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农村建筑规划的必要性及新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04:48
概论:中国新农村建筑规划要通过村庄整治,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建房,解决农民建房占地过多问题,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降低人均公共设施配套成本。一方面,要加强建设管理,防止农民不按规划分散建房;另一方面,要搞好中心村规划,完善公共设施,引导独立农户和散居农户集中建房。本文以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建筑合理规划为出发点,从三个方面分析现而今农村建筑规划的必要性、方法和问题,为更好地建设新农村献计献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规划;建筑风水;历史文化;公共设施;合理配套;居住环境的质量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国策,也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情况,需要我们去探讨和解决,而农村建筑规划也是必须去面对的一个方面。随着党的精神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农村经济和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有了新的体验,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正如现如今中国的主要矛盾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矛盾一样,农村建设规划已渐渐提上了新农村建设的日程。农村的建筑规划是否合理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农村建筑规划的当前状况
从目前的中国农村来看,建筑规划还处于未成型阶段,交通的不变,住宅环境的不合理运用,使的空地浪费,使得耕地变为住宅用地,这一方面是人口增加带来的,更大一方面也是规划建设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中国的大部分人口居住于农村,由南方到北方,地形也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的土地类型,但都存在着很多相同的问题。常见的是一方面村民建房设计不合理、建筑品味低、建筑布局杂乱无章、浪费土地资源等状况;另一方面农村建房无规划、地乱占、房乱建、“空心村”[1]现象较为普遍;此外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脏、乱、差等也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尤其当前农村多数地区还谈不上有规划设计,当然也就谈不上合理之说,很多地区落后的面貌不单是思想上,也是直观能感受到的。如现在的农村,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多则百余年,少则10多年的土坯“祖屋”。村民沿袭传统建房的习惯,一般都喜欢沿路建房而居,这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不说,还影响了交通。因而,在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的今天建筑规划就更显得特别需要。
还有一个方面令人比较痛心的是许多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在一些有古迹和自然风景的地方,建筑结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建筑古迹同自然风景相结合,是古代建筑师运用优秀的城市规划手法最鲜明的表现之一”。
[1]“空心村” 在农民新建住宅的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等原因,农村居民点用地往往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即所谓的“空心村”。
二、外国农村建筑规划的宝贵经验
国外的农村建设比起我国要早很多,其中也有许多对于建筑保护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和规划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建设新型农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同时也是必须实施的重要战略之一。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踏上或经历了这个历史阶段,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东亚的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实施了世界闻名的“新村运动”,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造村运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及美国等也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进行农村改革和建设。这些国家的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基本解决了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本国的国情从他们那里学习优秀的经验,进而运用到本国的农村发展上来。
(一)、韩国的“新村运动”
“新村运动”开始于1970年,当时正是韩国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新村运动”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提出包括草屋顶改造、道路硬化、改造卫生间、供水设施建设如集中建水池或给水井加盖、架桥、盖村活动室等20种工程项目,由村民民主讨论、自主选择。政府免费分给每个村335袋水泥,平均每户约4袋,每袋50斤。第一年下来,50%的村干得不错,政府加拨500袋水泥、1吨钢筋。干得不好的村如果第二年干得好,还可在第三年追加给1000袋水泥。政府把全国的村按好中差分为自立村、自助村、基础村三等,在村口立上牌子,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另外是发动全社会帮助农村建设。政府要求各界名流、知识界人士和企业老总,都要与新村建设指导者一起培训,尽其所能支持“新村运动”。从而不仅支持了农村发展,而且使“新村运动”发展为国民精神运动。[2] 这种形式我们也可以运用到当代中国农村的建筑规划上来,因为现在的状况是
[1] 赵和才  《中小城镇规划建筑特点》:具有重要自然景物和建筑古迹的小城镇风景保护原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0年4月
