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信用基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17:30
卢麒元
美元价格将进行历史性的重置。
人民币在美元价格重置过程中,将遭遇史无前例的信用危机。
人民币再也不是三十年前的人民币。人民币的性质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人民币的信用基础已经被系统性地破坏了。
人民币信用基础被破坏,使人民币丧失了自定义价格的依据。人民币不能不另有所本。这就是以美元为本位的所谓联系汇率制度。联系汇率制度使中国丧失了国际贸易自主定价的权力。这标志着国家货币管理主权的出现了严重的隐忧。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管理主权不可避免地被撕裂和侵犯。中国经济管理主权一旦丧失,中国经济将彻底沦为依附型经济。
人民币的信用基础是人民币价值的根本依据。人民币的信用基础是抵御货币殖民主义的最后阵地。
如何重建人民币信用基础,不仅仅是现实的经济问题,更是影响深远的政治问题。
一、人民币的历史与现实。
人民币是法币。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合法流通货币。
一般而言,人民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供信用基础。这里所说的“一般而言”,是指上述信用基础,既无法律规范,也无信托责任。政府只承担或然义务,无须承担法律责任。
政府发行人民币的信用基础,并无现实的物质储备或精确配比的未来税收作保证。人民币信用基础主要是建立在执政党和政府道德基础之上的。
人民币的信用管理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管理。人民币的信用管理水平,标志着中国行政管理的道德水平。这一点对于理解人民币的历史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1,对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的评价。
建国初期,在没有充足物质储备和完备税制的情况下,人民币作为法币的信用基础实质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的信任。中国人民将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的信任,转化为对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信赖,并自然而然地延伸为货币信用。人民币的信用基础,也可以理解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双向忠诚。事实上,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共产党近乎完美地履行了这份忠诚。不要看低了这份忠诚,这是最朴实而最有效的信用。人民信而用之,中国的现代金融得以诞生。于是,在极端资本匮乏的时代,人民币成就了规模巨大的经济建设。
客观地说,人民币曾经达到过货币使用的极高境界。笔者甚至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金融集团。在资本近乎零的起点上,由信仰出发建立信用,在不到三十年间,积累了庞大的公共财富。尤为可贵的是,由人民币凝聚而来的巨大财富,没有流入个人腰包,没有流失海外,而是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大的综合国力。这是全体中国国民的宝贵财产。这些宝贵的物质财产是人民币币值的原始的物质基础。请注意,计划经济时期的是中国净资产快速增长的时期。是真实的财富增长。这与单纯的营业额(GDP)增长不可同日而语。净资产(财富)的增长长期保持着人民币坚挺的币值。
笔者由衷钦佩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他们放弃了个人信用套现的机会,将之全部贡献给了人民,转化为人民币法币的强大信用。在计划经济时代,全体国民集体进行了人民币的信用积累。无数前辈们近乎无偿地为共和国服务,在漫长岁月里,他们艰苦卓绝地劳动,创造了天量的价值。但是,他们没有按劳取酬,没有形成私人财产。而是将天文数字的价值积存于人民币的内涵价值当中。
写到这里,笔者落泪了。
伟大的前辈们将巨额财富藏进“尺子”里了。三十年前,我们接过了这把“尺子”。然而,除了“尺子”之外,作为个人,我们几乎一无所有。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对这把“尺子”一无所知。我们手握巨额财富,我们竟然全然不知。但是,有人却发现了“尺子”秘密,他们悄然地行动了。于是,人民币在短短三十年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价值创造者和他们的子孙们没有能够享有属于他们的财富。无数人再一次走向相对贫困。然而,“利益相关者”们组成了“特殊利益集团”,攫取了这笔宝贵的财富。
厉以宁们似乎很懂经济学。他说社会主义是短缺型经济。真聪明!买不到东西,叫短缺;买不起东西,叫什麽呢?商场里商品丰富,就等于“极大地满足了社会需求”吗?
