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装傻 中国真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01:55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jp100223.shtml
[1315] (2010-02-23)
中国有“专家”总是拿日本当傻子,津津乐道什么接受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日本经济长期衰退。
他们不知道的是,日本的“傻”是装的。相信日本傻的人,才是真傻子。
日本喜欢别人拿他当傻子,这就是孙子兵法:强而示之弱,能而示之不能。
表面看上去精明强干,象中国这样,人家就会提高警惕加强对抗,让你什么便宜也占不到。
比如对广场协议,日本人表面上是被迫接受,内心里可是求之不得。何以见得?
美国人要日元升值30%,日本却忽喇喇升了300%!这还是被迫吗?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要求日元升值300%。
所谓经济衰退也只是GDP少一点,日本既没有通货膨胀,劳动力还短缺(世界各地都有人为日本打工,其中中国最多),企业保持强势,国民收入很高,环境质量良好,股市、房市没什么泡沫,哪来的衰退?
如果没有广场协议日元会不会升值?一样会升值。
凭什么这么说?我们只要看看德国就知道了。
德国跟日本一样,也是二战战败国,战后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也出现一个本币对外币升值期,从1960-1990年,马克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4.17∶1升值到1.49∶1,累计升值了1.79倍。这期间并没有什么外国逼迫,德国马克不是一样大幅升值吗?对外国要马克贬值的要求,德国一概置之不理。
德国马克能升值,为什么日元就不可能升值?
有人逼迫,日本就顺水推舟,没人逼迫,日本肯定就自己升值,而且谁也挡不住日元的升值。因为升值的好处,日本比谁都清楚(否则日本财富将缩水三分之二)。
在快速增长期后,德国也出现象日本一样的GDP缓慢增长,但是却没有人说德国经济衰退。原因就在于日本会装,而德国不会装。
日本的停滞、衰退是装出来的,其实和德国一样,都是货真价实的经济强国。
对别人停滞衰退的说法,日本从不争论,还不时报点类似衰退的消息(如汽车召回之类)以供佐证。
但在衰退的烟幕弹下,暗地里日本经济却在全球大肆扩张,至今日本已拥有超过3.5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这都是不算日本GDP的!
几乎全球有资源、有市场的地方,都有日本人插手。
没有日元升值,日本能有这么大的扩张能力吗(日元兑美元从300:1升到100:1,日本人买外国货便宜了三分之二,外国人买日本货则要多付2倍的钱)?
日本每年在美国产销400多万辆汽车,在中国也有数百万辆的产销,这些都不是日本的GDP(国内产值),但都是日本的GNP (国民产值)。
日本从不将GNP示人,只让人家看GDP,一点点增长,有时还是负的,类似衰退。
这样鬼子才能悄悄进村,在全球大扩张。
多聪明(狡猾)的日本人!
再看那些拿日本当傻子的中国“专家”就不一样了。
世上真有把自己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傻瓜吗?在当代中国就出现这样地地道道的傻子“专家”。
这些人坚持人民币汇率人为贬值(上世纪90年代后),就是坚持给外国人白送东西,还要跪求人家笑纳。
人家说你站起来说话,这些人偏要跪着,还说这样才能“稳定”。
宁愿挨人家左一拳右一脚反倾销,也坚决不肯站直了平等交易。
还胡扯什么升值是“美国人阴谋”。欧盟、东盟、南美等几十个国家都要求人民币升值,为什么就成了美国阴谋呢?
为什么买美国国债倒不是阴谋(不能增加中国就业,只能增加美国就业)呢?
自己手上握着2万多亿美元,还硬说自己没有操纵汇率,这两万多亿美元不是你印了16万多亿人民币操纵汇率的明证吗?你央行不花这么多人民币买美元,汇率能维持6.8:1?
长期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真实价值一直是在2:1左右,凭什么人为贬值三分之二,让外国人白赚(中国白赔)两、三倍的中国财富?
每年向外国白送上万亿美元的财富,还说不这样中国人就没法就业,难道中国真到了非为外国创造财富不能就业的地步?这样的就业与当伪军当奴隶有什么区别?
在任何市场经济的国家,亏本企业都是要淘汰的,谁要以保护就业为名反对淘汰亏本企业,一定会被认为有神经病。
在中国却是这样的神经病才能当“专家”(以会造成工人失业为名,反对人民币升值淘汰亏本出口企业),正常思维的反对意见被当成神经病。
当年国企“改革”几千万人下岗,这些“专家”眼睛都不眨,现在突然关心起就业来了,这不是很奇怪吗?他们究竟是关心就业?还是关心为外国人(同时为自己)创造财富?