[2]自http://review.wswire.com/htmlnews/2006/07/17/701563.htm
农村建筑多属于散户居住,要进行建筑规划必须要有资金做后盾,政府可以进行一部分的资金供给,配合一系列的有效政策,以便提高农民对这方面规划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法国的“乡村复兴”
法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城乡之间的生活条件就达到了相同的水平,乡村不但拥有城市生活的一切舒适,还有城市所没有的美好环境。乡村成为一个生活场所,其空间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型乡村空间不但有传统的农业生产功能,而且具有居住、娱乐、工业和自然保护区等多种功能。乡村功能的增加,导致乡村活动的多样化和乡村就业的多样化,也促使乡村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出现了所谓“乡村复兴”。过去,随着农业贡献率的急剧下降,乡镇似乎失去了一切活力,好像已经走到了尽头;然而,经济发展一旦进入到抹平城乡生活条件差别的阶段以后,甚至连那些最小的乡镇都萌发出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生命力。村庄变成为一种“既非城市、又非乡村”而是二者兼有的地方社会。人们在乡村社会找到了在城市社会所难以找到的个性化、归属感的空间。在这样的条件下,尽管出现了乡村的人口外流,但是法国3.2万个乡村市镇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政府和议会。法国学者认为,乡镇的合法性体现了民主精神的根深蒂固,体现了一种尊重地方自治的明智。[4]这个经验我们可以运用到城乡一体化上,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使得全国的城市和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人口差距,同时也出现了农村不够住,农村没人住的现象,应该加大对农村的各方面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居住在农村。
三、当代中国农村建筑规划的必要性及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农村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直接面向村庄的公益类(或准公益类)建设项目。
农村人居环境是我们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始祖最初定居从事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生活形态,是与大自然长期共生、相互依存的恬静生活。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这种田园诗般的农朴生活被不平衡的生产活动打破了,加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农村长期索取过多,带来农村生态环境的巨大负担,以及较长时期对农村的投入不足,我们农村的人居生态环境竟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一些农民的住房依然存在着难以察觉的安全隐患,
[1]自http://hldj.zjkdj.gov.cn/shownews.asp?newsid=1107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严重影响了农村稳定和城乡协调发展。实践表明,当代的农村建筑合理规划对农村各项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落后的不合理农村居住环境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要发展新农村就必须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一定合理的安排,要把建筑合理的规划需要从空间、位置、场所、卫生、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考虑,并且要结合各地区特点,突出人文环境的影响,符合当地文化。
(一)、从空间方面增强土地的利用率
通过规划建设项目,逐步改变村民建房设计不合理、建筑品味低、建筑布局杂乱无章、浪费土地资源等状况。不断整治农村环境美化村容村貌,以“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协调”为主要内容,不断提高村庄的居住环境。要通过村庄整治,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建房,解决农民建房占地过多问题,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降低人均公共设施配套成本。一方面,要加强建设管理,防止农民不按规划分散建房;另一方面,要搞好中心村规划,完善公共设施,引导独立农户和散居农户集中建房。整理村内废弃的宅基地、闲置地、配套必要的公用设施,重新加以综合利用或作为新宅基地分给新建房户。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我国,人多田少,耕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土地承载能力濒临警戒线。为此,在建筑规划中,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搞好新农村规划建设,整合村庄土地资源,严格土地使用审批手续,不允许乱占滥建,浪费土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从位置和安全方面加强建筑规划的合理性
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本村地形地貌和原有建筑的实际,尽量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村庄建筑景观风貌。村庄整治应以规划先行,立足于发展生产,对村庄的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在对村庄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林、田野和水系进行综合规划。一方面要按不同地域分类指导,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山区、丘陵、平原地域不一样:寒冷、东冷夏热、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因此,对于不同地域村庄的整治,对各类建筑的改造于完善,均应因地制宜,不能一个模式一刀切。另一方面要按不同区位条件分类指导,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城镇建成区周边的村庄,应以邻近的城镇化、现代化环境为依托,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已有的包括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讯、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提升村庄的综合功能和环境质量。山与水是自然景色的基本条件,凡是风景优美的农村,一般都是有山有水的,尤其在山区、南方河网密集的水乡,将山丘与水面组织到居民点的面貌中来发挥积极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山上布局的手法。首先必须很好地识别山的的形状,然后根据它的特点来进行建筑布局,使建筑物与山的自然景色能组成一体,相互衬托。山上建筑的布局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建筑布局在山峰上:此时往往改变了山的自然轮廓线,而由建筑的轮廓代之。因此应特别注意建筑的轮廓线,它又是以淡蓝色的天空作为背景的,故轮廓特别明显。此外在选择建筑的体型时,其比例与山形应该是协调的。