厉以宁们的话语老百姓很难听懂。新自由主义的话语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听懂。其实,他们的死穴是主体论。主体论强调,自由是相对的。厉以宁们和新自由主义者们每一句话听上去都是对的。问题在于,主体的一切美好,正是客体悲惨的原因。这种“买不起的自由”,正是“极大丰富”的原因。
三十年来,国内外的“自由主义者”们,获得了操纵人民币的极大自由。他们的自由已经使人民币失去了自主定价的自由。他们绝对的自由,将使中国通向被奴役的道路。
2,人民币在市场经济中的变化。
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人民币已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首先,市场化过程迅速增加通货需求。通货迅速增长,导致人民币内涵价值迅速缩水。
笔者保守的估计,三十年来,人民币内涵价值缩水幅度超过100倍。即相当于,三十年前拥有100元现金,此刻至少应该拥有10000元的等价购买力。
这意味着人民币持有者财富的内涵价值被无形地剥夺了。很多在改革开放前拥有大额储蓄的人,应该足以拥有今天的房产。但是,由于内涵价值的消失,很多老人反而陷入贫困。老人们很难理解,为什麽越过越穷了?
储蓄者被剥夺,意味着借款者财富的急剧增长。借款能力是中国近三十年来最有价值的特殊权利。中国金融行业成就了中国近三十年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当中,多数人获得的财富与他们创造的价值不成比例。这就与计划时期的建国者们形成鲜明对照。他们用特权套取信用,并用信用转换成个人财富。近三十年,中国用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改造。这样的历史轮回,确实很讽刺。
其次,人民币价值尺度变化导致了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价格波动,损害了人民币的信用基础。人民币终于丧失了自定义尺度的能力,必须另有所本。于是,中国实施了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至此,人民币开始异化为美元兑换券。初步丧失了人民币的管理主权。
人民币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变动,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生产关系的急剧变化。笔者不否认,人民币价值变动具有某种积极意义。或许在形式上,这一变动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损害人民币信用基础的机会主义逻辑,没有能够系统保障中国国民的整体福利,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人民币持续贬值的经济学含义。
首先,从纯粹经济学角度分析,货币贬值,相当于贷款人向存款人征收的财产税。
这是特权拥有者通过货币政策实现的,对无特权者的财富进行的强制性剥夺。无特权者是指无法获得贷款的存款者。后者包含了普通国民、公共机构和政府部门。
人民币持续贬值导致的财富转移,粉碎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经济伦理。更为严重的是,它制造了特权食利者阶层。
其次,从纯粹经济学角度分析,货币贬值,相当于本国国民对外国消费者的消费补贴。
人民币持续贬值,使中国商品价格脱离真实的价值内涵。形成长期的对外财富赠予。
由货币政策形成的国际财富转移,往往具有增加就业的短期效果。但是,长期的、大规模的、国际性的财富转移,必然损害人民币信用的物质基础。
最后,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国民财富缩水。这制造出一种怪异的经济现象。总营业额(GDP)不断增长,总资产净值不断降低,总国民收益相对减少。人民币贬值是对中国国民福利的剥夺。
人民币持续贬值极大地损害了人民币的信用基础。
4,人民币的现实状况。
今天的人民币,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信用。理论上讲,人民币的信用主要依托于国有资产和国家税收。
但是,由于人民币信用的精神基础和管理基础均已遭到破坏,单纯的物质基础无法支持一种国际货币。人民币信用无法作为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结算和支付手段。中国迅速发展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只能借助美元作为中介。在联系汇率制度安排下,中国无奈地放弃了通货数量管理权。人民币通货数量与外汇结算挂钩的制度性安排,已经间接地丧失了人民币的铸币权。
我们看到一种奇特的货币悖论出现在人民币身上。一方面,中国的物质基础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人民币信用基础不断被削弱。事实上,人民币的信用基础已经变得极其脆弱。当中国经济学家热烈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有多少中国人真正意识到人民币已经处于严重危机之中了。中国已发行的人民币通货,已经远远超过真实商品交易需求。中国政府匹配通货的商品供给能力受到国际贸易的严重制约。中国已经形成严重的国际贸易依赖。脆弱的国际贸易稳定一旦被打破,通货的平衡将彻底失控。人民币存在崩溃的可能性。
总之,人民币的历史实在太沉重。人民币的现实确实很严重。
二、纸币的信用基础。
笔者将纸币的信用基础归结为三大基础:精神基础;物质基础;管理基础。
