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诗歌复制的情况太严重 独创性面临考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28:17
2010年10月16日 08:31:50  来源: 辽宁日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王 研
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尽管诗歌已经不再以文学主潮的面目出现,也不再具有普遍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诗歌的质量以及诗人的创作水准依然保持了相当的高度。回顾过去30年中国文学的发展,一些研究者会将诗歌的成就置于首位。本报在进行“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系列报道期间,著名学者洪子诚、丁帆、王彬彬、何言宏等均在受访时高度评价当代诗歌的成就。
当下,舆论习惯于用喧闹和浮躁来形容文学与文坛的现状,事实上,文学和文坛依然拥有寂静的角落,诗歌正是在这样的角落里,几乎无关于各种客观的纷扰,固守着单纯的精神层面的诉求,令人尊敬地生长着。与长篇小说的备受追捧相比,诗歌显然是受到冷落的,这种冷落不仅来自外部环境,同样也来自文学内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下,读者或者研究者,都存在着对诗歌的创作和生存认识不足的现象,这与诗歌目前的发展态势是不相匹配的,值得引起重视。
诗歌的创作质量并没有因为被冷落而下滑
总结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史,诗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她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范畴,今天的中年人或许都对年轻时代诗歌的风行记忆犹新,她曾经扮演了启蒙一代人心灵的关键角色。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今天的诗歌已经不再具有曾经的影响力,在这个异常纷繁和热闹的时代,诗歌似乎已经被遗忘了。但是,诗歌的创作质量并没有因为被冷落而下滑,反而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之上。
南京大学教授丁帆在评价过去30年文学三种样式所取得的成就时坦言,站在纯文学的角度,诗歌应当是三种文学样式之中成就最高的。文学不可能用单纯的统计数字来衡量其成就,丁帆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是对诗歌始终坚守文学本质的一种高度肯定。不可否认,在消费主义主宰的时代,市场伦理往往是衡量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正因为此,文学或多或少会受到这样一种标准的左右,在选择坚守还是妥协的过程中,文学的方向可能会随之发生改变。诗歌因其独有的特点,决定了她必然会与功利性保持一种疏远的距离,从而保证了她可以坚守更纯粹的文学精神。
诗歌的发表空间很小,更多的时候甚至需要诗人自己出资出版,而读者群也十分有限,可以说,在当下,走诗歌的道路,是一个十分孤独也十分艰辛的选择,唯一能够倚靠的就是对文学的钟爱,但是,恰恰因为周围没有环绕着更多的利益和追逐,使得诗人能够获得一个坚守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审美品格的相对自由的生长空间。这个空间保证了诗歌得以遵从文学的宗旨,诗人的创作不会为了各种利益纠葛而变异。我们依然能够从诗歌看到真实自我的表达,能够感受到个体的主体意识的释放和喷射。丁帆认为,这种真实的表达在文学的其他样式中已经越来越少,因此,今天的诗歌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同时,如果对当下的诗歌创作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民间存在着很大一批诗歌创作者,其数量可能是惊人的。尽管他们的创作质量参差不齐,但是,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诗歌创作的非功利性,写诗的人所需求的大多是精神上的满足。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