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世界近现代史复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16:35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演变:
(1)英国:17世纪,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对外贸易,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但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束缚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进—步发展。1640—l688年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l8世纪,圈地运动进一步推行,基本消灭了自耕农。英国取得了向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输入黑人奴隶的专卖权。l8世纪中期又打败法国,国外市场扩大。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处于“世界工厂”地位,也成为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l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英国由于设备陈旧又不愿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先进技术;拥有广大殖民地而把资本输往国外,利用殖民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殖民地的反抗斗争也沉重打击了英国。因此,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下来,工业制造由原先的世界第一位退居第三位,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外贸易中各国的购买力锐减,同时受到美日的商业竞争,加之大战期间国内经济损失惨重,使英国工商业呈衰退现象,经常失业的人数达200万,伦敦也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经济衰退导致政党政治变化、国际地位下降、军事实力削弱和对殖民地控制的减弱。l929年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英国,l932年英帝国召开渥太华经济会议,决定英帝国内部互惠关税、对外则一致提高关税,实质是加强市场保护,对摆脱经济危机困扰产生了一些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l946年的工业产量仅是l937年的94%。后在美国资本援助下,生产水平逐渐增长。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进入“黄金时期”,但很快就陷入了“滞胀状态”。
(2)美国: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中部以农业为主,南部盛行黑人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但是,英国殖民者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独立发展。1775一l781年独立战争胜利,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解放了北美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北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独立后,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都强烈要求领土扩张。19世纪上半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领先一步。西进运动使西部广大地区得到开发,这为美国资本主义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肥沃的土地,为各国移民提供了广阔的大有希望的空间。随着资本主义工农业的发展,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激化,引发了美国内战,结果先进的北方工业资本主义战胜了落后的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再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垄断组织的促进、国内丰富的天然资源、欧亚移民带来技术与劳动力和欧洲剩余资本涌入,到l894年工业总产量己跃居世界第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藏金之富甲天下,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代替欧洲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美国凭借经济实力推行金元外交,妄图支配世界各国,并把侵略重点移到亚太地区。30年代经济大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l933年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危机,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也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对金融、农业、工业(核心)进行全面整顿和调整,根本目的是维护美国垄断资本的统治。虽然“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根治经济危机,但在客观上对复苏经济起了重要作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对美国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对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战前期,英国利用“中立”地位,通过向各国倾销军火、物资,大发横财;美国本土远离欧亚非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破坏。因此,美国经济实力大大膨胀。战后初期,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l/3,到l948年占l/2强。黄金储备到l949年达246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73.4%。美国利用政府“援助”和私人直接投资,美国霸主地位确立,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亚、非、拉国家竭力控制。当两极格局以苏联的解体而终结后,美国在二战后经济独裁世界时代虽然已经结束,但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美国利用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把它的政治模式、价值观念和消费文化推向全球,推行政治霸权、经济霸权、军事霸权和文化霸权,单极独霸,实现其“新帝国”的战略目标。
(3)法国:大革命前,法国是一个农业国。到l8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里昂丝绸工业在欧洲首屈一指,波尔多、马赛、勒阿弗尔成为大商港。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波旁王朝的严重阻碍。l789-1794年大革命期间,制宪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国民公会将逃亡贵族土地卖给农民,废除封建义务。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拿破仑在保证农民小块土地的同时,鼓励和刺激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还通过对外战争夺取财富、殖民地和贸易特权。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开始。l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代表金融贵族利益的七月王朝,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国内市场狭窄,普法战争后50亿法郎的赔款和阿尔萨斯、洛林两大工矿区的丧失,大量资本投在信贷方面而不投在生产领域,致使工业生产由l9世纪中期的第二位到19世纪末下降到世界第四位。但银行资本集中十分突出并与工业资本结合形成金融寡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投放在俄、土、奥的债款因三个帝国的瓦解而丧失,财政发生严重恐慌,工农业生产衰败。政府改革财政,采取增加赋税、节减用费和稳定法郎等措施,加之因收回失地、得到鲁尔煤矿开采权和德国部分赔款,到l926年产业金融开始繁荣起来。经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大大削弱了,l946年工业产量仅是l937年的73%,此后逐渐恢复和发展,70年代后又陷入了“滞胀状态”。
(4)俄国:17、18世纪还是一个农奴制国家,但在莫斯科等地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彼得一世改革客观上有利于手工工场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取得一定发展,30—5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取代手工工场,农业小资本主义因素也在增长。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世纪8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但封建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和美、日。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主要工业部门中,大工业生产逐渐排挤了手工劳动而占统治地位,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资本主义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到一半,农业仍占优势,对外国资本依赖,外国资本操纵着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1917年,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一切企业实行监督。在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种。1918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1925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逐步开展工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此后不久,新经济政策被取消。1928--1941年,苏联进行了三个五年计划,大大缩小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苏联经济也出现了严重问题。1946年,苏联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明显。此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虽使苏联的军事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人民的生活改善不多。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集中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