精神基础。
就哲学意义而言,纸币是由信仰延伸出来的信用。信用总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之上,超越物质形式,凝聚公众的念力,从而产生的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美元之所以印上“IN GOD WE TRUST”,并非儿戏。这里面蕴含了基督教新教伦理。这是一种承诺。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有义务恪守独立、自由、民主、平等、诚实、公正、勤劳、节俭、效率等普世价值,并将这种普世价值体现在货币的价值当中。正是许许多多的人,认同这一信仰,形成基本的信任,才有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美元信用。请注意,金币是不需要信仰的,它的价值就是其自身;纸币是需要信仰的,作为一种符号之所以有价值,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力量。这一点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这意味着,铸币者需要坚守基本的道德底线。任何忽略和轻视纸币精神基础的行为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古今中外,亡国灭种者,无不源于信用破产。换句话说,一方小小的纸币,昭示着该国治国者的道德水准。
物质基础。
货币作为通货,具有相对稳定的价值。作为代币的纸币,最终需要发币者充足的商品供应能力作保障。这种商品供应能力就是纸币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在经济学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当政府提供的通货与实际交易商品不相匹配,就会产生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同时,通货的周转效率,往往意味着资本增殖的效率,这就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合理性的问题。从这一意义上理解,纸币的物质基础不仅仅是一个数量控制问题,而且是一个速度(效率)控制问题。二者需要平衡。这就揭示出货币管理的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强大的生产能力是强势货币的必要前提(但未必必然形成强势货币,例如前苏联卢布);二是强大的流通能力是强势货币的基本保证(但未必必然产生强势货币,例如香港港币)。结论是,纸币的物质基础,决定于发币者控制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综合能力。
管理基础。
通货与商品交易之间的平衡考验着发币者的管理水平。在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交易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扩大的条件下,通货本身和与通货相匹配的商品如何供给,需要极其强大的管理能力。这种强大的管理能力就是纸币的管理基础。这一点在政治学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当政府不真实拥有强大的资源掌控能力,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大范围的通货匹配,也就无法管理一种强大的国际货币;当政府不能建立公平、高效、完整的市场体系,通货就无法充分发挥资本配置资源的功能,本币必然成为低效率货币,本币通货的效率决定了它的竞争力,也决定了它的生命力。当纸币管理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通货退出甚至沉没的状况,经济运行将产生严重问题,经济危机将难以避免。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政治危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根本不具备管理国际货币的能力。非常遗憾,这也包括中国在内。所以,中国仍然使用联系汇率制度。
纸币上述的三项基础,决定了它的信用基础。纸币的信用基础,决定了它的国际地位。纸币的国际地位,决定了发币国的世界地位。事实上,信用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越其他形式的物质力量(例如军事力量)。成为“文明”世界新的统治力量。
三、人民币的信用基础。
确保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良性互动,需要一个强大的货币。为此,人民币需要坚实的信用基础。
首先,必须赋予人民币坚定的精神基础。
笔者认为,我国需要实现儒家思想的系统重建。我国需要在必要的时候修宪,构建基于儒家思想伦理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以此为基础重建宪政体制,延伸出与世界法律规范有机契合的中国现代法律规范。并以此为基础,重建中国的经济伦理,并以此影响和规范世界的经济伦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不敢触碰道统和法统问题。这将最终在体制(体统)上出现无法逾越的障碍。如果我们没有信仰,或者我们的信仰不具有普世价值,那张凝结着信仰的符号,能够获得多少国家的信任呢?单纯的物质基础能够建立所谓的人民币国际化吗?
