集团)需要的是人们为了(某种)崇高的理想再度团结起来的时候,再“消解崇高”,宣扬什么(除了钱)“没有什么值得为之献身奋斗,”就难免为现在的主流官方所喜闻乐见而大肆宣传了。
联系到国内舆论大批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为曾国藩翻案,人们就不难理解,现在某利益集团是多么恐惧人们再在类似“打土豪,分田地”、“均贫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类“崇高”理想下团结起来,对现政权形成冲击了。
当然,“冯小刚拍的影片再差,也比张艺谋的强!”《集结号》这样的影片对左倾马列思潮(计划经济)的回归,客观上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瓦解作用,这也是它能获得一定掌声的原因,然而它在瓦解极左思想(假崇高)的同时,也瓦解了人们为其它崇高理想(真崇高)而奋斗的信念。而后者,正是我们要指出的。
3、武打影星、佛门弟子李连杰的沦陷
李连杰主演的《投名状》,本该讲述一个义气(金城武角色为第一主角)的故事,然而由于该剧主创群体价值观的模糊,没有找到升华点,使该片在一定程度变成了讲述一个人(李连杰角色成为第一主角)为了个人利益(向上爬)不惜出卖一切的老套故事。
象这种为了个人(世俗)利益(而非为了真理)不惜出卖一切的故事(角色),往往给国人印象深刻,然而这也正是中国沦落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原因。如果每个人都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出卖一切,那么对谁最有利?毫无疑问是对居于上位的统治者,对当前的强者!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出卖一切的最终结果就是身处下层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上层争相献媚,随时可以背叛自己所在阶层、团体的利益(如解放前的罢工工人代表投靠资本家)。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出卖一切从而使中国人永远处于一种一盘散沙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也瓦解了下层人建立起与当权者的统治联盟有效抗衡的其他联盟(行业联盟,非政府组织(NGO)等,如当前的八大花瓶党等)。一个人为了个人利益可以随时背叛(毁约),没有诚信,这样的社会也就无法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契约(诚信等)(如娃哈哈与达能商标纠纷)。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出卖一切,消解了人们对正义、真理、信仰、诚信等的追求,从而使社会成员永远处于趋于孤立的原子化状态,而不能对统治者形成有效制衡。
李连杰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武打电影演员。然而自张艺谋的《英雄》以来,李连杰参演了一系列国内投资拍摄的价值观混乱的影片,其原来所塑造的一身正气的“黄飞鸿”等形象早已在人们视野中消失,逐渐沦落为御用文(化)人们利用其超高人气模糊人们价值观的一枚重要棋子。
李连杰最早是主演《少林寺》一举成名的,那个不畏强暴、铲歼除恶的觉远小和尚的形象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 。誓死不向强暴低头的少林寺十三武僧形象,就像现在抗议缅甸军政府的缅甸僧侣一样,成了佛家(济世)精神(“我佛慈悲亦惩恶!”)的一种象征,代表着大乘佛法的真正精髓。其后,李连杰转战香港,与徐克等大制片人导演合作参与拍摄了黄飞鸿等一系列影片,纵观九七回归前李连杰参与拍摄的黄飞鸿、方士玉系列、《新精武门》、《新少林五祖》等影片,无不体现着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就是——惩恶扬善!正义战胜邪恶,而李连杰在这些影片中的形象始终是正义(善)的化身。
之后,李连杰进军好莱坞,虽然其形象开始多面化,有时候也扮演影片中的反面角色,戏路拓宽,然而其所参演影片总体价值观未变,可以说都是惩恶扬善!惩恶扬善,这是令有些人多么不安的价值观!于是虽然李连杰在好莱坞施展拳脚、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却终于又被国内再度挖回,在国内投资主导拍摄的影片中,李连杰基本上重新开始做回自己的第一男主角,可是与此同时,如今已经真正身入佛门的李连杰参演的影片却再也找不到大乘佛法的真正精髓,其主导思想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张艺谋导演李连杰主演的《英雄》这部片子到底讲了什么呢?它到底要向人们灌输什么潜意识?一代大侠武林英雄著名刺客无名(李连杰扮演)为了行刺秦始皇,费尽周折,终于可以接近秦始皇十步之内,凭借他独步江湖的绝杀剑术“十步一杀”,此时刺杀秦始皇已是百无一失,然而,最后关头李连杰(无名)却放弃了刺杀秦始皇的机会,为了所谓“天下”,甚至不惜自己丧命在秦始皇的乱箭之下。这是多么“感人”,然而又是多么荒唐,多么是非颠倒,多么糊涂和善恶不辨,多么滑稽可笑的价值观!
