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中国学者看大国战略综述(代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9:11
【摘】中国学者看大国战略综述(代序)分类:经典文摘
什么是大国战略?这是我们在编着本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大国战略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明确这一概念首先需要对其他几个相关概念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首先是战略的概念。战略概念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战略的含义就是战争的韬略、方略、谋略,这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首先,战略是与战争紧密联系的;同时,战略是智能的运用,是斗智之学、伐谋之学。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古代文明中有关战略的文献基本都集中在兵书和史书中记录战争的部分中。其中,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整提出战略理论的人物是孙武,他的《孙子兵法》是得到公认的最早和影响久远的战略学著作。
在西文中,“战略”一词的起源是希腊文strategos,其原意是“将军”,可见西方战略概念的雏形也是和战争紧密相连的。此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关于战略概念的应用也大都集中在一些战争史书中,这与中国古代的状况是相似的。但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在1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些专门探讨战略理论的军事学家和战略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克劳塞维茨。他的《战争论》虽然着眼点还是战争,但他强调的是通过战争手段来实现政治目的。此后,战略概念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扩展。
在当代,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战略的认识不断深入,但是有关“战略”的界定还没有定论。现有的战略界定,从内涵上大体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
狭义的界定是把战略限定在军事范围,即战略就是指军事战略,它仅仅与战争相联系。例如《国际百科全书》把战略定义为“有计划地运用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来确保战争的目标”。【1】这与战略最初的意思是比较相近的。
广义的界定则是将战略的本来涵义进行了扩展,使之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例如韦伯词典对它的一般解释是:“在和平或战争时期运用一个国家或一组国家的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力量为其所采取的政策提供最大支持的科学与艺术。”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战略”一般是指广义的战略。从战略主体来讲,主要是指主权国家以及代表主权国家的政府,当然也有其它的一些非政府主体,例如政党、利益集团、国际组织等。从涉及领域来讲,可以包括发展战略、安全战略、外交战略、经济战略、文化战略、核战略、石油战略等等。
在了解战略概念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区分另外三个概念:大战略、国家战略和国际战略。
英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1929年出版的《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大战略”概念,他指出:“正如战术是军事战略较低一级的运用一样,军事战略是‘大战略’在较低一级的运用。” 【2】他认为,大战略的任务是调节和指导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全部资源,以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1935年,英国军方首次采用了这一概念,给大战略下的定义为:大战略“是最积极地运用国家全部力量的艺术。它包括运用外交、经济压力、与同盟国缔结有利的条约、动员国家工业和分配现有人力资源以及使用陆海空三军使之协调行动”。可见,大战略概念的提出对于此前的战略思想在内涵上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实现大战略的方式是运用一个国家或是一组国家的全部资源与手段,那么国家的战略制定者们在制定军事战略的同时,就必须同时制定涉及其它领域的战略。包括经济战略、科技战略和外交战略等。” 【3】可见,大战略的概念与广义的战略概念是相近的。在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或是受到战争威胁时,军事战略还占据突出地位,但是当国家处于和平时期,那么其它的经济战略、科技战略和外交战略就自然而然地上升到了与军事战略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
“‘大战略’概念的提出和使用,既反映了‘战略’的内涵在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的扩展,也反映了‘战略’从特殊向一般的演化。” 【4】
国家战略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居于最高层次并且具有最重要的指导作用。国家战略的主体是国家,由国家来制定和实施。“这种战略所起的作用,一是构成整个国家的中长期的行动框架,二是协调和指导各个方面的战略行动。” 【5】首先,它是基于国家在较长时间内的利益需求而制定的,规定了国家中长期目标与达到这些目标的方式谋略,其次,它的目的是国家为了组织和协调各个领域的不同战略而制定的。国家的军事战略、外交战略、安全战略、经济战略、文化战略等都从属于国家战略,是国家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国际战略的提出也是“战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由纯军事领域向非军事领域扩展的结果。而且,国际战略这一概念的出现是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中国的革命建设实践分不开的。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都对战略概念有所阐述。【6】正式把国家战略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提出来的是邓小平。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了国际战略这一概念,后来,他在评价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时,又多次使用这一概念。国际战略是“主权国家在较长时期内参与国际竞争的总体方略,其主要表现形态是主权国家的对外战略”。【7】如果说国际上流行的“国家战略”和“大战略”是西方世界的产物的话,那么“国际战略”则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概念,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国际战略作为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由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国家实力和战略资源,以及制定与实施战略的国际环境等因素构成。