其次,必须赋予人民币坚实的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当然不是GDP。人民币的物质基础是中国政府匹配通货的商品供给能力。这包含了生产和流通两种能力。这实际上是政府控制资源的能力。政府如何具备这样的能力呢?大体上,需要三个方面的努力:第一,战略性的生产和储备能力(基本的人、财、物);第二,战略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可用的人、财、物);第三,战略性的协同和运转能力(全球性资源配置)。纸币是人印制的,纸币的价值是人赋予的。赋予纸币价值的只能是具有综合能力的政府。我国政府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娴熟地使用均输与平准之策。以我国国力之大,运用得当,应具备独立支撑一种国际货币的物质基础。
最后,必须赋予人民币强大的管理基础。
笔者最忧虑的就是我国政府的管理能力问题。我国缺乏强大的思想和理论创新能力,缺乏强大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缺乏强大的国际舆论导向能力。我们始终在进行被动的、滞后的、落后的管理。被动的、滞后的、落后的管理如何支撑一种可预期价值的货币?我国没有建立起政府整体的、系统的通货与商品的匹配能力,政府的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残缺而断裂。利益集团直接切入到政府管理的各个环节,导致短视、零乱、偏激的制度和政策行为。通货与商品的匹配长期处于被动适应过程。这将如何能建立起来超越国界的信心和信用?我国尚未建成完整、开放、高效的市场体系。长时期扭曲要素价格,长期在错误的价格体系中配置资源,如何能够提高通货的使用效率?这样的管理基础如何能支撑一个高效率的本币?我国迫切需要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中国当然需要思想解放。但是,最迫切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工作。
四、美元的困境。
笔者观察美国财政金融体制,曾经惊叹不已。他们竟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均输与平准。将美元通货与其他通货混合,进行通货与商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匹配,在特定时间内维持全球通货与商品的平衡匹配(无剧烈通胀和通缩)。美国政府显示了一个超级大国强大的通货与商品管控能力。他们创造了一种神奇的货币。
然而,非常有趣。奥地利人几乎毁掉了美元。
新自由主义漂洋过海,在美国深深地扎下了根。奇怪的是,标榜道德的新自由主义却没有推动美元的道德进化。犹太人玩了一把草船借箭,将新自由主义塞入货币哲学,最终道德化了货币殖民主义。当美元国际化之后,美国人滥用了征收铸币税的“自由”。美元通货存量早已远远超过真实商品交易需求,失去控制地被滥发了。笔者估计,美元通货增发的数量与实际市场需求相比,至少超过500%以上。
美元的管理者们确实具有大师级水平。在现货不足以匹配超额美元通货的时候,他们竟然能够制造出所谓的虚拟商品(卖权证券化)。神话般地、长时间地、风度翩翩地,用梦幻泡影去匹配美元通货。如此之多的政府和机构,宗教般虔诚地购买“天堂入门券”(美元债券)。他们将本国国民财富以“强制信托”的方式,转换成为代理人“心甘情愿”的“祭祀”。观察这些愚昧国家(包括一些大国)对于美元宗教般的狂热,可以深刻理解货币“精神基础”的深刻含义。
时至今日,美元通货的过度发行已经远远超越极限。当虚拟商品泡沫破裂后,被谎言冻结的美元通货将回流现货市场。巨额的美元通货回流将淹没现货市场。美元管理者们清醒地意识到谎言被揭穿的后果。于是,他们果断地采取数量控制措施,迅速将部分通货回笼并暂时退出流通,营造美元短缺的假象;与此同时,他们通过强大的舆论导向,并辅之以资本市场操作,制造全球性心理恐慌,迫使全球通货的流动速度急速回落,形成流动性短缺,引发全球性资产贬值,迫使投资者和消费者转而增持货币,暂时容纳巨额的剩余美元通货。这些措施,有效延迟了美元通货膨胀起爆的时间。
笔者不能不再次对美元管理者表示钦佩。真是妙计迭出。他们具有哲学家的气质。用一个问题来掩盖另一个问题。用制造新危机的方法处理旧危机。他们打算在混乱中逃出生机。真是绝了!