李连杰为什么放弃了刺杀秦始皇?从影片中梁朝伟和张曼玉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梁朝伟和张曼玉在影片中扮演两个绝世剑客,他们曾经联手杀入皇宫,然而梁朝伟也同样在最后关头放弃了刺杀秦始皇,当被瞒在鼓里的张曼玉问他为何如此时,一脸胡子表情沧桑眼神忧郁的梁朝伟用剑在沙漠上划下了两个大字“天下”,至于天下到底代表什么,影片没有细说,故意留下了悬念卖了个关子让观众在大漠寒风中思索,其实说白了就是所谓大一统思想,这和现在有些人混淆党和国之间的区别用的是同一手法。
原来为了“天下”李连杰和梁朝伟先后放弃了刺杀秦始皇!这真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秦始皇作为一代暴君,两千年来即使历朝封建官方文人也少有敢为其翻案者,真正的儒士更是对他始终痛骂不休,居然被我们的影片塑造成了一统天下的英雄。如果照着这个逻辑,那当年纳粹希特勒统一了天下,也毫无疑问成了英雄了?联系到美国攻打伊拉克时,国内某些人拼命为暴君萨达姆辩护,人们就不难理解了。黄宗羲先生说,什么皇帝,都是他妈的民贼!“诛暴君如诛一狗!”想不到五四运动过去了这么多年,居然还有人替封建暴君辩护,其模糊人们价值观、模糊人们辨别是非能力的机心不可谓不深也!
从一身正气的黄飞鸿到卑鄙龌龊的庞青云(投名状中李连杰饰演角色),李连杰的人生曲线格外引人关注,身为佛门弟子的李连杰能否参悟大乘佛法的真正精髓——“我佛慈悲亦惩恶”呢?能否再为我们献上铲歼除暴,“拳打八方恶霸、脚踢四海人渣”、让人看起来畅快淋漓的惩恶扬善的影片呢?人们期待着。
4,刘德华的沦陷
《投名状》中和李连杰合作的还有现在深受国内观众喜爱的人气王刘德华。刘德华近期拍摄了一系列大片,一部片子有刘德华参与,基本上就算是大片了。然而刘德华近期片子同样也体现了模糊人们辨别是非能力、混淆价值观的作用。其所塑造的一些反面形象或者一些接近反面的形象,使广大喜爱他的影迷感到深深的失望和茫然,甚至起到了“惩善扬恶”的作用。典型的如《无间道》。
几年前刘德华和梁朝伟合演的《无间道》,获得了超高的票房回报,曾经被称为振兴当时香港颓废电影界的一部影片,有人甚至拿它和当年周润发的《英雄本色》媲美(发哥从《英雄本色》中的人见人爱的小马哥到被人指为是中共官方恐吓老百姓用的御用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人见人烦的老暴君,同样也难逃这条轨迹),然而《无间道》给人们灌输的是一种什么潜意识呢?