知道补贴外国人就业,难道不知道补贴中国老百姓更能就业?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般国家若经过一、二十年快速增长,都能跨入发达国家门槛,进入变数量为质量的稳定(缓慢)增长期。
而中国高速增长已经前前后后60年,却仍然在高速“疯长”,没看到放缓的迹象,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别人的高速增长期,都是在补短板、填窟窿,窟窿、短板补齐了,自然就跨入成熟发达国家门槛,不再需要数量的发展,只需改进质量,GDP增长自然就放缓了。
而中国的高速增长,不是在补短板、窟窿,相反是在造短板、挖窟窿。
中国的短板,国民消费力、环境质量、生态文明、国民资源和财富等,不但没有补上,反而在“发展”中成了牺牲的对象!
这种拉清单的发展成了一个无底洞的发展!
这是一种多么疯狂的发展!为谁辛苦为谁忙?
中国傻子既然不愿意人民币升值,不愿意提高劳动价值(工资),不愿意提高国民福利,不愿意保护环境、资源,那我们还要发展干什么?难道发展就是为了给外国人当牛做马创造财富?
如果这样,中国也不必叫中国了(国将不国),干脆叫“世界奴隶工厂”,岂不更名副其实?
全世界都说中国傻,唯有傻子说不傻;裤子破了不用补,笑称改革遮羞布。
朱大碌
“广场协议”打了谁的耳光_评论_腾讯网(转载)
股狐7777777 收录于2010-10-19 阅读数:查看
收藏数:3
公众公开
原文来源
 修改     以文找文     推荐给好友
 如何对文章标记,添加批注?
编者按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即“失落十年”(The Lost Decade)。从高速增长到长期停滞,日本的发展经历为那些雄心勃勃致力于经济起飞的新兴国家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活教材。作为最重要的产品输出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这一局面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极为相似。本栏目将陆续刊发文章,分析日本经济近三十年来的兴与衰,以期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纵观日本经济近三十年来的发展,1985年的广场协议是一个转折点。有分析指出,广场协议后,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出口竞争力备受打击,经济一蹶不振了十几年。甚至在经济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为整垮日本而布下的一个惊天大阴谋。
何谓“广场协议”
黄 巍 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
陈宇峰 经济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何谓“广场协议”?最简单直观而又合乎逻辑的表述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了,美元上涨了,大量国外产品,特别是来自日本和德国的产品输入到美国。于是,美国人民认为国外产品挤占了美国国内市场,剥夺了“应该”属于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导致美国的失业率显著上升。类似推论通过舆论和国会对里根政府形成巨大压力,他们不得不把世界主要五个经济体(G5,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及英国)的财政首脑邀请到纽约,说服他们共同致力于美元的贬值。善解人意的五国财长当即同意,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即“广场协议”。
声明发表几个小时后,美元开始了疯狂的贬值进程。国际外汇市场开始疯狂抛售美元,持续了两年之久,仍没有任何停下来的迹象,以至于这五位了不起的先生(或他们的后任)不得不再度聚首,商议采取措施,以阻止美元进一步下跌。这就是1987年达成的卢浮协议,那是后话。
“广场协议”后,日元和马克开始大幅升值。自1971年浮动汇率体制实施之后,美元开始对马克和日元贬值。进入80年代之后,美元稳步走强,这一慢性走高的趋势在1985年中期再次被打断,日元和马克又开始大幅升值。1985年之后的三年左右时间里,美元急剧贬值。马克的升值水平恢复到了80年代初期的水平,而日元则升到了战后的历史新高。这正是日元成为“广场协议”焦点的一个重要原因。
“失落十年”不是“广场协议”的错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陷入停滞。但是,将日本“失落十年”归咎于“广场协议”则很牵强。
汇率变动带来的最大影响并非是产品的输出、输入,而是资本的流动和与之相应的财富效应。日本经济从“广场协议”中受到最大的影响,也来自于后者。
在今天的国际货币市场上,应该没有人真的相信政府具有干预国际货币市场的能力,因为政府的资源非常有限,在市场价格方面是有心无力的——这是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大主要工业国在东南亚经济危机后,为自己的不作为辩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即使是在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国际货币市场上的巨大交易额来说,参与“广场协议”的五国政府所能调用来执行公开操作的资金也是极其有限的,几乎“一眨眼就会被市场吞掉”。用经济学泰斗萨缪尔森的经典比喻来说,正如“人类最伟大的王,也无力改变大海中的洋流”一样,政府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干预国际货币市场。
更何况,与会五国在“广场协议”上所承诺的种种政策,特别是与国内金融、财政政策挂钩的那些措施,其实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贯彻和实施。
实际上,在“广场协议”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加了。日元升值并没有为美国商品打开广阔的日本市场,因为日本产品与美国本土产品有很强的结构性差异,形不成价格竞争。即使在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最悲惨的时代,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日本产品,无论是电器、汽车,还是中间机械产品,失去了国际竞争力。因此,就减少美国对日的贸易赤字这一目标来说,“广场协议”是彻底失败的。
“广场协议”的作用:打耳光
日本经济停滞显然不是“广场协议”的错。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广场协议”之后,美元对日元和马克贬值均达40%以上,这一改变不仅巨大,而且持续到今天。这又作何解释?