迄今为止,这一策略十分成功。美元的通货膨胀被有效遏制,甚至奇迹般出现全球通货紧缩。美国人成功地为美元的调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当然,这必须感谢各国政要和商人们的愚蠢和自私。没有他们的完美的配合,美元帝国早已经分崩离析了。
美元的绝代风流,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将是难以想象的美元通货膨胀。自私而狡诈的美元管理者当然会寻求赖帐。笔者相信,向全球转移通货膨胀将是美国人必然的选择。其中,那些缺乏资本管理能力的国家,将为这次美元通货膨胀转移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惨重的含义,绝非一般性的财富流失。天文数字的亏空,足以吸干任何一个号称金砖的大国。今日冠盖云集之处,他日或将山河破碎。
是的,美元正在处于历史性的困境。美国将面临严重的衰退。美国可能会出现历史性的经济危机。但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国民却没有惶惶不可终日。美国社会运转秩序井然。笔者并不感到诧异。笔者早就对美国的“科技泡沫”和“地产泡沫”深不以为然。笔者对于格林斯潘的“失误”更是深不以为然。他们很早就开始“深挖洞”和“广积粮”了。他们已经预备了充沛的资源。他们早就准备应付一次历史性的调整了。
笔者对于美元的前途并不特别悲观。新自由主义动摇了美元的物质基础。但是,美元的精神基础仍然强大,仍然没有对手能够替代。同时,美元的管理基础在风雨中变得更为强大了。美国人将开始美元价格的历史性重置。美元价格重置过程一旦完成,美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循环阶段。
值得担忧的反而是人民币。人民币的信用基础被系统性地破坏。人民币在美元价格重置过程中,将被迫成为美元价格回落的台阶。人民币被迫升值,将摧毁强烈依赖国际贸易的经济体系。人民币将陷入深重的信用危机。最为危险的是,没有多少中国人正视人民币的信用危机,没有多少中国人理解人民币崩溃的含义。
笔者充满忧虑地注视着人民币。
五、人民币的策略选择。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艰难的国内转型,人民币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人民币问题从来就不仅仅是货币政策问题。人民币问题涉及到根本的治国方略。人民币问题已经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一切经济政策都应该以人民币为纲。到了果断行动的时候了。
第一,实施金融锁国。
首先,为什麽要金融锁国。
中国现有外汇管理制度,已经逐渐将人民币变成为贴息的美元兑换券。长期以来,政府给予的贴息水平,年息率超过12%(利率加汇率)。同时,管理层公然承诺,人民币会小幅度稳步升值,变相为投机行为提供了政策保险。人民币提供的换汇套利的空间实在是太大了,这使人民币开始转变为投机工具。所谓的热钱涌入,就是非投资和非贸易资本涌入,也就是投机性资本大规模涌入。毫无疑问,这意味着国家外汇管理失控。
人民币变相成为政府贴息的外汇兑换券,强制性绑架了中国政府的信用,成为无风险高回报的特殊资产。国际投机资本(所谓热钱)涌入,迫使中国政府寻求对应商品以完成通货匹配。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商品匹配(怎麽会有啊),就形成股市和楼市的疯狂上涨。政府被迫回笼通货,就形成压缩实体经济的通货需求,马上形成企业流动性短缺,迫使经济迅速衰退。一经衰退,又马上回头释放通货。货币政策陷入“蹦极”状态。
事实上,持续的改革开放,在加速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同时,已经瓦解了中国金融所有的管理防线。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安全。我们需要实施必要的金融锁国。
其次,如何实施金融锁国。
金融锁国,本质上是重建中国的金融边防。必须阻止国民财富以类似财政补贴方式转移支付给国际金融资本。在外币通货严重过剩而泛滥的环境下,必须有效遏制国际金融资本通过货币转移通货膨胀。中国有必要为金融门户安装一把安全锁。中央政府要牢牢掌握开锁的钥匙。
1,实施严格的人民币发行总量控制。其核心在于,必须确保人民币法币的主导性地位。外汇结余占款规模绝对不能逾越法币发行规模。否则,宁可放弃联系汇率制度。我们可以放慢发展,我们不能放弃经济管理主权。
2,实施非贸易外汇结算的指标管理。在确定了可承受通货总量规模的基础上,逐年制订非贸易外汇总量指标。在考虑产业发展优先次序的基础上,分配结算指标。增强政府调控短缺与过剩的能力。