影片中,身为警方官员的刘德华和黑道老大曾志伟(坤哥)暗中勾结,接连破获各种案件,一路高升,为了消除自己留在黑道的把柄,把曾志伟灭口,在卧底探员梁朝伟发现其与黑帮勾结底细的情况下,不惜将梁朝伟也杀人灭口(影片中并非刘德华亲手射杀) 。影片结尾就是警局卧底探员梁朝伟牺牲,而黑道线人刘德华继续在警局高升。虽然不像《投名状》这样赤裸裸,故事也稍微复杂一点,但《无间道》同样也是一部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影片。尤其是这部影片的结尾,让人难以接受,属于典型的好人没好报。美国人看完了这部影片再也无法忍受,一气之下把这部《无间道》买去,改编了一部美国版的《无间道》,在这部美国版《无间道》里,美国人最后把刘德华扮演的这个和黑帮勾结的角色杀死出气。坏人受到惩罚,老美终于出气了,可是无论美国版的《无间道》(该版《无间道》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还是香港后来为《无间道》拍的两个续集无间道二、无间道三,其对国人的影响力都无法和刘德华梁朝伟曾志伟黄秋生合演的这部最初的《无间道》相比。
在《无间道》三中,刘德华深恐自己和黑道勾连的形迹败露,患上了多疑证,监视每个人,对每个人都不敢相信,然而我们和开篇所提到的《赎罪》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该片同样欠缺什么,欠缺的是对自己过去罪孽的忏悔和赎罪。国外的影片经常表现,当一个人犯下错误的时候他(她)怎样千方百计的为之赎罪,而国内的影片却经常表现,当一个人犯下错误的时候他(她)怎样千方百计的为之遮掩,生怕别人发现、知道……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然而这是孤立的个别现象吗?
刘德华和王志文合演的《墨攻》,曾被指为中共的舆论宣传片,我们即使抛掉该片的政治因素,该片同样价值观混乱,给人们的灌输的同样是天下一团黑、无耻者生存的潜意识。
刘德华作为一个广大影迷崇拜的偶像,为何不多拍一些惩恶扬善、正义战胜邪恶、有利于这个社会道德风气改善的、具有普世价值观的影片呢?为何要自毁形象让广大喜爱他的影迷失望呢?人们不仅要问,华仔,你到底怎么了?
5,希望、真理与彼岸的救赎之光
九七回归之后,香港电影界整体陷入低迷状态,港人找不到精神的支撑点,原先那种快乐昂扬的龙马精神逐渐消失了,众多人们熟悉的影星所演出的影片价值观纷纷起了变化,没有带起大陆,反而越来越被大陆中不健康的东西所同化,其影片中所表现的普世价值越来越少,其中国特色(党文化?)则越来越多……
善良的人们还不愿意相信中共中某利益集团在有意识的诱导人们去拍“惩善扬恶”的影片,模糊人们的价值观,摧毁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使整个社会原子化,因为那样似乎中共就太邪恶了,而愿意把它们归做那些影片主创群体自我价值观的混乱,虽然谁都知道,在中国是一个拍摄影片(剧本、大纲)需要审查的国家……
然而联系到前期媒体上经常报道的, “有人救助摔倒的老太太,结果反而被讹诈,而且被法院判罚赔偿”“有人见义勇为受伤,结果遭到社会抛弃,生存难以为继”,“拆迁者可以暴力拆迁,被拆者不能暴力抗争”“有钱人可以胡吃海喝、狂嫖滥赌,但是不能私自成立慈善机构救助穷人”“基督教传的是新生命,所以不必帮助别人,不必有社会责任感”等等一系列给人们灌输的潜意识,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为何人们喜欢看好莱坞大片,因为惩恶扬善,坏人受到惩罚,好人有好的归宿,老百姓看着痛快!因为好莱坞大片、很多西方影片有着举世公认的普世价值观!
影片《赎罪》结尾作家有一句话值得那些创作者们深思,影片中的作家说,她在那部赎罪的小说中给姐姐和特纳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局,她(塔丽思)赎罪成功,她姐姐和特纳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虽然现实并非如此(特纳在二战中牺牲),然而如果完全按照现实,她说,“如果完全按照现实,又能给人们什么希望(教益)呢?”
她说:“如果完全按照现实(此岸),又能给人们什么希望(彼岸)呢?”
是的,就算这个世上本来没有真理,当认为有真理的人多了,也就有了真理;当有了真理,人类社会就进入了现代文明。是的,就算这个世上本来没有希望,当认为有希望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希望;当有了希望,人们就看见了上帝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