(5)德国: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向德意志扩展,资本主义经济显著进展,农业小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取得了胜利。但是,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货币和度量衡的差异不利于商品流通,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和开拓海外市场普鲁士举起统一旗帜,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71年初最终实现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统一后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场,普法战争获得赔款割地补充了资金和矿藏资源,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采用最新技术和设备,垄断组织发展迅速,这一切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到20世纪初,它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位,农业也有新发展。为满足工商业界要求,德国统治者大规模地对外扩张,夺取阳光下的地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成为任人宰割的战败国。30年代危机使德国倒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水平,工人失业,小农破产, 阶级矛盾尖锐,垄断资产阶级决定扶持法西斯上台。在1939年,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地。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经济衰弱。二战后,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联邦德国为资本主义国家。战后联邦德国实行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进行经济建设,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起飞。60年代初,德国成为欧洲最强的经济大国,居世界第二。
(6)日本: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关系也进一步发展,幕府统治阻碍经济发展。1868年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此后,明治政府又采取多种政策大力发展工业。8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接着在政府的保护下产生了垄断组织。一战前利用列强忙于欧战大力发展工商业,垄断东亚市场并向欧洲、澳大利亚和印度扩展商务。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一战后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经济实力赶上欧美列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和经济基础脆弱,所受打击十分严重,工业总产值1931年比1929年下降了32.4%,对外贸易额减少40%,失业人数达300万,致使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上台,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削弱。1946年的工业产量仅为1937年的20%,是二战中生产破坏最大的国家。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6%--17%,为资本主义世界之最。6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二号大国。
(7)意大利:19世纪中期,北部撒丁王国和伦巴底等地区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贸易总额增长近三倍,一些大农场主也已资产阶级化,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却受到国家分裂局面的束缚。意大利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也是意大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负债累累,经济混乱,工人大批失业,导致墨索里尼在1922年建立起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十分困难。
2、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发展:
(1)英国:17世纪上半期,产生于13世纪的英国议会下议院融合了很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出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充满了反复和曲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历了君主制、共和制、“护国主” 独裁制、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五种政权的更迭,才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19世纪晚期,两党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进行社会改革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积极推行扩张政策,新成立的工党为资产阶级所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分解,政党政治发生变化,自由党势力衰退,工党势力大张。1924年后,工党领袖曾两次组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进一步完善了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和多党竞争制。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1949年,英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86年加入欧洲共同体。
(2)美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北美殖民地产生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通过1775--1783年英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的联合专政。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颁布了第一部宪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分离、相互制衡的国家体制。此后逐渐形成了两个主要的政党——共和党和民主党。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共和党长期执政。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两党之间的差别开始消失,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对外扩张。1929—1933年爆发严重经济危机,民主党上台,罗斯福实行“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进一步完善。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在全球推行霸权政策,领导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世纪7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动摇,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3)法国:18世纪晚期,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人民结盟,掀起大革命,经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三个掌权时期,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场革命。热月党人和拿破仑统治时期,大革命成果得到巩固。1814--1830年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此后,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二月革命,最终结束了王朝时代,资产阶级共和制得以巩固。六月起义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第一次伟大战争,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亡国,北部由法西斯占领,南部由贝当傀儡政府控制。战后,法国恢复独立继续实行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法国政权更替:
波旁王朝(1589—1792年) →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 →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年) → 复辟的波旁王朝(1815—1830年) → 七月王朝(1830一1848年) →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 →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 维希政权(1940一1944年) → 临时政府(1944—1946) →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1958年) →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至今)
(4)德意志:19世纪中期,德意志境内封建邦国林立。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尤其是1848年革命以后,统—“问题重新摆上历史日程。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先成了德意志统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19世纪70—90年代,德国社会民主党走议会斗争道路,俾斯麦颁布“反社会主义非常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抢夺殖民地,并在1914年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制,部分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1919—1933年处于魏玛共和国时期。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下,阶级矛盾尖锐,希特勒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制度,并逐渐演变为欧洲战争策源地,国内政治以转向对外侵略为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国法西斯制度。战后,德国分裂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分别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80年代末重新统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 → (莱茵同盟(1806—1815午) → 德意志邦联(1815—1866年) → 北德意志同盟(1866—l871年) → 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 → 魏玛共和国(19191—1933年) → 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1933—1945年) → 四国分区占领时期(1945—1949年) → 东德和西德(1949—1990年) → 统一后的联邦德国(1990至今)
(5)俄国:16世纪上半期发展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彼得一世改革为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期,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为了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9世纪木20世纪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1903年诞生了列宁主义,1905年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又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苏联解体,独立各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俄国名称的沿革:
沙俄(十月革命前) → 苏俄(1917—1922) → 苏联(1922—1991年) → 独联体(1991年至今)
(6)日本:19世纪中期,由天皇、将军、大名和武士构成封建统治阶级,实行封建幕府军事专政,天皇有名无实。倒幕派武装倒幕,还政天皇。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保障。1889年,日本颁布宪法,形式上确立了立宪君主政体,实际上加强了天皇专制统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也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0世纪30年代,日本逐步建立了法西斯制度,二战中被摧毁。战后日本走上了议会制,使日本集中全力高速发展资本主义。