2、建筑物布置在山坡上:当建筑物布置在山坡上时,山就成为建筑物的背景,应注意:(1)建筑物的色彩应与山色相协调。应取明亮的色彩。使它能在深色的山景中更显突出。一般常选白色、淡黄色或其他淡色的建筑。(2)建筑布局如果是分散式独立的建筑群时,建筑间应高低错落,又疏有密,不要等距布置在同一水平上。(3)当采取集中式的建筑群布置时,则建筑的类型最好多样。公共建筑与住宅掺杂布置,以使他们的立体轮廓有高有低,随地形而起伏。
合理的选择地址,尽量的避开灾害,应在选址是避开山洪、滑坡、泥石流、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散村散户及地质灾害和易受自然灾害的村庄应拆建,对零散山区等位置不当、规模小、建筑及环境质量差的散户和自然村落,以及处于地质、易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村落,应向中心村和有一定规模的大村迁建。
(三)、从建筑的场所和公共卫生方面提高农村居住环境的质量
从现状抽样调查看,响应国家号召,村村道路要硬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有的村最多只有一条硬化的道路,甚至有的还是没有任何硬化路面。同时,即使在有一条硬化主路的村庄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宅前屋后的土路,村庄的交通条件给村民的出行和环境场所带来了严重的不便,还有一些道路尤其是过境道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修路、绿化、挂警示牌和安装路灯等方面考虑。
在粪便和垃圾处理上也应在建筑规划中考虑到,比如粪便和垃圾需集中处理,要建一些垃圾中转站等,对于防治疾病方面要建有配套的措施。在现代农村建筑规划居住环境中,街道和周围环境对居住质量也起着很大作用。房屋之间应留足绿化空间,做到道巷硬化、排水畅通房屋要布局有序;村庄内生活区与生产区应严格分开,做到住宅集中连片,畜禽集中圈养,从而改变农村前有的“脏乱差”现象。在规划中重在公用设施及公益事业的建设上作出合理配置,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四)、结合各地区特点,突出人文环境的影响,保护当地历史文化建筑
前面提到中国由于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前人留下来很多宝贵的建筑文化,各地区均有不同,我们在进行建筑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村庄整治规划中,应注重对乡土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扬、深入挖掘村庄发展的历史特征,在保护和修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的同时,注重对村落空间格局及周边环境要素、环境氛围的保护。特别是历史久远的传统古村落的整治工作中,应重点协调处理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另外还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协调,做到村庄可持续发展。突出村庄特色主要体现在房屋的造型与建筑风格,改造与保护相结合,功能布局与地形利用得到充分发挥,村庄环境的绿化与美化上。对于建造年代久远、保护较好,具有一定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祠堂、庙宇、牌坊、碑塔、堡桥等公共建筑物,都要尽力保护,破损的应按原貌进行整修,历史文化建筑与新建筑在高度、形式、色彩等方面要与传统建筑协调统一。一些有历史性文化标志的要素,如古树、牌匾、街名和民俗技艺等可通过各种方式在公共场所集中保留,并在建筑规划中加以弘扬。
结束语
当代中国的农村建筑正处在边探索边借鉴中艰难地前进,不过我还是相信只要我们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明确不同地区建筑重点。我们建设更适合我们的居住建筑环境会有很大收获的。在新农村建筑规划过程中,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从所在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不同地区新农村建筑的内容和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相信未来5到15年新农村建筑环境的基本要求应当是,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有符合规划的硬化路面,有达到饮用水标准的生活用水,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有集中的排水沟渠和水塘,有集中的垃圾收集转运场所,有安全卫生的住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医疗文化方面等得到基本保障,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只要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行动的勇气,它会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高尚德.曹护九. 新村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2年12月.  1.164--167
【2】 叶堂林. 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与管理. 新华出版社. 2004年6月.   115--145
【3】 赵和才. 中小城镇规划建筑特点.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0年4月
【4】 约翰~M~利维. 现代城市规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3月.  96. 197
【5】 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年9月. 207. 292