3,实施贸易外汇结算风险准备金制度。对于超越正常贸易盈亏临界点(例如,盈利或亏损超过30%)的贸易外汇结算,双向提留累进制风险准备金(例如,超过30%的部分提留30%)。准备金可以计付利息。准备金返还汇率以计提时汇率结算。准备金分三年逐年返还。通过此类的对冲机制,控制国际资本以贸易方式进行投机的规模。强化政府控制通货的能力。
4,实施对国际资本中国境内流通的全流程管理。对于以各种方式转换成人民币的海外资本,实施严密地全过程跟踪和监控。对于外汇资本非理性积聚和流失建立预警系统。必须掌握外汇资本操纵特别商品价格的行为。必须建立对投机性外汇资本的管理手段。政府需要制定外汇风险预备方案。政府对不良外汇资本必须严密监控并严厉打击。
5,党和政府应高度警觉国际金融资本在我国的非商业活动。应关注他们操纵我国教育、传媒的行为。应关注他们对我国资本管理人事安排的渗透。应关注我国公职人员变相被雇用的问题。金融活动在全世界都属于准军事活动。严重涉及国家安全。国际金融资本非商业活动也必须受到政府的管理和规范。这是我国金融锁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政府要立刻强化对国际金融资本的管理。必须由僵化的条法管理迅速进化到灵活的操作管理。由单纯的外汇管理迅速进化到对人财务的全面管理。
第二,均衡人民币通货。
中国自古就有均输之法。当代美元管理者将均输之法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们控制通货和商品的能力达到了“由色入空”的水平。“虚拟商品”和“泡沫经济”将均输之法运用到了“悟空”的境界。
中国人原本是熟悉均输之法的。周恩来和陈云都是均输的高手,拥有大师级水准。然而,近三十年,西风东渐,家学失传了。我们放弃了均输之法。我们越来越迷信市场。中国政府在放弃“计划经济”的同时,逐渐失去了均输能力。这意味着,政府失去了为通货匹配商品的能力。我们仍然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但是我们不掌握流通。流通的关键在控制需求。需求决定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决定通货价格。通货价格意味着人民币币值。人民币已然成为美元均输的一部分了。
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焦点在价格。
消费不足是价格问题。均输的核心在于价格补偿。
政府解决经济问题的上策,就是由国家财政直接向农民转移支付。财政转移规模应不低于2万亿元人民币。农产品价格大约需要上涨500%以上。同时,城镇农副产品销售凭票供应,价格应尽可能保持不变。
此项价格均输之策,意义有三:
1,就业压力迅速化解。
2,通货膨胀受到控制。
3,低端需求稳步上升。
对于政府主导的4万亿刺激经济方案(投资拉动政策),笔者深感忧虑。这是方向和方法均有问题的均输方案。需求不足,当制造需求以补之。增加投资,只会进一步削弱需求。损不足以补有余,失衡将进一步加剧。从逻辑到方法完全不着边际。
管理层需要虚心学习均输之法。通货要能藏之于九天,商品要能取之于九地。治理通货膨胀如同治水。“水”(财富)源自天地,市场焉能生灭,聚散之地也。没有藏取的能力,不能收放自如,谈什麽宏观调控?不懂得人民币均输之策,如何进行人民币通货的管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何所依据?
第三,平抑资产和商品价格。
均输的目的在于平准。就是商品的价格管理。当然,这也就是治理通货膨胀。绕了一圈,还是在说人民币的管理。
谷贱伤农,股贱伤本。
资本市场遭到重创,血液枯竭,经济活动将无法持续。所以,各国救市都绝不含糊。
中国股市聚集了中国经济的精华。中国若不亡国,这些精华是有价值的。而且,此刻的价格,可能远远未能表达它的价值。中国国民有权力持有这些资产并享有未来的权益。
问题在于如何持有和享有。方法不过三种:
1,政府送钱给国民购买。
2,政府替国民购买将来回馈国民。
3,政府购买、囤积、居奇并图利(如同大小非)。
笔者提出平准基金建议。理念源于之二:政府替国民购买将来转赠。主要目的是恢复资本市场正常周转。均衡价格实属其次。
平准之策,乃万难之策,非万全之策。以政府现有管理水平,平准基金确实存在道德风险和技术风险。
然而,时至今日,非平准之策无以救经济。老实说,计已穷尽,别无选择。
政府以外汇资产为依据,从央行准备金中借用4万亿元人民币,建立平准基金。依据既定的准则从市场购入股票。政府将在市场恢复活力的时候将平准基金的一部分以香港盈富基金模式上市,用于归还央行贷款本息。剩余部分,全部上交中央财政。中央财政可以将此项资产交由社保基金代为管理。
第四,坚决果断地将外汇结余转换成商品和权益性资产。
在全球通货严重过剩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继续大量持有外国货币和外国债券极其愚蠢。固执持有明显负复式回报的资产,无疑将导致资产价值逐渐消亡。这是无法原谅的管理失误。中国存量外汇损失超越近代战败赔款,管理者将如何面对祖宗和子孙?国民如何能够轻易放弃问责?