对这个问题唯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所谓的“打耳光理论”(Slash the Face Theory)。核心内容是:市场上某种商品特别是金融商品的价格,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偏离其“真实价格”许多,却依然有人追捧。但泡沫终究要破灭。而破灭的过程可能非常迅速。形象地说:市场有时就像是“范进中举”,需要胡屠户的大巴掌扇一下才会清醒过来。泡沫破灭以后,市场参与者往往因为恐惧心理会作出不理性的行为,从而导致资产价格的暴跌和雪崩。比如股市泡沫的破灭。
不知道究竟是谁想到了“打耳光”这个说法。据了解,最早的表述来自于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他应该不太可能从范进那里得到灵感。
根据这一理论,美元其实早就该贬值了,“广场协议”仅仅是扮演了一个导火索的“打耳光”角色。否则,如果美元下跌是违背市场意愿的,那么,政府的干预即使能起作用,也是一时的,不可能维持太久。理由很简单,政府不可能长期重复同样的市场操作,一旦政府停止干预,市场终究会回归到其合理的价格范围内。
“广场协议”后,美元急速下跌。大量市场参与者因为恐惧非理性地抛售美元,这也正是卢浮会议上各国首脑不得不朝另一半脸也打上一耳光的原因。
谁设套,是美国还是日本自己
“广场协议”的“阴谋说”基本上不值得一驳。
有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主动提议召开这次广场会议的其实并非是贝克,而是当时的日本藏相(财务部长)竹下登(1987~1989年期间担任日本首相),贝克只是选择了具体的会议地点。1995年,日本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刊物《经济学人》上刊登了一篇报道,竹下登本人承认了上述说法。
关于竹下登主动参与筹备广场会议的一个佐证是会议召开的时间——1985年9月22日。选择星期日公布重大消息是各国政府的一个惯例,因为金融市场休市,这时候宣布消息可以给市场充分的反应时间。9月23日这一天是秋分,是日本的公休日,而欧美是不休息的。据参加广场会议的、当时的日本大藏省财务官大场智满回忆,当时代表西德参加会议的西德中央银行总裁培尔以为,日本是“广场协议”之后第一个面对市场的国家,因为东京外汇市场在最东边的时区。后来得知第二天是日本的公休日,西德因此成为第一个开始营业的市场。培尔满脸不悦,认为落入了日本预先埋下的陷阱。
即使竹下登没有主动提议召开广场会议,他在这次会议上也是最受瞩目的一位。有一个细节是,在与会国的G5之中,媒体特别把美国和日本称为G2.广场会议前后围绕竹下登有太多的小插曲。比如,会议之前为了保密,竹下登在赴美之前先与人约好在成田机场附近的高尔夫球场打球,然后虚晃一枪直奔机场,穿着一身高尔夫球衣上了飞机。同机的日本中央银行总裁则戴了一副大口罩,以防止被媒体辨认出来。在协议发表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提问: “日本为什么会容忍日元升值?”竹下登的回答是:“因为我的名字叫‘登’啊。”(“登”与“升”在日语中同音)。
由此可见,与其说“广场协议”是美国人打了日本人的耳光,还不如说是日本人自己蓄谋已久的一个大阴谋。
?