“大战略”、“国家战略”与“国际战略”是属于同一级别的概念,它们都是在军事战略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衍生发展出来的概念。它们都属于广义战略概念,并且具有战略的一般特征。它们基本的实施主体都是国家(虽然当前一些国际组织、区域集团也有其国际战略,但国际战略基本上还是以主权国家为实施主体的)。国家战略是最宏观的概念,涵盖了国家的各个领域的对内对外战略。国际战略的基本表现形态是主权国家的对外战略,是国家战略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大战略是一个从西方世界引用过来的概念,这一概念通常是指国家总体战略中有关国家安全的部分,即国家的安全战略。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战略”本身的定义学术界尚且争论不休,那么对于从战略概念衍生出的“国家战略”、“大战略”和“国际战略”等就更是难有定论了。在这对这些概念进行一个梳理并不是要探讨这些概念,而是要在一般意义上为读者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解。
“大国战略”概念中的另一个部分是“大国”。对于大国的定义,或者说对于大国的评价标准在学术界存在分歧。古代和当代、东方和西方之间对大国都有着不同的界定,在此不再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现在学术界比较统一的意见是认为大国可以分为全球性大国和区域性大国两类。本书中所谈论的大国是指全球性大国。笔者比较赞同赵英在《大国天命─大国利益与大国战略》中的见解,书中认为全球性大国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国家的综合国力可以在全球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力量能够在区域或全球经济分工中起主导作用,对区域或全球的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能够以暴力和其它力量对自己的利益予以有力的维护和拓展;(2)在国际体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国际秩序和战略格局产生决定性的或重大的影响,在制定和维护国家间交易制度与规则时处于决定性的或有重大影响的地位;(3)在所处的文明体系中处于核心国家或领导国的地位,其历史、文化与国内交易制度、规则,对其所处的文明体系乃至全球有巨大影响力;(4)拥有足够的疆域、人口、自然资源和相对有利的地缘政治地位。【8】
不同的评价标准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当今世界上的全球性大国到底有哪些,通常来讲,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1)认为当今世界上的大国是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和中国,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2)认为当今世界大国是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3)认为当今世界大国有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巴西。
笔者比较赞同第一种观点,这也是本书对当今世界大国的区分。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无可匹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文化方面在当今世界也拥有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日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也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一极。俄罗斯基本继承了前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广阔的疆域,现在正处于经济迅速复苏的时期。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从疆域、人口、资源、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称得上是一个大国。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和最成熟的国家集团,享有成员国的部分主权,实行一些共同的对内对外政策,也可以当作一个特殊的国家行为体来看待,毫无疑问,欧盟也是当今世界重要的一极。
最后,明确了前面的几个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大国战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了。
战略可以分为对内战略和对外战略,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本书中的大国战略是指国家的对外战略,或者是国际战略。对于大国战略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或者说,大国战略本身包含两种概念。第一种认为,大国战略是指当今世界大国的对外战略、国际战略,在本书中主要是指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和中国五个力量中心的对外战略或国际战略。第二,大国战略有其特定的涵义,指的是国家采取的一种特定的对外战略,“大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内容有两个,一是国家应当像一个负责的大国那样思考和处理国际国内问题,二是把处理大国间的关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9】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国可以不实行大国战略,而一些小国也可以有大国战略。在本书中,对于这两种概念都有所涉及。但是,本书侧重的是前一种概念,也就是说,书中收录的文章主要是对当今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对外战略进行研究的。
大国战略研究在当前中国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于推进中国方兴未艾的战略研究的发展
近年来,战略研究在中国取得了迅速发展,国际关系学界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战略研究的专家学者,涌现了很多比较有质量的战略研究方面的文章和著作。这主要是得益于近年来很多西方战略研究成果被大量引入中国,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对战略研究愈来愈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国战略研究便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并能为中国战略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和内容。中国的大国战略研究不仅仅是对西方研究成果的引入和介绍,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价值体系,而这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中国的视角看待当代西方大国的战略是中国战略研究的应有之义;二是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愈来愈成为世界上的重要一极,对中国自己的对外战略进行研究本身就应该成为中国大国战略研究的新的内容。
二、利于推进中国国内新兴的国际战略学研究的发展
“国际战略学是研究主权国家制定、实施国际战略一般规律的科学。”【10】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际战略的要素、决策、手段、途径、表现形态和谋略模式等。国际战略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伴随战略研究近年来在国内的迅速兴起而出现的。作为一门学科它必然在将来中国的战略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大国战略本身就是研究大国的国际战略或对外战略,因此,它们的研究主题是相互包容的。从现在的研究状况来看,国际战略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学科理论构建方面有待加强,因此更加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大国战略研究更多的是关注现实的问题。从而这两个本来就相通的研究领域可以进一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三、利于推动中国的大国关系研究,并为中国处理与其它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智力支持