政府对于外汇通货存量应有严格的数量控制。应以外债偿付和外贸结算需求为基准。超越外汇实际使用需求的部分必须转换为实物商品或权益性资产。这必须成为中国外汇管理的基本准则。中国外汇管理问题不是所谓币种多元化问题。而是外汇存量的总量控制问题。外汇资产与境外资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当前,有两项工作极为紧迫。
1,建立多元化战略物资储备。
我国政府应集中财力对贵金属、能源及我国短缺原材料建立长期储备机制。这不仅仅是政治战略的考量。人民币需要战略储备作为信用保证。同时,战略储备将为人民币均输提供腾挪的空间。
此时,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天赐良机也!
2,多元化增持国际权益性资产。
外币权益性资产中,有大量风险低和回报好的优质资产。例如汇丰银行。
外币权益性资产中,有大量我国本土优秀企业的股权。例如中国人寿。
外币权益性资产中,有大量严重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企业。例如必和必拓。
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全球金融风暴间隙的通货紧缩机会,积极有所作为。
外汇形态的权益性资产,将为人民币提供均输提供必要的国际空间。
外汇结余存量转型已经刻不容缓。此其时也!
第五,系统建立人民币信用管理机制。
首先,要走出人民币管理的认识误区。
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就没有人民币的信用基础。
基于新自由主义,笃信市场自发调节的观点,对于人民币极端不负责任。所谓人民币自由兑换,无异于在蒙古骑兵面前自毁长城。
没有强大的管理基础,就没有人民币的信用基础。
基于古典自由主义,迷信货币本位制的观点,将使人民币出现历史性的倒退。所谓人民币金本位、次级金本位、一揽子商品本位,是迷信代币的物质属性。这是不了解纸币性质的广普性偏见。纸币的信用基础是政府匹配通货的商品供给能力。而绝对不是纸币本身的所代理的价值。纸币应该有所本,以便进行价格判断。但是,本位无法代替匹配。无法有效匹配,即使是黄金,其价值亦自身难保。解放战争时期,长春围困战中,一根金条只能买半个馒头。货币价格是一个管理结果,与其代理价值没有必然联系。这一点对于理解货币信用至关重要。
当然,没有强大的精神基础,就无法从根本上建立人民币的信用基础。此文不再展开这一论题。
其次,人民币的信用管理需要系统的管理机制。
笔者极为忧虑人民币管理机制问题。
在主流经济学家关于人民银行独立性的呼声中,笔者看到的不是其不独立性,而是人民币管理的全面失控。没有一人或一个组织或一个部门对人民币承担完整的信托责任。要独立却不言信托责任,要自由兑换却不言市场风险。将权力、利益置于责任、义务之上。有人、有机构,却没有管理机制。这是何等严重的管理缺失!
人民币的管理机制问题,关系到人民币主体性问题。人民币主体性问题,关系到国民利益主体性问题。
在任何社会形态下(包括资本主义),资本都不能获得绝对自由。否则,一定会有人失去自由。资本拥有者的绝对自由,将使普通劳动者走上被奴役的道路。
六、货币的哲学解说。
货币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具有双重属性。
首先,货币是物质的。
货币的物质属性决定了它的特殊的存在方式。货币物质属性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流动性。中国人将钱比喻为水,生动地表达了这种物质属性。人们正是深刻地认识并掌握了这种特殊的物质属性,进而创造出货币管理的艺术。深刻理解并娴熟掌握了货币的物质属性,货币就成为神奇的工具。甚至,货币可以异化成为杀人于无形的武器。
蒙昧、愚蠢、孱弱的货币管理者不明白货币的物质属性。他们只会围绕着汇率制度和汇率工具转圈圈。他们不懂蓄积(储备)、疏导(配置)、灌溉(流转)的含义。一味地拦堵又或一味地决口。一时间汪洋恣肆,又一时间赤地千里。
货币是物质的。物质何罪?所托非人而已。
其次,货币是精神的。
货币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它特殊的管理方式。货币精神属性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公众念力。中国人将金融概括为信用,完美地表达了货币的精神属性。将一只贝壳赋予价值,就可以神奇地流通万物,这是有信仰的人类才能做得到的。深刻理解货币精神属性的人们,才能管理真正的货币。货币在有信仰的人类手中才具有没有边界的力量。