日本的雕虫大计
这两天的日本巡逻船和我渔船的事件让我想起了南风窗上的两篇文章···
其一:《日本的雕虫大计》 作者:邱兆锋
伴随着中国对于海外资源胃口的急遽膨胀,今后中日之间的海洋权益竞争将不仅仅局限于双方有管辖争议的海域,还可能进一步扩大成全球范围内的冲突。中国若想赢得更多合作的筹码,应当刻不容缓地制定出公开、透明且更具前瞻性的海洋战略。
今年5月末,日本国会通过所谓的《低潮线保全和基地设施整备法》,要求在没有船舶靠岸设施的冲之鸟岛(中国名:冲之鸟礁)和南鸟岛建立港口设施。日本企图通过这一举动大面积管辖冲之鸟礁海域。向国内外宣传“冲之鸟”是一座岛屿,从而达到维护日本海底资源开发和专属经济区权益的目的,同时在南鸟岛周边,准备推进海底资源的开发。
而在此之前的3月1日,中国的《海岛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海岛的建设与管理。从该法的形成到正式出台,日本一直绷紧了神经。去年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该法之时,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驻华外交官就纷纷打听进展情况,密切关注审议动向。
众所周知,日本整个国家就是由众多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的。日本既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岛国,同时也是一个资源穷国。石油、矿产等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匮乏,严重依赖进口。因此,海洋战略可以说是事关日本国运。在海洋权益冲突日益扩大的今天,日本也进一步调整海洋战略,通过迅速推进立法、整合政府部门加强了海洋管理。这对于我国颇有启示意义。
海洋立国
日本首先从行政、立法上高度重视海洋事业。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尽管冲之鸟和南鸟岛分别在东京以南和以东1700多公里外,但是日本将这两个地方划给小笠原村,使其在行政上都隶属于东京都。此举颇具战略眼光,防止了这两个面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不点”在行政管理上被边缘化。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曾在2005年踏上冲之鸟,并亲吻了这个弹丸小岛,虽然这一点备受争议。
日本在海洋立法上也走在很多国家前面。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出台了《孤岛振兴法》,对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经济落后的岛屿采取迅速有力措施加以开发,改善孤岛的基础设施。相比之下,我国出台类似目的的《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定》,整整晚了30年。我国的《海岛保护法》从2003年起草到最后收尾,走了整整6年的漫长道路,而日本却在两年之内,使涉及整个国家海洋事务的《海洋基本法》在众参两院高票通过。
政府、学术界、经济界等同心协力,实现“产官学结合”,是日本研究海洋战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色。日本政府通过采纳各类咨询机构建议、完善海洋政策和立法等手段来建立海洋战略。在制定海洋政策时,各种官方和民间的智库不可或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洋政策研究财团”。该财团于2005年向日本政府提交了《海洋与日本: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书》,并由此推动了日本海洋政策大纲的建立和《海洋基本法》的出台。此外,该机构还提出完善在各类学校中海洋教育的建议,以提高全民海洋保护意识。而近年来,日本学术界的海洋战略研究也疯狂走热,在政府和财团的支持下,大量专著和研究报告不断推出。
从“群龙乱舞”到“一条龙”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管理海洋事务的机构,只是按照职责在政府内部进行分工,实行的是多头管理的方式。比如,经济产业省负责海洋资源开发,农林水产省负责渔业,国土交通省则主管海港建设。由于主管部门众多且缺乏横向联系,最终导致在出现海洋问题的时候权责不清、应对缓慢、效率低下等弊病。为此,2001年,日本政府通过行政机构改革,整合了海洋事务相关的省厅。2007年日本根据《海洋基本法》的规定,成立了以首相为最高领导,由国土交通省、经济产业省等8个部门联合组成的综合海洋政策本部。该部全面负责国家海洋政策,按统筹管理的方式整合强化海洋行政。协调各部门工作,基本改变了相关省厅间各自为政的局面。此外,日本还新设了海洋政策担当大臣,在综合海洋对策总部的框架下,负责渔业、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海洋运输安全等相关政策的统筹规划。