“大国关系”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历来十分重视的一个命题,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也愈来愈多地关注这个领域,这本身体现了当今国际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于大国关系的关注在近些年来迅速升温,这首先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大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不断上升,作用不断加强。中国从各方面来说都已跨入一个大国的行列。大国需要有大国的战略,大国需要有大国的外交。因此,对于大国关系的关注首先就是关注中国与世界上其它一些大国之间的关系。其次,大国在国际社会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理应负起更大的责任,大国关系是左右当今世界进程的主要力量。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大国关系的关注也是来自于这样一种新的认识。大国战略研究本身应该成为大国关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大国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战略必然对大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反过来大国关系的状况又必然制约这些国家对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与其它大国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的塑造至关重要。大国战略研究恰恰就为中国政府处理大国关系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首先要研究西方大国的战略,这本身就是大国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作为大国之一,中国的战略选择更是大国战略研究的现实目标。
四、为中国对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出谋划策
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加,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中国的发展需要自己的发展战略,而其中采取怎样的对外战略将对中国的国际环境和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国的和平发展没有一套现成的模式来套用,而只有其它大国的经验教训供我们研究和参考。大国战略研究在这方面便突现其现实意义。在对其他大国战略历史研究和现实考察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就要制定自己的对外战略。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因为对外战略不仅仅是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它包括安全战略、外交战略、经济战略、文化战略等很多内容,从纵向看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甚至是跨时代的重大规划。因此,这要求我们发展出一套中国自己的战略理论,来指导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大国战略研究本身就应该包括这样的内容,因为中国就是一个大国,大国战略研究首先和最终都应该将重点放在中国自身的战略研究上。
当前中国的大国战略研究成果丰硕,出版了很多优秀的著作和文集,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门洪华着的《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国家实力、战略观念与国际制度》,俞正梁等着的《大国战略研究─未来世界的美、俄、日、欧(盟)和中国》,朱成虎、唐永胜、蒲宁着的《走向21世纪的大国关系》,赵英着的《大国天命─大国利益与大国战略》,胡鞍钢、杨帆等着的《大国战略─中国利益与使命》,唐永胜着的《角逐:谁能占有先机─21世纪初叶全球政治展望与中国的前景》,李景治、罗天虹等着的《国际战略学》等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文集有张蕴岭主编的《21世纪: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胡鞍钢主编的《中国大战略》,环球时报策划的《大国心路─中国走向世界的思考》,李少军主编的《国际战略报告─理论体系、现实挑战与中国的选择》,楚树龙、耿秦主编的《世界、美国和中国─新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理论探索》等等。
中国大国战略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与中国整个战略研究环境紧密相关的。当前中国大国战略研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证研究多,理论研究少
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战略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引进西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因此中国学者在战略研究方面的著作和文章多是就某一国家、某个问题进行现实分析,很少从理论高度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或是将现实问题纳入理论框架进行研究,基本上都是就事论事,现实分析。这一特点的好处是比较浅显、容易理解,但缺陷是缺乏理论深度,从长期看对中国战略研究的发展不利。
(二)理论方面主要是介绍西方的战略理论,没有中国自己的理论构架和理论模式
检视当前中国的战略研究,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大而化之的宏观判断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细节分析,缺乏理论框架层面的构架是一个通病。中国对西方战略理论引进很多,但是多停留在使用借鉴的层次上,深入分析不够,更不要说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自己的理论构架和模式了。
(三)“战略”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而只是战略研究领域和大国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交叉课题
大国战略研究首先是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从现实状况看,大国战略研究的成果很多都是体现在一些研究大国关系的著作和文章中。
(四)大国战略的研究内容比较单一,研究的国别对象比较固定
大国的对外战略应该包括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外交战略、经济战略、文化战略、意识形态战略等等,而当前的研究成果中最多的集中在了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和外交战略等国际关系研究的传统领域中。研究的国家集中在五大力量中心,对巴西、印度等新兴大国和一些地区性大国的战略研究较少。
本书最终选取了三十多位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关于大国战略的文章。在编辑过程中,笔者先后搜集了近二百篇这方面的文章,字数不下一百万。选择的过程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种辛苦和痛苦并不是来自于遴选工作本身的繁杂,而是受限于本书字数而要在这么多见解独到、各有特色的好文章中再选出三十篇,这的确让人难以取舍、无法抉择。交稿日期日益临近,不得已我们最后只得根据每篇文章的篇幅、内容、类别等一次一次地忍痛割爱,最终保留了其中的三十一篇。