蒙昧、愚蠢、孱弱的货币管理着者不明白货币的精神属性。他们无视天理和神的存在。他们消费人民的善良,滥用人类信用的力量。精神当然可以转化为财富。遗憾的是,财富很难再还原为精神。美国人用泡沫骗回来的财富,不会带来民族尊严的。我们见识了布什总统猥琐的模样
货币是精神的。精神何罪?人性丑陋而已。
我们的祖先具有高度的哲学智慧。中国人一向是一元论者。我们关注阴阳两极,同时强调浑然一体;我们知道阴阳相生相克,同时重视阴阳调和;我们了解阴阳变易,同时坚守无极而太极;我们知晓阴阳交替,同时追求群龙无首吉。大道不须起分别,中庸而已。圣人取信于天下,何须多言,抱阴负阳而已。天下人,信而服之,信而从之,信而用之。于是,货殖生焉。
货币应该是美的。美的最高境界是平衡。在极其复杂的条件下,在极其剧烈的变动中,实现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和谐与平衡,才是最美的艺术。相信那些抱阴而负阳的圣贤们,必无暇多言。美已经展现于眼前,又何需多言!于是,古今中外,极少有人谈及货币管理的艺术。又或许是天机不可泄漏,只能传之于子嗣及同族。于是,金融之术常世袭于师徒,而绝少流传于经传。
最后,货币具有同一性,也同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同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这是一个趋近于相同,而决不相同的历史阶段。
同化是一种手段。同化从来就不是目的。同化是征服的手段,奴役才是真正的目的。
同化属于自然进化。没有道德可言。物竞天择,胜者为王。
康德哲学的双向悖论有助于理解同化过程中的主体性。这对于中国人理解新自由主义具有现实意义。
自由主义的问题在于,主体的自由往往构成客体的不自由。斑马线带给行人的自由,恰恰是车辆的不自由。而赋予主体自由的道德解说,恰好就是对于客体的道德欺骗。
“自由主义者们”极力推动所谓的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这些人在掩盖弱势货币面临的残酷剥削。人民币没有成为强势货币前,不会拥有外汇交易的主体性。所谓的自由兑换,就是获得对人民币价值劫掠和占有的自由。
我们认同自由贸易。我们认同世界经济一体化。但是,我们也必须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主。我们必须维护人民币不可或缺的主体性。
中国要麽彻底使用美元。否则,必须强化人民币的信用基础,约束强势货币的绝对自由,保持人民币固有的历史文化特征。
不拥有主体性的人民币,一旦走上了所谓的“自由”之路,既意味着永远失去自主的“自由”。诚如哈耶克先生所言,那是一条通往奴役的道路。
七、人民币的未来。
重新确立人民币的信用基础,无异于开启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需要无与伦比的智慧和魄力,这需要无与伦比的定力和谋略,这需要无与伦比的魅力和圆融。历史再一次开始深情地呼唤。历史再一次给予中国共产党宝贵的机遇。中国将因此而产生一代足以千古留名的伟大治国者。
人民币的未来寄托于中国共产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仍然是中国国民唯一可以依靠的领导力量。我们希望,中国共产党成为伟大的金融集团,维护人民币的信用基础,保护中国国民的国民财富,完美演义金融强国的使命。为了光荣地履行这一使命,中国共产党需要勇敢地变革。我们希望,中国共产党主动地净化、进化和强化。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凝聚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将国际投机资本制服于国门之外。重建人民币强大的信用基础。引领中国资本开启万里长征。
笔者坚信,中国最终会奉献世人一种伟大的货币。这将是人民的货币。她寄托着人类文明的希望。
在本文的最后,我必须向刘军洛、宋鸿兵以及许多矗立在冰峰上的士兵致以敬意。在人民币面临危机的时刻,他们没有退缩。他们执戟站立在雪线之上。他们不是为利益而坚持着。细节变得不重要了。关键是他们看到了,他们说了,他们站到了祖国的身旁。他们不是学者。他们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觉者和知者。他们在大家熟睡的时候执戟站立着。诸神知道,在没有人迹的高边疆,仍然有中国的士兵,他们执戟肃然站立。这就够了。在清冷孤寂之中,仍有中国人坚守信念。这就够了。
信念,一定会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