由此,日本海洋事务“群龙乱舞”的局面得到了控制,而在《海洋基本法》之下运作“综合海洋政策本部”这一机制,也对海洋管理起到了核心作用。综合海洋政策本部的最新动向是于3月通过了“海底资源能源确保战略”,把海底资源确定为20年后日本的海洋国家成长战略中重要内容之一。具体说来,就是在东海“日方提出的中间线”至琉球群岛、伊豆半岛至小笠原群岛等达34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里,进行包括金、铜以及其它稀有金属的资源调查,并且争取2020年能够实现海底资源与能源的产业化。此外,政府还将对远距离控制的无人探查机的开发以及从事资源勘探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中国作为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海洋大国,海监、渔政、海事、边防、海关这5条“龙”在海上的力量显得颇为弱小。为了适应海洋维权和海洋合作,有必要改革“多个涉海部门各自在海上执法”这一管理办法,以海洋为媒介设置统一的综合办事机构。
雕虫大计
无知最可怕。一座有人岛屿无论大小,其归属一旦确定,周边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就随之确定。正因为如此,日本对冲之鸟礁一直苦心“造岛”。
冲之鸟不是一个岛,只是一个涨潮时露出水面的弹丸小岩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这个岩礁几乎要被海水淹没。然而,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却花了数十亿美元,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对这个小岩礁进行加固、加高。而2006年日本政府更是斥资755万美元,推出了“珊瑚虫计划”。日本派专家前往冲之鸟礁养殖速生珊瑚虫,通过珊瑚虫的迅速繁殖,以期变礁为岛。从而宣告附近海域成为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将其中的渔业资源、海底石油、稀有金属收入囊中,最终达到扩充海上领土、实现海上圈地的目的。在多年如一日的悉心经营下,日本于2008年11月向联合国提出了本国南部及东南部海域大陆架延伸申请,而冲之鸟则是南部海域的申请理由之一。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儿玉和夫表示,将力争促使联合国批准包括冲之鸟周边地区在内的大陆架扩张申请。
我们曾经对日本人的做法嗤之以鼻:真是有钱没地方花,把真金白银就这么扔到了海里。而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已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只能口头抗议:冲之岛只是一个礁盘;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者大陆架。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由于长期以来海岛管理的滞后,辽宁、河北、福建等沿海地区不断发生炸岛炸礁,填海连岛的事件,海南三亚还发生过为了开辟航道搞旅游而炸礁的事件。据统计,近20年我国由人为因素而消失的岛礁超过了400个。
中日——冲突还是合作?
日本近些年略显军事扩张性的海洋战略当中,应对中国崛起的色彩很重。从2006年以来,日本不惜投入巨资,在冲绳县的宫古岛和长崎县的福江岛上增设了电磁监听系统,截收天线高达30米,经过多套系统交叉比对和三角测量,与驻日美军联手,对由渤海、黄海海域南下的中国舰只实施联合电磁监控。而在距离冲绳本岛约520公里的与那国岛,日本自卫队是否进驻的问题尚未退烧。该地距钓鱼岛仅150公里,一直由海上保安厅管理,民主党上台后搁置了前首相麻生太郎的派兵计划,但因长外间守吉屡次呼吁政府向该岛派兵。
近年来,日本还持续强化对钓鱼岛的侵占。2002年底,日本政府声称以年租金2000余万日元的代价,从一个国民手中获得对钓鱼岛的管理权;随后,日本政府宣布将右翼团体在岛上设置的灯塔收归“国有”;2009年初,又调集可搭载直升机的大型巡逻舰增防钓鱼岛。尽管中国民间“保钓”力量一次次登岛,打破了日本“实效占有”,但中国海上执法力量的船舶和飞机通常不能到钓鱼岛附近巡视,仅有2008年底那次进入了钓鱼岛12海里范围内。相形之下,日本海上执法力量不管多远都会派舰机去巡视,每天至少会有3艘巡视船游弋在钓鱼岛周边。从卫星、雷达到飞机、军舰,日本海上防务的严密和快速是日常化的。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成长,中国正在“暴食”海外资源,维护远洋航线因此愈发重要,而日本是一个传统能源需求大国,正在索马里邻国吉布提耗资4000万美元建立首个海外军事基地。眼下中日在经济专属区、大陆架界限、东海资源开发等诸多问题上对立,但今后两国的海洋权益竞争将不仅仅局限于双方有管辖争议的海域,还可能进一步扩大成全球范围内的冲突。
今年4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大规模通过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海域后,有日本媒体渲染说中方在搞“心理战”,尽管在5月中日韩外长会晤期间,中日两国已就避免海上冲突而建立军事热线一事达成了共识,但“太把自己当公海主人”的日媒对抗情绪严重。中国若想赢得更多合作的筹码,应当刻不容缓地制定出公开、透明且更具前瞻性的海洋战略。
?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