本书将选定的三十一篇文章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国战略总论”,收录的五篇文章主要是从全球视角对当今世界各主要力量的国家战略和当今国际关系进行总体论述和理论分析,有利于读者从宏观角度来对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大背景有所了解,从而才能更明确地认识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等世界力量中心采取的各自的对外战略的国际环境。第二部分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收录的十一篇文章是针对中国当今的国家战略进行的现实分析和前景预测,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章大都针对中国的国家战略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其中不乏独辟蹊径的独到见解和充满智能的深入思考。这些文章很有代表性地体现出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忧国忧民、学以致用的珍贵精神和学贵精深、细致入微的严谨态度。这些文章关注时代,把中国的国家战略放在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文章紧密联系国际社会,把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来看待,对当今国际关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准确地把握。因此,文章虽然内容各有侧重、风格各有特色,但它们对于时代大背景和国际大环境的准确把握和深入考察是一致的,这也是它们的价值所在。第三部分是“其它大国国家战略”,其中收集了十五篇关于美国、日本、欧盟和俄罗斯四大力量中心的对外战略的文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的战略选择离不开这些国际上最重要的战略对手或是战略伙伴。本章收集的文章试图对它们的战略有一个全面考察,但受限于篇幅只能从某些角度提供一个大致的图景,以飨读者。
本书的编辑出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参与国际事务的热情和力度也在不断增加。世界需要倾听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声音需要让世界听到,这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12月的报告,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位居世界第六。在经济上,2005年中国已经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四,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快速上升,成为更加重要的世界经济大国;在政治上,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功地实现了精英融合,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内部稳定,以法治建设、有序扩大政治参与、提高行政效率、逐渐增加政府透明度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现代化也在发展之中;在国际上,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许多事情没有中国的参与和支持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国际社会大都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当今世界的众多热点问题中,中国的声音已经不可缺少,无论是复杂僵持的巴以争端,还是近几年来沸沸扬扬的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世界都希望中国起到积极的、良好的协调作用。
力量愈大,责任也就愈大。在国际事务中,各种因素都在要求中国要更加明确地表明立场与态度,担负起更大的职责。但是,力量愈大、责任愈大,危险也就愈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国际社会也是一样,少数国家不愿看到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上升,采取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经济贸易上重重设限,战略上将中国作为对手甚至敌人,意识形态上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这些都是对中国发展很不利的因素。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战略来应对,就成为当前中国政府在国际上面临的首要课题。这同样也是中国国际战略学界的重要课题。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在拜读众多学者的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对如何改进中国的大国战略研究这一主题也有些看法,在这与读者分享。
首先,外交不仅是对外部挑战的本能反应,而且是国内政治过程或利益谈判过程的产物,对于大国而言,内部政治的重要性比其它国家更突出。所以,大国研究除了要搞清楚大国的对外战略、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还要着了解各国的历史特性、内部政治结构和过程、政治传统和社会思潮。也就是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其次,中国学者在进行大国战略研究时,应该坚持中国视角。所谓中国视角,一是指在国际关系研究(包括大国战略研究)中,要把中国放入其中。当今中国是国际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存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于一种很奇怪的心理,中国学者在看待和研究国际问题时,总是只描述外部世界的情况,而忽视了中国在其中的影响;二是指在面对具体的国际问题、国际利益冲突和国际观念冲突时,必须有中国人自己的立场。
第三,当前的中国外交至少包括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国际组织外交这几个部分,相应地,中国的大国战略研究必须与中国的整体外交思路,甚至与中国的总体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
第四,理论发展的最大动力是社会需要,全球化时代世界的复杂性,中国迅速发展产生的众多问题,向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发出了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可以说现在是中国国际研究的黄金时期。在结合全球视野和本土经验的基础上,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的解决驱动理论的建构。
本书是对过去几年中国学者关于大国战略研究一个成果汇集,我们希望本书对未来中国学界的大国战略研究有所助益。(金灿荣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 “Encyclopedia International”, Vol. 17, Lexicon Publications, 1982,p.305.
[2] 转引自:吴春秋:《广义大战略》(北京:实事出版社,1995),25。
[3] 引自:李少军主编:《国际战略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页24。
[4] 同上,页25。
[5] 引自:李少军主编:《国际战略报告》,页30。
[6] 对此可参考:李景治,罗天虹:《国际战略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页4。
[7] 李景治,罗天虹:《国际战略学》,页5。
[8] 赵英:《大国天命——大国利益于大国战略》(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页142-144。
[9] 叶自成:《21世纪初的新形势与中国大国外交战略新概念》,原载《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第1期,页26)。
[10]李景治、罗天虹等:《国际战略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页8。
 
阅读() 评论()
【摘】日本非法占据琉球诸岛:日本领土以北纬30度为限
【摘】中国大国战略之东南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