(7)意大利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在政治分裂状态和外族统治之下,1848年欧洲革命火花首先在意大利迸发,完成统一后,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因经济混乱,工农革命运动高涨, 中央政府软弱瘫痪,在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墨索里尼在1922年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对内镇压,对外扩张。1943年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1.民族解放运动史内容、历程和特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包括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革命、1848年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本世纪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和反法西斯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的兴起等内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经历了斗争——失败——再斗争——最终胜利的曲折历程,其特点是由一国独立革命,到一个地区掀起独立运动、再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
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的阶段划分及地位:
(1)从l8世纪后期到l9世纪上半期,西欧国家大肆进行殖民扩张活动,通过屠杀、掠夺、贩奴等方式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并进行了多次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2)l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同时也加剧了殖民扩张。其殖民掠夺政策由直接抢劫财富、贩卖奴隶变为商品输出、抢占原料产地、开拓海外市场,这就使大批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奴役,日益贫困落后,从而激起了广大被奴役国家和人民的反抗。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输出资本,亚非拉各国遭受的殖民灾祸更加深重,民族民主运动也广泛兴起。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十月革命和一战影响下,亚非许多地区兴起了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自决的运动。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支援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5)30年代至二战期间,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各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指导下,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加速了法西斯的败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国提高了觉悟和民族意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此伏彼起。第三世界兴起,亚非拉国家先后摆脱殖民枷锁,赢得民族独立;第三世界人民联合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
对这部分内容同学们主要需了解:(1)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有高潮也有低潮,呈波浪式前进、曲折的发展,主旋律基本不变。每一次高潮都前进一步,取得高出以往的新成就。
(2)工人运动中心先后发生过四次大的转移:19世纪前期以英国为中心,19世纪30年代到l871年以法国为中心,巴黎公社失败后转移到德国,20世纪初又转移到了俄国。但是,工人运动中心都集中在欧洲。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和斗争中产生、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不是教条。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
此部分内容的主要线索、特点和作用:(1)无产阶级的形成及早期斗争阶段:工业革命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相互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此时,由于认识的局限性无产阶级把斗争矛头指向机器和厂房。
(2)l9世纪30、40年代到1871年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无产阶级不断成熟,对资本主义的认识逐渐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因此采取了新的斗争形式。采取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这样的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在l847年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l864年诞生了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则为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3)l872年到l9世纪末,是无产阶级为未来的伟大战斗准备力量的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开始成长起来,工人阶级理论、文化素质提高,无产阶级政党和团体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建立,工人运动充分利用合法地位而以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
(4)20世纪初到l9l7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己成为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5)l9l8年到30年代中期,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确立的时期。l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共产党在许多国家建立,第三国际成立,一些国家一度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6)30年代后期到l949年社会主义力量大大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反法西斯胜利的基础上,二战后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新中国的成立,是继十月革命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最伟大的胜利。
(7)从50年代至今,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动荡和艰难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并存和竞争中曲折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四、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霸权和世界霸权的斗争
1.这部分内容可按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
(1)l7世纪下半期至l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为争夺殖民霸权展开激烈角逐。从17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殖民霸权,英国先后同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多次交战,最终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使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l8世纪末到l9世纪中期,欧洲列强为争夺欧洲霸主地位进行了激烈斗争,先后爆发了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和普法战争等。
(2)l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不平衡性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加紧争夺霸权,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在错综复杂的角逐中,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各国加紧扩军备战,l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是各帝国主义国家主要以实力为依据,一定条件下妥协的产物。但从其产生的那—天起,就充满了各种矛盾,尤其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 最终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展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五、三次科技革命
1.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l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随后向欧洲大陆国家和美国扩展,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都引起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它把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其次是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强国的殖民扩张大大加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再次是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是最重要的后果;第四是把劳动力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五是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作为—种新的社会制度在确立后迅速显示出它的优越性。19世纪70年代前后,科学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自然科学新发现被迅速应用到工业上,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电讯事业新发明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类进入“蒸气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较之第—次科技革命具有三个显著特点:(1)自然科学新成就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对一些后进国家(如日本)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3)电力广泛应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侵略则以资本输出为主。
3.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科技革命是近现代历史上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来说,远远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计算机、航天技术、核能利用等先进科技成果,使人类进入计算机时代(太空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经济发展所需的过程大为缩短,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战后30年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有80%是靠最新科技成果取得的,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这是最主要因素之—。当前,第三次科技革命还在进行中,这对我国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2l世纪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