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虫及其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9:25
        法国的《点虫虫》和《鸟与梦飞行》不是故事片,似乎应该是科教片,内容是介绍昆虫和鸟儿的。不过,我在观看的时候,比看一般的故事片还投入,动物被科学地拟人化了,生动、幽默,高音环绕而来,低音频击打耳鼓,画面组织得天衣无缝。我的眼珠子差点被屏幕揪出去。
        我只能说,这不是一般的科教片,这是集电影画面和音响高清晰、高技术之大成的杰作!
        片子剪辑得很有情趣,音乐也颇具匠心,能看出制作者高超的结构功夫。其实,这两个片子最大的特点还是镜头的精湛------ 甚至可以说,其摄影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严谨、完美的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真想不到有那么些科学家能沉下心来,孜孜不倦地为人们拍摄这么精彩绝伦的影片。《点虫虫》里蚂蚁、蜜蜂、屎克螂、青蛙、蚊子``````在显微镜般的镜头下纤毫毕现,动作、声音、色彩,毫厘不爽地出现在你的眼前,萦绕在你的耳边,使人看得惊心动魄,有时不由自主会目瞪口呆。这绝非夸张。
        《鸟与梦飞行》里天空中无数跟随鸟飞行的画面,如梦一般,俯瞰着云层下面的大地,时快时慢,掠过田野、河流、沙漠、森林、湖泊、高山、岛屿、村庄、城市。竟然还有远、中、近、特距离的镜头,使我无法想象摄影者是怎么拍下来的,我只能瞎猜:他们可能把许多微型摄影机分别安装在鸟的身上,否则怎么会有鸟的视角、鸟的速度呢?
        为了拍摄这样的片子,制作者们要耗费多么漫长的时间!片子里昆虫和鸟儿们度过了昼夜晨昏,经历了春夏秋冬,还遭遇了风霜雨雪、天灾人祸``````可以想象制作者们无数次成功或失败的拍摄,为了抓获稍纵即逝的场面,拍到精益求精的镜头,他们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我想,没有对科学的执着执拗,没有一种宗教般的献身精神,我估计他们难以排除千难万险坚持下来。当然,他们背后还一定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业务和官位的问题。在咱们国家,潜心钻研业务与官位升迁是有矛盾的,假如你全部心思用在业务和学问上,不去巴结领导,不会在有关场合说一些“革命”、“进步”的话,或者“上头”没人,那你的提拔就成了问题。
        看我们国内的电视、报纸评奖就很有意思。今年全国获一等奖的报纸文章、电视报道、纪录片,是报道青岛港务局许振超的片子,非常切合当前的宣传任务。外地电视台一个参赛的纪录片,反映了一个城市打工农民孩子的成长,编导、摄像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跟踪拍摄,大量的现场真实镜头,细节很感人,却只获了三等奖。
        据拍摄者说,为了拍这个片子,他们平时拿不到应该有的奖金(未完成每月播出量),也没有其他同事拍一般专题、拍会议等能得礼品捎红包的好事。他们后悔莫及地说,早知拍农民打工者出力不讨好,真不如干一般的工作,或者选择那些迎合政治时髦的题材。
        我还莫名其妙地想起了国外的交响乐演出,在庞大的演奏员队伍里,不少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一丝不苟地在吹奏或拉琴,全神贯注,让人感觉他们一生和乐器是分不开的,他们似乎没有年龄大了没当上官而羞愧的样子。我想,敬业,是从他们心里涌现的很自然的一种素质,不会为没评上“优秀党员”“红旗手”之类愤愤不平、甩大鞋。
        敬业现在是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可我们的环境,尤其是我们的制度,能保证敬业者的权益吗?我心存疑虑。现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屈服或倾心于急功近利的争夺战,不择手段的套现战,那些默默付出而不计回报的人,能不是别人的刀下鱼肉?何况,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种肮脏的氛围巨大的吸引力,怎能不使英雄摧眉折腰,怎能不使混子们顺风顺水,得心应手!
    我于是理解了周围的同事,谁也不愿去当铺路石似的傻瓜,谁也怕被人指为冤大头、十三点,谁也不愿做背时的人。那么,我们就一同忙于实惠,多捞多得,何必去献身什么艺术!名利双收,趋之若骛,凑和着过吧,众人皆醉我也醉。
        于是,我也似乎理解了,咱们国家很难产生《点虫虫》、《鸟与梦的飞行》之类的作品;于是,我似乎觉得,那些潜心为人类文明制作精品的人,越发令人肃然起敬。
        看昆虫和鸟,竟胡思乱想了这么多,不好意思!反正是“手记”,想到哪就写到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