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夏代存在证据的新想法:夏未必在黄河流域和河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4:42
寻找夏代存在证据的新想法:夏未必在黄河流域和河南  作者:伟大土豆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32256.shtml         
  夏朝的历史,虽然没有古文字记载,但我相信是存在的。好像河南安
  阳出土的古墓大约8000年前,就有青龙朱雀的贝壳图案了(贝壳在古
  代用作货币),还有殉人两个,说明那时候就有阶级和贵族了。青龙
  朱雀一直到现在,都是中国文化的标志。
  
  从那时候到公元前二十世纪,不可能是空白,周朝的天文观测,历法
  就比较成熟了,这些东西没有几千年的积累,是无法形成的。这当中
  怎么过渡的,还不清楚,但不会是空白着过来的,这点毫无疑问。
  
  考古学上对夏朝的证据也不多,好像是说河南登封有人认为是夏都,
  但时间上也不够早。从大禹治水传说来看,可能夏代的发源地并不
  在河南?因为河南核心区域洛阳一带,并不受黄河水患;应该在更下
  游得地方。从传说上看,舜的时候就苦于水灾,夏禹是接替父亲来
  治河的。所以夏如果是华夏民族的发端,其都城或者说集聚地,完
  全可能被不断变迁的古河道淹没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夏代的核心区域并不是黄河,而是淮河或者其他
  南方得河道,夏代的时候,统治的核心区域未必是黄河流域,否则
  继承者的商朝为什么很少有其记载呢?可能性很大就是,夏代治理
  得核心区域并不是河南一带。但大体上,如果夏代存在,从被商克
  上看,虽然未必在河南,但应该不太远的。
  
  经常泛滥的南方河道,还有那些呢?淮河靠河南很近,会不会是可
  能选项呢?这个可能性最大。
  
  如果是黄河的话,应该在黄河下游,如果能够把夏代时候黄河的改
  道情况描述出来,考查清楚夏代的河道变迁,就能找出夏代发源地
  的情况了。夏都完全可能在黄河下游,被不断改道的黄河淹掉了。
  
  如果这个道路走不同,是否可以设想,是从其他大河流域前移过
  来的?古印度公元前3000多年前就有了砖造古城,而且印度也有
  不断泛滥的大河,会不会华夏的先祖是从类似印度这样的古文明
  国家这样的其他容易泛滥的大河流域迁移过来的呢?然后和土著
  融合以后形成的华夏先祖呢?
  
  对于夏代的历史,可以参考希腊以前的欧洲史,那时虽然没有文字,
  但荷马史诗里面描述的东西,不少都是有真实原型的。过去没有文
  字得地方,传承历史,也主要靠歌谣,西藏,还有其他一些少数民
  族都有这种情况。所以我坚信夏代是存在的。
  
  只是寻找夏代集聚地的方法要改变了:
  不能老是盯着现在的河南;河南没有任何理由必然是夏代的核心
  区域;
  也不能老盯着黄河,夏代的时候,作为一个小国,统治区域,肯定
  无法涵盖黄河流域;当时的财力,人力,都不足以以治理黄河为目
  标,会不会是黄河或者是陕西的渭河?
  如果这些还解决不了问题,就要考虑华夏民族的起源,是否在中国
  本土,当然我认为可能性很小。夏代既然是中华民族从氏族部落向国家转变的开端,显然规模应该是
  很小的,不可能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去治理黄河;更可能的是,其
  他得小河,不如南方的淮河;北方的渭河等
  
  夏代的研究一直不能突破,商代在河南却鲜有资料记载谈及夏代,是
  否可能是因为商和夏本来就比较远?而且民族没有传承性?
  
  商在殷墟发掘之前,也是不被承认的,但殷墟发掘后,对出来的年表
  和史记很吻合了。这说明,古代史家虽然限于文字材料有限,不够精
  确,但真实性确实不能怀疑得。
  
  夏代应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都靠口头;商代才有了原始文字雏形,
  但靠解读甲骨文,获得了信史。从这点来看,夏代应该是存在的,真
  实性没有问题,关键问题是研究的思路和夏代没有文字,口头传史这
  种的历史的局限造成的。
  
  夏代如果还在黄河流域的河南来研究,估计很难突破了。必须换个
  思路来   夏代找不到,关键是夏代没有文字,商代的甲骨文中和铜器中
  很少有提到夏代的。
  
  但是这个朝代,历史记载中传了多少代,第一个王,最后一个王
  都是清清楚楚的,不太会使编出来的。
  
  我认为主要是研究思路的问题。以前靠翻书,书里面没有记载怎
  么办?夏代就没有文字。
  
  按照文字研究的结果,文字诞生后,人类发展速度,是越来越快,
  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知识,自从文字诞生后,知识能够积累了,所以
  经验可以传承。
  
  从夏代到周朝,看似只有六百年,但没有文字记载,按照现在的时
  间跨度衡量,要超过几千年,跟我们现在研究老子的生平一样困难。
  
  而且从商朝的首都可以看到,早期的华夏文明首都迁的很频繁,几
  十年就迁移一次。商人无文字,无明显继承,很难很多谈夏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